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剛:中國儀器的現狀說明以及認識上的缺位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靳剛博士,在儀器領域有著豐富的經歷及若干的研發成果。從1997年開始研究基于橢偏成像的生物分子活性無標記檢測和分子識別的生物分子芯片技術,實現了實驗室系統雛形,1998年“橢偏光學生物傳感器”通過中科院成果鑒定。在國際上提出橢偏成像蛋白芯片生物傳感器的概念的基礎上,解決了工作原理、方法學構建、試驗裝置實現和生物醫學應用等環節所遇到的一系列科學和技術問題,發展了以蛋白質芯片為靶分子敏感元件的無標記蛋白質芯片生物傳感器。 談及國產儀器,靳剛博士不禁流露出許多傷感,他回憶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帝國主義封鎖我們的年代,我國依靠自力更生,研制了不少質量可靠、使用方便的分析檢測儀器,那時的儀器無論是在性能上還是在穩定性上一點都不比進口儀器差,成為那些年代測量和檢測的主要手段。 就拿最簡單的光學儀器來說,當時我國的儀器廠家,如海鷗、云光、panda、鳳凰等研發的光學照相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在......閱讀全文
靳剛:中國儀器的現狀說明以及認識上的缺位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靳剛博士,在儀器領域有著豐富的經歷及若干的研發成果。從1997年開始研究基于橢偏成像的生物分子活性無標記檢測和分子識別的生物分子芯片技術,實現了實驗室系統雛形,1998年“橢偏光學生物傳感器”通過中科院成果鑒定。在國際上提出橢偏成像蛋白芯片生物傳感器的概念的基
接任余承東,靳玉志出任華為BU-CEO
今日,華為正式內部發文稱,華為光產品線總裁靳玉志接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一職,而余承東升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 對此,華為內部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此次調整后會加大對智能汽車相關領域的業務投入,進一步幫助車BU實現商業成功。 在今年年初的采訪中,余承東確認了華為車BU
為什么要定義剛分(合)速度?剛分(合)速度與平均...
為什么要定義剛分(合)速度?剛分(合)速度與平均速度有何區別?所謂剛分(合)速度是指剛分后(或剛分前后)剛合前(或剛合前后)一段時間(或一段距離)平均速度。主要是考核開關的滅弧性能。用戶可以直接調用。對于特殊的定義,儀器提供有絕大多數開關的剛分(合)速度定義。儀器支持添加。高壓開關出廠演講的分、合閘
湯陰食藥監局局長靳田書:探索食品全程溯源平臺
圖為河南省湯陰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靳田書發言。 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于6月10日在北京舉行。河南省湯陰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靳田書與會并表示,為打造全程可追溯的“智慧”食品,湯陰探索建立食品全程溯源信息平臺,設立云端數據庫,鼓勵企業或農戶推行可視化生產。
新疆維吾爾副主席靳諾會見“百人學者論壇”年會代表
7月2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靳諾等在烏魯木齊環球大酒店,會見了出席中國科學院2010年“百人學者論壇”年會的全體代表。 靳諾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前來出席會議的100多位“百人學者”們表示歡迎,并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 她說,這屆年會是在中共中央召開“新
CRISPR:基因編輯剛初出茅廬
每當有新的CIRSPR-Cas9相關文章發表時,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會迫不及待地研讀。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們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這里,以供其他科學家們盡快使用這一技術。Addgene公司執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熱的論文一發表,幾分鐘內他們就
郭建剛:新時代“晶體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18.shtm 當下,在對物質世界的研究中,實驗設備手段越發高精尖,諸如電子顯微鏡、冷凍電鏡,成了每個實驗室的夢寐以求的利器。 晶體學,這個最初為窺探物質原子結構和排列方式而形成的一門學科—
剛鱗針毛蕨的介紹
拉丁名稱:Macrothelypterissetigera。金星蕨科,針毛蕨屬。分布于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波利尼西亞。植株高1-1.4米。根狀莖粗,斜升,密被淺棕色的線狀披針形鱗片,鱗片長約1厘米,質厚,邊緣具疏毛。
剛地弓形蟲卵囊形態
弓形蟲發育的全過程,可有5種不同形態的階段: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配子體由游離的裂殖子侵入另一個腸上皮細胞發育形成配子母細胞,進而發育為配子體,有雌雄之分。雌配子體呈圓形,成熟后發育為雌配子,其體積可不斷增大達10~20μm,核染成深紅色,較大,胞質深藍色;雄配子體量較少,成熟后形成
郭建剛:新時代“晶體人”
當下,在對物質世界的研究中,實驗設備手段越發高精尖,諸如電子顯微鏡、冷凍電鏡,成了每個實驗室的夢寐以求的利器。 晶體學,這個最初為窺探物質原子結構和排列方式而形成的一門學科——至今有100余年歷史,且已獲頒23項諾貝爾獎。然而,這門學科的基礎研究猶如科學界的一門“古老手藝”,人才漸缺、關注漸少
Science專訪:基因驅動,消除瘧疾
基因驅動,漸成生物界“新寵” 近年來,“基因驅動”成為生物學界的新興熱門研究領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遺傳給下一代的一種自然現象。借助被譽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研發出人工“基因驅動”系統,并在酵母、果蠅和蚊子中證實可實現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遺傳。 作為一種可
中北大學靳昊宇獲2024年度“葉聲華獎學金”
近日,2024年度“葉聲華獎學金”評選結果揭曉,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21級碩士研究生靳昊宇獲殊榮,全國共有10名來自不同高校的學生獲此獎項,除8名博士外,其余2名為碩士研究生。靳昊宇同學是儀器與電子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21級碩士研究生,在郝曉劍教授“中儀迅輝”學術團隊的悉心培養
“80后”清華女博士靳璐任北京市房山區副區長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北京市房山區政府官網“領導介紹”欄目更新信息顯示,靳璐已任北京市房山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公開資料顯示,靳璐,女,漢族,河北滄州人,1984年7月生,研究生,中共黨員。她歷任共青團北京市大興區委員會副書記,北京市大興區博興街道工委副書記,共青團北京市大興區委員會書記,北
中北大學靳昊宇獲2024年度“葉聲華獎學金”
近日,2024年度“葉聲華獎學金”評選結果揭曉,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21級碩士研究生靳昊宇獲殊榮,全國共有10名來自不同高校的學生獲此獎項,除8名博士外,其余2名為碩士研究生。靳昊宇同學是儀器與電子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21級碩士研究生,在郝曉劍教授“中儀迅輝”學術團隊的悉心培養
羅先剛:堅定科技戰略的定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04.shtm
他家的儀器剛發布-就獲獎了?
近日,HORIBA Scientific宣布推出LabRAM Soleil?,這是一種用于UV-VIS-NIR成像的多模塊拉曼顯微鏡。據最新消息得知,LabRAM Soleil?——多峰拉曼顯微鏡-NIR拉曼成像技術在Pittcon 2020上獲得銅獎。 “Pittcon今日卓越獎”專注表彰
2019剛開年-全球天氣已“爆表”
2019年僅僅開始一個月,極端天氣已席卷全球多國,甚至打破多項歷史紀錄。美國中西部經歷罕見風寒,澳大利亞遭受極端高溫,氣候變化再次引發廣泛擔憂。 北半球,美國中西部寒氣逼人。1月30日,美國芝加哥早上的氣溫降到-23℃,打破了1966年創紀錄的-15℃。美國國家氣象局數據顯示,芝加哥風寒指數達
楊剛:服務質檢事業-打造文化精品
楊剛出席中國質檢出版社2010年總結表彰大會時要求 服務質檢事業 打造文化精品 1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楊剛在出席中國質檢出版社2010年總結表彰大會時強調,今年是中國質檢出版社轉制整合后進入實質性運作的起始之年,要按照全國質檢工作會議的要求,堅持服務質檢事業、打造文化精品的宗旨,努力投
一國鐘匠張首剛
編者按:陽春三月,古城長安已不再春寒料峭。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記者團前往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采訪了33位“時間守護者”。在驪山腳下,華清池旁,我們探訪了“北京時間”產生的地方——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以下簡稱“國家授時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陜西天文臺。196
剛地弓形蟲的發育過程
弓形蟲發育的全過程,可有5種不同形態的階段: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滋養體 是指在中間宿主在核細胞內營分裂繁殖的蟲體,又稱速殖子。游離的蟲體呈弓形成月芽形,一端較尖,一端鈍圓;一邊扁平,另一邊較膨隆。速殖子長4~7&m icrom,最寬處2~4μm.經姬氏染劑或瑞氏染劑染色后可見胞漿呈
專訪白春禮:納米科技將重塑未來
——專訪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主席、中科院院長白春禮2013 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3)5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不僅有世界一流的納米技術領域專家作精彩的學術報告,還有近50家企業帶
白春禮接受《自然》專訪談中國科研
3月24日,《自然》網站刊登了對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新任院長白春禮進行的專訪。以下為專訪主要內容:《自然》:請問中科院在中國科研政策的規劃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白春禮:作為中央政府的高級智囊團,中科院在科技政策和優先研究領域方面積極建言。在過去數十年中,中科院在規劃和鼓勵許多重
來自風口浪尖的Science專訪
就在被東京大學以“損害大學名譽及聲望”為由解職后的第二天,森口尚史接受了《科學》網站的采訪,他堅稱自己的確用患者自身的多功能干細胞iPS生成了心肌細胞,并將其用于治療心臟病患者。他承認他在這次事件中犯了一些錯誤,也理解人人們對他的質疑,但他對于實驗的真實性非常自信。 這次采訪是在東京一家酒
專訪Mathias-Uhlén:拯救“重現危機”
抗體是生物學研究中的最常用的一種工具,廣泛應用于與免疫檢測相關的研究技術中,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檢測、免疫印跡、免疫沉淀和免疫組化等。同時,抗體也是臨床監控的重要工具,可用于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抗體相關研究一直存在嚴重的“重現危機”。研究使用的抗體在質量和性能一致性方面
George-Church專訪:未來有無限可能
?????? 近日,《國家地理頻道》對哈佛醫學院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教授進行了訪問。Church教授認為,DNA技術會讓未來的一切變得更好,它能戰勝疾病、創造新的生物燃料,并可能復活滅絕的物種。 9歲的George Church就曾看到過未來。 1964~1965年,占據了紐約
專訪島津:今年是“質譜”年
——訪島津分析測試儀器市場部行業、產品負責人胡家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島津,作為全球分析儀器領域的著名品牌,其每一步動作都受到關注。2015年,島津進行了內部各事業部之間的橫向整合,如今,島津各事業部整合已告一段落。2015年10月,從島津成立中國質譜中心(詳見本網報道:島津中國質譜中心成立
踐諾減排:儲能迎來“剛需”時代
進入“十三五”,中國接連作出強有力的減排承諾。比如,史無前例地提出將碳排放強度最高降低65%,并承諾到2030年之前,使非化石能源在總能源需求中的比例提升至20%。 “這意味著到2030年之前,每3年要在每個省裝一個核反應堆、每個縣裝一個太陽能電站、每個鄉鎮裝一個風機。
孫剛:征收環境稅-北京不會試點
今天上午,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孫剛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的城市零距離節目時表示,即將開征的環境稅或者打算試點的征稅對象基本上是以企業為主,北京不會作為試點城市。 孫剛表示,環境稅是具體針對環保的一些要求來開征的稅種。一般來講,它是包括對直接的污染物征的稅,比如污水
著名建筑學家彭一剛院士逝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17.shtm ?彭一剛 天津大學供圖 記者10月23日從天津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彭一剛,因病醫治無效于當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0歲
史建剛:把醫學創新寫進人民健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02.shtm2017年6月1日,上海長征醫院手術室內,一場已經持續6個小時的手術仍在繼續。術者是該院骨科教授史建剛,患者是一位因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后路手術導致手指失去知覺的盲人。時間一分一秒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