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出臺“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
清華大學日前出臺一項特殊的本科人才培養計劃——“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旨在進一步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戰略,深化因材施教。 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教授說,在已有的各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清華推出“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充分發揮清華的綜合優勢,選擇若干具有高水平學科基礎的專業,選拔優秀本科生,進一步優化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創新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充分發展,努力使進入該計劃的學生將來成長為相關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并躋身國際一流的學術隊伍。 “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的一個突出特色是學校將專門辟出清華校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建筑——清華學堂作為該計劃的實施基地,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清華學堂”是清華建校之初的校名,縱觀清華近百年的發展歷程,清華學堂作為特色人才培養基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根據計劃安排,在學生選拔方面,......閱讀全文
清華大學出臺“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
清華大學日前出臺一項特殊的本科人才培養計劃——“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旨在進一步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戰略,深化因材施教。 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教授說,在已有的各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清華推出“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充分發揮清華的綜合優勢,選擇若干具有高水平學科基礎
清華大學推出物理人才培養“攀登計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92.shtm
清華大學啟動物理人才培養“攀登計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40.shtm11月15日,清華大學物理人才培養“攀登計劃”啟動儀式在該校舉行。據悉,清華大學物理人才培養“攀登計劃”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提出,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領銜,旨在
首屆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如何研究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和培養機制已成為當前主要的熱點話題。7月1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首屆“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百名教育專家、大中學校校長共同分享了國內外先進的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深入探討了國外創新人才培養先進經驗。與會者從不同的角度全面闡述了在中國“如何
饒毅:北大清華的目標應該是培養領袖型人才
饒毅:全國綜合性大學生物系用一樣的教學指導方針是有問題的 饒毅是生命科學界第一位放棄了美國名牌大學講席教授,全時回國效力的科學家。他的回國在我國科教界和海外留學教授學生中引起了較大反響。人們在追問:一個在海外20多年的人,如何在國內開展工作?一個經常發表文章探討科教問題的學者,如何具體搞管理?在海
清華慧創攜手培養國際人才|清華大學英籍心理學碩士啟航慧創研學之旅
2023年1月16日,清華大學英籍心理學碩士實習生富莎莎來到慧創醫療實踐基地開展實習,慧創近紅外創始人、清華大學博士汪待發教授對她的到來表示歡迎!汪老師與清華大學英籍碩士實習生富莎莎合影富莎莎此次參與到慧創醫療實踐基地訓練營中,是清華大學與慧創近紅外攜手培養國際人才的開端,是產學研結合的典型范本,更
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高考招生要為人才培養服務
4月15日,清華大學舉辦校園開放日,除了延續往年的招生政策宣講、各院系及兄弟院校面對面咨詢等活動外,清華今年還設立了招生咨詢微博互動平臺,各省市招生組、各院系、學生代表與清華名師通過微博在線咨詢答疑。 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于涵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考招生不僅承擔著選拔
清華又引人才發布重磅學科報告!
3月9日,清華大學重磅發布《清華大學數學學科進展》報告。從報告內容來看,在丘成桐教授的帶領下,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在高端人才引進、杰出數學人才培養、高水平研究和數學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已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研中心,將清華數學的發展帶入前所未有的高度。清華數學科學專業QS世界大學學科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贈清華助力科研創新人才培養
10月22日上午,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贈清華大學暨“國強樓”奠基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未來10年內將向清華大學捐資22億元人民幣,用于支持清華大學的基礎前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高端人才引進,助力清華發展。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清華大學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華建敏
清華大學:-優化人才服務-激發創新活力
每月召開高層次人才工作會議,定期匯集信息,建立跟蹤機制,認真做好高層次人才工作條件支持清單;大幅提高科研啟動經費支持,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青年教師牽頭組建團隊、申請國家重點課題;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推動學科交叉,打造課題攻堅團隊,發揮人才協同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
施一公:人才培養應從項目人才向高端人才轉變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6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北京論壇暨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與發展論壇上表示,新中國建國60年來培養了大批的項目人才,大批的項目人才支撐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但是從長遠來講,中國需要高層次人才。 歐美同學會2010北京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清華耶魯聯手培養“環保英才”
今天上午,清華大學與耶魯大學在清華大學主樓簽署了“環境雙碩士學位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是耶魯大學與非常春藤盟校開展的唯一學位合作項目,項目將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全球環保英才。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該項目首先將進行為期五年的試運行,每年招收6名雙學位學生。兩校將根據各自獨立的
首期“大國工匠人才培訓營”在清華結業
5月27日,首期“大國工匠人才培訓營”結業式在清華大學舉辦。現場,200余名學員結束在清華大學的培訓,完成創新攻關課題結題答辯,通過考核評價后將被授予大國工匠證書。 據了解,培訓營的學員都是長期奮戰在一線生產現場、具有突出技術技能素質的產業工人,是去年全國總工會從全國遴選出來的。2024年9月
看浙大如何培養“醫學+”人才
近日,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這是國內唯一一個微創領域的國家級研究中心。提起這個中心,多學科交叉是離不開的關鍵詞。今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建設生命健康人才高地,實施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探索醫工、醫信、醫理相結合的產學研
人才培養需經師亦需人師
中國傳統教育里有很多好的東西,我認為,最好的就是“經師易遇,人師難遭”的思想,即“經師”與“人師”是統一的,只做“經師”并不是合格的老師,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才是合格的,也就是要教會學生“為人”“為學”“為事”。 ■本報記者 王之康 自高考恢復至今,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長達40年的快速發展
培養“雙碳”人才,他們這樣做
每年暑假,200余支南京林業大學(以下簡稱“南林大”)研究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田間地頭和廠房車間,進行生態政策宣講、生態科技服務等,為當地百姓傳播生態知識,帶來生態理念。這個名為“美麗中國行”的常規活動,8年來共有近5000名研究生的足跡踏上了全國20多個省市。 自2020年9月我國提出“雙碳”目
培養“雙碳”人才,他們這樣做
每年暑假,200余支南京林業大學(以下簡稱“南林大”)研究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田間地頭和廠房車間,進行生態政策宣講、生態科技服務等,為當地百姓傳播生態知識,帶來生態理念。這個名為“美麗中國行”的常規活動,8年來共有近5000名研究生的足跡踏上了全國20多個省市。 自2020年9月我國提出“雙碳”
湖北孝感出臺《人才引進培養辦法》
近日,孝感市出臺了《孝感市人才引進培養實施辦法》(以下簡稱《人才引進培養辦法》),計劃每年拿出6000萬元重點支持孝感市主城區企事業單位引進、培育人才。 《人才引進培養辦法》是對孝感市現有人才政策的優化,更加突出對高精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人才引進培養辦法》全方位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對企業
教育部發布12個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培養急需緊缺人才
近日,教育部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引導涉農高校深化農林教育供給側改革,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農科專業,加快培養急需緊缺農林人才,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的通知教高廳函〔2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對“學霸型”人才呵護過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290.shtm■湯敏2023年終歲末,多則與少年班有關的消息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捐贈2億元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樓建設、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發布2024年招生
南京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新時代培養拔尖領軍人才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其中,南京大學的大理科、歷史學2個基地入選。至此,南京大學共有14個基地申報并入選,實現了百分百入選率。 2019年,為培養適應和引領未來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拔尖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創業人才,南京大學在原有“三三制”人才培養方
加快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養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趙雯 ? ? ? ?受訪者供圖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亟待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加快知識產權高端人才的培養。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需要大量“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專業化
運用增值評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日前,教育部在其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推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而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將“增值評價”與結果評價、過程評價、綜合評價一起,視為保證教育評價科
破解芯片人才培養“卡脖子”難題
11月,新一年畢業季剛剛開啟。一所地處三線城市的大學里,有兩名碩士畢業生早早迎來了讓人艷羨的工作機會——年薪35萬元,從事芯片設計工作。 疫情沖擊、經濟放緩、競爭激烈,為什么這兩個年輕人卻能輕松過關? “我們參與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一生一芯’計劃,全程參與處理器芯片從設計
解讀|“十四五”健康人才培養
促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人才是關鍵。為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家衛生健康委根據衛生健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機構改革賦予的新職能新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編制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破解芯片人才培養“卡脖子”難題
11月,新一年畢業季剛剛開啟。一所地處三線城市的大學里,有兩名碩士畢業生早早迎來了讓人艷羨的工作機會——年薪35萬元,從事芯片設計工作。 疫情沖擊、經濟放緩、競爭激烈,為什么這兩個年輕人卻能輕松過關? “我們參與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一生一芯’計劃,全程參與處理器芯片從設計
“學術特區”:能否打破人才培養瓶頸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在進行以“尖子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嘗試。這些凝聚了高校最優秀的教授和最拔尖的學生,采取最先進最靈活教學方式的“尖子班”,被形象地稱為高校的“學術特區”。 在中國高等教育界,“錢學森之問”激蕩著無數人的心靈。長久以來,找到一條符合國情的培養杰出人才的道路,一直吸引
聚焦基礎研究-培養頂尖人才梯隊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廣州市科技局印發《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培育體系工作方案》,計劃在未來5年投入近10億元,實施基礎研究人才的“啟航”“續航”“領航”等計劃,旨在階梯式培育一批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基礎研究人才。 “這項政策是廣州放眼未來,為自主培養出世界級頂尖科學家的‘天使投資’。”廣州市科學技術局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我們對“學霸型”人才呵護過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382.shtm
我國首次對科普人才培養作出規劃
7月28日召開的中國科協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殷皓簡要介紹了該規劃綱要編制的有關情況。 據殷皓介紹,制定《科普人才規劃》,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既是國家加強人才工作的具體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