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計劃“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
7月20日22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2012CB416900)中期總結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由項目第一課題(李春陽研究員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承辦。 973計劃顧問組專家孫鴻烈院士,咨詢組跟蹤專家,項目專家組傅伯杰院士等以及同行專家,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及課題負責人、骨干100余人出席了會議。 會上,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所長鄧偉致歡迎詞,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黨委書記姬蘭柱代表項目主持單位對與會的領導和專家們表示歡迎和感謝。之后,在項目專家組長傅伯杰院士和項目首席朱教君研究員主持下,由朱教君研究員及六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項目及各課題實施一年......閱讀全文
“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立項
8月5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牽頭,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11家單位參加,組織申報的973計劃項目“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項目編號:2012CB416900,以下簡稱“人工林項目”)正式獲得
973計劃“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
7月20日22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2012CB416900)中期總結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由項目第一課題(李春陽研究員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承辦。 973計劃顧
我國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中期總結會召開
7月20日22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2012CB416900)中期總結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由項目第一課題(李春陽研究員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承辦。 973計劃顧
西藏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功能向好
本報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趙永新)記者26日從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實施以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成效顯著,主要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功能向好。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就有關情況進行
植物所揭示多營養級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調控機制
近年來,集約化農業和畜牧業的擴展導致森林和草地的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要原因。不同營養級生物通過多樣性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多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即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因此,明確多營養級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功能性之間的關系,對預測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生態后果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家揭示多營養級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調控機制
8月29日,發表于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多營養級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調控機制。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曉娟、馬克平等聯合多個國內外學者共同開展。森林和草地覆蓋了全球約一半的陸地面積,包含了全球60%的物種,與多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
血管壁具有哪些調控功能?
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反應受神經和體液的調控。(1)神經調控: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受神經的支配,通過神經軸突反射來實現。(2)體液調控:內皮細胞可以產生多種活性物質調節血管的收縮和舒張。
G蛋白的調控功能原理
G蛋白在信號轉導過程中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與GDP(紫色)結合后,G蛋白處于非活性狀態。GTP取代GDP后,G蛋白活化并傳遞信號。G蛋白形式多樣,大多數用于信號傳遞,有些則在諸如蛋白質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紹異三聚體G蛋白,它由三條不同的鏈組成,分別為α(棕黃色)β(藍色)γ(綠色)。紅色部分
陳光杰團隊揭示水文調控對湖泊生態系統結構的演變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我國季風區湖泊生態系統長期演變機理與生態安全”項目團隊揭示了水文調控對湖泊營養結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影響。 該項目云南師范大學陳光杰教授團隊結合沉積物調查與監測資料,開展了空間分布與時間序列的對比研究,定量重建了近200年來湖泊水位變
小G蛋白的調控功能介紹
小G蛋白:近年來研究發現小G蛋白,特別是一些原癌基因表達產物有著廣泛的調節功能。Ras蛋白主要參與細胞增殖和信號轉導;Rho蛋白對細胞骨架網絡的構成發揮調節作用;Rab蛋白則參與調控細胞內膜交通(membrane traffic)。此外,Rho和Rab亞家庭可能分別參與淋巴細胞極化(polariza
研究揭示水生植物與生態系統功能之間關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78.shtm
RTKs介導的信號通路調控功能介紹
受體酪氨酸激酶(RTK)途徑受各種正反饋回路的嚴格調節。 因為RTK協調多種細胞功能,例如細胞增殖和分化,所以必須對它們進行調節以防止細胞功能發生嚴重異常,例如癌癥和纖維化。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蛋白質酪氨酸磷酸酶(PTP)是一組具有磷酸酪氨酸特異性磷酸水解酶活性的催化結構域的酶。PTP能夠以正向和負向改
西安水污染防治:2030年渭河生態系統功能全面恢復
記者從西安市政府獲悉,近日印發的《西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0年西安市污染嚴重的河渠數量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到2030年西安市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渭河西安段水生態系統功能全面恢復。 《方案》全面落實“水十條”,系統推進河流污染治理。充分發揮
崔麗娟委員:應加快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功能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國也將“雙碳”目標作為國家重要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崔麗娟認為,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碳循環是緩解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她建議,首先要穩定儲量、提高質量。森林是最大的陸地生態系
崔麗娟委員:應加快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功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449.shtm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國也將“雙碳”目標作為國家重要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崔麗娟認為,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碳循環是緩解氣候變化最重要
葉片C、N、P化學計量與生態系統功能如何聯系?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環境生態學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林諭彤在曠遠文研究員的指導下,在落葉櫟葉片C,N,P化學計量學及其環境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植物和土壤》。 葉片元素化學計量學與植物養分限制、群落組成、生態系統功能息息相關。探究區域尺度上同屬植物葉片碳(C
西安水污染防治:2030年渭河生態系統功能全面恢復
記者從西安市政府獲悉,近日印發的《西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0年西安市污染嚴重的河渠數量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到2030年西安市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渭河西安段水生態系統功能全面恢復。 《方案》全面落實“水十條”,系統推進河流污染治理。充分發揮
我國揭示稻田生態系統微生物殘留物固碳的氮素調控因素
微生物是土壤有機碳轉化的重要參與者,其通過合成代謝作用將有機碳轉化為自身細胞組成,待其死亡后以微生物殘體形式在土壤中積累。其中,氨基糖是微生物細胞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壤穩定有機碳的重要來源。水稻土作為一種重要的碳匯場所。在淹水條件下,由于水中溶解氧的擴散作用,在水稻土表層形成一層約1cm深的
PNAS驚人發現:核糖體兼具調控功能
最難捉摸的除了人心還有病毒,RNA病毒復制起來實在太不準確,這也使其往往能夠輕松戰勝抗病毒藥物。病毒每復制一次基因組至少會產生一個錯誤,這樣一邊增殖一邊突變的病毒基因組對于抗病毒藥物來說簡直就像移動靶。成功對付逆轉錄病毒并不容易,人們為了攻擊HIV得將多種藥物混合在一起展開包圍圈,才讓讓病毒更難
細胞間的調控質細胞的功能介紹
細胞間的調控質細胞是皮膚干細胞的微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產生多種調節因子,同時也具有多種細胞因子的受體,能在局部結合和聚集外來的細胞因子,形成不同細胞因子的不同濃度的分布區域,即“壁龕”結構,其中的調節因子的分布和濃度是變化的,所以該結構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變化的。基質細胞還通過細胞間直接接觸產
細胞界面工程與功能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葉邦策教授課題組在DNA傳感裝置的設計及生物納米雜合系統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該研究構建了納米機械-天然雜合細胞,賦予了天然細胞非傳統信號分子的感知、分析和處理能力,實現了多種生物功能的重編程,已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 研究團隊通過構建細胞表面通
反義RNA的調控細菌基因的表達功能
反義RNA對編碼CAP的基因的調控作用已如前述。這里再介紹一下micF RNA對ompF基因的表達的調控。ompF蛋白質是大腸桿菌的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這一。micF RNA是從另一基因(ompC基因)附近的DNA序列轉錄而來,和o-mpFn RNA的5'端有70%的序列互補,因此在體外mic
關于α亞麻酸的調控功能的介紹
α—亞麻酸的某些生理作用是通過調節相關酶的活性來實現的。α—亞麻酸改變生物膜中一些膜結合酶的活性如腺苷環化酶、5,核苷酸酶及Na-K-ATP酶對脂肪酸的敏感,酶活性的改變也是對膜結構變化的一種適應。 α—亞麻酸的降血脂作用一方面是通過對代謝率的調節來實現,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抑制有關的脂肪和甘油合
Nature:T細胞功能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
T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 它們在病菌感染中被功能活化, 參與宿主防御, 但是遇到自身抗原或者在慢性感染和腫瘤微環境中, 它們會發生命運改變, 進入功能失能命運, 但是調控T細胞功能失能的分子機制會不清楚。 來自清華大學醫學院,陸軍軍醫大學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
反義RNA調控細菌基因的表達功能介紹
反義RNA對編碼CAP的基因的調控作用已如前述。這里再介紹一下micF RNA對ompF基因的表達的調控。ompF蛋白質是大腸桿菌的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這一。micF RNA是從另一基因(ompC基因)附近的DNA序列轉錄而來,和o-mpFn RNA的5'端有70%的序列互補,因此在體外m
彭鎮華:充分發揮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城市森林建設的核心目標是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為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服務,為城市發展服務。在城市綠化建設中要切實抓好“三個轉變”,以便使城市綠化的綜合生態服務功能發揮更大效益。 城市建設不能像以前“攤大餅式”發展。那么城市生態建設應該怎么做?應該是林網化和水網化相結合的生態系統,這
生物多樣性通過生態系統發揮四大功能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級: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認為,生物多樣性會通過生態系統發揮四大功能:一是提供對人類直接有益的產品,
全球變化背景下水生植物與生態系統功能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潘應驥、芬蘭奧盧大學博士Jorge García-Girón、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助理教授Lars L.Iversen合作,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Global change and plant-e
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系研究中取得進展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系(簡稱BEF)是生態學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之一。以往在草地生態系統中的研究顯示,物種減少會削弱草地生態系統功能。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之一,約占陸地表面的30%。相比于草地生態系統,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樹種間的生態位可能更相似,樹木個體壽命也更長,因此森林B
全球變化背景下水生植物與生態系統功能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潘應驥、芬蘭奧盧大學博士Jorge García-Girón、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助理教授Lars L.Iversen合作,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Global change and pl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