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新聞秘書Josh Earnest近日展示寨卡病毒風險區域。
如果歷史重演,美國媒體將對國內發生的首例蚊蟲傳播至人的寨卡病毒大肆渲染。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本土傳播尚未發生,但是科學家認為未來幾周很有可能出現相關病例。考慮到目前每一例輸入型病例所產生的感染引發的報道,未來美國媒體的相關報道可能會鋪天蓋地而來。
而政治上的喧囂或將有增無減:幾天前,白宮新聞秘書Josh Earnest在其每日簡報中特別指出,仲夏之時可能會有席卷一半美國國土面積的疫情地圖。“我背后的這張地圖是一份說明國會需要立即采取行動的圖例。”Earnest說,他敦促國會聚焦總統奧巴馬提出已有3個月的一項要求,緊急撥款19億美元抵抗寨卡病毒。
但是寨卡和蚊蟲傳播研究者則表示,美國正處于平靜之中。他們預測,盡管寨卡對胎兒存在潛在傷害,但是本土傳播只會影響從佛羅里達到墨西哥灣沿線以及得克薩斯州的一小部分地區。而且,美國蚊蟲傳播疾病的態勢與拉丁美洲存在很大不同,在寨卡病毒銷聲匿跡之前,確診病例可能只會發生數百例。
伊蚊血液大餐
當前,對寨卡及其如何影響孕期女性并導致流產以及小頭癥等大腦病變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對有多少傳播病例是在沒有蚊蟲傳播的情況下發生的也不清楚:寨卡病毒能夠在精液中存在進而發生性傳播,還有唾液中的病毒核糖核酸可能也會造成潛在威脅,而這種傳播途徑此前并未得到關注。但是對于寄生病毒的蚊蟲種類以及與人類的傳播途徑,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很多信息。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病等其他兩種蚊蟲傳播疾病也能提供一些信息。
正如5月11日公布的那樣,美國疾控中心(CDC)確診了國內感染寨卡病毒的503名患者均與“旅行相關”,其中10人涉及性傳播。尚無蚊子叮咬其中的一名患者之后傳播給國內另一名感染者的情況。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昆蟲與流行病學家Thomas Scott近日參加了華盛頓州西雅圖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地理空間科學部門主任Simon Hay帶領的全球寨卡模型項目,該團隊基于年降雨量、溫度等埃及伊蚊頑固存在的因素以及寨卡病毒發生地的狀況,繪制了寨卡病毒在環境中的可持續性。
研究人員還統計了白紋伊蚊(很多人稱其為亞洲虎蚊)的信息,這種蚊蟲也會是寨卡病毒的宿主。在美國,白紋伊蚊比埃及伊蚊的覆蓋面更廣,它會叮咬一個人的血液作為“開胃菜”,然后叮咬其他物種完成一頓血液大餐。“對一名適宜宿主叮咬頻率的細微變化就能對病毒傳播產生很大改變。”Scott說。
這個模型于4月19日發表于eLIFE,文章統計稱全球居住在適宜寨卡病毒傳播地區的居民有21.7億人。其中高風險地區包括拉丁美洲的一多半,此外還包括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澳大利亞北部以及非洲圍繞赤道的大面積地區。
傳播風險有限
但是寨卡在美國廣泛傳播的風險仍然有限。唯一的“高發性”區域是佛羅里達州以及與西部相鄰的若干州的極少部分地區,其中包括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以及得克薩斯州的海岸線區域。
白宮新聞簡報中展示的地圖來自今年3月16日另一篇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時疫》的文章。白宮將其作為“逐月觀察攜帶病毒的蚊蟲盛行率”進行展示,即隨著今年時間的推移,攜帶病毒的蚊蟲分別席卷地圖上的黃色、橙色以及紅色區域。
然而,在這篇文章中,相關數字代表的是蚊蟲數量的“潛在覆蓋率”,也就是基于氣候數據模型統計的潛在覆蓋范圍有多大。這一潛在范圍大大超過現實中蚊蟲覆蓋的真實區域。該地圖覆蓋的地區到達北部的丹佛地區和鹽湖城,而那里從未看到過埃及伊蚊。
“我不想對白宮使用的圖表作任何具體評論。”科羅拉多州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氣象學家、帶領團隊繪制上述地圖的Andrew Monaghan說。Monaghan 表示,寨卡病毒在美國最可能暴發的地區會與登革熱以及基孔肯雅病毒暴發區域一致。那些區域在地圖上的顏色標注為深棕色,主要包括得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該地區與墨西哥接壤,出入境的人流量非常大,此外還包括佛羅里達州南部。
如果歷史重演,這些可能是寨卡病毒在美國大陸傳播的僅有地區。
登革熱于1780年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首次發現,但是本土傳播在1945年終止,而且直到1980年,該病毒才在得克薩斯州再次浮出水面,當時布朗斯維爾一名5歲的女孩被感染。
而基孔肯雅病在美國也很容易得到控制。首例本土傳播案例于2014年6月27日出現在佛羅里達邁阿密—戴德縣。而且正如CDC在2014年12月的報告中統計的那樣,隨后也僅出現了10例其他感染案例。所有這些病例僅出現在佛羅里達州南部地區。
無須過度恐慌
第三幅圖于今年1月14日發表于《柳葉刀》,文章指出佛羅里達南部地區是寨卡病毒可能暴發的潛在地區。研究人員分析了從巴西機場抵達美國并可能傳播寨卡病毒的乘客。他們進一步突出了最有可能寄居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物種的氣候條件。研究發現,邁阿密和奧蘭多是該病毒傳播幾率最大的機場。(研究并未提及布朗斯維爾,因為當地并沒有大型機場。)
曾帶領研究團隊掃除天花并在其他若干傳染病中向美國政府提建議的流行病學家D.A. Henderson說,寨卡病毒對美國的威脅并不會像它在其他地方的傳播結果那樣引起恐懼。“這次整個事件完全沒有讓我太過激動。”現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工作的Henderson說。
盡管他對接下來的蚊蟲控制措施全力以赴,但他強調,如果這種病毒會傳播,那么它對大多感染者的影響癥狀將微乎其微,而且其本身在人際間的傳播能力并不強。“我們并沒有預見到破壞性的大疫病。”他說。
現年87歲的Henderson已經見過很多疫病來了又去,他表示,美國媒體對寨卡病毒的報道在一部分程度上是受到近期實驗室對病毒性疾病研究的驅動。“他們的傾向可以善意地理解為,‘這里可能隱藏著大問題’,從而可以讓資金流向他們的實驗室。”Henderson說,“這并沒有什么惡意,我也不希望病毒學家喪失研究資金,但是你必須要看到這些事情意味著什么。現在,事情有點失控了。”
眾所周知,開發能夠適應不同病毒復制機制的藥物將極大地提高不同類型傳染病的治療手段。在一項新的工作中,坦普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明,利用現有藥物來治療其它類型病毒性疾病實際上是可能的。坦普爾的研究人員......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提出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可......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3月22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發現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
埃博拉病毒、登革熱病毒和寨卡病毒,這三大最具破壞力的病毒每年感染數百萬人,導致嚴重疾病、出生缺陷或死亡,并且無藥醫治。格拉斯通研究所(GladstoneInstitutes)和加州大學舊金山研究所(U......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華僑大學及廣州醫科大學合作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corporationofNS1andprM/Mareimportanttoco......
中國學者研發的方法計算出寨卡與登革熱病毒存在高度相似的抗體表位,現有的登革熱疫苗有潛在交叉預防寨卡病毒的作用課題組供圖新發傳染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危害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穩定,如何有效預防新發傳染病在易......
華人學者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1月29日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寨卡病毒暴發流行的一種新機制,由于病毒位點突變,導致病毒抑制動物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能力增強,因此也使病毒感染人體的能......
從本月起,巴西一些醫院開始招募21歲至35歲的健康志愿者,試用一種寨卡疫苗。這是該疫苗全球試驗的一部分,試驗結束后該疫苗有望大規模投入市場。據巴西米納斯州聯邦大學附屬醫院介紹,這種疫苗由美國制造,將在......
此前研究發現,基于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由于能夠對特定的干細胞造成破壞,進而會引發嬰兒的神經紊亂癥狀。如今,研究者們卻能夠利用這種病毒摧毀大腦組織的能力,用于殺傷神經膠質瘤細胞。這項研究是由來自華盛頓......
寨卡病毒雖然惡名遠揚,但它或許能幫助一種癌癥患者。英國癌癥研究會5月19日宣布,將測試用寨卡病毒來對付膠質母細胞瘤,以便開發治療這種腦腫瘤的新方法。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惡性腦瘤,現有治療方法的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