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MBene調制SnO2/鈣鈦礦埋藏界面改善電荷轉移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於黃忠老師在《Angewandte Chemie》上發表了關于使用二維(2D)MBene橋接SnO2和鈣鈦礦層之間埋藏界面的文章,研究了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引入二維材料MBene對電池性能的影響:MBene能夠提高SnO2表面電子的沉積,鈍化其表面缺陷并促進電荷收集。MBene形成的偶極矩有助于提高PSCs中的電子轉移能力。MBene通過優化界面,調節了鈣鈦礦晶體的生長,提高了鈣鈦礦薄膜的質量,減少了晶界缺陷。SnO2-MBene PSCs在最大功率輸出點(MPP)的PCE穩定在22.23%。SnO2-MBene PSCs在N2氣氛中未封裝的器件表現出環境穩定性,經過1440小時存儲后,PCE保持了初始值的95.1%。使用AFM和SEM研究了SnO2和SnO2-MBene薄膜的表面形貌,發現SnO2-MBene薄膜具有更平滑的表面,有利于均勻成核和結晶。01電池載流子傳輸和復合特性文中研究了SnO2-MBene......閱讀全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MBene調制SnO2/鈣鈦礦埋藏界面改善電荷轉移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於黃忠老師在《Angewandte Chemie》上發表了關于使用二維(2D)MBene橋接SnO2和鈣鈦礦層之間埋藏界面的文章,研究了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引入二維材料MBene對電池性能的影響:MBene能夠提高SnO2表面電子的沉積,鈍化其表面缺陷并促進電荷收集。MBene形成
上海高等研究院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其廉價的材料成本、易于制備大面積器件以及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等優點受到了廣泛關注。SnO2具有高透過率、高電子遷移率、適宜的能級、良好的紫外輻照穩定性和易于低溫加工等特點,是目前n-i-p型PSCs電池常用的電子傳輸材料。然而,其體相和表面的缺陷(氧空位(VO)、懸空
鈣鈦礦光伏研究實驗新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廉價的材料成本、易于制備大面積器件以及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等優點而備受關注。SnO2具有高透過率、高電子遷移率、適宜的能級、良好的紫外輻照穩定性和易于低溫加工等特點,是目前n-i-p型PSCs電池常用的電子傳輸材料。然而,它的體相和表面的缺陷【氧空位(VO)、懸空羥基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磅Nature
研究背景 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對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求,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廣泛關注。在這個領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其卓越的光電特性而備受矚目。鈣鈦礦材料的特殊結構和優異光電性能使其成為了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盡管在實驗室規模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但
鈣鈦礦同質結新構建,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5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電子學院特任研究員胡芹課題組在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課題組針對非鉛錫基鈣鈦礦半導體存在的自摻雜嚴重、缺陷密度高、非輻射復合損失大等問題,成功構建鈣鈦礦同質結,以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提取。這證明了同質結構筑策略在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
鈣鈦礦鈣鐵石單層鈣鈦礦三態拓撲學相變成功實現
對于過渡金屬氧化物體系,離子缺陷在誘導或提升材料功能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人為調控離子過程是控制過渡金屬氧化物功能的有力手段。氧缺陷和金屬離子的缺陷可以在特定的溫度和電場下移入、或者移出樣品,進而產生磁有序、金屬-絕緣體轉變、鐵電極化甚至結構轉變等獨特的物理現象。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離子的有序遷移,
科學家發現無機鈣鈦礦的“孿生兄弟”有機鈣鈦礦鐵電體
圖. A.無金屬鈣鈦礦鐵電體的結構示意圖。B. MDABCO-NH4I3鐵電性測試的電滯回線數據。C. 具有不同手性的R-3AQ-NH4Br3及S-3AQ-NH4Br3的結構示意圖及其振動圓二色(VCD)光譜。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1290172,91222101,91622113
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介紹
關于理想的光伏器件,其應當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質量輕、壽命長等特點。以有機鉛鹵化物鈣鈦礦作為光吸收材料的太陽能電池,雖然具有較高的能量轉換效率(約20%),且可以通過低成本、操作簡單的溶液法制備獲得,但由于其在自然環境下的持續工作穩定性較差,使其距離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尚有一定距離。此外,隨
寧波材料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PSCs)以其優異的光電特性和低廉的生產成本在光伏領域得到發展。隨著器件結構、鈣鈦礦結構、電荷傳輸層等方面的進步,PSC的光伏效率已達25.7%,可與成熟開發的薄膜和硅基太陽能電池相媲美。但是,鈣鈦礦電池在空氣中的長時間穩定性問題和層與層之間的表面缺陷限制了鈣鈦礦電池
鹵化鈣鈦礦型納米立方的鈣鈦礦型超晶格
【引言】與熒光不同的是,超熒光是幾個最初不相干的光激發偶極子的集體發射,它們由它們的共同光子場耦合,其特征是快數量級的輻射衰減和Burnham-Chiao振蕩行為的出現。以前,這些特征已經在氣態(HF氣體)或在有限數量的固態系統中實現。鹵化鈣鈦礦納米晶超晶格中的超熒光,最近被證明具有最簡單的堆積
新鈣鈦礦助力太陽能電池和LED
鹵化鉛鈣鈦礦性能優異,能量轉化率高,是最有前景的太陽能電池用半導體之一。愛荷華州立大學副教授,同時也是美國能源部埃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Javier Vela發現,混合鹵化物鈣鈦礦比單一鹵化物鈣鈦礦具有更多優點。為了研究混合鹵化物鈣鈦礦的化學組成與結構對其性能的影響,Javier Vela教授與他的
新策略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記者14日從昆明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江照教授和易健宏教授團隊,在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多齒配體增強螯合以穩定埋底界面策略,顯著提高了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壽命。國際化學領域期刊《應用化學國際版》發表了相關成果。 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利用鈣
新策略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28.shtm
Nature鈣鈦礦領域最新綜述:可持續能源正在來臨,鈣鈦礦串聯電池爭奪霸權
導語:在太陽能領域,一場革命正醞釀。鈣鈦礦技術的崛起引領著一系列對太陽能電池的全新探索,特別是其串聯結構的出現。這意味著不僅僅是硅,太陽能電池的未來可能由更為創新和高效的鈣鈦礦-硅串聯電池來主導。本文深入剖析了這一前沿技術的種種可能性、挑戰和市場動態,揭示了這場能源變革的潛力以及各方力量在推動可再生
鈣鈦礦材料成為高能效“幫手”
太陽能如果想同化石燃料競爭,就需要更便宜、更高效的材料做“幫手”。美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以一種新式鈣鈦礦(CaTiO3)為原料的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50%,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 賓夕法
鈣鈦礦材料實現電器自充電
手機或電腦沒電了,拿到太陽下曬一曬就能繼續使用了,因為它們的顯示器同時也是太陽能電池。這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科學家發表在《自然·材料》雜志上的最新成果,他們開發出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不僅能把光轉化成電,電池本身還能按照需要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這種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來自鈣鈦礦
Science:新型界面結構推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進程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Yi Hou、Christoph J. Brabec(共同通訊)指出基于混合有機鹵化物鉛鈣鈦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進一步商業化的主要瓶頸是器件中的界面損失。并經過研究提出了一種通用的界面結構,該界面由可溶液加工的,高度可靠性的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空穴傳輸材料組成,使用這種界面結構不會
界面工程調控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氧穩定性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于其高的光電轉化效率高、活性層材料廉價易得、可溶液加工易制備等優點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其認證效率已超過24%。然而器件穩定性仍然是限制其商業化進程的重大問題。器件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不僅會跟空氣中的水分子發生反應,而且會跟空氣中的氧分子發生
日本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率
據日本當地媒體報道,針對新一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電池”材料,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在不使用銣等稀有金屬的前提下,實現了20.5%的高轉換效率及穩定發電。研究通過添加地球上較多存在的鉀元素,實現了結晶構造的穩定性。研究組在進行長期耐久性試驗同時,面向松下、東芝等企業的實用化進
基于鈣鈦礦的廉價柔性纖維太陽能電池
基于鈣鈦礦的廉價柔性纖維太陽能電池 對植入衣服的小型電子設備來說,紡織物太陽能電池是理想的電源。在應用化學雜志上,中國科學家介紹了纖維形式的新型太陽能電池,它們可被編織到紡織物中。這種柔韌同軸的電池基于鈣鈦礦材料和碳納米管;因為具有高達3.3 %的能量轉化效率和低制造成本,讓它們脫穎而出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高效、穩定的器件性能
穩定性、可放大性以及分子界面工程是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面臨的幾個重要挑戰。近期,中山大學的畢冬勤教授等人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的Michael Graetzel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發表題為“Multifunctional molecular modul
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光電轉換效率高等優點。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單結電池效率已超過25%,基于鈣鈦礦的多結疊層電池效率已超過30%,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認為是未來最具應用潛力的光伏技術之一。 光電轉換效率是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指標之一,為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人們常采用可與
研究發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退化關鍵機制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簡稱“港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校長特聘副教授Martin Stolterfoht領導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的關鍵機制,該研究結果發表于《自然—能源》,為改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新策略奠定了基礎。光伏太陽能是最廣泛使用的再生能源之一。目前太陽能電池市場以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楊希川和博士研究生張福國近日研發的低成本、高效率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展示出優異的穩定性,通過了室內1000小時的光照穩定性測試,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走向產業化解決了很多關鍵性難題。成果發表于《納米—能源》。 鈣鈦礦電池具有成本低廉、工藝簡單(適用于各種產業化技術,包括溶液操作、
北京大學合作最新Nature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由一個固體鈣鈦礦吸收體夾在幾層不同的電荷選擇材料之間,確保設備的單向電流流動和高壓輸出在p型/intrinsic/n型(p-i-n) PSCs(也稱為倒置PSCs)中,電子選擇層和金屬電極之間的“緩沖材料”使電子從電子選擇層流向電極。到目前為止,可蒸發的有機分子和原子
黃勁松重磅Science!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的認證功率轉換效率(PCEs)在小面積單結電池中超過25%,鈣鈦礦硅串聯電池超過29%。然而,各種刺激引起的降解仍然是PSC商業化的一個關鍵挑戰。PSCs的降解從界面開始,包括鈣鈦礦-金屬電極和鈣鈦礦-襯底,缺陷都在這些界面中富集。然而,大多數研究工作集中在通過表面鈍
澳科學家研發鈣鈦礦電池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5日宣布,學校科學家首次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率超過26%。這一成果可以使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應用領域變得更加廣泛。 目前在太陽能電池市場上,晶體硅電池占了90%,由于其成本相較于其他能源仍然偏高,全世界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更高效、經濟的太陽能電池材料。澳大
新型鈣鈦礦登上Nat.-Mater.
發現光學活性材料對于開發太陽能電池和發光二極管(LED)等改進型光電設備至關重要。由于傳統和新型混合鈣鈦礦材料具有優異的性能,如強烈的光致發光(PL),并且易于加工成薄膜,從而實現了具有成本效益的器件集成,因此大量研究都集中在這些材料上。硫鹵化物是一類混合陰離子材料,由于其優異的光學特性、熱穩定
單晶有機金屬鈣鈦礦光纖首次制成
科技日報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張夢然)鈣鈦礦從光中傳輸電荷的效率非常高,被稱為太陽能電池板和LED顯示器的下一代材料。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利用鈣鈦礦制備光纖的全新應用。他們通過使用一種新的溫度生長方法,能在非常便宜的液體溶液中生長并精確控制單晶有機金屬鈣鈦礦纖維的長度和直徑
由“神奇材料”鈣鈦礦制成的LED
由“神奇材料”鈣鈦礦制成的LED 鈣鈦礦的一種混合形式——它的同類型材料最近已經被發現,可以用來制備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未來有望取代硅,目前已經被用來制造低成本,易制造的發光二極管,為未來廣泛的商業應用開辟了道路,比如靈活的色彩顯示方面的應用。 在牛津大學Henry S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