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酸燃料電池研發獲重要進展
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南京師范大學共同組織的國家“863”計劃自由探索項目——直接甲酸燃料電池攻關,歷經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等基礎材料研發上獲重要進展,為進一步實現直接甲酸燃料電池的產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甲醇燃料電池和甲酸燃料電池均屬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二者相比,甲酸燃料電池具有無毒、不易燃、儲運方便和電化學活性、能量密度、質子導電率更高,對質子交換膜有較小的通過率,在較低溫度下可產生較大的輸出功率密度等優點,被業內專家認為是很有希望代替甲醇燃料電池的燃料電池。 目前,國內外專門針對甲酸燃料電池進行的系統研究很少。為了在這一領域搶占先機,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南京師范大學聯手,在國家“863”計劃項目的支持下,于2007年5月開展了“直接甲酸燃料電池”的項目攻關。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拼搏,取得了系列階段性成果:通過膠體法、絡合還原等方法制備了Pd/C、復合Pd/C......閱讀全文
金屬空氣電池研發獲進展
▲1000Wh 鎂空氣電池樣機演示圖▲鎂空氣電池樣機中的單體電池放電曲線 本報訊 近日,寧波材料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在優化陰極空氣擴散電極的結構與制備工藝,以及開發高性能的錳氧化物氧還原催化劑的基礎上,成功研制出1000Wh鎂空氣電池樣機。 金屬空氣電池具有原材料豐富、安全環保、能量密度高等一
蘇州納米所鋰硫電池研發取得進展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對電化學儲能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大,研究人員都在尋找具有更高比能量的下一代二次電池。鋰硫電池以硫為正極活性物質,基于硫與鋰之間的可逆電化學反應來實現能量儲存和釋放,其理論比能量可達2600 Wh/kg,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3-5倍,有望被應用于動力電池、便攜式電子產品等領域。
直接甲酸燃料電池研發獲重要進展
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南京師范大學共同組織的國家“863”計劃自由探索項目——直接甲酸燃料電池攻關,歷經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等基礎材料研發上獲重要進展,為進一步實現直接甲酸燃料電池的產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甲醇燃料電池和甲酸燃料電池均屬質子交換膜燃料電
化學所在鋰硫電池研發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隨著電動汽車、便攜式電子設備和家用儲能電源的蓬勃發展,迫切需要開發高比能量二次電池體系。鋰硫電池由于具有高達2600 Wh/kg的理論質量比能量而成為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前沿與熱點。 最近,在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
德國科學家研發鈉-空氣電池取得進展
德國吉森大學、卡爾斯魯爾研究中心以及巴斯夫公司的科研人員合作,用金屬鈉取代目前最常用的金屬鋰作為電極材料,設計了一種新的電能儲存與釋放方案-“鈉-空氣電池”,并研制出的電池樣品。 “鈉-空氣電池”在電壓約2.2伏的放電過程中,堿金屬鈉在碳材料的陰極上與空氣中的氧元素結合成穩定的過氧化物,在
電動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研發取得進展
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十三五”時期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電池包作為電動汽車的主要儲能裝置,是電動汽車的關鍵設備,電池包內溫度上升將嚴重影響電池組的電化學系統的運行、循環壽命和充電可接受性、電池包功率、安全性和可靠性;電池包中各單元之間的溫度不均衡最終會影響電池性能的一致
新型固態鋰金屬有機電池研發取得新進展
由于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高理論容量,以固態電解質來代替液態電解液的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發備受關注,因而固態電解質的開發也顯得尤為重要。記者17日從云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獲悉,該院郭洪教授團隊近期在新型固態鋰金屬有機電池研發上取得了最新進展,國際期刊《碳能源》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以往的研究、生產主要
通用擴建美國電池研發實驗室 加快電池研發進程
據美國《汽車新聞》報道,通用公司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當天發文稱,通用將投資2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91億元),于今秋加快電池研發進程和擴大在底特律郊外的實驗室。該項“額外重大升級”包括新測試實驗室以及用于加快建設新一代電池的高端設備。博拉此前表示,隨著新一代電動汽車
高能量密度納米固態金屬鋰電池研發獲系列進展
化學所高能量密度納米固態金屬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研發獲系列進展 為開發高能量密度的納米固態金屬鋰電池,解決金屬鋰電池面臨的循環性與安全性難題,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玉國課題組在金屬鋰負極、固體電解質及固態電
深圳先進院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發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Highly flexible, robust, stable and high efficiency perovskite solar cells enabled by 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