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方能共贏:氣候變化催生增長機遇
距離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已過去5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嚴峻,但各國在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 “不回避責任,不糾結困難,這再次表達了中國愿意在氣候變化中承擔大國責任的決心。”參加峰會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干事盧思騁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盡管此次峰會不涉及談判內容,但各國圍繞減排目標等問題的交鋒依然不斷。“吵而不崩,斗而不破。”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笑稱,“只要在談,就是進步和努力的表現。” 爭議不在科學性 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已經非常緊迫。以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為例,自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至今已超過400ppm。據國際社會預測,如果不采取減排行動,全球變暖將會超過4℃。 據介紹,由于氣候峰會召開的時間遠早......閱讀全文
合作方能共贏:氣候變化催生增長機遇
距離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已過去5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嚴峻,但各國在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 “不回避責任,不糾結困難,這再次表達了中國愿意在氣候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亦是機遇
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設立更高目標并通過施行創新性的必要政策來實現,現在正當其時 過去一年里,國際事務中的一項重大進展就是中國決定加速向清潔能源過渡,并且更加直接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在聯合國12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緊鑼密鼓籌備之際,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其他國家發出了行動正當其時的強有力信號,巴黎大會取
萬鋼:中歐創新合作具有戰略性機遇
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21日表示,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歐盟建設創新型聯盟戰略都強調創新的作用,中歐創新面向2020年具有戰略性合作機遇,雙方的共同需求超過分歧、合作大于競爭。 首次中歐創新合作對話當日在北京舉行。這是根據在2012年9月20日第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上,由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與歐
氣候合作:大國關系新增長點
如今,同時擁有經濟大國、能源生產消費大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等眾多“大國”頭銜的國家不多,美國和中國無疑是最為主要的兩個,而兩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總排放量的約一半。 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中美合作領域中,氣候能源問題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重點。中美雙方12日在北京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美國首次
動物所合作研究驗證了生態機遇可促進物種分化
2011年8月PNAS刊登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李樞強研究員領導的無脊椎動物學研究組與斯洛文尼亞合作團隊的研究結果Eocene habitat shift from saline to freshwater promoted Tethyan amphipod diversificati
西方業內人士認為中西科技產業合作充滿機遇
由歐洲ZL局等機構合作舉辦的中國與西方科技企業合作研討會1月24日在荷蘭海牙閉幕。與會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中國日益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西方科技企業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良機,雙方應抓住機遇,尋求共贏。?荷蘭南荷蘭省副省長范迪克說,南荷蘭省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南荷蘭省與上海浦東新區3年來實施的合作創新項目
解振華: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和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共同主辦、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協辦的“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論壇”今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中國角”舉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斐濟總理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馬爾代夫環境
中歐加強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領域合作
記者從歐盟駐華代表處獲悉,近日,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京舉行。雙方一致同意發表《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和《中歐領導人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聯合聲明》,并簽署了關于加強碳排放交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今年是歐盟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國家航天局發布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機遇公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649.shtm
中阿環保合作迎新機遇-專家建議做好頂層設計
9月11日,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環境保護合作論壇(以下簡稱中阿環保合作論壇)在寧夏銀川開幕。據悉,中阿環保合作論壇依托于中阿博覽會,不僅是中阿博覽會的系列活動之一,是中阿博覽會在節能環保領域的首度嘗試。 阿拉伯地區作為兩條絲綢之路西端的交匯點,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和重要的合作伙
六赴“進博之約”|-SCIEX深化戰略合作,共享發展新機遇
2023年11月5日,上海,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正式開幕。丹納赫旗下公司生命科學分析技術領域的創新者SCIEX,以新產品和新技術為全球用戶帶來全面的服務支持與解決方案, 通過進博會這樣的高質量平臺,吸引“新老朋友”齊聚一堂,深
環球時報社評:重啟氣候合作,有賴中美關系的大氣候
7月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分別會見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此前一天,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克里進行了長時間會談,有媒體稱雙方談了近12個小時,“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在相關會談中,中美雙方都展示出落實元首共識、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發
美環保局長:中美能源與氣候合作前景廣闊
美國環保局局長吉娜·麥卡錫當地時間12月2日表示,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環保挑戰,而美國在這方面的經歷以及目前所擁有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使得中美兩國在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有著廣闊的前景。 美國環保局局長吉娜·麥卡錫當天在華盛頓的一個智庫發表演講,介紹美國政府在環保領域里的政策,以及中美在
人工氣候箱光源與光合作用的關系
人工氣候箱的 光照對發芽的影響是隨溫度條件變化的。今后打算就蘭光、遠紅光做為強光反應現象之一,對各種種子的發芽進行調查。基礎研究又當另論,從林地的光照抑制各種 種子的發芽來說,就是從天然更新這方面來看也是重要的問題。這不單是林內幼苗的消失,而且還必須考慮到林地的種子發芽和林地的光量及光質的關系這樣一
中德污水技術交流活動舉辦,為德國公司尋找合作機遇
“高效市政污水處理”中德論壇及考察活動,于2019年9月17-19日在北京舉行。 德中工商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Jonathan Schoo 先生在開幕致辭中說,此次活動是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環保技術解決方案倡議框架下“中國高效污水處理”項目的一部分,意在為相關領域的
推動開放創新,共享合作機遇-珀金埃爾默亮相2019進博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1月07日,備受矚目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行。珀金埃爾默攜其面向診斷、生命科學及應用市場的諸多尖端技術,盛裝亮相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療保健展區。在本屆博覽會上,珀金埃爾默帶來了在醫療診斷、生命科學、分析化學等領域的尖端產品,力圖以
人工氣候培養箱光源設計及氣象綜合作用
現代的裝置都是全自動的光電機械一體化裝置,力圖模擬和加強自然環境諸氣象因素。人工氣候培養箱光源的選擇和工作參數設計是決定裝置性能的核心向題,基本上的氣候箱都裝備最接近太陽光譜的低燈作人工光源。另外對于光源的自動化設計是一個比較嚴格的控制以便于作物的生長。 人工氣候培養箱箱光源是最接近地面太陽光譜的長
應對氣候變化——我國將加強海洋領域合作與發展
在北京舉行的第33屆世界海洋和平大會4日通過并發表了《北京宣言》,強調為了人類長久的福祉,應該充分認識到海洋和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問題,以確保人類和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 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張占海說,這次會議有利于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和加強國際海洋合作。通過這次會議,
中山大學與國家氣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
近日,中山大學與國家氣候中心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探討在大氣科學領域開展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和資源共享等方面合作事宜。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巢清塵在致辭時表示,今年是國家氣候中心成立30周年,值此30周年之際,與中山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是共贏之舉。國家氣候中心肩負著監測預測氣候、科學評估氣候影響等重
北理工設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科技合作”教席
4月5日,由北京理工大學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設立的“應對氣候變化南南科技合作”教席啟動儀式舉行。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卡隆基女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北京辦公室主任辛格、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陳霖豪副司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全委會秘書處杜越秘書長,以及來自聯
應對氣候變化研究需方法創新-全球已開始廣泛合作
氣候變化危及人類生存和發展,全球已開始進行廣泛的應對合作。從根本上講,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將引發能源體系的革命,由以化石能源為支柱的傳統能源體系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可持續能源體系過渡。伴隨這一過程,社會形態也將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 發達國家創造并實現的工業文明是以資源環境為代價的不可持續的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啟動
3月14日,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聯合行動”創始理事單位、成員單位、“觀察員”企業和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委員會委員參加儀式。啟動儀式現場 清華大學供圖“聯合行動”是一個政府、高校、企業等不同主體多方聯合共建的開放、創新、合作的平臺,由清華大學
中國正在成為推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重要力量
12月3日,在秘魯利馬,一名女士從“中國角”外走過。 在聯合國利馬氣候大會進入關鍵的部長級會議之際,臺風“黑格比”正肆虐菲律賓。發展中國家應對極端天氣的軟肋再次顯露。 而與部分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口惠而實不至”的作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身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卻在積極地貢獻資金、傳授技
官宣|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
4月28日上午,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以下簡稱“中太氣變合作中心”)啟動儀式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邱啟文出席儀式致辭,并與基里巴斯基礎設施和可持續能源部部長威利·托卡塔阿克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基里巴斯共和國總統辦公室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物資
2024年南南合作氣候投融資專題研討班開班
9月2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中國碳中和促進項目(CCNI)、中國-拉美清潔能源與氣候變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國-巴西氣候變化與能源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承辦的“一帶一路”氣候變化投融資培訓班在北京正式開班。來自巴西、泰國、烏干達、埃及、
中美決定促進清潔能源科技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指導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今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本次會議旨在落實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達成的《中美兩國元首北京會晤主要共識和成果》和《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進一步促進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科技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與美
NASA與IBM合作開發AI模型,助力全球氣候變化研究
面對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的挑戰,美國宇航局(NASA)與IBM研究院合作開發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和開放科學原則的新型AI地理空間基礎模型。據NASA近日發布的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與IBM研究院合作開發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和開放科學原則的新型AI地理空間基礎模型,該模型使用NASA Harmoni
中德將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
10月10日,中德雙方決定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將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 雙方強調,中德兩國將以高遠目標為指引,深化雙方多年來在環保和氣候變化領域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推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雙方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需要中德兩國堅定應對。雙方將在中德氣候變化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尊敬的奧朗德總統,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齊聚巴黎,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這表明,恐怖主義阻擋不了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借此機會,我愿向法國人民致以誠摯的慰問,同時對奧朗德總統和法國政府為這次大會召
環保是機遇不是包袱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定下的基調。也就是說,對于長江經濟帶沿線的11個省(市)而言,生態保護是絕對的紅線,一切發展都當以此為前提。 綠水青山越來越近,是否意味著金山銀山越來越遠?事實證明,發展與保護是有機統一的,并非是割裂對立的。甚至可以說,越早重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