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發生房顫癥狀。心臟房顫不及時治療會損傷心臟,還會影響到正常生活。對于房顫可采用藥物治療,首先要采用抗凝藥物,比如最新版維生素k抗結劑、華法林。除此之外也要采用抗血栓治療。 房顫是一種常見疾病,屬于復雜性心臟疾病。在我們身邊有好多朋友受到心臟房顫困擾,患者發作的次數越高,對心臟損傷越嚴重。面對這種疾病,患者要引起重視,積極的藥物治療。目前來說,治療房顫的藥物較多,特別是抗凝藥物,如果使用不當,不僅會影響效果,它會使病情加重。下面為大家介紹房顫抗凝指南。 患者發生房顫,首先要進行抗凝治療。現在科技發達,有不少醫學家研制出新的抗凝藥物,比如維生素k抗結劑。這種藥物屬于新型口服抗凝藥,降低出血風險。采用抗凝治療適應癥包括,血壓偏高、腎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合并腦卒中、出血量大、年齡大、長期服用藥物、酗酒,患者出現這種情況,需要采用抗凝治療。 治......閱讀全文
?? 核心提示: 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發生房顫癥狀。心臟房顫不及時治療會損傷心臟,還會影響到正常生活。對于房顫可采用藥物治療,首先要采用抗凝藥物,比如最新版維生素k抗結劑、華法林。除此之外也要采用抗血栓治療。 房顫是一種常見疾病,屬于復雜性心臟疾病。在我
? 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與竇性心律相比,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升高5倍。預防心源性卒中是房顫管理的基石。2014年3月,美國ACC、AHA和HRS三大學會聯合發布了房顫患者管理指南。本文依據該指南對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管理進行了總結。 ??? 主要推薦 ??? 對于陣發性、持續性或永久性的非
? 最近,我遇到4例房顫患者,每位都伴有1到2個可導致卒中的危險因素,沒人存在需要控制節律或需藥物控制的心動過速癥狀。唯一的問題是抗凝治療——“醫生,我應該吃藥嗎?需要終生抗凝嗎?” ??? 對房顫(AF)患者應用抗凝藥物的決策是一種冒險,因為藥物在降低患者卒中風險的同時也會增加其出血風險。
??? 當前,在中國的35歲以上成年人中,房顫的發病率為0.74%,相當于有800萬房顫患者。卒中是房顫最主要的并發癥,房顫可使卒中發生率增高4-5倍,即使是接受節律控制的房顫患者,仍然存在較高的卒中風險。在中國的房顫患者中,隨著年齡增加,卒中發生率逐漸增高。 ??? 房顫抗凝治療存在的問題
? 國家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談房顫抗凝治療適應癥新認識 ??? 2015年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心律大會(CHRS)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議內容涵蓋心律學基礎與前沿、起搏與心臟電生理基礎等多項學術熱點
? 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該病最令人擔憂的并發癥是心源性卒中。房顫與卒中的風險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約增加5倍,更重要的是這類卒中的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及復發率均較高。非瓣膜性房顫患者體內血栓的主要來源(90%)是左心耳。 ??? 美國已批準左心耳封堵術用于此類患者的
? 作者:John Mandrola(醫學博士,臨床電生理學家,美國肯塔基州) ??? 如何將群體數據應用于你所面對的患者?伴有額外卒中危險因素的房顫患者使這一問題變得極富挑戰性。你想使患者獲益——預防卒中,但事實上卻使患者承擔額外的風險——出血。 ??? 這些案例令我很糾結: ??? ?
???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發展階段。心房顫動(房顫,AF)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加,而由房顫所致的腦栓塞帶來的致殘率(高達60%)和致死率(高達20%)也隨之升高。因此,通過抗凝治療預防卒中越來越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臨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2010
在我國,首發缺血性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心房顫動的患病率為11.45%。據數據顯示,我國缺血性腦卒中年復發率高達17.7%。有效的二級預防是減少卒中復發和致殘致死的重要手段。據《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對伴有心房顫動(包括陣發性)的缺血性腦卒中
? 一、INR控制不佳致卒中風險升高 ??? 對于心房顫動患者,現在臨床上面臨的選擇是抗凝還是左心耳封堵術。無論是傳統抗凝藥還是新型抗凝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看華法林INR達標率控制在2.0~3.0之間,達標率達到70%~100%.反之,如果不抗凝或者達標率低的話,那么生存率也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