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研究發現,基于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由于能夠對特定的干細胞造成破壞,進而會引發嬰兒的神經紊亂癥狀。如今,研究者們卻能夠利用這種病毒摧毀大腦組織的能力,用于殺傷神經膠質瘤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以及來自加州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者們做出的,作者證實了寨卡病毒能夠在體外環境下感染并且殺傷神經膠質瘤細胞。此外,作者還證實了移植了神經膠質瘤的小鼠在感染改造過的寨卡病毒之后能夠延長存活的時間。這兩項實驗結果共同說明了利用寨卡病毒作為殺傷神經膠質瘤的潛力。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神經膠質瘤是大腦里一類被稱為“膠水”的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生長失去控制而形成的。這種腫瘤一般通過手術切除,并且結合放療與化療的手段清除殘留的細胞。
然而,由于該腫瘤的細胞組成與結構十分復雜,因此往往難以治療。目前患有惡性神經膠質瘤的患者存活時間超過兩年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而利用寨卡病毒殺傷腫瘤的方法如果得到證實,則能夠為這類腫瘤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作者在給18只被接種了相同體積神經膠質瘤的小鼠進一步注射了寨卡病毒,并且將其與另外15只注射了生理鹽水的小鼠進行比較。治療兩周之后,作者發現寨卡病毒感染的小鼠大腦的腫瘤體積發生了明顯的縮小。
雖然很多實驗證實了病毒療法殺傷腫瘤的安全性,然而還是不能將明顯會對大腦產生威脅的病毒直接注射到患者的大腦中。因此,研究者們對病毒進行了改造,弱化了其抵抗宿主免疫系統的能力,而且保證其只能夠對具有分化活性的細胞進行殺傷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雜志上。
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基因沉默療法可以防止寨卡病毒從懷孕母鼠傳播給胎兒。這種療法利用小細胞外囊泡(sEV)納米顆粒進行藥物輸送,能穿過胎盤和血腦屏障,極大降低病毒對胎兒的神經損傷,包括腦萎縮。相關進展11......
眾所周知,開發能夠適應不同病毒復制機制的藥物將極大地提高不同類型傳染病的治療手段。在一項新的工作中,坦普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明,利用現有藥物來治療其它類型病毒性疾病實際上是可能的。坦普爾的研究人員......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提出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可......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3月22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發現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
埃博拉病毒、登革熱病毒和寨卡病毒,這三大最具破壞力的病毒每年感染數百萬人,導致嚴重疾病、出生缺陷或死亡,并且無藥醫治。格拉斯通研究所(GladstoneInstitutes)和加州大學舊金山研究所(U......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華僑大學及廣州醫科大學合作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corporationofNS1andprM/Mareimportanttoco......
中國學者研發的方法計算出寨卡與登革熱病毒存在高度相似的抗體表位,現有的登革熱疫苗有潛在交叉預防寨卡病毒的作用課題組供圖新發傳染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危害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穩定,如何有效預防新發傳染病在易......
華人學者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1月29日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寨卡病毒暴發流行的一種新機制,由于病毒位點突變,導致病毒抑制動物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能力增強,因此也使病毒感染人體的能......
從本月起,巴西一些醫院開始招募21歲至35歲的健康志愿者,試用一種寨卡疫苗。這是該疫苗全球試驗的一部分,試驗結束后該疫苗有望大規模投入市場。據巴西米納斯州聯邦大學附屬醫院介紹,這種疫苗由美國制造,將在......
此前研究發現,基于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由于能夠對特定的干細胞造成破壞,進而會引發嬰兒的神經紊亂癥狀。如今,研究者們卻能夠利用這種病毒摧毀大腦組織的能力,用于殺傷神經膠質瘤細胞。這項研究是由來自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