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健康日”網站近期報道,美國紐約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食用富含鉀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和土豆)有助于降低老年女性早亡和中風風險。 研究人員對9萬多名年齡在50~79歲之間的絕經后婦女,進行了為期11年的追蹤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這些女性平均每日對鉀元素的攝取量是2600毫克,最低量為1925毫克,最高量為3194毫克。與食用鉀元素最少的女性相比,食用鉀元素最多的女性死亡的可能性降低了10%,患中風的可能性降低了12%。研究人員還發現,與鉀元素食用量最少的女性相比,食用量最多的女性患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低16%。......閱讀全文
【1】AJH:女性孕期機體葉酸水平較高或可降低后代患高血壓的風險 DOI:10.1093/ajh/hpx003 發表在國際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如果女性(攜帶心肌代謝的風險因子)在懷孕期間機體中
在過去的2016年里,科學家們在對人類機體健康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眾多突破性的成果,比如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發現,用植物油代替黃油或許對機體的心臟健康并無益處,研究者指出,油類中的亞油酸或許和黃油中的脂肪一樣并不是“好東西”;此外來自英國沃威克大學的科
【1】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可以讓肌肉變得更強壯! 你還記得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里的主人公--大力水手波比嗎?每到危急關頭,只要吃下菠菜,波比就能變得力大無窮,把大壞蛋布魯托打得逃之夭夭。 近來有研究發現菠菜真的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壯,但這種效果并非由菠菜中的鐵元素導致,綠葉中含有高濃度硝酸鹽才是
我們都知道吃堅果有益身體健康,可是吃什么堅果,怎么吃,能預防/治療哪些疾病?很多人卻并不清楚,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研究來告訴大家堅果與機體健康到底有著什么重要的關聯。 【1】BMC Med:每天一把堅果就能降低個體患多種疾病的風險! doi:10.1186/s12916-016-0730-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情人節,是一個關于愛、浪漫、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巧克力在情人節里是不可或缺的,與玫瑰花相比不分伯仲,被視為具有神秘與催情的特質。殊不知,研究發現巧克力除了具有催情的特質之外,還可提高記憶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新研究還發現黑巧克力有助于預防胰腺癌。 以往的研究:巧克力與心血管疾病 曾有
人體從20歲開始,血液垃圾便開始在血管中沉淀,久而久之,血管變得又脆又硬。一些脫落的斑塊形成血栓,像不定時炸彈一樣飄蕩在血管中,給健康埋下隱患。 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汪芳為大家送來血管的保養秘笈,教大家認清什么樣的血管是好血管,如何養護好血管。 血管不好 從頭傷到腳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流行趨勢也越來越為明顯,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持續增加,而且未來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心血管疾病負擔越來越嚴重,其已經成為如今人們所要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了。 那么有什么有效的方式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呢?在這里,
脂肪酸在人類健康和疾病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對于不同的脂肪酸對機體的益處和壞處始終爭論不斷。為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關于脂肪酸對機體健康影響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一起了解脂肪酸對人體健康的諸多影響! 【1】Science:揭示短鏈脂肪酸觸發植物對細菌的免疫反應 DOI:10.11
血荒,在全國十幾個城市蔓延,急需血液進行手術的病人和家屬或苦苦等待,或四處求援!而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獻血,利于他人的同時,也改善了自身的健康狀況,是對自身健康進行“投資”。 很多人對獻血有疑慮 首先,您對獻血還有疑慮嗎?請聽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每次獻血200毫升-400毫升,一
【1】The Lancet:新型復合藥物制劑有望實現四合一功效 明顯降低人群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doi:10.1016/S0140-6736(19)31791-X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Lance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進行一項大型研究發現,一種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如何影響機體健康?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 Neurosci:攝入酮類飲食或有望幫助機體抵御阿爾茲海默病 doi:10.1523/JNEUROSCI.1446-19.2019 日前,一項刊登
很多年輕人都非常喜歡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除了富含糖分和脂肪,還有助于增強生命活力、穩定血壓和緩解咳嗽,甚至還能預防皺紋,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當然巧克力吃多了也有壞處,最明顯的就是損壞牙齒,研究人員也通過研究發現,吃紅酒巧克力可能會導致偏頭痛發生。 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和巧克力有關的研究,來告
全谷物飲食 曾發表在《JAMA內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食用全谷物飲食可能有助于延長壽命,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這是一項眾多研究全谷物飲食與提高壽命,包括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關系的大型研究之一。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個大型的隊列,包括約7.4萬名參與了“護士健康研究”的女性,以
據全國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高血壓患者已達近三億,每年新增300萬以上。10月8日是全國高血壓日,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科學家們近期在高血壓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1】PNAS:植物成分也能治療高血壓? doi:10.1073/pnas
自然子刊:發布兩項糖尿病重要成果 最近,加拿大多倫多綜合醫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二甲雙胍(最廣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和白藜蘆醇——在紅葡萄酒中發現的一種化合物,可觸發小腸中的新信號轉導通路,從而降低血糖。該研究結果以兩篇論文的形式發布在四月六日同期出版的 Nature Medicine
時 間: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點:北京國二招賓館 主持人:王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政策辦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體包括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鐵強化醬油的有關信息,應大家的要求,我們今天下午舉辦這次鐵強化醬油信息共享會。首先
科學研究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不過總有一些科學家不走尋常路,會腦洞大開地進行一些非常有“趣味”的研究,而當人們看到這些科研成果時或許會眼前一亮;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又有哪些腦洞大開的趣味研究發現呢?時至歲末,小編對這些趣味研究成果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EJPC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50年前,腫瘤還是鮮為人知的疾病,而到了今天,則是婦孺皆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腫瘤已發展成為嚴重危害人們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病,同心腦血管病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經過國內外醫學專家多年研究發現,以下這些人易得腫瘤。 &nb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研究團隊通過上海醫聯數據庫對40萬多例患者數據的分析發現,2型糖尿病可能增加十多種癌癥風險,在男性中與11種癌癥風險升高有關,在女性中則與13種癌癥風險升高有關。由此可見,糖尿病的防治急不可耐! 目前,臨床治療原則是“五駕馬車”—飲食、藥物、運動、健康教育
盡管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對于營養補充品是否能夠真的提高健康水平,研究者們還是無法達成一致的觀點。 1911年,波蘭生物化學家Casimir Funk發現在那個時候很神秘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腳氣病在某些地區更加常見,這些地區的人們的主食是去殼的大米。于是,他用一組患病的鴿子進行了實驗,在被
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的諺語,意思就是說如果人們每天都吃點豆類食品,不僅能夠遠離疾病的困擾,還能夠輔助治療一些疾病。現代營養學認為,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能夠有效幫助機體減少脂肪含量,增強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風險。 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來探索豆類對機體健康的影響,下面小編就
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飲食的攝入與機體健康密切相關,攝入過多不恰當的食物會誘發體重增加,引起肥胖,比如一些高能量低營養的食物,包括快餐等,這些食物通常都富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精致碳水化合物、糖類和鈉類,其能夠增加個體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某些癌癥的風險。 近年來,科學家對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進行
2018年的冬天,你對它的第一個記憶是什么? 對于北方人而言可能是一頓可口的餃子,一場皚皚大雪,而對于南方人而言,大抵是一股足以驅散霧霾的強冷空氣。 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周,一波嚴重的霧霾“騷擾”我國中東部絕大部分城市的生活,探索君所在的城市也未能幸免:超低的能見度,讓原本擁擠的早高峰變得更加添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BMJ:一天一個雞蛋或并不會增加機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doi:10.1136/bmj.m513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BMJ上的研究
近日,來自英國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阿司匹林或能有效逆轉蛀牙所帶來的影響,這或許就能夠減少人們補牙的需要;如今在英國每年大約有700萬人會進行補牙。蛀牙是全球人群中最常見的牙齒疾病,其給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NHS)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尤其是蛀牙高流行率的北愛爾蘭。 蛀牙會引發
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長生不老藥有望即將來臨 doi:10.1016/j.cell.2017.02.03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肽能夠選擇性地尋找和破壞阻止組織正常更新的衰老細胞,并且證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 。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可
現代生活中,工作時間晚,通勤時間長,許多人養成了晚餐越吃越晚的習慣,殊不知這樣會給身體健康埋下隱患。近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一項研究顯示,超過晚上9點吃晚餐,將增加罹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 國人遭遇“晚餐危機” 從進化角度來說,人類在光線充足的時候吃東西,在睡覺之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