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鈞研究員當選國際納米科學委員會主席
日前,在國際納米科學委員會的選舉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當選為主席。 國際納米科學委員會隸屬于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應用聯合會(IUVSTA)。今年,由該聯合會組織的第十八屆國際真空大會于八月底在北京成功舉辦,諾貝爾獎獲得者H. Rohrer等多學科領域的一大批國際頂尖學者在會議上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大會期間,該聯合會組織的國際納米科學與技術會議推選高鴻鈞研究員擔任學術指導委員會副主席,主席為德國漢堡大學物理系的Roland Wiesendanger教授。 ......閱讀全文
高鴻鈞研究員當選國際納米科學委員會主席
日前,在國際納米科學委員會的選舉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當選為主席。 國際納米科學委員會隸屬于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應用聯合會(IUVSTA)。今年,由該聯合會組織的第十八屆國際真空大會于八月底在北京成功舉辦,諾貝爾獎獲得者H. Rohrer等多學科領域的一大批國際頂尖學者在
高鴻鈞:讓科學家安下心來潛心科研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高鴻鈞院士以“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機器’在固體表面的構筑與物性調控”項目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民族強科技必須要強,我們很高興在這樣一個大好形勢下面,國家高度重視,我們能開展相應的科技創新方面的工作。”高鴻鈞說。作為一名科學家的同時,高鴻鈞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
高鴻鈞團隊利用STM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的可控折疊
探索新型低維碳納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當今科技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二維的石墨烯晶格結構被認為是其他眾多的碳納米結構的母體材料。例如,將石墨烯結構沿著某一方向卷曲可以形成一維的碳納米管,將具有五元環和七元環石墨烯結構彎曲成球型結構即可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在未來納米學器件的應用,需要構筑具有三維
高鴻鈞院士:基礎研究“長期虧空”狀況待改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3月10日召開。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高鴻鈞作大會發言時指出,實施《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應進一步增強基礎研究在創新驅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最近,國務院印發了該《方案》,同時對財政科技管理作出
中科院物理所高鴻鈞院士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5月10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鴻鈞近日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高鴻鈞 高鴻鈞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低維量子結構和物性調控及其原理性應用的研究,獲得了一系列居國際前沿和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
高鴻鈞在塔吉克斯坦參加國際科學院協會委員會會議
9月18日至23日,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高鴻鈞訪問塔吉克斯坦,代表中科院出席國際科學院協會(IAAS)第三十二次委員會會議并訪問相關機構。 中科院是IAAS正式成員,IAAS委員會會議是其決策機制。俄羅斯科學院院長謝爾蓋耶夫、白俄羅斯科學院院長古薩科夫、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院長朱馬塔耶夫、波蘭科學
PRL-高鴻鈞謝心澄等-單分子自旋態量子調控研究
量子調控研究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高鴻鈞研究組與謝心澄研究員及英國利物浦大學Werner A. Hofer教授合作在單分子自旋態的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他們發現在酞菁鐵分子Kondo效應中由于分子中心鐵原子在金屬表面的吸附位置不同對Kond
高鴻鈞團隊在二維原子晶體VTe2的近藤效應研究中獲進展
近藤效應來源于非磁金屬中微量的磁性雜質散射。由于非磁性主體的傳導電子與磁性雜質的局域磁矩相互作用,電阻率在低溫下出現極小值。磁性雜質對電阻的貢獻與溫度成對數關系:Δρ = –clnT,其中T是溫度,c是取決于主體金屬及磁性雜質的種類和濃度的參數。當溫度低于特征溫度——近藤溫度TK時,磁性雜質的自
中國學者的“折紙藝術”竟然登上了Science主刊?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鴻鈞團隊傳出喜訊,他們實現了在石墨烯上高精度的結構制作,精度已經達到了原子的級別。 這樣的研究成果不僅顯示了研究團隊對于納米結構制作的高超技術,也再次將石墨烯這一納米器件制作平臺推到了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對于可控制造特殊性質的納米器件,例如量子器件,有重要研究意義。 此項成果
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為高水平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對加強科技創新作出部署,明確提出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將聚焦哪些重點領域開展科研攻關?如何更好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活力?對此,中
中科院:堅持“雪中送炭”-沖擊國際頂尖基礎科學問題
“未來堅持‘雪中送炭’,持續穩定支持拔尖科學家,沖擊國際頂尖基礎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26日在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中科院自2016年開始部署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旨在為老、中、青三代拔尖科學家提供相對穩定的支持,使他們“坐得住冷板凳,敢啃硬
北京市科委領導到物理所調研座談
調研座談會 11月21日上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雙新處處長許心超、新材料中心副主任王紅梅、新材料中心納米科技產業部部長龔維冪等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就納米科技領域產業化工作進行調研座談。物理所副所長高鴻鈞、文亞,國家實驗室副主任李泓,孟慶波研究員、陳弘研究員、周維亞研究員、張
中科院已支持近600名拔尖科學家挑戰最前沿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院士26日在北京表示,中科院通過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持續穩定支持拔尖人才,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現已支持近600位拔尖科學家的創新研究工作,下一步還將加大支持力度。 中科院當天舉行2018年首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高鴻鈞介紹基礎科學研究相關工作情況說,為進一步
中國科學家向新型量子計算邁出重要一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0571.shtm 2021年8月底的一個深夜,北四環上沒有了白天的喧囂。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燈還亮著,實驗室里靜得只剩下呼吸聲。 在一個裹
審稿人拒稿,還是登上Nature!這篇論文如今引發研究熱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75.shtm6年前博士畢業時,陳輝因缺“大文章”差點放棄科研;但他挺了過來,隨后就迎來大爆發,他的成果2次登上《科學》、1次登上《自然》。前不久,他還受邀成為《自然》評述文章撰寫人。?那是一封讓中
曾被拒稿,中國學者論文引發研究熱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57.shtm 6年前博士畢業時,陳輝因缺“大文章”差點放棄科研;但他挺了過來,隨后就迎來大爆發,他的成果2次登上Science、1次登上Nature。前不久,他還受邀成為Nature評述文章撰
青年科學家王家鈞:我為電池做“體檢”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化學工程系主任王家鈞被大家稱作“電池醫生”。多年來,他致力于管理和改善電池健康狀態的研究,把科研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在他看來,跌倒多少次都沒有關系,通過不懈奮斗,有待突破的關鍵技術難題終會迎刃而解。 口袋里的手機、馬路上的汽車、太空中的空間站……電池無處不在。 “我們的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家沈鈞毅逝世
據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家、西安交通大學數據庫領域主要學術帶頭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沈鈞毅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8月6日16時30分于西安不幸逝世,享年84歲。 沈鈞毅1939年1月生于江蘇常熟,1962年西安交通大
納米結構電荷俘獲材料及存儲項目課題通過驗收
9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承擔的納米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年項目“納米結構電荷俘獲材料及高密度多值存儲基礎研究”課題驗收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吳德馨院士、解思深院士、李樹深院士、高鴻鈞院士、南京大學鄭有炓院士等相關專家、項目主管部門代表以及項目組成員等參加了會議。
60s視頻識別心理健康狀態,準確率達78%,鴻鈞智能布局AI心理健康
傳統的心理健康測評方式是量表測評,通過收集被測者回答量表中特定問題的數據,評估個體的心理特征、行為和情緒狀態,量表包括抑郁自測量表(SDS)、焦慮自測量表(SAS)等,每一種量表代表著一種測評維度。但這是一種主觀的測評方式,測試的結果取決于被測者主觀的回答,許多被測者會在“符合”與“非常符合”、
中國學者一周6篇CNS!浙大”開掛“
看點預告 ● 浙大繼續“開掛”,拿下今年第9篇CNS ● 昆明理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同一團隊10月剛完成Science首秀 ● 尋找馬約拉納零能模再下一城,中科院丁洪、高鴻鈞團隊發Science 本周,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共發文6篇。 其中,浙大
科學家研制出高載負量高熒光亮度碳納米點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首次研制出高載負量、高熒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硅復合凝膠。該工作利用碳納米點表面大量的羥基官能團引發正硅酸乙酯水解,在碳納米點表面原位包覆二氧化硅。在高濃度的碳納米點乙醇溶液中,實現具有高載負量、高熒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硅復合凝膠,并可進一步獲得熒光效率高達
功能pi體系的分子工程
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功能pi-體系的分子工程”(以下簡稱“專項”)2018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科院副秘書長、中科院院士高鴻鈞出席會議并講話。專項領銜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萬立駿主持會議。 專項依托單位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所長張德清介紹了專項總體進展及驗收總要求,財務
高鴻均委員:中央科技資金用于基礎研究比例應翻倍
“目前中央財政民口科技投入中,基礎研究比例約占15%;美國聯邦政府民口科技投入中超過50%用于基礎研究。”中科院院士高鴻鈞委員建議:逐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強度,爭取到2020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中基礎研究的比例翻一番,提高到30%。 高鴻鈞表示,國務院最近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
進入“井噴期”!中科院一批重大原創科研成果相繼問世
記者從26日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以來,中科院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表現突出,取得一大批重要原創成果。這些重大成果相繼問世,使我國在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開始并行、領跑。 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介紹,2017
關注科研體制改革:讓頂尖人才沖擊頂尖難題
日前,中國科學院推出的一項名為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以下簡稱前沿計劃),贏得科技界的普遍點贊。許多科研人員認為,前沿計劃是我國科研管理改革的創新性舉措,在我國科研管理和人才計劃改革中具有引領作用,對我國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中科院為何要推出前沿計劃?該計劃與以往
關注科研體制改革:讓頂尖人才沖擊頂尖難題
日前,中國科學院推出的一項名為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以下簡稱前沿計劃),贏得科技界的普遍點贊。許多科研人員認為,前沿計劃是我國科研管理改革的創新性舉措,在我國科研管理和人才計劃改革中具有引領作用,對我國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中科院為何要推出前沿計劃?該計劃與
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學術年會召開
8月7日,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學術年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30多位院士、10多位特邀專家對東數西算、網絡空間、集成電路、人形機器人等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闡述、分析和探討。 開幕式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主任郭雷主持,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和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部長楊
磷化銦?“老了點”-石墨烯?“窄了點”
“磷化銦?這是不是寫錯了?”7日上午,政協委員分組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何力對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研究多年,而“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關于高端材料的一段話卻讓他困惑——“ 大力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納米功能材料,磷化銦、碳化硅等下一代半導
著名分析化學家、院士捐善款設“高鴻獎學金”
昨日上午,以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教育家高鴻命名的“高鴻獎學金”啟動儀式在涇陽縣舉行。10名貧困學生領到了首批各3000元獎學金。 高鴻1918年出生于涇陽縣王橋鎮,是我國分析化學學科學術帶頭人之一,也是我國近代儀器分析的奠基人,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分析化學家和教育家,1980年當選中科院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