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油是從茶樹種子中提取的一種高價值副產品,近年來因其潛在的食用價值受到廣泛關注。脂肪酸的組成和積累是決定其品質和健康屬性的關鍵因素,但是,茶籽油中脂肪酸的組成及其積累機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茶樹遺傳育種與高效栽培創新團隊在國際知名雜志《食品科學與技術》上發表研究論文,通過比較不同茶樹品種種子油的脂肪酸組成、化學特性及其遺傳基礎,揭示了茶籽油脂肪酸代謝的分子機制,有望為茶籽資源的利用和高油含量茶樹的育種提供理論依據。
團隊選取了同一品種園、標準化栽培條件下的48個十年生的茶樹品種的成熟茶籽作為研究材料,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對茶籽油中的脂肪酸組成進行了測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分析了茶籽油中的生育酚、總酚、兒茶素和咖啡因含量;最后通過對高油含量和低油含量茶籽的轉錄組測序,分析差異表達基因(DEGs),并通過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脂肪酸合成的分子途徑。
團隊發現,茶籽油中的總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于油茶籽油,尤其是亞油酸(C18:2n6c),占總脂肪酸的25.41%至36.39%。茶籽油中的生育酚含量也顯著高于油茶籽油,尤其是α-生育酚和δ-生育酚,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團隊還在茶籽油中鑒定到了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CG)、表兒茶素(EC)和兒茶素沒食子酸酯(CG),這些成分的存在增強了茶籽油的抗氧化能力。轉錄組分析檢測到5811個差異表達基因(DEGs),其中17個關鍵基因與脂肪酸組成調控相關。團隊通過對高油含量(CM3)和低油含量(CM4)茶籽的轉錄組和代謝組分析,發現CM3茶籽油中的C16:1和C22:0含量顯著高于CM4,并進一步分析了脂肪酸去飽和酶(CSS013596)在C16:1的積累中的作用,揭示了該基因可能在茶籽油脂肪酸合成中的調控作用。
該研究揭示了不同茶樹品種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及其調控機制,表明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生育酚的茶籽油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抗氧化能力。這些發現不僅為茶樹籽油成為功能性食用油提供了科學支持,也為茶籽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高油含量茶樹的分子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lwt.2025.117637
哺乳動物體內的游離脂肪酸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也是脂質合成的前體和關鍵信號分子,在維持機體代謝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脂肪酸的合成與在不同組織間的分配過程受到精密調控,其失衡可能破壞脂質代謝穩態,誘發非酒精性脂......
茶籽油是從茶樹種子中提取的一種高價值副產品,近年來因其潛在的食用價值受到廣泛關注。脂肪酸的組成和積累是決定其品質和健康屬性的關鍵因素,但是,茶籽油中脂肪酸的組成及其積累機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近日,四川......
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周愛冬團隊及其合作者,研究發現多不飽和脂肪酸代謝促進膠質母細胞瘤發生并介導免疫治療耐藥。近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臨床研究雜志》(JournalofClinicalInves......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牛油果屬樟科鱷梨屬常綠喬木,原產于中美洲。為闡釋牛油果的遺傳信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基因組演化與次生代謝研究組利用NGS、PacBioHiFi、ONT、Pore-C等測序技術對西印度品種......
1月9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團隊在《細胞研究》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項工作在短鏈脂肪酸激活人源短鏈脂肪酸受體FFAR2和FFAR3的結構基礎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揭開了FFAR2和......
臉上經常長痘痘,痘痘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圖片來源:生命時報痘痘里的白色物質,其實是皮膚在痘痘發炎的過程中分泌的油脂,由于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破裂,擠壓出來的......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技術,能夠將塑料回收再利用,并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表面活性劑。這種表面活性劑可以用于制造肥皂、洗滌劑等產品。盡管塑料和肥皂在質地、外觀以及使用方式上存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學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在木質纖維素生物煉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以多形漢遜酵母為宿主,通過強化木糖同化與轉運過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與木糖,實現了木質纖維素生......
來自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暴露于環境中常見的合成化學品混合物會影響兒童和年輕人的多個關鍵生物過程。這些過程包括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謝。這些生物過程的破壞增加了各種疾病的可能性,包括發育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