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C介紹: 蛋白C的抗凝途徑,作為TFPI(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和抗凝血酶的附屬物,是凝血級聯反應中另一重要抑制物。基本組成包括蛋白C和它的輔因子蛋白S,兩者都是依賴維生素K的止血蛋白質,共同水解滅活凝血加速劑(因子Ⅴa和Ⅷa)。蛋白C、蛋白S降低或缺乏或滅活加速劑功能喪失(因子Ⅴ萊頓)使血栓形成危險性增高。蛋白C正常值: PC活性:70%-140%。 PC濃度:70%-140%(3-6mg/L)。 可疑因子Ⅴ萊頓:正常蛋白C活化率≤0.8。蛋白C臨床意義: 蛋白C途徑缺失使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增加(表1),盡管有猜想認為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險性與獲得性PC缺失之間存在聯系,但仍需證實。 蛋白C途徑的生理作用是抑制凝血系統,有報道顯示與刺激纖維蛋白溶解相關,但需進一步證實。 蛋白S有加速活化的蛋白C作用,當蛋白S缺乏時抗凝作用消失。激活的蛋白C能抑制因子Ⅴ變異,但作用微小。因此,這種變異使蛋白C抗凝途徑受抑制從而血栓形成......閱讀全文
蛋白C介紹: 蛋白C的抗凝途徑,作為TFPI(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和抗凝血酶的附屬物,是凝血級聯反應中另一重要抑制物。基本組成包括蛋白C和它的輔因子蛋白S,兩者都是依賴維生素K的止血蛋白質,共同水解滅活凝血加速劑(因子Ⅴa和Ⅷa)。蛋白C、蛋白S降低或缺乏或滅活加速劑功能喪失(因子Ⅴ萊頓)使血栓形
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pc)是對血漿中的血蛋白進行C活性的測定。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正常值: 102.5%±20.1%。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C活性減低。 常見于先天性PC缺陷,根據C活性測定A和PC,抗體可分為Ⅰ型(PC:Ag與PC:A均減低)和Ⅱ型
C-肽介紹: 人C肽是由31個氨基酸組成的直鏈,分子量3020。C肽與胰島素以等克分子量從B細胞分泌到血液中,它不被肝細胞所攝取,主要在腎臟代謝病并從腎臟排出體外。C肽無生物活性,也不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且不被降解,其半衰期為胰島素的3-4倍。C-肽正常值: (1.0±0.23)ng/ml,口
活化蛋白C抵抗試驗介紹: 活化蛋白C抵抗試驗(APCR)是對血漿中的現象的測定。檢測APTT的延長,判斷血蛋白進行C抵抗。活化蛋白C抵抗試驗正常值: APCR比值=APC-APTT(S)/APTT(S)>2.0。活化蛋白C抵抗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活化蛋白C抵抗試驗(APCR)呈陽性,受檢
血清鐵蛋白介紹: 鐵蛋白是鐵貯存于人體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結合鐵和貯備鐵能力,以維持體內鐵的供應和血紅蛋白的相對穩定。血清鐵蛋白測定是檢查體內鐵缺乏的最靈敏的指標,用于診斷缺鐵性貧血、肝病等,也是惡性腫瘤的標志物之一。血清鐵蛋白正常值: 男 性:15-200μg/L; 女 性:12-150μg
游離蛋白S測定介紹: 游離S蛋白測定是通過測定人體內游離S蛋白的含量,診斷疾病。游離S蛋白為血清中一種α單鏈糖蛋白,分子量83kDa。SP的主要調節作用是可與C5b-7的亞穩態結合部位競爭靶細胞膜脂質,通過形成親水性的SPC5b-7(簡寫為S5b-7)復合物,而使C5b-7失去膜結合活性。這樣,便
甲狀腺球蛋白介紹: 甲狀腺球蛋白(thyrobolulin,TG)是由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合成的一種大分子糖蛋白,是甲狀腺濾泡內膠質的主要成分,合成的甲狀腺激素以球蛋白形式儲存在濾泡腔中。在正常情況下,只有極微量的TG進入血液循環。甲狀腺球蛋白正常值: 11.4-20.2mg/L。甲狀腺球蛋白臨床
纖維蛋白肽A介紹: 纖維蛋白肽A(fibrinopepide-A,FPA)是在凝血酶作用下,纖維蛋白原α(A)鏈的精-16和甘-17之間的肽鏈裂解,釋放出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纖維蛋白肽A。是反映體內凝血活性及纖維蛋白最終形成血栓的可靠指標。纖維蛋白肽A正常值: 1.2±0.8μg/L。纖維蛋
血液黏度介紹: 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動時鄰近兩層平行流體層互相位移時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對其測定可為臨床許多疾病,特別為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血液黏度正常值: 切變速率為115(S-1)時,黏度為5.61土0.85 mPa?s。 切變速率為46(S-1)時,黏度為7
鉬介紹: 鉬是人體及動植物必須的微量元素。為銀白色金屬,硬而堅韌。人體各種組織都含鉬,成人體內總量為9mg,肝、腎中含量最高。鉬正常值: 成人體內總量為9mg。鉬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鉬缺乏主要見于遺傳性鉬代謝缺陷,尚有報道全腸道外營養時發生鉬不足者。鉬不足可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甚至死亡,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