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德雙方決定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將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
雙方強調,中德兩國將以高遠目標為指引,深化雙方多年來在環保和氣候變化領域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推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雙方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需要中德兩國堅定應對。雙方將在中德氣候變化伙伴關系框架內就有關氣候變化的國內政治措施和國際談判開展交流。
中德兩國將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國際氣候保護倡議框架內,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方式等更高目標作為雙邊合作項目重點。
雙方重點合作領域是支持實施試點區域排放交易、國內排放交易體系能力建設和咨詢、建筑減排、低排放和高能效交通、電動汽車、制定低碳戰略等方面加強能力建設。
雙方認為,兩國政府主導定期舉行的中德環境對話和環境論壇是雙邊環境伙伴關系框架的合作基礎。
雙方將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框架下就清潔空氣、可持續城鎮化、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創新、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等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議題深化合作。
雙方認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在生物多樣性領域合作卓有成效,應繼續深化。
雙方將致力于推廣高效環保技術,完善環保標準的透明度、相關要求和兼容性,保證企業公平獲取國家扶持,公平參與公共招標。促進雙方循環經濟和環保技術的交流與合作。
韓國環境部4月18日表示,將于19日在氣候危機適應中心官網發布首份《大韓民國氣候變化適應報告》。韓聯社18日報道稱,該報告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的建議編制。迄今已有英國、澳大利亞等50國......
中國環境報報訊4月1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和《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技術規范》《排污單......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2023年3月30日,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技術指導委員會在深圳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技術專題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部分試點單位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實際,介紹了智慧監測優秀案例,分享了......
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綠色數據中心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試行)》的通知,要求采購人采購數據中心相關設備、運維服務時,按......
2023年3月25日,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化學學科支持的《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在青島市順利舉辦。本次會議以“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為主題,邀請國內質譜領域......
2023年3月25日,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化學學科支持的《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在青島市順利舉辦。本次會議以“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為主題,邀請國內質譜領域......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所長王凡率團出訪泰國,訪問了聯合國海洋委員會西太分會、泰國東方大學、泰國農業與合作部漁業司、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海洋與海岸帶司和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等......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陳哲所在團隊最新研究顯示,多年凍土區不但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區”,同時也使該區域成為加劇全球變暖的重要“驅動機”。現有研究表明,以泛......
3月14日,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聯合行動”創始理事單位、成員單位、“觀察員”企業和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委員會委員參加儀式。啟動儀式現場清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