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加強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高早期病例的檢出率,是改善我國前列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終身教授謝立平教授在接受《醫學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存在明顯地區差異
前列腺癌已成為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男性癌癥的15%。“《柳葉刀》前列腺癌重大報告”指出,預計全球前列腺癌病例數將從2020年的每年140萬例增加到2040年的每年290萬例,患病人數將翻倍;預計全球每年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數將從2020年的37.5萬增加到2040年的近70萬,增幅約為85%。
近10年,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趨勢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根據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數據,2015年至2022年間,全國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由10.2/10萬上升至18.6/10萬,2000年至2018年間的年平均變化百分比為7%。
“這種增長趨勢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等前列腺癌篩查方式的普及應用。”謝立平指出,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顯地區差異,城市地區均高于農村地區。特別是經濟較發達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一些中等城市的前列腺癌發病率較高,上升趨勢更為明顯。
5年生存率有待提升
并且,我國的早期與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確診比例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
《中國前列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北京)的數據顯示,我國前列腺癌初診病例以臨床中晚期居多,臨床局限性病例僅為30%左右,導致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的總體預后較差,2003—2015年期間,我國前列腺癌年齡標化5年生存率從53.8%上升到66.4%。2024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經濟較發達的浙江省前列腺癌年齡標化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77.2%。
但這與發達國家男性前列腺癌總體5年生存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以美國為例,前列腺癌患者初診時臨床局限性病例的比例較高,超過80%。美國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數據庫2010—2016年數據顯示,臨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標準化治療后5年生存率接近100%,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30%。
“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前列腺癌的預防、篩查和早期診治工作,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謝立平說。
須開展前列腺癌精準篩查
目前,我國在國家層面也開展了前列腺癌篩查項目。
比如,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CUA)牽頭,中國初級保健基金會發起的中國前列腺癌早篩項目“前腺行動”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旨在提高中國男性PSA篩查知曉率,實現前列腺癌早篩、早診、早治、早康復。該計劃覆蓋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北京等近30個省市,并下沉至全國縣域及鄉鎮,計劃開展300萬例PSA篩查。
“但國內有關前列腺癌篩查的研究還是比較少,一些單中心研究報道PSA篩查具有非常高的陽性預測值,因此理論上我國可以通過PSA篩查檢測出大量的前列腺癌患者。”謝立平說。
《前列腺癌篩查中國專家共識》指出,前列腺癌篩查主要包括: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10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于血清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根據受試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PSA檢測的終止時間;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盡早開展血清PSA檢測。
其中,前列腺高危人群包括:年齡大于50歲的男性;年齡大于45歲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齡大于40歲時PSA大于1 μg/L的男性,攜帶BRCA2基因突變且年齡大于40歲的男性。
治療可及性受多方影響
當前,放射治療(如EBRT、IMRT、SBRT等)已經逐漸普及,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手段。
然而,中國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可及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專科醫生的資源分布、治療費用以及患者的經濟狀況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導致不同地區和醫療機構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治療費用對許多患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謝立平表示,雖然醫療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但一些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法可能尚未被納入醫保或需要患者承擔較高的自付比例,可能對低收入家庭造成困難。
但需要指出的是,前列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不僅包括醫療和照護費用等直接成本,還包括因疾病導致的工作能力下降、收入減少等間接成本。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得分較高,疾病診斷、治療費用、家庭收入等因素均可能影響患者的經濟狀況。
謝立平表示,政府和相關部門正努力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擴大醫保覆蓋范圍、降低藥品價格等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治療可及性和減輕其經濟負擔。同時,社會和非政府組織也在通過各種援助項目為患者提供支持。
應對病例激增的路徑
那么,中國如何應對新發前列腺癌病例激增的情況?
謝立平認為,應該從以下5方面開展工作:第一,改進早期檢測與科普計劃。報告強調了提高公眾對前列腺癌認識的重要性,建議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人們對前列腺癌征兆的了解,并鼓勵及時就醫。中國需要增加對前列腺癌篩查的投入,普及PSA檢測,通過媒體和社區活動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
第二,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建設,提高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水平,改善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設施。第三,可以考慮在前列腺癌高發地區建立專門的診療中心,集中資源和專家,提高診治效率和質量。第四,針對高危人群制定更為精準的篩查策略,對高風險人群進行更為頻繁的PSA檢測和其他相關檢查。第五,建議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群的前列腺癌發病率和治療方法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以制定更個性化的治療策略。
延伸閱讀:
《柳葉刀》:須全新改良前列腺癌早期檢測計劃
在高收入國家,前列腺癌篩查通常采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對血液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蛋白的水平進行測量。然而,通常經PSA檢測檢出的前列腺癌可能永遠不會引起癥狀。目前,英國及許多其他高收入國家的前列腺癌診斷方法依賴于“知情選擇”PSA檢測計劃,即:50歲及以上無疾病癥狀的男性可以在與醫生討論過風險與收益后,提出進行PSA檢測的要求。
《柳葉刀》前列腺癌重大報告認為,有證據表明,這種檢測計劃會導致對低風險老年男性的過度檢測,同時并不會增加高風險年輕男性人群前列腺癌的檢出率。作者還強調,在“知情選擇”PSA檢測策略下,男性被診斷為晚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存在著巨大差異。
作者建議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結合PSA檢測對高收入國家的前列腺癌高風險男性人群進行篩查,比如有家族病史、非洲裔以及攜帶BRACA2突變的男性。在中低收入國家,尚未對人口水平PSA檢測的有效性進行測試,需要盡快在這些國家開展癌癥篩查試驗。
“前列腺癌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加強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高早期病例的檢出率,是改善我國前列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終身教授謝......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徐駿宇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秦駿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薛蔚和董柏君團隊、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李婧課題......
放射療法是治療前列腺癌(PCa)的武器庫,但放射抗性嚴重損害了其有效性。失調的RNA剪接因子廣泛參與腫瘤進展。盡管如此,剪接因子在PCa中對放射抗性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探索。2024年9月17日,中山大......
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前列腺癌細胞和其前體如何介導腫瘤微環境(TME)的改變從而驅動前列腺癌進展,不分原因是他們無法縱向研究癌細胞在人類組織中的疾病演變。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Commun......
研究提出將鐵死亡誘導劑與TrkA抑制劑聯用協同發揮抗腫瘤作用,可能為前列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策略。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致死率在男性腫瘤中排名第二......
近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2023.8353號文件,就葉酸的可耐受攝入量上限(UL)的修訂發表科學意見。主要內容為:(1)評估內容。應歐盟委員會(EC)的要求,歐洲食物安全局營養、新食品和......
剛剛過去的10月,法國人RomaricLoffroy陷入了一場麻煩:他在2015年10月發表的一篇綜述被指大段抄襲。這篇名為《前列腺癌的多參數磁共振成像的當前作用》的綜述文章發表在《醫學與外科定量成像......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癌癥研究所、皇家馬斯登NHS基金會和瑞士腫瘤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阻止被劫持的髓系白細胞(myeloidwhitebloodcell)被“拉入”腫瘤,可以在一......
腫瘤的突變負擔和異質性已被認為是對許多靶向治療產生耐藥性的原因。胞嘧啶脫氨酶APOBEC蛋白與超過70%的人類癌癥的突變特征有關。然而,癌細胞如何劫持APOBEC介導的突變機制以促進腫瘤異質性,從而促......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首創的口服藥物來破壞前列腺癌細胞代謝,并將化療藥物順鉑直接輸送到前列腺癌細胞中。團隊在人類癌細胞和前列腺癌小鼠模型中測試了新方法,表明它在縮小難治性癌癥方面是安全有效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