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遭遇“重口味”霧霾秸稈焚燒或為首因
連日來,河南省多地持續遭遇“重口味”霧霾天氣。多方分析認為,和冬季霧霾相比,當前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霧霾天氣,或與夏收期間局地的秸稈焚燒有很大關系。 從5日起,鄭州市區開始出現霧霾天氣。時至今日,霧霾不但沒有消散,反而呈逐漸加重趨勢。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嚴重時市區能見度僅百米左右。除了能見度降低外,隨之而來的還有空氣中刺鼻的煙熏味。 記者從河南省氣象臺獲悉,除鄭州外,連日來河南省駐馬店、許昌、平頂山、南陽等地都先后發布霾預警信號。其中平頂山市6日發布的霾預警達到最高級別的紅色。 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牛淑芳說,監測顯示,整個霾的天氣位于河南省京廣線附近,主要在鄭州、駐馬店之間的京廣線這一段,能見度在3到4公里之間,鄭州相對更差一些。 “通常來說,冬季大氣層結比較穩定,不利擴散,所以霧霾天氣多出現在冬季。夏季出現大范圍、長時間的霧霾天氣比較罕見。......閱讀全文
河南鄲城:秸稈變廢為寶拉動循環經濟
大量焚燒秸稈,不僅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浪費資源,破壞土壤,甚至引發火災。然而,近年來政府年年禁燒,秸稈卻又年年被燒。“政府與群眾利益應該是一致的,只堵不疏,絕不是治本之策!”在河南省鄲城縣秸稈禁燒綜合利用會議上,該縣縣長羅文閣擲地有聲地表示。 據了解,河南省鄲城縣是一個典型的
焚燒秸稈致河南5城市空氣中度污染
昨天早上,省會鄭州被“霧”籠罩,而且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據氣象人員稱,這兩天鄭州的煙霧太大,面積也很大,應是焚燒秸稈導致的。 而昨天是長假結束日,返程高峰期。許多開車回城的市民反映,高速兩側有人焚燒秸稈,京港澳、連霍、洛寧、鄭少等高速公路能見度降低,車輛通行受到影響。 秸稈禁燒,為何屢禁
河南省成立9督導組巡查秸稈焚燒情況
近日省內多地焚燒秸稈跨境影響鄭州,6月7日鄭州城區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出現嚴重霧霾天氣。省內成立9個督導組,督導巡查各地秸稈焚燒情況。 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范相閣解釋,除了焚燒秸稈,最近鄭州空氣濕度大,空氣中的污染物吸附水汽形成霧,也是霧霾天氣加重的原因。根據6月7日中國
河南多地遭遇“重口味”霧霾 秸稈焚燒或為首因
連日來,河南省多地持續遭遇“重口味”霧霾天氣。多方分析認為,和冬季霧霾相比,當前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霧霾天氣,或與夏收期間局地的秸稈焚燒有很大關系。 從5日起,鄭州市區開始出現霧霾天氣。時至今日,霧霾不但沒有消散,反而呈逐漸加重趨勢。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嚴重時市區能見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利用河南從源頭拓寬秸稈出路
今年全省秸稈還田使用率占比50%左右,粉碎加工飼料占比30%左右,能源(沼氣)利用占比9%左右,食用菌培植3%左右,造紙占5%左右,其他占3%。這是河南省農業廳寧曉峰處長給出的一組數據。 為做好夏秋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河南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利用、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推進全省秸稈
河南秸稈綜合利用化廢為寶 成農民增收新途徑
上圖 河南駐馬店市汝南縣秸稈經紀人在收購秸稈。 每逢夏、秋季節,農民焚燒秸稈,濃煙滾滾,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成為火災、交通事故的隱患。日前,記者走訪了河南駐馬店、周口、南陽等地,驚喜地看到這些地方變禁為疏,積極推動秸稈綜合利用,不僅開發出秸稈多種用途,獲得了良好的收益,而且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
河南空氣質量達四年來同期最優
今年冬天多了透亮的藍天、新鮮的空氣,少了滿大街的口罩出行、群眾的怨聲載道。不管是鄭州的市民,還是豫北、豫南的群眾,大家總愛秀出與湛藍天空的合影美圖。對于無數堅守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一線的河南環保人、成員單位來說,即便少了與親人的團聚,心里依然洋溢著暖意和成就感。 數據顯示,河南省在國民生產總值
讓秸稈變廢為寶 杜絕秸稈焚燒現象
“三夏”剛過,一些地方焚燒秸稈的黑煙又起,不僅污染環境,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通安全。禁止焚燒秸稈雖然已經喊了10多年,但年年禁、年年燒。一些村民們坦言,他們也不愿意燒秸稈,因為這會引起土壤板結。但是,麥收以后就要搶著插秧,眼看秸稈難以利用,又擔心誤了農時,只有一燒了之。 我國每年產生的農作
河南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戰動員會
7月4日,河南省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動員會。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表示,要以更加過硬的措施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河南省為此制定了向大氣污染宣戰路線圖 ,以“1+6+7”方案為行動藍本,聚焦揚塵、工業大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黃標車和老舊車、秸稈焚燒等重點污染源治理和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的七
河南山東遼寧等地國慶假日期間秸稈焚燒火點數同比上升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發布了今年10月1日至10月6日全國秸稈焚燒衛星遙感巡查監測情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介紹說,10月1日至10月6日期間,環境保護部衛星遙感巡查監測數據統計表明,在全國范圍內,共監測到疑似秸稈焚燒火點376個,比2014年同期增加53個,增幅為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