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臉巧克力脆筒3.1億年前鱗木類化石長這樣
近日,在位于山西省陽泉市城區水泉溝村及郊區蔭營鎮一帶的3.1億年前木化石群發掘現場,科考人員發現大量鱗木類化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經過觀察、分析和研究,確定這是目前我國古生物化石發掘中保存最完整的鱗木礦化標本。 顯微鏡下,將3.1億年前的鱗木類化石、科達類木化石的內部微觀結構放大數百倍;依據科研人員提供的數據信息和參考圖,通過AI技術復原鱗木和科達樹的樹干……戳視頻↑↑↑多視角帶你探秘我國古生物化石。 這里還原地保護了一處我國最大的科達類木化石,科研人員通過相關復原技術,推測這株科達樹在當時大約有43.5米高。 鱗木,是生活在古生代晚期的一種已滅絕的遠古石松綱植物,科達是一類已經絕滅的裸子植物,它們是3億年前后(石炭紀至二疊紀時期)的重要成煤植物。......閱讀全文
澄江化石地科考-探秘“世界化石寶庫”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化石地是亞洲唯一、全球僅有三個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之一。1984年,澄江當地發掘出5.18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的動物群化石,因保存完好、門類眾多而轟動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歷經38年的科學攻關,澄江化石地不斷獲得享譽世界的研究成果。最近,相關課題組云南大學、西
糞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對產出于南京湯山駝子洞早更新世的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揭示了這類特殊類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為進一步探索地質歷史時期特異埋藏化石庫的形成過程特別是軟軀體生物的化石形成過程提供了新視角。5月25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
糞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一項研究對產出于南京湯山駝子洞早更新世的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揭示了這類特殊類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為進一步理解地質歷史時期特異埋藏化石庫的形成過程,特別是軟軀體生物的化石形成過程提供了新視角。相關成果于2023年5月25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
琥珀化石藏“小強”
這塊琥珀化石中的蟑螂和自己的排泄物困在了一起。圖片來源:《自然科學》 琥珀化石中的顆粒狀物質很可能是昆蟲的排泄物,而倒霉的昆蟲有可能為之所困。本月,來自斯洛伐克的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真的在一塊琥珀標本中發現了這一稀有場景,并從昆蟲及其排泄物中找到了早期共生作用的證據。 科學家
細菌化石破繭而出
科學家們在一個大約2億到2.15億年前的水蛭卵囊的外壁中發現了25毫米長、呈淚滴形狀的菌落。這個三疊紀時期的遺跡內核為馬蹄狀,看起來像是如今的鐘蟲屬之中的異類。這樣的菌類在之前的化石記錄中并沒有出現過。科學家們將報告發表在12月3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作為軟體的原核微生物,細菌一
恐龍化石拍賣引爭議
? 一塊可能代表了恐龍新物種的化石正在巴黎拍賣會上被出售。圖片來源:Aguttes 在美國發現的一只肉食恐龍的化石將被拍賣。負責此次交易的法國巴黎拍賣行表示,這個近乎完整的9米長標本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希望它以120萬~180萬歐元的價格售出。不過,國際古生物學家警告說,該樣本或許將不
恐龍化石拍賣引爭議
一塊可能代表了恐龍新物種的化石正在巴黎拍賣會上被出售。圖片來源:Aguttes 在美國發現的一只肉食恐龍的化石將被拍賣。負責此次交易的法國巴黎拍賣行表示,這個近乎完整的9米長標本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希望它以120萬~180萬歐元的價格售出。不過,國際古生物學家警告說,該樣本或許
鈣化藍細菌及其化石
鈣化藍細菌是指在某種條件下,某些能夠分泌鈣碳酸鹽(碳酸鈣或碳酸鈣鎂)或使水體內的鈣碳酸鹽沉淀在膠鞘里,形成“硬體”骨骼的藍細菌。通常情況下,只有鈣化藍細菌才能保存為化石。古生代和中生代很多藍細菌和藻類會發生鈣化,而鈣化作用很少發生在當代的海洋內(Riding,1991a)。前寒武紀碳酸鹽巖建造或燧石
氧化石墨烯和還原氧化石墨烯有什么區別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經過氧化后的產物,特點是表面官能團豐富,催化活性高。還原氧化石墨烯是在氧化石墨烯的基礎上進行還原,丟失官能團所以性質穩定。氧化石墨烯薄片是石墨粉末經化學氧化及剝離后的產物,氧化石墨烯是單一的原子層,可以隨時在橫向尺寸上擴展到數十微米,因此,其結構跨越了一般化學和材料科學的典型尺度。
全球化石能源還夠用多久-核聚變能或替代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還夠用多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能源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嚴陸光昨日在漢估計,大約100年。 嚴陸光是在武漢四中參加武漢百萬市民學科學活動時做出這一估計的。 據他的研究,地球數十萬年積聚下來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大體上可以為人類使
新化石破解達爾文“討厭之謎”
19世紀早期古植物學研究發現,被子植物化石在白堊紀(1.45億~6600萬年前)地層中突然大量出現,這似乎與生物演化是漸進的進化論觀點相悖,達爾文對此感到困惑不解,稱其為“討厭之謎”。 4年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帶領中美國際合作團隊在內蒙古發現了新化石,進而證
氧化石墨烯的制備
石墨的氧化方法是用無機強質子酸處理石墨,將強酸小分子插入石墨層間,再用強氧化劑KMnO4等對其進行氧化。
全球首見!琥珀藏著雛鳥化石
近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 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教授瑞安·麥凱勒等學者共同完成。論文發表于《岡瓦納研究》。 此次
最古老細菌化石現身南非
最新地質學研究成果顯示,在南非北開普省兩個不同地點發現了硫氧化菌化石,這種迄今最古老的已知生物生活在25.2億年前幾乎沒有氧氣的黑暗深海中。 在地球45億年的演化時間表中,前半部分是早期細菌的發展和演化階段,但這種生命形式的證據極其少見。而美國約翰內斯堡大學學者安德魯·卡扎加和同事在即將出版
法國股骨化石引發爭議
2001年在乍得發現了一具骨骼化石。研究人員對其股骨(中間偏右的長骨骼)提出了質疑。圖片來源:Alain Beauvilain 當人類學家1月底在法國會面時,人類進化研究中最具爭議性的化石之一并沒有出現在議事日程上。這塊距今約700萬年的股骨十多年前由科學家在法國波瓦捷市研究過,但它至今尚未在
秸稈轉化能替代化石燃料?
圖為國內某企業生物質鍋爐驗收現場●工業企業使用熱能,可以與能源服務公司簽訂購買用能服務合同,能源服務公司投資建設供熱系統并進行運營管理,為用能企業提供熱能服務。通過項目的實施,探索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商業運營模式●目前江蘇建有15座生物質電廠,但是每年僅消耗100萬噸秸稈,只占江蘇秸稈
氧化石墨烯應用前景
與單壁碳納米管(SWCNT)類似,石墨烯具有熱、力、電等優異的性能。但聚合物分子不易進入SWCNT內表面,而氧化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積和表面豐富的官能團賦予其優異的復合性能,在經過改性和還原后可在聚合物基體中形成納米級分散,從而使石墨烯片在改變聚合物基質的力學、流變、可滲透性和降解穩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大
我國將科學制定化石能源改革路線圖-取消化石能源補貼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升波在北京召開的“化石能源補貼”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將科學制定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化石能源改革路線圖,有計劃有步驟地取消低效的化石能源補貼。” 當前,不合理的化石能源補貼占用了財政資源,加劇了環境惡化、公眾健康以及氣候變化的風險,削減了對能
內蒙古發現一處新的恐龍化石-初判為禽龍類化石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自然博物館14日消息指,該館工作人員近日在當地烏拉特后旗楚魯廟地區進行日常巡查時,發現一處較完整恐龍化石,根據對骨骼形態的研究,初步判定為禽龍類恐龍。官方表示,此次在烏拉特后旗新發現的禽龍類化石,屬于距今約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產生的恐龍。從發現的化石骨骼來看,恐龍化石個體
美用螞蟻化石研究全球變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四名古生物學家根據曾遍布全球的巨型螞蟻的化石,發現了全球變暖如何影響5000萬年前生命的分布。該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布魯斯和羅爾夫、加拿大布賴頓大學的大衛·格林伍德以及美國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柯克·約翰遜描述了一種新的巨型螞
特朗普欲“擁抱”化石燃料
1 月20 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5 任總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曾簡短地提到了科學,在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后不久,他又一次重申了改變氣候變化法規的承諾。我們準備開啟神秘的太空,把地球從疾病的痛苦中解救出來,同時利用明天的能源、產業和技術。特朗普在一個俯瞰華盛頓特區國家廣
《自然》:非洲文化或是“活化石”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研究論文稱,非洲東部和南部人群之間的文化聯系一直保持到至少5萬年前,這比遺傳學分析預測的兩者分離時間晚了約2萬年。在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過去5萬年里非洲東、南部這些地區的鴕鳥蛋殼串珠的樣式變化,揭示出了這些社會聯系網絡,為非洲的社會動態性與文化演變增添了
南非人族化石記錄存在空白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洞穴沉積物研究顯示,南非早期人族的化石記錄偏重于氣候較干旱時期,而這一重要發現暗示可能存在化石記錄空白,很可能模糊了演化模式,從而影響了科學家們對該地區早期人族的生境和飲食行為的理解。 南非早期人族化石最集中的地方,在約翰內斯堡西北部的洞穴,那里也被稱為“人類
解開欒川“古老兒童”化石密碼
直立人是人類演化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個種。他們最早開始用火,以狩獵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可以制造石器,還能像現代人那樣奔跑。 2012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欒川孫家洞進行搶救性發掘,在原生層位發現了古人類化石。爾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在其中驚喜
“活化石”煥發新生命
6月8日,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及全國質檢系統代表約200人齊聚寧波,出席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質檢合作對話會。 作為古代大運河南端出海口、記載“一帶一路”歷史的“活化石”,寧波曾于2015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部長合作發展論壇。時隔兩年,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官員、學者、企業家再次歡
德國將非法恐龍化石歸還巴西
十多年前,一塊1.1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在巴西阿拉里佩盆地被人在不明情況下帶走。后來,它出現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SMNK),但沒有合法的出口許可,也沒有收購的清晰文件。7月19日,德國當局宣布,將把該標本歸還給巴西。 巴登—符騰堡州科學研究和藝術部負責人Theresia Bauer
德國將珍貴恐龍化石歸還巴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35.shtm巴西外交部一個專門從事文化和教育外交的機構——吉馬萊斯·羅薩學院稱,經過兩年多的談判,南美洲發現的第一個具有羽毛狀結構的非鳥類恐龍化石——烏比拉哈拉化石已經準備回歸了。 ???
化石燃料何日壽終正寢
清潔能源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速度還不夠快。 圖片來源:Kevin Frayer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
扼住液化石油氣摻假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通報批評了10家液化石油氣摻混二甲醚銷售的燃氣企業。該廳稱,通過在全自治區范圍內開展液化石油氣摻混二甲醚專項執法檢查,發現燃氣企業摻假銷售現象相當普遍。 據專家介紹,二甲醚也是一種可燃氣體。由于其比液化石油氣便宜,受利益驅動,一些充裝單位紛紛在
細菌可以保存為化石嗎
生物學家曾在35億年前的歷史悠久地質構造中發覺了相近藍細菌的化石。藍細菌比絕大多數病菌都大,可以代謝一層層薄薄細胞壁。最關鍵的是,藍細菌可以產生大的糜棱巖構造,這類構造被稱作疊層石。假如將這類疊層石磨好薄薄片,之中將會發覺儲存細致的藍細菌和藻類植物化石。 病菌既沒有硬實的人體骨骼,都沒有硬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