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堿性蛋白(BFP)介紹: 胎兒堿性蛋白(BFP)最早發現于胎兒和腸組織中。BFP存在于多種癌組織中。電泳移動在γ-球蛋白區。正常血清中BFP來自肝臟和腦組織。胎兒堿性蛋白(BFP)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血清:<80μg/L。99%在100ng/ml以下,平均為50ng/ml,>100ng/ml為異常(石井:酶聯免疫法)。胎兒堿性蛋白(BFP)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BFP有48%在100ng/ml以上。陽性率特別高的為肝癌、胰癌、膽囊及膽道癌,其次是乳腺癌和白血病、食道癌和何杰金病亦呈現異常高值。胃癌和結腸癌隨病情發展而升高。治療有效時BFP可下降至接近正常高值,再發時又可升高。若 BFP200ng/ml以上,又能排除肝細胞損害者,即為肝癌。良性疾病中特別是肝炎、肝硬化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者,約有50%可有BFP呈異常值。 需要檢查的人群:肝癌,胰癌,膽囊,膽道癌,乳腺癌,白血病,食......閱讀全文
胎兒堿性蛋白(BFP)介紹: 胎兒堿性蛋白(BFP)最早發現于胎兒和腸組織中。BFP存在于多種癌組織中。電泳移動在γ-球蛋白區。正常血清中BFP來自肝臟和腦組織。胎兒堿性蛋白(BFP)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血清:100ng/ml為異常(石井:酶聯免疫法)。胎兒堿性蛋白(BFP)臨床意義
堿性胚胎蛋白介紹: 堿性胚胎蛋白(basic fetoprotein,BFP)是由胎兒血清及腸組織中發現的一種胎兒蛋白。存在各種癌組織中分子量73kD。堿性胚胎蛋白正常值: 血清:
胎兒血紅蛋白(HbF)酸洗脫試驗介紹: 胎兒血紅蛋白(HbF)酸洗脫試驗是檢驗胎兒血液紅細胞中Hbf含量和分布的試驗,臨床用于胎兒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確定提供實驗證明。HbF與別的血紅蛋白不同,除了比較抗堿外,也比較抗酸。將血片在酸性緩沖液孵育后,其它血紅蛋白被洗脫,染成蒼白色,而HbF不被
肌紅蛋白介紹: 肌紅蛋白是一種小分子蛋白質,其分子結果與血紅蛋白相似,具有在肌細胞內轉運和貯存氧的功能。人體心肌、骨骼肌內含有大量肌紅蛋白,正常人的血液中很少,主要由腎臟代謝并排泄。當心肌或橫紋肌有損傷時,肌紅蛋白便釋放入血中,血清中的肌紅蛋白即可明顯升高。肌紅蛋白正常值: 男性 19-92μg
蛋白C介紹: 蛋白C的抗凝途徑,作為TFPI(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和抗凝血酶的附屬物,是凝血級聯反應中另一重要抑制物。基本組成包括蛋白C和它的輔因子蛋白S,兩者都是依賴維生素K的止血蛋白質,共同水解滅活凝血加速劑(因子Ⅴa和Ⅷa)。蛋白C、蛋白S降低或缺乏或滅活加速劑功能喪失(因子Ⅴ萊頓)使血栓形
堿性點彩紅細胞計數介紹: 堿性點彩紅細胞計數是計數一種變化了的網織紅細胞,正常人血中偶見。堿性點彩紅細胞計數正常值: 正常人為0.0003(0.03%);絕對值
嗜堿性點彩紅細胞介紹: 點彩紅細胞,是一種較幼稚的紅細胞。細胞內除含血紅蛋白外,還含有嗜堿性物質,經堿性染料染色后形成大量藍色小顆粒,稱為點彩紅細胞。與網織紅細胞不同,點彩紅細胞用干燥血膜染色顯示,因為點彩是在細胞干燥過程中形成的。嗜堿性點彩紅細胞正常值: 顯微鏡計數法: 百分比:約0.000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 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正常值: 嗜堿性粒細胞0-0.01(0-1%)。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臨床意義: 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纖維化及某些轉移
血紅蛋白介紹: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主要成份。每個血紅蛋白分子由4個血紅素基團與珠蛋白構成,每個血紅素又由4個吡咯環組成,在環中央有一個鐵原子。血紅蛋白中的鐵在二價狀態時,可與氧呈可逆性結合(氧合血紅蛋白),如果鐵氧化為三價狀態。血紅蛋白則轉變為高鐵血紅蛋白,就失去了載氧能力。測定血紅蛋白含量使用的
血漿蛋白S測定介紹: 血漿蛋白S測定是對血漿中的血漿總蛋白S(TPS)包括游離PS(FPS)和與補體C4結合的PS(C4bp-PS)。進行測定,以助于判斷血液疾病。血漿蛋白S測定正常值: 血漿總蛋白S測定,97.56%±9.76%。 血漿游離蛋白S(FPS)測定,100.9%士29.1%。血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