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是機遇不是包袱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定下的基調。也就是說,對于長江經濟帶沿線的11個省(市)而言,生態保護是絕對的紅線,一切發展都當以此為前提。 綠水青山越來越近,是否意味著金山銀山越來越遠?事實證明,發展與保護是有機統一的,并非是割裂對立的。甚至可以說,越早重視生態、越早與“一邊污染一邊發展”的老路子決裂,就越容易煥發新機。 以湖北宜昌為例,傳統的沿江化工大市,不經歷陣痛是不可能迎來新機遇的。面對GDP增速的陡然下降,誰都無法躺在資源上得過且過了,產業轉型勢在必行。無論是為化工行業注入高科技,還是引進新產業,今日的作為都將為宜昌未來的起跳夯下堅實的基礎。 再看四川瀘州,為了解決環保問題,市里將企業統一請入園區。如今回頭來看,這一舉措不僅杜絕了污染,也給企業帶來了創新發展的底氣,甚至重塑了城市的區域定位。當初的環保壓力也許淘汰了一小部分的劣質GDP,卻同時給瀘州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可能性。 重......閱讀全文
發改委促長江經濟帶發展嚴控生態問題
國家發改委30日透露,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上表示,未來將從五個重要方面出臺措施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其中,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成為未來政策的重中之重。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介紹,在這五方面政策中,其中有三個方面涉及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何立峰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
關注長江生態和長江水生生物保護
7月23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在“News of the Week”欄目中再次撰文“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關注長江生態和長江水生生物保護。 文章采訪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研究員、研究員等多名科研人員,從
如何熄滅長江的“生態紅燈”?
關于長江,我們再熟悉不過。吟過“澹澹長江水,悠悠遠客情”,也讀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更熟識“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還有那“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古人墨客、歷史掌故、朝代故事,因長江一水頌出了萬千故事。可是,諸如“不盡長江滾滾來”“惟見長江天際流”“碧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強化生態修復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近日正式印發。記者就長江經濟帶發展有關問題采訪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這位負責人指出,長江經濟帶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于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
守護綿延后世的生態長江
長江,這條蜿蜒萬里的母親河,從遠古流向未來,對中華民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兒女心靈的圖騰。無論是在觀念里還是在現實中,長江的漲落榮枯,長江沿岸的富庶進步,都讓中華兒女魂牽夢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謀劃
“清漂王”見證長江生態變遷
? “ 以前到了這個月份,幾乎滿江都有漂浮物,在洄水的地方還會形成垃圾山,岸上都能聞到陣陣惡臭。”劉古軍站在清漂碼頭指著江面說。 劉古軍出生在長江三峽庫區的重慶市萬州區,家中世代捕魚為生,父親劉傳云更是遠近聞名的“川江漁王”。 2003年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庫區江面出現大量漂浮物,樹枝殘葉、建筑廢
保護長江濕地-拯救生態命脈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資源密集分布區,濕地面積1154萬公頃,超過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 濕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系著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目前,由于人口密度
長江生態行:以綠為媒扮靚生態底色
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家家戶戶都是別致小院,門前花草綻放,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格局,可謂中國美麗鄉村的“樣板”。 綠色,是安吉的生態底色。二十多年以綠為媒,昔日“白紙一張”的山區小縣,將發展觸角深入綠水青山,以建設中國最美縣域為統領,以鄉村旅游為窗口,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長江魚類調查:有專家稱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
最近,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簡稱長漁辦)發布了,警示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一些珍稀、特有魚類瀕臨滅絕,金沙江干流魚類資源瀕臨崩潰。更有專家和相關組織稱,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這無疑給這條中華大動脈發出了“病危通知書”,為長江生態保護再次拉響了紅色警報。 “水中西施”難
習近平:長江生態環境只能優化不能惡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月26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森林生態安全工作。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
首份長江經濟帶生態體檢報告出爐
審計署19日發布首份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的專項公告,就沿江11個省份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中央決策部署情況出具審計“體檢報告”。 本次審計時間跨度為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審計機關對沿江11個省份2016年至2017年生態環保相關政策措施落地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
共筑生態屏障,徹底實現“長江大保護”
長江江豚的種群狀況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一年來,在長江中游的宜昌、武漢,下游的南京等多地,市民目擊到的長江江豚身影越來越多。鏡頭中“微笑”的江豚不會知道,它們能暢游長江,是因為“長江大保護”為其筑起了生態屏障。 “咔嚓”“咔嚓”……一陣緊密的快門聲之后,60歲的江蘇省南京市市民武家敏
為共筑長江生態屏障,浙江做了哪些努力?
原標題:共飲一江水,攜手同發展 | 浙江積極推進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導讀:年初,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斷面比例達到85%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國控斷面比例低于2
生態中心證實野生雁類受困于長江濕地
對野生雁類的高科技追蹤結果表明,不同于北美、歐洲及鄰近的日本和韓國,中國的雁類不愿意從它們世代棲息的濕地遷移到農田中覓食。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曹壘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刊登在Current Biology (《當代生物學》)雜志上。該研究通過在5個物種67只雁身上放置
生態環境部掛牌督辦7起長江生態環境違法案件
為打擊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及固體廢物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安全,5月8日,生態環境部決定對長江經濟帶7起生態環境違法案件進行掛牌督辦。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7起案件分別為:安徽省蕪湖市白象山一廢棄尾礦庫非法堆存工業固廢及有毒有害物質,威脅生態環境安全;湖南省岳陽市巴陵石化熱電廠違
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直指水電“謀殺”生態
三峽大壩蓄水后“四大家魚”繁殖規模驟減95%以上;葛洲壩使中華鱘種群數量減少83% “由于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金沙江干流的魚類資源已經瀕臨崩潰邊緣。”日前公布的《2013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直指水電開發對水生生物帶來的滅絕性影響。 那么,水電究竟對長江漁業資源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在水
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公布
近日,中國農業農村部正式發布了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數據顯示,2017年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長江干流445頭,洞庭湖110頭,鄱陽湖457頭。與2012年相比,江豚數量維持相對穩定,這表明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迅速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但種群數量極度瀕危的現狀沒有改變,保
赤水河: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樣本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不出百里必有好酒”,是赤水河的知名標簽。但在科研人員眼里,赤水河卻是一個極富科研價值的“長江縮影”,源頭是高原魚類,上游是急流性魚類,中游緩流性魚類居多,下游又和長江干流中的魚類組成基本一致。 8月15日,正值首個全國生態日,“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司法保護與科學研
湖北石首:綜合治理助力長江水生態修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3077.shtm湖北石首長江岸邊,一江碧水浩蕩東流。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走進湖北省石首市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現場清淤工作正在進行中。 ???石首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PPP
長江經濟帶多元化生態補償怎樣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總要求和根本遵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不久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同時提出要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長江
經濟日報:拯救長江生態-真的無能為力?
關于江豚的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4月6日,江西新昌發電廠排水口下游50米處的贛江邊,發現一頭死亡江豚;5月10日,湖北黃岡市蘄春縣雙溝江灘發現一頭江豚尸體…… 兩個月前的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趙進東院士通過科技日報疾呼“救救長江,救救江豚”。 實際情況也許更糟。農
陳吉寧:長江生態環境只能優化不能惡化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2016年,長江經濟帶一至三類的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75.2%,比2015年提高2.8個百分點,劣五類水質斷面下降2.9個百分點;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形勢依然緊迫而復雜。這是記者從9日舉行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上獲悉的。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會上強調,貫徹“
我初步構建完整的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屏障
記者在此間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了解到,中國首個基于流域尺度的濕地保護協調模式——“長江濕地保護網絡”運行7年來,一大批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初步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屏障。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流,長江流域也是中國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它幾乎涵蓋了
評分細則,考核長江流域水生態試點工作
從生態環境部29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獲悉,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評分細則》),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工作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聚
江源科考探究長江源區生態環境之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20.shtm ■新華社記者 莽莽江源,奧秘無窮。 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長江源區開展科考。23名隊員在跨越約4000公里的科考行程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啟動會召開
5月16日,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啟動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領導小組組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 李干杰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長江保護修復工作,親
生態環保督察:貴州省長江保護修復問題依然突出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貴州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3月18日向貴州省委、省政府進行反饋。 貴州省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推動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22年2月底,督察組交辦的2307件群眾舉報問題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
南方雨雪繼續發展-長江以南濕冷感加重
中國天氣網訊 在冷空氣與西南暖濕氣流配合之下,今天(12月28日),南方各地降水繼續發展。預計,湖南、貴州、云南等地局地有中雪或大雪,降溫重心也集中到了長江以南地區,各地濕冷加重,上述地區公眾需做好防范雨雪和防寒保暖工作。南方雨雪強勁!湖南貴州云南等地局地有中雪或大雪 在冷空氣影響下,前天開始,
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5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按照全國主
《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2021》面世!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覆蓋沿江11省市的長江經濟帶,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隨著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廣大新型智庫各展所長,為這一戰略實施貢獻智慧和力量。 2019年6月,河海大學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整合多學科力量,與南京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