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南:教授治學校長治校
行政是講效率的,教授是做學問的。如果將大學的行政決策的權力賦予教授,那么,這不論是對于教授,還是對于學校的行政而言,都不啻是一種災難。 大學,這個以前多少還有些神秘,還有些高尚,被人稱作“象牙塔”的所在,早成了社會輿論評說的對象。大學中的種種,都被翻出來說了。總而言之,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大學不行。既然目前中國的大學是不行,那么哪里的,什么樣的大學行呢?當然,發達社會的大學是行的。還有許多人將眼光投了過去,說過去中國的大學是行的,例子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大、清華,還有四十年代的西南聯大。然后大家便有了許多關于30年代的懷想,似乎那個時代就真成了中國教育的黃金時代了。 我忝任著學校高等研究所的所長,雖然一直不屑于目前我國的所謂“高等教育研究”,但由于職務使然,也有機會聽各式的發言,翻各式的文章。我非常奇怪,當講到所謂一流大學的經驗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結論都指向四個字:教授治校。而且,不需要任何論證的過程。但是,什......閱讀全文
劉堯:大學何以去行政化
大學行政化恣意蔓延實在是危害大學的生命。而在我國目前的行政體制下,要去行政化,大學將面臨打破既有權力和利益格局后陷入混亂的風險;不去行政化,大學將面臨背離大學本質被行政權力淹沒成為官場的危險。大學去行政化是耶?非耶?我們不能感情用事,需要冷靜思考。行政與大學行政化 何謂行政?有
時評:高校去行政化不是一去就行
高校去行政化,要不斷推進實質意義上的治理改善,推進高校行政權、學術權和教育權分離,逐步形成完備的監督體系。 新學期伊始,山東啟動省屬高校取消二級學院行政級別改革試點。試點院校改革后,二級學院及領導人員不再保留行政級別。該方案要求進一步理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鼓勵高校在二級學院開辟試驗區,擴大其人
時評:科技獎勵去行政化回歸學術本質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改革完善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多項舉措引起科技界熱議。 科技獎勵制度實施數十年來,對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了歷史性作用,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杠桿。但長期以來,科技獎勵名目過多、質量欠高,且
楊德廣:中國高校怎樣“去行政化”
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機構,必須按教育規律和學術規律運行和管理。 近年來,高校“去行政化”問題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熱點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較早提出這一問題的是2006年9月,時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教授,他在會上批評“中國高校是行政化大學”。20
多地醫改方案推進醫院去行政化
8月底的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再提醫改,并強調要政府和市場“兩手并用”。在此次會議前后,上海、山東、山西等地密集發布醫改新方案。本報對各地醫改新政梳理后發現,近期醫改主要圍繞以藥養醫、分級診療和公立醫院去行政化三大話題。 不再以藥養醫:政府補貼 三產“反哺” 一位59歲安徽老人患有心臟病、糖尿
朱清時:去行政化這條路走得很辛苦
朱清時之困:三年磨劍 仍需攻堅 南科大創辦初期,朱清時曾用《易經》里的困卦來形容他的焦慮,“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改革,但是處處都碰壁??”2012年南科大終獲教育部批準成立,朱清時卻言“還是困”,甚至“比兩三年前的困更困了。” 朱清時又開始給深圳市領導寫報告了。 這次
朱清時:“去行政化”只能一步步來
人物檔案 朱清時,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對話背景 4月24日,教育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歷時5年,南科大終于轉“籌”為正。南科大一直被譽為“中國高教改革的試驗田”,其明確提出要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理事會治理
評論:去行政化要解決“我們”與“他們”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等6所第一批申請核準的高校章程正式公布的消息被媒體解讀為大學“去行政化”的重要舉措。不能否認,這種依據條文的樂觀解讀含有一種美好的期待,但畢竟與校園的實際情況隔得太遠,因而樂觀得不免失真。這種失真很可能會遮蔽大學改革的真問題。 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201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加速-校長還會有副部級嗎
7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但是,高校去行政化也并非簡單地退出事業編制,減少幾個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就一蹴而就了。更為關鍵的,高校聚集了大量優秀的行
中青報:為何期待南科大新校長“有些政治地位”
1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廣東省委關于新一任校長的任命決定。經深圳市委研究、廣東省委批準,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擔任該校校長。面對南科大這片“教改試驗田”,陳十一能否“復制”當年領導重建后的北大工學院的成功經歷,值得期待。(《新京報》1月22日) 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的名
時評:學校行政科學化是“去行政化”前提
高校去行政化,核心不在于對內部治理結構作形式上的調整,而在于從根本上實現對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充分尊重。 近來,教育部核準了新一批中央部屬高校的大學章程,至此75所部屬高校已有32所擁有了自己的章程,而其他高校的章程也有望在2014年年底前起草完成。新公布的章程突出了“去行政化”、“教授治校”
楊德廣:為大學“無官”叫好
深圳大學以實際行動“去行政化”,說明高校“去行政化”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華西都市報》最近報道:《深圳大學“去行政化”——全校無官,校長是CEO》,讀后發人深省,令人振奮。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深圳大學的改革一直居全國高校之先。該校決定從2010年9月起,“
施一公:高校行政化趨勢加重-各種會議特別多
昨天下午,河南代表團在駐地召開聯組會議,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和省長謝伏瞻參加會議。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發言稱,高校行政化趨勢加重,各種會議特別多。 施一公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印象很深刻,整體來講很平實,很振奮很實事求是。施一公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法和趨勢都很好,但在具
部分校長緬懷錢偉長: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大學校長
“我的畢業證上不會再有‘錢偉長’三個字,但您,永遠是我們的校長……”在上海大學哀悼老校長錢偉長的網站上,一名學生這么留言。 1983年,錢偉長來到上海大學的前身上海工業大學——一所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工科學校擔任校長,1994年,他續任新的上海大學校長,直至逝世。逝世前,他是我國年齡
葛劍雄:大學絕不是腐敗重災區
●關于學費漲價 沒到所有人都該上大學的階段 記者:目前很多大學都傳言要提高學費標準,您怎么看大學學費要漲價的問題? 葛劍雄: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大學是什么性質的,如果不是義務制的,那么他個人為了自己的教育出一點錢是應該的。全世界都如此。第二,學費該不該漲,除了看以前設置是否合理外
王石川:校長們喊累,應喊得高校改革提速
10月13日,在首批985大學校長聯誼會上,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說:中國的大學校長可能是最累的校長。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組織制度、決策過程不明晰,很多事情都需要討論。如果哪一天校長也可以去打打高爾夫、喝喝茶,學校也就治理好了,因為那就意味著有了明晰的規則。(10月18日《人民日報》) 高
饒子和:大學要以教授和學生話語權為主體
3月10日,中國青年網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饒子和說,大學不是地方政府,不能等同于地方政府,大學要以教授和學生的話語權為主體,這很重要。大學這兩個主體的話語權加強,對大學的發展是很關鍵的。 主持人:饒校長,在談到大學辦學自主性的時候,很多人擔心現在很多大學行政化過于嚴重,
這個省政協委員:改革高校“行政崗”!
今年是錢學森院士誕辰110周年。16年前,他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也成為困擾中國教育界的頭號命題。 2月3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協獲悉,今年山東省“兩會”期間,山東省政協委員、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院長李天鐸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題為“如何破解
山東將取消科研院所行政級別
山東日前出臺《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在2017年6月底前,全省科研院所將全部取消行政級別。 山東提出,建立現代科研院所治理結構,賦予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重點是搭建理事會、學術人才委員會、管理層和監事的治理架構,真正落實用編用人、收入分配、經費管理、成果轉化收益、
-中國科學報:“海歸”人才緣何再度“歸海”
一方面,中國正迎來最大規模的“海歸潮”;另一方面,也正經歷著部分海歸人才“歸去來兮”的情況。 有這樣兩組數據引人深思: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介紹,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已達109萬人,僅去年一年有27.29萬人回國,同比增長46.57%。中國正迎來最大規模
朱清時:回去高考,實驗還有什么意義
【我就拿這個管理辦法和市委組織部商量,告訴他們南方科大的副校長應該由校長提名,理事會審批通過后,理事會任命。他們才知道這些。】 京華時報:之前深圳組織部為南科大招局級副校長,引起了社會對南科大“去行政化”的質疑,這個公告你事前是否知曉? 朱清時:這次招聘,其實事先沒有經過我們看,我也不知道會
山東“首吃螃蟹”,取消全省科研院所行政級別!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關于“北大未來將嘗試取消院系行政領導的行政級別”的表態正在坊間發酵之際,山東日前出臺兩項新規《山東省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規定》和《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全省科研院所全部取消行政級別的路線圖。 《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
梅永紅:“誰”在阻礙科技人才成長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人才隊伍數量龐大,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但存在的問題也非常明顯。 一是高層次創新人才極度匱乏。從1900年到2002年,獲得諾貝爾獎、魯斯卡獎、伽德納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圖靈獎、日本國際獎、京都獎等八項國際科技大獎的497名科學家中,沒有一名中國國籍的科學家。中國科
眾議:“985”“211”直指高校行政化之弊
“985”和“211”的存廢有了權威回應。據報道,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日前表示,今后,更多的國家重大項目將會在支持范圍、遴選條件等方面對地方高校一視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壘,更加注重績效評價。 不少網民指出,“985”和“211”沿襲的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舊思路,計劃色彩濃
北京大學將嘗試取消院系行政領導行政級別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魏夢佳)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大的綜合改革正穩步推進,效果開始逐步顯現。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來將嘗試取消院系行政領導的行政級別,并采用聘用方式,進一步弱化行政級別,加強人員流動。 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按照國家部署,北大去年起開始制定綜合改革
朱清時:打破學歷鐵飯碗才能讓中國大學恢復活力
南科大教改實驗班開考 他,中國首位由國際獵頭公司全球選聘的大學校長; 他,被冠之為中國大學最牛的校長; 他,又被稱為中國高校教改的先行者; 他,是南方科技大學的創校校長朱清時。 眾人眼中的這位62歲老者,一身儒雅之風,與人握手不管老幼職位,必先微微頷首;據傳其酒量
科研經費管理:行政化還是法治化?
近年來,我國每年科研經費均在萬億元以上,而科研經費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諸多問題。繼今年1月8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提出“要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之后,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重申要“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同時,“十三五”規劃綱要上也提
朱清時:讓大學回歸本來面目
2012年6月9日,朱清時在濱湖新區合肥一中進行招生宣講,吸引眾多聽眾。 他是中科院院士,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動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成果。擔任過10年的中科大校長,任內不搞大興土木,使中科大成為2000年以來全國惟一沒有擴招的高校。 他呼吁高校去行政化,是人
科研經費七成按行政級別分配-權大錢多成慣例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湖北、江蘇等地調研時發現,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經費獲取不公平,“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科研管理體制尤其是經費資源分配過度行政化飽受詬病,促使官本位意識泛濫,滋長投機意識,造成學術氛圍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負面影響。科研人員呼吁,要痛下
媒體評論:教授取消干部身份≠大學去官化
教授摘帽,領導變身 據媒體報道,在舉國上下高呼“教育去行政化”“校長摘官帽”之時,深圳大學走在前列——據深圳大學副校長李鳳亮在“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開放”研討會上透露,今年9月份起,深圳大學破除教授的干部身份,全校推行職員制、聘任制,不簽約不聘任。校長則相當于CEO,不再是正廳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