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項及其臨床應用,全面解讀!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靜脈溶栓治療都是臨床的重要問題。這些治療藥物應用過量會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則達不到預期療效。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必須注意監測出凝血指標,其中最常用的是凝血四項,即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四項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PT是外源凝血系統較為靈敏和最為常用的篩選試驗。【參考值】不同方法、不同試劑檢測的結果有較大差異,必須設定正常對照值。測定值超過正常對照值3秒以上為異常。【臨床意義】(1)PT延長: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嚴重肝病、維生素K缺乏、纖溶亢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使用抗凝藥物等。(2)PT縮短:血液高凝狀態,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多發性骨髓瘤等,但敏感性和特異性差。INR(國際標準化比值)是......閱讀全文
凝血四項及其臨床應用,全面解讀!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靜脈溶栓治療都是臨床的重要問題。這些治療藥物應用過量會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則達不到預期療效。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必須注意監測出凝血指標,其中最常用的是凝血四項,即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
解讀“出凝血”常規檢測(凝血四項)
出血和凝血問題與多種疾病相關,但是約90%的出凝血問題可以由血凝學實驗室給予診斷。目前常規的檢測項目有凝血四項和血小板計數,這些簡單的檢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覷。凝血四項: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完整解讀凝血四項(二)
高脂血癥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大方面:(1)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2)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等。由于高脂血癥時黃色瘤的發生率并不十分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多數高脂血癥患者并無任何癥狀和異常體征發現。而患者的高脂血癥則常常
完整解讀凝血四項(一)
凝血四項屬于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歸屬于血栓性疾病檢查。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藥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目的是在術前了解患
凝血四項臨床意義
開展凝血實驗對臨床各科的疾病診斷具有很大的意義,除了對出血疾病的篩選與診斷外,還用于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出血疾病(DIC)的實驗診斷以及對各種抗凝治療者的用藥指導和預后估計等。血栓于止血不僅涉及基礎醫學,且與多個臨床學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科婦產科普通外科)的疾病密切相關
凝血四項臨床意義
?開展凝血實驗對臨床各科的疾病診斷具有很大的意義,除了對出血疾病的篩選與診斷外,還用于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出血疾病(DIC)的實驗診斷以及對各種抗凝治療者的用藥指導和預后估計等。血栓于止血不僅涉及基礎醫學,且與多個臨床學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科婦產科普通外科)的疾病密切相
凝血四項的臨床意義
一、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參考值:12-16秒。?2、臨床應用: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 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于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
凝血四項檢查的臨床意義
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 ? 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 ? 延長見于:?? ? ? ?a、廣泛而嚴重的肝臟實質性損傷,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關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礙。?? ? ? ?b、VitK不足
凝血四項是哪四項
凝血四項血管壁、血小板功能及相關抗體檢查外源性凝血系統檢查內源性凝血系統檢查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及纖維蛋白溶解與抗凝分子標志物檢查
凝血途徑及其臨床意義
1、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 ? ?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細胞有大片壞死,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 PTA< 30%;晚期PTA
凝血途徑及其臨床意義
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 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細胞有大片壞死,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PTA<?30%;晚期PTA
教你看懂《凝血四項的臨床意義》
一、凝血酶原時間(PT)?1、正常參考值:12-16秒。2、臨床應用: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于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據報道,在口服抗凝劑的過程中,維持P
解讀解讀肝纖四項
肝纖維化是一種病理過程,各種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都可導致肝纖維化的出現。肝纖維化進一步發展可形成肝硬化,每年約有 4%~10% 肝硬化患者出現腹水、黃疸、靜脈曲張,肝性腦病等一系列失代償表現,同時每年約有 2%~7% 的患者出現肝癌。肝纖維化的防治與肝病密不可分,尤其是
優生四項(TORCH檢測)的臨床結果解讀
“TORCH”一詞最早由Andre Nahmia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組在孕期感染會導致胎兒先天畸形、死胎 、 早產 、 流產、 智力發育異常等的病原微生物。在提倡優生優育的今天,對于備孕或已經懷孕的女性來說,TORCH檢測已不陌生。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TORCH檢測的臨床意義、結果解讀及
凝血途徑及其臨床意義詳解
1、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 ? ?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細胞有大片壞死,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 PTA< 30%
臨產孕婦凝血四項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
凝血四項指標是判斷出血性疾病類型的主要診斷指標。PT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統較為敏感和常用的篩選試驗;APTT能反映血漿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內源凝血系統較為敏感和最常用的篩選試驗;TT測定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徑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纖維蛋
凝血四項各項的意義
APTT: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常用于監測肝素用量。增高見于血漿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減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癥;降低見于高凝狀態: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況;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其中INR常用于監測口服抗凝劑。延長見于先天性凝血因
凝血四項正常值
凝血因子測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秒數:25-37,需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10s以上異常 2凝血酶原時間(PT):秒數:11-14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活動度:80-120% INR:0.8-1.2 3纖維蛋白原(FIB):2-4 g/L纖維蛋白溶解檢測 4凝血
凝血四項各項的意義
1,APTT: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常用于監測肝素用量。增高見于血漿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減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癥;降低見于高凝狀態: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況;2,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其中INR常用于監測口服抗凝劑。延長見于先天性凝血因
凝血四項正常值
凝血四項內容及正常值: 一.凝血因子測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秒數:25-37,需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10s以上異常 2凝血酶原時間(PT):秒數:11-14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活動度:80-120% INR:0.8-1.2 3纖維蛋白原(FIB):2-4
凝血四項各項的意義
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 各項意義: APTT: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常用于監測肝素用量。增高見于血漿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減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癥;降低見于高凝狀態:如促凝物質進入
凝血四項的檢查目的
凝血四項屬于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歸屬于血栓性疾病檢查。凝血四項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藥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 目
凝血四項都檢查什么
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2、凝血酶時間(TT)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增多、AT-Ⅲ
凝血因子臨床應用
PT延長 通常認為PT延長代表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低于正常或抗凝物質的存在。肝功能輕度受損,PT仍可正常,它僅在肝實質細胞嚴重損害時才明顯延長。僅以PT判斷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異常和肝細胞損傷程度是不夠的,如同時測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更有價值。 肝病與凝血因子Ⅱ 大多數研究認為急性肝
凝血系統常規四項PT、APTT、TT、FIB臨床意義
PT:凝血酶原時間(單位:秒,參考值9-15)INR:國際標準化值 [公式:INR=RISI,(R=結果/正常均值),參考值]延長: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VI、VII、X缺乏癥,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DIC、原發性纖溶癥,阻塞性黃疸,先天性缺乏凝血酶原,嚴重肝病,維生素K缺乏。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
血栓新四項的臨床應用價值
什么是血栓性疾病?血栓是一種起病隱匿、發病突然、致死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可見于幾乎各臨床科室,其病理過程涉及血管內皮、凝血和纖溶三大系統。研究已經證實機體處于血栓前狀態時,血管內皮、凝血和纖溶系統已經發生改變,TAT、PIC、TM和t-PAI-C是反應機體血管內皮、凝血和纖溶系統早期改變的有效指標,適
解讀“出凝血”常規檢測
出血和凝血問題與多種疾病相關,但是約90%的出凝血問題可以由血凝學實驗室給予診斷。目前常規的檢測項目有凝血四項和血小板計數,這些簡單的檢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覷。凝血四項: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
解讀凝血報告單
1.凝血酶原時間(PT)正常參考值:12 - 16 秒。與正常對照超過 3 s 以上異常。臨床應用: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 Ⅴ、Ⅶ、Ⅹ 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于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
凝血途徑及其臨床意義,就是這樣反復記憶!
1、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細胞有大片壞死,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 PTA< 30%;晚期PTA<20%
凝血途徑及其臨床意義,這樣記更牢固!
一、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細胞有大片壞死,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PTA<30%;晚期PT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