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肌梗塞后停止對心臟的傷害
據一項新的研究報道,以阻斷一種被稱作TNNI3K的心臟蛋白為目標的療法可在心肌梗塞過程中幫助保護心肌。心肌梗塞最常發生于輸送血液至心臟的血管被堵塞或受阻時,這是一個涉及血凝塊形成的過程。如果血流無法恢復,部分心肌會變得不可逆轉地受損或死亡。心肌梗塞的標準治療涉及一種被稱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以打碎血塊的非手術療法。這一治療必須在醫院中完成,因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在患者被送往醫院的時候,他們的心肌仍會受損。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一種可將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心臟損傷最小化的方法。Ronald Vagnozzi及其同事發現,在小鼠中阻斷一種在心臟中發現的被稱作TNNI3K的蛋白可減少心臟肌肉的死亡和損傷,即使是在發生于心肌梗塞之后也是如此。TNNI3K是在應對心臟血流受限時被激活的。但是,該蛋白似乎會觸發心肌纖維——這是心肌中的重要組分——的死亡而不是幫助心臟恢復。研究人員發現,TNNI3K濃度的升高會導致更大的心臟損傷,......閱讀全文
在心肌梗塞后停止對心臟的傷害
據一項新的研究報道,以阻斷一種被稱作TNNI3K的心臟蛋白為目標的療法可在心肌梗塞過程中幫助保護心肌。心肌梗塞最常發生于輸送血液至心臟的血管被堵塞或受阻時,這是一個涉及血凝塊形成的過程。如果血流無法恢復,部分心肌會變得不可逆轉地受損或死亡。心肌梗塞的標準治療涉及一種被稱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
“芯片上心臟病”模型可復制心肌梗塞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芯片上心臟病”模型,該設備有朝一日可作為開發新的心臟病藥物甚至個性化藥物的試驗平臺。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進展》雜志上。 研究人員稱,該設備在一個相對簡單易用的系統中復制了心臟病發作的一些關鍵特征,這使
因心肌梗塞心臟停跳82分鐘-日本62歲男子竟痊愈出院
本愛媛縣八幡濱市一家醫院9日說,該縣西予市一名62歲男子先前因心肌梗塞心臟停跳82分鐘,如今已經痊愈出院,且沒有留下后遺癥。 “這應該是國內心跳驟停時間最長的無后遺癥痊愈病例。”市立八幡濱綜合醫院院長上村重喜9日告訴日本共同社記者。 院方介紹,這名男子得以痊愈,與采取了把體溫維持在低溫、隨后
心肌肌鈣蛋白I在診斷急性心肌梗塞中的應用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多發病,正確診斷及時救治對挽救瀕死心肌,改善預后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在AMI的生化診斷方面,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是目前常用的指標,但是CK-MB并非心臟所特有,在正常人骨骼中也有少量存在。非心臟手術或骨骼肌損傷患者常有CK-
納米顆粒有望治療心肌梗塞
《生物醫學光學快報》刊文稱,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在心臟組織破損處聚集的納米顆粒,可用于評估心梗的嚴重程度,未來還可用其將藥物直接送至心臟。 圣彼得堡國立巴甫洛夫醫科大學專家德米特里·索寧解釋稱:“還需進一步研究這種納米顆粒的生物學分布、毒性及對心臟保護的有效性,以確定其可用于臨床治療。”
心肌梗塞的不典型表現
?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典型的胸痛癥狀,結合特征性的心電圖衍變及血清心肌酶譜的系列變化診斷不難。但對不典型表現的AMI,由于其臨床表現復雜,早期常延誤診治。近年來有關文獻報道的有代表性的不典型AMI誤診病例很多,在臨床中,這部分不典型心梗約占全部急性心梗的20%—30%,因此我們也應該注
急性心肌梗塞的基本介紹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歐美最常見,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中國近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每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分析
患者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劇烈增加或冠狀動脈痙攣也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誘因如下: 1.過勞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
預防心肌梗塞要注意哪些?
心肌梗死后必須做好二級預防,預防心肌梗死再發。患者應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心態平衡。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調脂藥及ACEI制劑,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定期復查。 對公眾及冠心病患者應普及有關心肌梗死知識,預防心肌梗死發
日研制出抗體蛋白-可成功遏制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研制出一種抗體蛋白,能成功遏制患有心肌梗塞的實驗鼠出現心力衰竭。 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后,如果數小時以后才開始治療,很多患者會出現心力衰竭。科學界對出現這種情況的機制一直不甚理解。 大阪大學副教授谷山義明等人在美國期刊《高血壓》上報告說,實驗動物出現心梗后,心臟內會產
-Science:心肌梗塞過程中幫助保護心肌的療法
據一項新的研究報道,以阻斷一種被稱作TNNI3K的心臟蛋白為目標的療法可在心肌梗塞過程中幫助保護心肌。心肌梗塞最常發生于輸送血液至心臟的血管被堵塞或受阻時,這是一個涉及血凝塊形成的過程。如果血流無法恢復,部分心肌會變得不可逆轉地受損或死亡。心肌梗塞的標準治療涉及一種被稱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
研究發現蛋白飲食讓心臟更健康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吃富含蛋白質的飲食有益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吃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對心臟健康的作用與戒煙或多運動一樣好。通過肉食和植物蛋白大量攝入某些氨基酸的參試者,血壓水平相對更低,動脈硬化情況也更輕。 研究還發現,從植物類食物中攝入更多的氨基酸更能降低血壓水平,來自動物類
PNAS解析調控心臟收縮的爭議蛋白
目前,布蘭迪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開了心臟細胞中負責調控心臟收縮蛋白的一個有爭議的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3月3日的《PNAS》雜志。 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是分布最廣、類型最多的一類離子通道,它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細胞內,主要參與細胞膜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復極化過程的調節,決定著動作電位的
突破發現!逆轉心臟衰老的關鍵蛋白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首要的危險因素,可致心臟結構異常和功能衰退,如室壁肥厚、舒張功能障礙、纖維性顫動等。這些與年齡相關的心臟變化會增加多種心臟疾病的患病率,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探索人類心臟衰老的核心機制,制定相應的預警、預防和治療策略變得尤為重要。心臟衰老是復雜的
研究揭示逆轉心臟衰老的關鍵蛋白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曲靜課題組,聯合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課題組,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IRT2 counteracts primate cardiac aging via deacetylation of STAT3 that silen
研究揭示逆轉心臟衰老的關鍵蛋白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首要的危險因素,可致心臟結構異常和功能衰退,如室壁肥厚、舒張功能障礙、纖維性顫動等。這些與年齡相關的心臟變化會增加多種心臟疾病的患病率,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探索人類心臟衰老的核心機制,制定相應的預警、預防和治療策略變得尤為重要。心臟衰老是復雜的動態
-Nature:溴區蛋白或抑制心臟衰竭
心力衰竭(HF)是現代社會中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這是心臟的病理性重構造成的結果,其中包括心肌肥厚(后來HF和死亡的有力指標)、纖維化和炎癥。在分子水平上,HF與染色質高度乙酰化有關。如今,據《細胞》雜志報道,Anand等人發現,BET家族溴區蛋白(BETs)——一個乙酰基賴氨酸閱讀蛋白——對于H
量化心肌鈣蛋白的變化能更早診斷心臟病突發
在一項可靠的臨床研究中,科研人員已確定心肌鈣蛋白水平的精確變化量,這一參數是早期診斷心臟病突發(心肌梗塞(MI))所必需的,從而改進了已通過FDA認證的血液檢驗產品。貝克曼庫爾特診斷公司(Pea, CA, USA)宣布其大規模多中心研究的成果已發表,該研究利用了用于輔助診斷心肌梗塞的“Access
小鼠心臟組織蛋白樣品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實驗概要本實驗提供了一個心臟組織2-DE蛋白樣品制備及檢測的流程,為蛋白質雙向電泳實驗做好準備。實驗步驟1. 心臟組織2-DE蛋白樣品的制備??? 1) 將冷凍的小鼠心臟組織在液氮條件下研磨成粉末;??? 2) 然后加入5 x體積蛋白裂解液(7 M Urea, 2 M Thiourea, 40 mM
小鼠心臟組織蛋白樣品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實驗步驟1. 蛋白質雙向電泳1) 第一向固相pH梯度等電聚焦電泳a. 上樣:第一向等電聚焦采用膠內加樣的方法進行。精確吸取一定量的蛋白樣品(銀染樣品的蛋白上樣量為140 ug計,考染樣品為1.3 mg)加入重泡漲液(8 mol/L尿素,2%CHAPS,痕量濱酚藍,20 mmol/L DTT,0.
受體活性修飾蛋白1對血管平滑肌細胞之影響
中國貴州省境內遵義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石蓓、龍仙萍、趙然尊、劉志江、王冬梅和許官學等研究學者們在2013年3 月發行的實驗生物學及醫學期刊中報導了利用干細胞來改善心肌梗塞的心臟功能及受損動脈的方法。他們發現了使用重組腺病毒轉殖入帶有人類受體活性修飾蛋白 -1基因(RAMP1)的間質干細胞
關于急性心房心肌梗塞的簡介
心房的血供來源于冠狀動脈分支,右房的血供主要來源于右 冠狀動脈分支,左房的血供來源于右冠狀動脈及左冠狀動脈的分 支(雙支供血)。因此心房梗塞主要累及右房,約占81%— 98%,左房梗塞少見,約占2%—19%,雙側心房同時梗塞者約 占20%。心房梗塞的主要病因為冠心病引,少數見于急慢性肺心 病所致
關于急性心肌梗塞的預后介紹
急性心肌梗死的預后與梗死面積的大小、并發癥及治療有很大的關系。死亡大多發生在第一周內,尤其1~2小時內,相當一部分患者在住院前死于室顫。住院后死亡原因除嚴重心律失常外,還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臟破裂等。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上世紀60年代在30%以上,廣泛采用監護治療后降至15%左右,近年來應用
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法介紹
心肌梗死后必須做好二級預防,預防心肌梗死再發。患者應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心態平衡。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調脂藥及ACEI制劑,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定期復查。 對公眾及冠心病患者應普及有關心肌梗死知識,預防心肌梗死發
關于心肌梗塞的病因分析
患者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劇烈增加或冠狀動脈痙攣也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誘因如下: 1.過勞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
心肌梗塞的實驗室檢查
1.心電圖 特征性改變為新出現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動態演變。 2.心肌壞死血清生物標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鈣蛋白(T或I)升高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標。可于發病3~6小時開始增高,CK-MB于3~4d恢復正常,肌鈣蛋白于11~14天恢復正常。GOT和LDH診斷
心肌梗塞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特征性心電圖衍變以及血清生物標志物的動態變化,可作出正確診斷。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者診斷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無ST段抬高者診斷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過去稱非Q波梗死)。老年人突然心力衰竭、休克或嚴重心律失常,也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表現不典型的常需與急腹癥、肺梗死
治療心肌梗塞的相關方式介紹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并加強入院前處理。治療原則為挽救瀕死的心肌,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臟功能,及時處理各種并發癥。 1.監護和一般治療 無并發癥者急性期絕對臥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低血壓、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低
簡述心肌梗塞的預后相關
急性心肌梗死的預后與梗死面積的大小、并發癥及治療有很大的關系。死亡大多發生在第一周內,尤其1~2小時內,相當一部分患者在住院前死于室顫。住院后死亡原因除嚴重心律失常外,還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臟破裂等。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上世紀60年代在30%以上,廣泛采用監護治療后降至15%左右,近年來應用
研究稱蘋果、草莓或能治療心肌梗塞
據俄羅斯“醫學論壇”新聞網11月9日消息,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草莓和蘋果中所含物質能夠有效降低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臟損傷程度,注射這種物質可以使長期受損的人體重要器官得以修復。 研究人員發現,心肌梗塞或中風后會出現器官損傷。當醫生去除引起心肌梗塞的血小板凝塊時,血液和氧氣會流向心臟和大腦,而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