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通過研究黑洞計算出暗物質“密度”
天文學家通過研究黑洞而計算出了暗物質的密度。 (圖片提供:Felipe Esquivel Reed) 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暗物質——其所構成的宇宙與通常的明物質相比要多了6倍——恐怕最終被黑洞“出賣”了。 天文學家在對潛伏在大多數星系中央的“超級巨獸”——特大質量黑洞的屬性進行研究后發現,暗物質似乎具有一個密度極限。在特大質量黑洞從周圍的星系中吞噬物質的過程中,其中的一部分物質便是暗物質——除了引力牽引之外,這是一種無法被看見的物質。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星系需要來自暗物質的額外引力,從而防止其內部的恒星遠離自己、飛入宇宙。然而如果太多的暗物質被特大質量黑洞吞入腹中,那么星系便不足以形成一個整體。 天文學家通過計算發現,要維持現有狀態,暗物質的最大密度必須是每立方光年空間的恒星質量的7倍。換句話說,一旦暗物質的質量高于上述極值,則特大質量黑洞將變得無比巨大,進而又將吞噬掉星系心臟位置的大量物質,最終可能湮......閱讀全文
原初黑洞與暗物質有關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80.shtm 英國杜倫大學3月29日宣布,由該校牽頭的一項研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發現了一個超大黑洞,其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300億倍。 這一研究將黑洞再一次帶到了人們面前。在龐大的黑洞家族中,
超大質量黑洞可能由暗物質形成
黑洞圖解。 圖片來源:trahko / stock.adobe.com 一項新的理論研究提出了一種由暗物質產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新機制。這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可能直接由星系中心高密度區域的暗物質形成,而不是傳統的包含“正常”物質的形成場景。這一結果對早期宇宙的宇宙學有重要意義,并發
黑洞與暗物質的相互作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黑洞及其周圍的物理現象是現代天體物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不同質量的黑洞(如恒星級質量、中等質量、超大質量等)由重子物質通過復雜的過程而形成,它們具有視界、能層、時空奇點等特性。宇宙中充滿大量暗物質,它們如何影響黑洞的時空特性?黑洞又如何影響暗物質的分布?長期以來,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徐兆意博士
我國首次通過計算獲得黑洞在暗物質暈中光學陰影
黑洞陰影,是指當黑洞后面存在一個遙遠的光源時,地球上的觀測者所看到的黑洞在天空中的剪影,這也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自然結果。云南天文臺研究人員日前首次通過計算獲得銀河系中心黑洞在暗物質暈中的光學陰影,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著名國際期刊《宇宙學與粒子天體物理雜志》上。 對黑洞陰影的觀測,被認為是
天文學家通過研究黑洞計算出暗物質“密度”
天文學家通過研究黑洞而計算出了暗物質的密度。 (圖片提供:Felipe Esquivel Reed) 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暗物質——其所構成的宇宙與通常的明物質相比要多了6倍——恐怕最終被黑洞“出賣”了。 天文學家在對潛伏在大多數星系中央的“超級巨獸”——特大質量黑洞的屬性進行
“旅行者1號”再立新功
自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Vera Rubin通過旋轉曲線第一次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以來,在過去的40年間,天文學觀測為暗物質的存在積累了豐富證據。然而,暗物質的本質仍晦暗不明,不過黑洞作為暗物質的一種選擇,盡管有可能所占比例極小,但并未完全排除。 近日,在太空游蕩了41年的“旅行者1號”無
中子星或是理解暗物質關鍵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4月9日電 (記者張佳欣)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領導的ARC暗物質粒子物理卓越中心物理學家在最新一期《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計算發現,當暗物質粒子在冷卻死亡的中子星內部碰撞并湮滅時,傳遞的能量會使恒星迅速升溫。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大部分能量可
包含130萬個類星體,迄今最大三維宇宙地圖發布
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繪制了迄今最大的三維宇宙地圖,記錄了大約130萬個活躍的類星體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置。它將成為探測類星體、暗物質暈和超大質量黑洞的強大工具。發表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展示了這張地圖。一張信息圖解釋了如何創建包含可見宇宙中約130萬個類星體的新地圖。科學家們利用歐洲空間
美國地下暗物質實驗發現暗物質初步線索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英國BBC新聞網消息稱,繼本月初丁肇中團隊公布阿爾法磁譜儀項目首批研究暗物質成果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地下暗物質實驗——超級低溫暗物質搜尋計劃(Super-CDMS)日前報告了3個疑似暗物質事例,計算結果表明其是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的可能性為99.81%,不
包含130萬個類星體,迄今最大三維宇宙地圖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385.shtm 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繪制了迄今最大的三維宇宙地圖,記錄了大約130萬個活躍的類星體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置。它將成為探測類星體、暗物質暈和超大質量黑洞的強大工具。發表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
《科學》:恒星誕生提出新理論-熱暗物質弦點亮早期宇宙
科學家最近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模型和恒星誕生理論,即宇宙早期的恒星是沿著分布廣闊的熱暗物質絲(弦)形成的。該理論挑戰了宇宙學家目前較為流行的認識,有望揭開早期宇宙的一個最大謎團。相關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9月14日的《科學》雜志上。?在大爆炸之后的數百萬年里,宇宙是一片黑暗,存在的只有極熱但極為分
黑洞獵手計劃:搜尋“深藏不露”的寧靜黑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46.shtm
中科院啟動“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已啟動實施“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致力于提高我國空間科技創新能力,“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探索黑洞、暗物質等宇宙的奧秘。 據介紹,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將開展空間科學衛星關鍵技術研究、空間科學衛星的研制、發射和運行,以及科學衛星上天后的科學數據應用,構成
銀河系中央巨大輻射氣泡之謎將揭開-或為發現暗物質關鍵
北京時間1月29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道,與其它星系相比,銀河系一片平靜祥和。但它并非總是如此溫順。2010年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縮寫為CfA)的一支科學家小組發現了位于銀河系銀盤上方和下方延伸幾萬光年的
銀河系中央黑洞噴射巨泡跨度達6.5萬光年
據《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科學家發現,一個處于銀河系中央的黑洞,正在噴射兩個外形似沙漏的伽瑪射線巨泡,跨度達6.5萬光年。 這一發現來自于科學家通過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回的數據制作的最新地圖。從2008年6月以來,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一直在對整個天空進行掃描。氣泡的來源目前
黑洞瓦解恒星引發天文奇觀-或助理解黑洞特性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和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分別發表論文稱,研究人員報道了一次罕見潮汐瓦解事件(TDE,指當一顆恒星被一顆特大質量黑洞撕裂時釋放能量的過程)的觀測結果,該事件發生于距離地球約有124億光年的星系,這項研究發現或能提升人們對宇宙學距
NASA發布來自黑洞的聲音-黑洞音頻來自那個星座
NASA發布來自黑洞的聲音,黑洞音頻來自那個星座?據了解,目前美國NASA發布了一段音頻片段,聲音是根據2億光年外的英仙座黑洞的壓力波而合成的。 據媒體稱,這段音波來自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 NASA8月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動態稱:“太空中沒有聲音的誤解源于大多數空間是真空,無法讓聲波
地球物理學家對量子衛星的驚人發現,看完毀三觀!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么?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下文概括: 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 一、攪亂了世界的3項科學成果 (一)暗物質 1、怎么發現有暗物質? 我們原來認識的宇宙的形態,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繞我轉,我繞
美國暗物質研究專家:中國走上尋找暗物質的最前沿
“熊貓計劃”的暗物質探測器 由清華大學主導的中國暗物質實驗合作組近日在美國《物理評論D》上發表最新實驗結果稱,獲得了點電極高純鍺探測器在10吉電子伏特以下能區里最靈敏的暗物質實驗結果,并利用這一技術確定性地排除了美國CoGeNT實驗組幾年前給出的暗物質存在區域。 無獨有偶,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
掉進黑洞會怎樣?
掉入黑洞模擬演示圖。圖片來源:NASA科技日報北京5月9日電?(記者張夢然)你有沒有想過掉進黑洞會是什么樣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項新模擬報告給出了答案。精確模擬這一難以想象的過程,有助于將相對論與真實宇宙中的實際后果聯系起來。黑洞引力非常強大,以至于時空本身都會扭曲。NASA報告
罕見中型黑洞現身
黑洞,這種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密度超乎想象的極端天體,就連大小也十分極端——要么特別大,要么特別小。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幾十個小型和幾十個大型黑洞,但中等大小的黑洞只有那么幾個。 如今,研究人員為黑洞的少數群體又添一員—— 一個潛在的“大快朵頤”的中型黑洞。相關研究11月10日發表于《自然-天文學》
30年未果-科學家質疑-暗物質探尋越走越黑
圖片來源:Matt Kapust 自從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大部分物質都是無形的,他們就試圖找出這些模糊的東西可能是什么。不過三十年日益復雜的搜尋仍未發現暗物質的跡象,導致科學家開始質疑關于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的一些基本觀點。 去年10月,尋找暗物質主要候選組成粒子(理論粒子WIMP)證據
中國科學院黑洞成像團隊:“對話”宇宙-定格黑洞
黑洞,究竟是怎樣神秘的存在?得益于一張張照片,人類對它的認知一步步具象化——2019年4月,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下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發布,震驚世界;3年后,由EHT拍攝的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首發,從強引力場角度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此后一年不到,國際研究
銀河系五大奇觀漫游指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61.shtm ???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描繪了一場令人振奮的銀河系最壯麗景觀之旅:從一個“網紅”黑洞到一條暗物質河流;從人類宜居的系外行星到一場盛大的宇宙煙花
超級計算機模擬出暗物質結構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1日報道,宇宙中堪稱最為神秘的暗物質,其結構目前已被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出來,數據顯示暗物質密度最大的部分是在內部中心,而被稱作“吸引區”的暗物質暈,是維系暗物質粒子“團結一致”結構的關鍵。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通訊》上。 暗物質并不能為肉眼和
我國將在2500米地下建暗物質探測實驗室
5月8日,清華大學和二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覆蓋層深度達2500米以上的錦屏山引水隧洞旁,設立我國第一個極深地下暗物質探測實驗室,“在這個世界上具有暗物質研究最好環境條件的實驗室,研究暗物質有望為物理學作出貢獻”。清華大學副校長康克軍說。 “暗物質
硬核科普!5位科學家分享探日探火等最新突破
9月19日,2022全國科技活動周輪值主場活動“科學向未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為慶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周年,活動聚焦“大航天”。當晚,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總設計師兼副總指揮及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
霍金拓展黑洞新理論:逃離黑洞的關鍵是“軟毛發”
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如果有一天你不幸被困在了一個黑洞內,你該怎么辦?不用擔心,因為或許你還是有機會逃離的。 就在去年,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提出,黑洞可能并非如很多人所設想的那樣是一個“終極牢獄”,實際上數據仍然是能夠從黑洞深淵中逃離的。 現在,在一篇
霍金拓展黑洞新理論:逃離黑洞的關鍵是“軟毛發”
似乎是嫌宇宙還不夠神秘,霍金教授最近指出黑洞可能還“穿著衣服”。就在去年,這名杰出的物理學家提出,黑洞可能并非宇宙中的“終極煉獄”,信息有可能從中逃離 量子力學原理要求落入黑洞的信息必須不會被消滅,但我們此前對黑洞的認識則是,一切落入黑洞的物質和信息都將消失。這就是著名的“信息悖論”問題,它已
超大質量雙黑洞并和引力波信號的共振探測高度可行方案
基于現有地球軌道高精度星地/星間測距、測月系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引力波實驗中心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軌道共振效應,實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并合引力波信號有效探測的高度可行方案。該方案整合現有測距、測月任務觀測數據,在無需額外投入情況下推進了未來數年內uHz-mHz頻段引力波觀測的研究。近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