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團隊首次獲取了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廓線的連續3年觀測數據,可為青藏高原天氣過程和環境變化研究、惡劣天氣臨近預報等提供數據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大氣科學進展》雜志。
大氣廓線是指不同高度大氣中的氧氣、水汽和其他微量氣體的垂直分布數據。釋放探空氣球觀測可獲取垂直分辨率較高的大氣廓線,但觀測受到天氣和經濟條件制約,每天觀測次數有限。
而微波輻射計可在幾乎所有天氣條件下,以分鐘為時間分辨率進行實時連續無人值守觀測,并反演大氣廓線,捕捉到中小尺度系統的大氣熱力結構,分析降水天氣過程中的對流層快速變化信息,彌補探空氣球觀測的不足。
2021年,我國建成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微波輻射計觀測網絡,可在幾乎所有天氣條件下,進行實時連續無人值守觀測。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利用9個微波輻射計和8個無線電探空站,組建了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立體觀測網,首次獲取了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廓線的連續3年觀測數據,并開展了相關分析研究。”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陳學龍說。
“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立體觀測網可精準測量高原對流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監測高原對流層大氣的水熱結構變化。除支持開展青藏高原天氣過程相關研究外,觀測數據還將為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研究提供支撐。”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馬耀明說。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態安全屏障功能與優化體系”科考分隊在深入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他們成功揭示了地面儀器監測在估算青藏高原實際降水量時存在嚴重低估問題,并對導致低估的原因......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團隊首次獲取了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廓線的連續3年觀測數據,可為青藏高原天氣過程和環境變化研究、惡劣天氣臨近預報等提供數據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大氣科學進展》雜志。大氣廓線......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團隊首次獲取了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廓線的連續3年觀測數據,可為青藏高原天氣過程和環境變化研究、惡劣天氣臨近預報等提供數據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大氣科學進展》雜志。大氣廓線......
中新網北京6月8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依托新組建的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立體觀測網,首獲連續近3年的青藏高原上空對流層大氣廓線持續觀測數據,可為惡劣天氣臨近預報......
中新網西寧6月3日電(馬紅璐梁奔奔孫睿)記者3日從青海省氣象科研所獲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聯合組成的綜合科學考察隊(以下簡稱“科考隊”)日前赴青海玉樹、西藏山南和阿里地區開展野外......
多年凍土與高寒草地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協同進化。全球變暖導致多年凍土融化和退化,引發高寒草地變化,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從而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同時,高寒草地影響地表和大氣及活動層與多年凍土間的水分和熱量......
5月27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等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過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張超過1萬平方公里。研究團隊預估,至21世......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研究員張國慶等發現,過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張超過1萬平方公里。研究預估,至21世紀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補給,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積......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孫自法)在全球變暖背景下,“世界屋脊”上的湖泊未來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廣受社會關注,也吸引科學家持續聚焦開展研究。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8日發布消......
青藏高原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以低氧、低溫、強紫外輻射等著稱。黃牛大約在3700年前遷徙到青藏高原,是最早進入青藏高原的家養動物之一,也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古老、最原始的黃牛種質資源,更是培育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