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投資30億建千余公里綠道應對空氣污染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30日發布,2013至2017年,北京將投資30余億元,建設限于步行、騎行的綠道1000余公里,營造更廣闊的綠色濱水空間,方便民眾休閑健身,并希望對治理空氣污染發揮作用。 在中國首都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海子郊野公園等大型公園內的健身步道每天都吸引眾多市民前去快走、樂跑,人們期待能有更多的城市綠地改善環境。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北京通過建設連片綠化帶、平原造林等新增綠化約150萬畝,作用比較有限。”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區縣處處長肖輝利說,尤其是在北京霧霾天氣頻發、生態建設刻不容緩的當下,建設綠道意義重大。 據了解,北京綠道建設有三類:郊野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社區綠道主要連接居住區綠地;城市綠道主要連接城市里的公園、廣場和風景名勝。城市綠道主要規劃建設人行步道、自行車道,此外還有停車場、游船碼頭、租車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沖區。 目前北京市交......閱讀全文
武漢年內將建設64公里綠道
昨天,記者從市人大獲悉,武漢年內將建設64公里綠道,并結合2015年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在未來三年打造880公里綠道。 今年初,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將“綠道建設”作為市人大3號議案,啟動30公里東沙綠道示范段建設。今年重點建設東沙綠道、漢口江灘張公堤綠道、蔡甸后官湖綠道
長江生態行:以綠為媒扮靚生態底色
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家家戶戶都是別致小院,門前花草綻放,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格局,可謂中國美麗鄉村的“樣板”。 綠色,是安吉的生態底色。二十多年以綠為媒,昔日“白紙一張”的山區小縣,將發展觸角深入綠水青山,以建設中國最美縣域為統領,以鄉村旅游為窗口,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廈門今年將建設150公里城市綠道
“花園城市”的美譽成為廈門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更是提出了要建設“國際知名的花園城市”。 今年,廈門計劃建設150公里城市綠道。昨天,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王亞平做客廈門市人民政府網,介紹廈門園林綠化與公園建設的相關情況。 今年計劃建設150公里城市綠道 從199
我國首部《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發布
近日,《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0)》在京首發。這是我國首部《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是由北京林業大學組織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也因生態脆弱、水患頻繁而影響著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發展。2019年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
天津城區將建最大生態綠肺
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區西部侯臺片區的侯臺城市公園日前正在緊張施工,預計今年內建成并向市民開放。屆時,侯臺公園將成為天津市最大的生態綠肺。 侯臺公園規劃面積158.3公頃,其中水體面積61.3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43.61%。園區劃分為林水交融區、大綠濃蔭區、樸野生態區和趣味休憩區4個功能
我國首部《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發布
近日,《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0)》在京首發。這是我國首部《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是由北京林業大學組織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也因生態脆弱、水患頻繁而影響著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發展。2019年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
《祁連山生態綠皮書》出版發行
《祁連山生態綠皮書:祁連山生態系統發展報告(2021)》 蘭州大學供圖?祁連山景 張希清攝日前,祁連山智庫咨詢圖書《祁連山生態綠皮書:祁連山生態系統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2021年祁連山生態綠皮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綠皮書由蘭州大學教授丁文廣、勾曉華和李育聯合北京師范大學
生態恢復軟體技術為礦石采空區披綠紗
昔日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礦石露天采空區,如今已披上綠紗。中國地質科學院科研人員通過對千靈山實施軟體生態恢復試驗,在邊坡軟體結構護坡施工工藝,生態袋、植物與土壤基質等構筑綠色植被邊坡結構技術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在近日舉行的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專項的示范項目子課題驗收會上,該項目得到專家高度認可。
太原:減排增綠給力生態環境
牛鳳林是太原市萬柏林區南屯村的一位村民,這兩天,在她家溫暖潔凈的新房里,全家正張羅著給兒子舉辦婚禮。“政府的集中供熱太好了,” 牛鳳林說:“以前我們這里又臟又亂,每年冬天,每家每戶一個小煙囪,烏煙瘴氣,路過的人都捂著鼻子,嗆死了。現在不僅暖和了,空氣也好了。”
武漢首個生態“綠楔”保護規劃年底面世
武漢西南部蔡甸后官湖一帶,由山水田園濕地組成的生態區,像一枚頭尖尾寬的綠色楔子,由市郊“插”進主城區。武漢首個生態“綠楔”的保護規劃年底將面世。 綠楔是都市發展區水系山系最集中、生態最敏感的地區,是防止新城組群無序蔓延的重要生態隔離區,也是一種真正的城市開發中的“呼吸空間”,多位于城鄉結合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路線圖”公布
《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28日對外公布。《決定》共6章23條,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劃定了“路線圖”。 《決定》提出,到2027年年底,廣東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0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00
成都錦江區發布首個綠道天文科普場景驛站
“天問—錦江星空”發布現場 中科院云南天文臺李語強作科普報告 當你夜晚仰望天空的時候,你知道每一顆星星的“秘密”嗎?你了解八大行星的“前世今生”以及太陽系在銀河中的位置嗎? 9月20日,成都市錦江區的綠道上開展了2020年成都市全國科普日錦江區會場“綠道科普 天文趣問”主題活動。活
北京:5年內將建市級綠道超1000公里
本市將在5年內建設市級綠道1000公里以上,串聯200多處公園、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遺跡等各類興趣點,建成10處以上風景優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游賞綠道區段,帶動1000公里以上的區縣綠道和社區綠道建設。昨天上午,副市長林克慶在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綠道建設議案辦理情況時,生動描繪了本市綠道建設的美好
生態城市綠皮書發布-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存五大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20日發布的“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3)》指出,當前生態環境惡化,“城市病”日益加深,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存在五方面問題。 綠皮書具體列舉了這五方面問題:健康指數靠前的城市從整體看已經走在前列,但空氣質量、水質等重點單項指標仍不達標;以個人和局部
內蒙古:生態富民闖新路-向“綠”而行譜新篇
北疆風景美,草原花盛開。脫貧致富之花、生態文明之花、經濟轉型之花……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不懈厚植生態底色,不斷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闖新路、開新局,譜寫出綠富同興的發展新篇章。 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進門窗明幾凈、出門就業增收……在窮山溝憋屈了60多年、曾是貧困戶的
世界級綠氫生態創新區“氫洲”項目發布
3月26日,在2024中國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展覽會(簡稱2024中國氫能展)上,世界級綠氫生態創新區“氫洲”項目(以下簡稱“氫洲”項目)正式發布,國家能源集團將攜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打造世界領先的綠色氫能項目標桿與國家西氫東送核心節點,意味著國家能源集團融通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兩橫一縱”全國
北京市發改委:1000公里市級綠道將貫通11個新城
今天上午,市發改委對外發布了《北京市級綠道建設總體方案(2013-2017年)》。今后5年,北京市計劃投資30多億元,建設市級綠道1000多公里,提供一個供百萬人休閑健身的綠色空間。 規劃中的北京城市綠道包括環城公園綠道、郊野休閑環綠道、森林公園環綠道、多廊濱水綠道、東翼大河綠道、西翼山水
塔里木油田禮讓綠植-拐七道彎不傷一棵胡楊樹
北京7月6日電?? 記者6日從中國石油相關負責人處獲悉,截至7月4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通過優化含油污泥處理技術,從2941立方米含油污泥中還原泥土1918 立方米。含油污泥無害化處理效率比去年提高20%。此外,該油田還在建設中有效的保護周邊環境。 據了解,作為西部地區特有的
生態立縣綠染淮河源-土地流轉轉出金科技
初冬時節,在千里淮河源頭河南省桐柏縣,紅綠相映,泉水叮咚,如詩如畫。桐柏人喝著上游水,不忘下游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碧水藍天、生態宜居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縣委書記莫忠厚說,今年以來,桐柏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擺上更加重要位置,提出了創建省級生態縣目標,力爭今年年底通過驗收,2015
海口啟動礦山復綠-消除環境視覺污染恢復生態
海南省海口市近日全面啟動礦山“復綠”行動,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力度,改善礦區環境,消除環境視覺污染、恢復礦區生態。 海口成立了“礦山復綠”行動領導小組,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建立監管檔案。對海口范圍內“三區兩線”直觀可視范圍周邊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
向綠而行,國資央企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水草相依,綠樹成蔭,眾多鷺鳥或枝頭棲息,或展翅起舞,為管廊、儲罐密布的工廠增添勃勃生機……在位于浙江寧波的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廠區內有個白鷺天然棲息地,每年春夏時節,上千只鷺鳥在這里繁衍生息。“石化企業白鷺飛”已成為鎮海煉化生態保護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映照出國資央企向綠而行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國資央
北京擬投資30億建千余公里綠道應對空氣污染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30日發布,2013至2017年,北京將投資30余億元,建設限于步行、騎行的綠道1000余公里,營造更廣闊的綠色濱水空間,方便民眾休閑健身,并希望對治理空氣污染發揮作用。 在中國首都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海子郊野公園等大型公園內的健身步道每天都吸引眾多市民前去快走、樂跑
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完成采礦權清理
近日,記者從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獲悉,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建立前設立的采礦權已于8月底全部清理。至此,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已全面整改完成。 2017年7月,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涉及湖南廳的共有兩個:一是2013年以來涉嫌違規設置涉及自然保護區的探礦權46宗、采礦權29宗(經核實
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聯合部署“綠盾2018”
3月27日,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海洋局等七部門在京聯合召開“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以下簡稱“綠盾2018”專項行動)部署視頻會。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說,“綠盾2018”專項行動是國務院機構改革方
植生生態所等破解綠僵菌合成破壞素的生物途徑
由綠僵菌產生的、具有殺蟲及醫藥活性的非核糖體環六脂肽類次級代謝產物——破壞素(destruxin)最早于1961年被發現,目前已經鑒定的結構類似物有6大類、39種。不同結構的破壞素不僅具有廣譜的殺蟲活性,同時,對于癌癥、老年癡呆和肝炎等疾病模型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醫藥活性,但其生物合
楊建強:海洋生態系統的一道難題
因原油泄漏導致的海洋污染,在國際上被廣泛認為是一種生態災難。大連新港碼頭發生的儲油罐輸油管線起火爆炸事故造成的石油污染到底有多大?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什么影響?圍繞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海洋石油污染生態危害大持續時間長 “在現場,我們看到,羽毛被
北京海淀北部將建30平方公里“生態綠心”
只管就業,不管居住。這是很多早期建成的科技園區共有的弊病。白天,人群如潮水一般涌入,晚上又如潮水一般退去。每天往返的潮汐運動,讓人倍感疲憊不說,還大大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負擔。 這樣的現象,在海淀北部不會出現。這座在建的科技新城,設計之初就秉承了“產城融合”的理念,布局產業的同時,發展城市基礎
“綠航星際”180天受控生態生保系統集成試驗圓滿收官
出倉儀式 生物倉內小麥長勢良好 生物倉中的農作物 雄心勃勃的“綠航星際” 監控中心
從消化道微生態切入--破解中醫藥治病原理
近日,Gut Microbiota and Integrative Wellness期刊創刊啟動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和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陳建德擔任期刊主編,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魏瑋擔任執行主編。據悉,該期刊主旨為闡釋人類消化道微生態環境與健康之間的關系,辦刊目的是響應國家號召,用現代科
從消化道微生態切入-破解中醫藥治病原理
近日,Gut Microbiota and Integrative Wellness期刊創刊啟動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和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陳建德擔任期刊主編,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魏瑋擔任執行主編。 據悉,該期刊主旨為闡釋人類消化道微生態環境與健康之間的關系,辦刊目的是響應國家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