兩例腦內脫髓鞘假瘤病例分析
腦內脫髓鞘假瘤又稱假瘤型炎性脫髓鞘病,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一類特殊的炎性脫髓鞘病變,其影像學檢查顯示為腦實質孤立或多發占位性腫塊,并伴有腫瘤周圍水腫,臨床上常表現為腦實質占位或腦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易被誤診為膠質瘤、轉移瘤、腦膿腫等,術前確診比較困難,最終手術切除后病理檢查才得以確診。我科近2年收治2例經手術證實的腦內脫髓鞘假瘤,病理顯示炎性脫髓鞘樣改變。現報告其臨床資料,并復習相關文獻,以提高對本病的診治水平。 1.臨床資料 病例1:女,43歲,主訴為頭痛反復發作2年余,突發肢體抽搐2h。患者于2013年9月無明顯原因出現頭痛,為間歇性鈍痛,以右額為著,無規律性,無惡心、嘔吐及肢體抽搐,在當地醫院就診,行頭顱MRI檢查示左側額葉異常信號,未行治療,2015年11月12日突然出現四肢抽搐,再次行頭顱MRI檢查示:左側額葉占位。患者既往體健,無特殊病史。入院查體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征。顱腦MRI及MRI強......閱讀全文
兩例腦內脫髓鞘假瘤病例分析
?腦內脫髓鞘假瘤又稱假瘤型炎性脫髓鞘病,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一類特殊的炎性脫髓鞘病變,其影像學檢查顯示為腦實質孤立或多發占位性腫塊,并伴有腫瘤周圍水腫,臨床上常表現為腦實質占位或腦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易被誤診為膠質瘤、轉移瘤、腦膿腫等,術前確診比較困難,最終手術切除后病理檢查才得以確診。我科近2年收治
一例腦脫髓鞘假瘤病例分析
腦脫髓鞘假瘤(DPT)是一種CNS脫髓鞘性病變,臨床較為少見。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MRI的廣泛應用,此病的檢出率較前明顯增高。但該病的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點與腦腫瘤極為相似,因此臨床上對此病的診斷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加上臨床醫師特別是外科醫師往往對該病認識不足,容易造成誤診。現將我院診
一例腦實質內神經鞘瘤病例分析
腦實質內神經鞘瘤指起源于腦實質并與顱神經無關的神經鞘瘤,臨床罕見。本文就我們收治的1例病理學證實的腦實質內神經鞘瘤患者的治療經驗總結如下。病例資料患者,男,16歲,因間歇性頭痛、嘔吐伴左側肢體乏力2周入院。體格檢查:神志清楚,左側肢體肌力IV級,右側肢體肌力V 級。頭顱MRI 檢查示右側側腦
兩例顱內腦發育性靜脈異常并發海綿狀血管瘤病例分析
腦靜脈血管畸形(cerebral?venous?malformation,CVM)是由先天性發育異常導致的,亦稱腦發育性靜脈異常(developmental?venous?anomaly,DVA),又名腦靜脈性血管瘤(cerebral?venous?angioma,CVA)。1963年由Courvi
兩例腎上腺碰撞瘤病例分析
隨著影像診斷技術的廣泛應用,腎上腺病變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其中最常見的是良性腎上腺腺瘤(尸檢發病率為2%~8%),其次為轉移瘤,腎上腺碰撞瘤罕有報道。對碰撞瘤的良惡性鑒別有助于指導臨床分期、治療及預后評估。現探討各種碰撞瘤的影像學特征和MSCT、MRI對其臨床診斷的意義。?1 病歷資料?例1,女,51
兩例顱骨漿細胞瘤病例分析
例1 女,64歲。因“右額腫塊伴右眼瞼下垂1個月”于2011年2月11日入院。查體:右額皮下腫塊,直徑約3 cm。右側睜眼困難。CT示右側額部團塊狀稍高密度影,額骨受侵蝕,顯著強化(圖1a-c)。MRI示右額部等T1、等T2信號占位,呈明顯均勻性強化。術中見腫瘤侵蝕額骨、眶頂。術后病理為漿細
兩例肝母細胞瘤病例分析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一種肝臟的胚胎性惡性腫瘤,占兒童肝臟原發惡性腫瘤的50%~62%,發病率百萬分之0.5~1.5。發病年齡0~5歲,男孩多見,是5歲以下兒童僅次于神經母細胞瘤和腎母細胞瘤后第3位的腹部惡性腫瘤,占所有兒童腫瘤的1%。本文回顧性分析2例HB患兒的臨床表現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假瘤MR表現病例分析
中樞神經脫髓鞘徦瘤(demyelinating?pseudo?tumor?lesion,DPT),又稱為腫瘤樣脫髓鞘病變(tumor?like?masses?of?demyelination)、假瘤樣脫髓鞘病(pseudo?tumor?formus?of?demyelinating?disease)
一例神經中軸鈣化性假瘤病例分析
神經中軸鈣化性假瘤( calcifyingpseudoneoplasms of the neuraxis,CAPNON)又稱中樞神經系統纖維骨病變,是發生于神經中軸非常罕見的良性疾病。現將我院收治的1例CAPNON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病例資料患者,男,26歲,因發作性四肢抽搐17年入院。入院時體
孕婦腦內毛細血管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33歲,孕婦,停經35+2周。因“發作性言語不能7天,右上肢麻木5天”入院。入院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無明顯陽性體征,實驗室檢查紅細胞及血小板計數低。頭顱MRI檢查:左側顳葉見一小結節狀等T1、稍長T2信號,內可見點狀短T1、短T2信號改變(圖1、2),直徑約10mm,邊界清楚,周圍腦組織見大片狀
兩例乳腺纖維瘤病病例分析
乳腺纖維瘤病也稱韌帶樣瘤屬纖維母細胞/肌纖維母細胞性腫瘤,具有局部浸潤生長、術后容易復發、但無遠處轉移及惡變的特點。雖然系中問性腫瘤,但其侵襲特性給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本研究主要回顧性分析2例乳腺纖維瘤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其臨床、影像學及病理學特點及鑒別診斷。?1病例資料?病例1,女
兩例腦膜血管瘤病病例分析
腦膜血管瘤病(eningioangiomatosis,MA)是一種大腦皮層的良性增生性瘤樣病變,其病理學是以腦膜上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樣細胞增生并圍繞腦膜和皮層內的小血管周圍為特征,是較罕見的顱內病變。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改變缺乏特異性,容易漏診、誤診。本文報道2例MA,對其臨床表現、影像學及形態學特征、
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性假瘤病例分析
1.病歷摘要?女,29歲;因反復頭痛1個月,加重伴惡心嘔吐、言語不通1周入院。查體:無發熱,神清,部分運動性失語,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頭部MRI提示:左側額島葉占位,病灶呈長T1、長T2,增強后呈環形強化,左側額角受壓(圖1A~1F)。磁共振波譜分析(MRS)顯示:病灶Cho峰明顯升高,NAA峰下
一例顱內淀粉樣瘤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患者,女,49歲。因反復頭暈1月余、加重1周入院,無顱內壓增高,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發現。顱腦CT示右側額顳部、右側額葉眶部腦膜見條帶狀異常高密度影,其內密度不均,伴有鄰近骨質破壞,鄰近腦組織受壓,考慮為惡性腦膜瘤或轉移瘤合并出血可能性大(圖1A);顱腦MRI示右側額顳部、右額葉眶部腦膜
兩例復發后呈假肉瘤樣變的軟骨黏液樣纖維瘤病例分析
軟骨黏液樣纖維瘤是一種少見的骨原發性良性腫瘤,占原發性骨腫瘤的不足1%。1948年Jaffe和Lichtensten首次描述,由于其具有獨特的影像學特征、臨床病理及組織學特點,治療和預后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故臨床上須將其與軟骨母細胞瘤及軟骨肉瘤進行鑒別。2013版WHO骨和軟組織分類中將其歸為良性軟
兩例微靜脈血管瘤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例1男,51歲,因臀部皮膚變黑2年就診;例2男,29歲,因軀干左側出現褐色斑塊5年就診。2例均為維吾爾族,無明顯自覺癥狀,在外院多次就診并活檢,未明確診斷。患者一般情況良好,既往體健、否認蚊蟲叮咬史及服藥史,家中均無類似患者。皮損特征:例1表現為兩側腰臀部、骶尾部3處面積分別為15cm×10
一例眶內綠色瘤誤診病例分析
病例??男,12歲,主因“左眼外傷47?d,突發性腫脹突出40d”入院。專科檢查:視力。右0.4,左0.3,左眼瞼外上方腫脹突出,觸之質硬,邊界明顯,活動性差,大小約2.0?cm×3.0?cm。左眼球運動:上轉、下轉輕度受限。?眼部B超:左眼上方眶內混合型腫物,不除外血腫可能,雙眼球內未見異常回聲。
兩例乳腺成肌纖維細胞瘤病例分析
例1?女,21歲,未婚。左乳房發現多個無痛性腫塊2個月,于2010年8月9日就診。體檢于左乳房內上象限可觸及3個腫物,質地韌、邊界尚清、活動度尚可。乳腺x線檢查:左乳致密腺體型,腺體內可見多發等腺體密度團塊影,考慮瘤樣增生性病變的可能,建議穿刺活檢,乳腺影像報告數據系統(BI-RADS)分類為4A類
兩例小腸脂肪瘤繼發腸套疊病例分析
病例1?男性,78歲。因“腹痛三天伴惡心嘔吐,加劇12h”以腸梗阻轉入我院治療,患者呈臍周陣發性絞痛,無放射,伴腹脹、惡心嘔吐,其中2次為咖啡樣內容物,無畏冷、發熱,無血便,無里急后重。查體:一般狀態差,痛苦面容,皮膚鞏膜無黃染,心肺正常。中下腹膨隆,腹部觸及活動性包塊,邊界清楚,表面光滑,壓痛明顯
一例眼眶內顆粒細胞瘤病例分析
患者 男,30歲。左眼眶內腫物1月。患者于1月前發現左眼眶內新生物進行性增大,有復視、頭痛、頭暈就診。?眼部檢查:視力VOD:1.0,VOS:1.0;眼壓:右眼17mmHg,左眼18mmHg;左下眼瞼部隆起,觸及皮下腫物,約2.2?cm×2.0?cm,向眶深部延伸,皮膚顏色正常,觸較韌,與周圍組織分
一例小腦原發性內胚竇瘤病例分析
內胚竇瘤(EST)來自多能性原始神經細胞,好發于嬰幼兒的睪丸和卵巢,原發顱內者罕見,傾向于男性多發,發生機制與性腺外生殖細胞異常增殖直接相關,國內外文獻關于中樞神經系統EST的報道較少,現收集1例原發于小腦半球的EST。現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兒,男,1歲11個月,因頭痛、步態不穩6 d入院,6 d前
腦實質內炎性假瘤伴高IgG4血癥、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病...3
討論?IgG4相關性疾病(IgG4-RD)是一種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機制尚不明確,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多種組織或器官為特點。該疾病首次于2001年由Hamano等報道,表現為慢性胰腺炎,IgG4相關性疾病幾乎可以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或組織,以胰腺受累最為常見。神經系統亦可受
一例截肢術治療血友病性假瘤病例分析
血友病是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缺陷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礙的連鎖隱性遺傳病。血友病性假性腫瘤為其少見而嚴重的并發癥,既往文獻報道甚少。由于人們對該病臨床特征及疾病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常誤診為骨肉瘤、骨巨細胞瘤等疾病,本院于2015年5月收治1例因膝、踝關節血友病假性腫瘤行截肢術治療病例,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
一例顱骨修補術后并發腦內血腫病例分析
我科收治1例顱骨缺損患者行顱骨修補術后并發少見的腦內血腫,現報道如下。病例資料患者,女,53歲,因頭部摔傷致右側額顳葉腦挫裂傷并硬膜下血腫、左枕部硬膜外血腫行左枕部硬膜外血腫清除+右額顳部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術中去除骨瓣面積約10 cm×12 cm。術后1.5個月行顱骨修補術。修
中指纖維骨性假瘤病例分析
纖維骨性假瘤是一種罕見的好發于指(趾)的良性病變,發病率低,臨床認識不足而常易誤診、誤治,確診主要依靠病理學診斷。我院收治纖維骨性假瘤患者1例,現報道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37歲,因“右手中指腫痛3個月余”入院,否認有外傷史。3個月前偶然發現右手中指近側指間關節腫痛不適,當時并未在意,后逐漸增大
左額葉炎性假瘤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女,67歲,因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精神差、反應遲鈍1周入院。當地醫院頭顱CT平掃及MRI平掃考慮左額葉占位性病變。入院后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未見明顯異常體征。入院后頭顱MRI T1WI 呈低信號(圖1A),T2WI 呈高信號(圖1B);增強后呈不均勻強化(圖1C)。?圖1 A. 激素
兒童彈性纖維假黃瘤病例分析
1病例介紹患兒男,9 歲,頸部和腹部丘疹 3 年,于 2016 年 8 月 15 日來我科就診。 3 年前患兒無明顯誘因頸部和腹 部出現少許粟粒至米粒大淡黃色或膚色丘疹,無融合, 后丘疹逐漸增多、變大,融合成片,形成網狀、條紋狀斑 塊,斑塊表面出現皮膚松弛。 病程中無瘙癢,無視力障 礙,
一例腹膜假黏液瘤保留生育病例報告
1.病例報告?患者,33歲,因發現盆腔包塊4年于2015年5月17日入院。患者4年前體檢B超檢查提示左側附件區一直徑約20mm大小囊性包塊,定期復查B超示左側附件包塊緩慢增大。2015年4月23日再次復查B超提示左側附件區可見一大小為63mill×54mm的囊性包塊,邊界清,有包膜,內透聲差,考慮左
兩例胃神經鞘瘤的影像學表現病例分析
胃神經鞘瘤(gastric?schwannomas,GS)是較為少見的胃部腫瘤,占全部神經鞘瘤的0.2%,屬于胃腸道間葉源性腫瘤,其臨床與影像表現與胃腸道其他間葉源性腫瘤極為相似,因而術前容易誤診。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道此疾病的CT表現較以往增多,但對MRI方面報道極少。本文總結我院2例經手術病理證實
一例顱內及椎管內卵黃囊瘤病例分析
?卵黃囊瘤是一種少見的起源于生殖細胞的生殖細胞瘤,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多發于卵巢、睪丸及骶尾部,主要沿身體中線分布,發生于其他部位少見,顱內及椎管內者極為罕見。我們收治1例顱內及椎管內髓外卵黃囊瘤患者,報道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28歲。因“腰腿痛1月余,加重1周”于2016年11月28日收入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