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可以顯著降低腦卒中風險……blah,blah, blah”,這句話貌似已經成了最熱門的開篇語。當然,這也是事實。然而,有些朋友可能會產生疑問:究竟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有什么區別?人體正常止血過程要說明上述三者間的差別,讓我們先從人體正常的止血過程開始。人生在世,難免磕磕碰碰,止血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我們一般人為的將止血過程分為3個步驟。實際中,這3個步驟相互關聯,相互促進,不能分割。首先,血管收縮,以減少局部血流。其次,血液中的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激活后會特別“團結”,成群結隊、爭先恐后地聚集到血管破損處,以自己小小的身軀堵住決堤的破口。它們還會發出信號,召集來更多的同伴和其他能止血的成份幫忙。再次,血液中還有許多凝血因子,平時安安靜靜的以非活化的形式存在,一旦收到血管損傷的信號,就會立即反應。人體內的凝血因子共有14種,像特工一樣,多數以羅馬數字編號命名。它們之間有著緊密清晰的聯絡網,在上一級凝血因子激活后就會像瀑布......閱讀全文
三、抗凝劑與檢測試劑盒的影響 (一)抗凝劑 1、抗凝劑 常用抗凝劑有0.109mol/L枸椽酸鈉、26.86mmol/L EDTA-Na2和0.1mol/L草酸鈉等。應用這些
血栓彈力圖(thromboelastography ,TEG)檢測是一種基于全血進行的凝血檢測方式,能連續監測凝血全貌,在臨床中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有60多年的應用歷史,進入我國10余年,目前有超過20多個的國際/國內指南推薦在創傷、出血/血栓風險管理、指導成分血輸注、DIC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 。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可
研究成果總結 2019年9月1日至3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EJM (IF=71)發表了9篇(6篇研究型文章及3篇點評文章),Lancet (IF=59)發表了14篇(7篇研究型文章及7篇點評文章),iNature簡短的總結這些研究成果: 【1】對于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沒有患心肌梗
很多患者在醫院做檢查需要做凝血五項檢查,但是很多患者對凝血五項檢查的項目并不了解, 也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五項檢查,所以我們要了解凝血五項檢查的主要意義,對檢查才更清楚 。分割線 一、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腦微出血(CMBs)”是放射學概念,主要是描述含鐵血黃素或吞噬含鐵血黃素的巨噬細胞沿血管周圍間隙[PVS,亦稱Virchow-Robin間隙(VRS)]沉積的現象,提示顱內小血管曾發生局部破裂、紅細胞漏出,但不能反映局部潛在的小血管形態改變的病理學基礎。 腦微出血的檢出僅能依靠對含鐵血黃素敏
凝血因子檢測一、理論性問題1. 參與凝血過程的凝血因子有哪些?凝血因子(coagulable factor)也稱凝血蛋白(coagulable protein),迄今已證實有14個因子參與凝血過程,包括國際凝血因子命名委員會規定以羅馬數字命名的凝血因子11個(凝血因子I~XIII,其中凝血因
止血和血栓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近10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臨床各科幾乎無一不步及止血一血栓問題,除了對出血性疾病的篩選與確診外,還用于對各種血栓性疾病與血栓前檢查和預測,易拴癥的評價,DIC的實驗診斷以及對各種抗凝治療患者的用藥指導和預后估計等。例如,內科領域中由于肝細胞損害造成肝臟的廣泛出血,
開展凝血實驗對臨床各科的疾病診斷具有很大的意義,除了對出血疾病的篩選與診斷外,還用于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出血疾病(DIC)的實驗診斷以及對各種抗凝治療者的用藥指導和預后估計等。血栓于止血不僅涉及基礎醫學,且與多個臨床學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科婦產科普通外科)的
近年來,隨著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實驗技術的發展,代寫論文 血栓與止血檢驗出現了許多新的研究熱點和新的發展趨勢。止血與血栓的研究涉及生物學、免疫學、生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及臨床醫學多學科。因此,檢驗科應積極開展血栓與止血實驗診斷工作,不斷深入進行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及時捕捉國
1955年,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發生心肌梗死時,他的私人醫生一度將其癥狀解釋為胃腸道疾病。10小時后他才轉入當地一家醫院,心電圖顯示前外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據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艾森豪威爾是1型心肌梗死。 時至今日,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不僅
一、TEG能監測“凝血啟動-血凝塊生成-血凝塊降解”3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具體參數 1.樣本低凝時上述參數可能的表現:與參考區間相比,R、K延長,Angle、MA、G、CI減低,LY30增大(如發生纖溶亢進)2.樣本高凝時上述參數可能的表現:與參考區間相比,R、K縮短,Angle、MA、
一、TEG能監測“凝血啟動-血凝塊生成-血凝塊降解”3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具體參數 1.樣本低凝時上述參數可能的表現:與參考區間相比,R、K延長,Angle、MA、G、CI減低,LY30增大(如發生纖溶亢進)2.樣本高凝時上述參數可能的表現:與參考區間相比,R、K縮短,Angle、MA、G
開展凝血實驗對臨床各科的疾病診斷具有很大的意義,除了對出血疾病的篩選與診斷外,還用于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出血疾病(DIC)的實驗診斷以及對各種抗凝治療者的用藥指導和預后估計等。血栓于止血不僅涉及基礎醫學,且與多個臨床學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科婦產科普通外科)的疾病密切相關
凝血七項分別為: 一、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三、凝血酶時間(TT) 四、纖維蛋白原(FIB) 五、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 六、D-二聚體(D-Dimer) 七、抗凝血酶Ⅲ(AT-Ⅲ) 01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
在血栓與止血檢驗的全過程中,實驗結果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質量控制是保證實驗結果準確的重要措施。當實驗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時,應從各方面尋找原因,最后找到問題所在,通過改進措施,得到一個準確的結果。一、受檢狀態的影響:  
熱愛加持,使命感油然,認真對待每一個病人筑成賈偉二十年從醫路。想來不悔,除了醫者仁心,大抵還有對這份工作的深深認同。病人愈后發自內心的微笑于他而言是人生最大的嘉獎。 作為一名致力于血管外科工作的醫者,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引發的血管疾病發病率提高,賈偉一直攻堅克難,砥
一、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參考值:12-16秒。 2、臨床應用: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 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于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
抗血栓治療藥物包括抗凝類、抗血小板類和溶栓類,無論何類藥物都必須嚴格掌握用藥劑量、速度和療程,合理劑量的藥物能抗凝或溶栓,過量了就易導致出血。所以抗凝和溶栓治療必須以檢查作為監測指標。 一、肝素治療的實驗室監測 APT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對血漿中肝素的濃度很敏
抗血栓治療藥物包括抗凝類、抗血小板類和溶栓類,無論何類藥物都必須嚴格掌握用藥劑量、速度和療程,合理劑量的藥物能抗凝或溶栓,過量了就易導致出血。所以抗凝和溶栓治療必須以檢查作為監測指標。一、肝素治療的實驗室監測APT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對血漿中肝素的濃度很敏感,是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肝素治療監測方
為什么停止使用一般外科手術前的常規出血時間檢測,用APTT、PT(一)術前止血功能評價的試驗 無論對術前已知出血缺陷或未知出血缺陷的患者,都需進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和血小板計數(PLT)等三項聯合檢測。著重指出,有出血的家庭史或個人史,懷疑有血管壁功
開展凝血實驗對臨床各科的疾病診斷具有很大的意義,除了對出血疾病的篩選與診斷外,還用于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出血疾病(DIC)的實驗診斷以及對各種抗凝治療者的用藥指導和預后估計等。血栓于止血不僅涉及基礎醫學,且與多個臨床學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科婦產科普通外科)的疾病密切相關
血栓學檢驗標準化的幾個問題及其理解: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病死率也成逐年增高的趨勢,血栓栓塞性疾病做為多種系統疾病的并發癥成為臨床醫學的研究重點。近年來,血栓止血學臨床檢驗在出血性疾病的診斷、術前檢查和抗凝治療檢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受益于檢驗醫學的迅猛發展,自動化凝血儀的普及大
凝血七項分別為:一、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三、凝血酶時間(TT)四、纖維蛋白原(FIB)五、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六、D-二聚體(D-Dimer)七、抗凝血酶Ⅲ(AT-Ⅲ)0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參考值:10-
五、凝血作用的調節 由上所述,凝血過程是一個級聯放大的瀑布效應,加之正反饋作用,可把最初生成的酶活性極大增強,把所有步驟加起來可增強106倍。如此高的激活速度會對機體構成危險,就是說,此過程一旦啟動,整個血液就會凝固起來。此外,血凝可造成心肌梗死、腦血栓等嚴重疾病。因此,機體內的凝血
經典的血小板無力癥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血小板疾病,發病率為1/50萬。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遺傳,多見于近親婚配家庭。患者自幼出現輕到重度皮膚黏膜出血,女性以月經增多最為常見。血小板形態和數量正常,但對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凝血酶等生理誘聚劑反應低下或缺如,而對瑞斯托霉素反應正常。該病的發
2 、血小板聚集性測定 血小板是人體內作為促進止血和參與凝血的主要物質,血小板粘附于異物表面后很快即發生聚集。血小板聚集通常是指血小板與血小板之間相互粘著的能力,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首要基本條件,是反映血小板功能指標之一。血小板膜上存在著 ADP (二磷酸腺苷受體), ADP 可使血小板聚集,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靜脈溶栓治療都是臨床的重要問題。這些治療藥物應用過量會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則達不到預期療效。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必須注意監測出凝血指標,其中最常用的是凝血四項,即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
止血和凝血功能的檢查第一節:止血與凝血功能的檢查一、出血時間(BT)測定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于:血管結構或功能異常:如壞血病、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血小板數量異常:如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病、血小板無力癥。其
第一節:止血與凝血功能的檢查一、出血時間(BT)測定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于:血管結構或功能異常:如壞血病、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血小板數量異常:如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病、血小板無力癥。其他:如低/無纖維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