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類手性鋁氧簇用于圓偏振發光
手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生命體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從原子級水平上研究手性團簇的手性來源、多重手性,對手性化學和團簇化學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手性金屬有機簇合物僅約占手性晶態化合物的7.8%,集中在貴金屬、稀土和過渡金屬。近期,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方偉慧采用協同配位合成策略,構筑出首類手性鋁氧簇(cAlOCs),并應用于圓偏振發光。 自然界中,氨基酸的分子手性決定蛋白質的螺旋手性,最終表現為多尺寸的生物分子的宏觀手性。此類由手性氨基酸和輔助螯合配體2,6吡啶二羧酸穩定的cAlOCs-Al5簇體系,整合了團簇分子的手性、類DNA手性雙螺旋以及手性氫鍵qtz拓撲。基于團簇間的氫鍵弱相互作用,該研究實現了團簇間的手性轉移與放大,并為組裝手性拓撲提供了以四連接的團簇為節點的新拓撲學方法。此外,這種協同配位合成策略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可擴展到不同的同構配體以及不同的抗衡離子。此類cAlOCs材料可以實現克級水平放大合成,具有較......閱讀全文
首類手性鋁氧簇用于圓偏振發光
手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生命體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從原子級水平上研究手性團簇的手性來源、多重手性,對手性化學和團簇化學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手性金屬有機簇合物僅約占手性晶態化合物的7.8%,集中在貴金屬、稀土和過渡金屬。近期,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方偉慧采用協同配位合成策略,構筑出首類手
福建物構所構筑出首類手性鋁氧簇用于圓偏振發光
手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生命體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從原子級水平上研究手性團簇的手性來源、多重手性,對手性化學和團簇化學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手性金屬有機簇合物僅約占手性晶態化合物的7.8%,集中在貴金屬、稀土和過渡金屬。近期,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方偉慧采用協同配位合成策略,構筑出首類手性鋁
高壓會破壞手性金屬有機骨架的鏡像圓偏振發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63.shtm
手性超分子組裝及其圓偏振發光應用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圓偏振發光材料受到極大關注,成為手性發光材料領域新的研究熱點。圓偏振發光(CPL)是指手性發光體系發射出具有差異的左旋和右旋圓偏振光的現象。相較于研究基態手性結構信息的圓二色性(CD)不同,CPL反映的是手性發光體系的激發態結構信息,它在3D 顯示、信息存儲與處理、CPL 激光、生物探針
分子尺度圓柱面手性增強圓偏振發光研究獲進展
11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以Selective Synthesis of Conjugated Chiral Macrocycles as Sidewall Segments of (-)/(+)-(12,4) Carbon Nanotube with Strong Circul
我所實現羥丙基纖維素的左手性圓偏振發光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402/t20240201_6983371.html近日,我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開發了強烈左手性圓偏振發光(L-CPL)的手性熒光復合膜,突破了長期以來納米纖維素衍
手性超分子組裝及其圓偏振發光應用研究新進展
近年來,圓偏振發光材料受到極大關注,成為手性發光材料領域新的研究熱點。圓偏振發光(CPL)是指手性發光體系發射出具有差異的左旋和右旋圓偏振光的現象。相較于研究基態手性結構信息的圓二色性(CD)不同,CPL反映的是手性發光體系的激發態結構信息,它在3D 顯示、信息存儲與處理、CPL 激光、生物探針
我所發現高壓可以破壞手性金屬有機骨架的鏡像圓偏振發光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7/t20230717_6810767.html 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組(1117組)袁開軍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谷志剛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壓圓
研究員制備出圓偏振發光性能可調的超薄手性COFs納米片
圓偏振發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ence,CPL)是指手性發光體在激發下產生左旋和右旋偏振光不對等的現象。CPL來源于材料的激發態手性,依賴材料的手性和熒光。具有CPL活性的手性材料在化學傳感、生物探針、三維顯示光催化不對稱合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近
洪茂椿課題組在白光圓偏振發光材料研究獲進展
具有圓偏振發光(CPL)特性的材料在3D顯示、信息存儲與處理、CPL激光、生物探針、光催化不對稱合成等方面頗具應用前景而受到關注。發展具有多重發射的圓偏振發光材料有望帶來白色CPL器件的突破,并為探索手性化合物的多重激發態提供獨特的模型。金屬-有機配位聚合物具有豐富的手性結構和優異的光學性能,是
簇發光與團簇發光區別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與多個課題組合作,在發光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團簇間距離相關的激發電子非輻射轉移機制,能夠解釋晶體誘導發光減弱現象、聚集誘導發光淬滅(ACQ)和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 研究材料發光現象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長期得到
簇發光與團簇發光區別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與多個課題組合作,在發光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團簇間距離相關的激發電子非輻射轉移機制,能夠解釋晶體誘導發光減弱現象、聚集誘導發光淬滅(ACQ)和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 研究材料發光現象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長期得到
研究團隊在鋁氧輪簇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核能在保證能源供應安全、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核廢料(如放射性碘污染物)的回收引起了全球性關注。因此,明確放射性元素吸附位點,探究吸附作用機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和方偉慧等首次報道了一系列由鋁氧輪簇組裝的介孔材料,并系
手性鈣鈦礦半導體實現可見近紅外雙模圓偏振探測
圓偏振探測在藥物篩選、遙感、量子計算、自旋光電子信息和通訊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基于手性材料的圓偏振直接探測在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的優勢受到廣泛專注。層狀雜化鈣鈦礦材料結構可設計性強,易于引入手性基元獲得其圓二色性,制備出半導體特性優異的層狀手性雜化鈣鈦礦材料應用于圓偏振直接探測。但目
基于圓偏振發光的柔性3D顯示器件取得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86.shtm
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手性熒光復合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卿光焱團隊開發了強烈左手性圓偏振發光(L-CPL)的手性熒光復合膜,突破了長期以來納米纖維素衍生化只有右手性圓偏振發光(R-CPL)的現狀,為納米纖維素手性圓偏振光的不對稱性研究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圓偏振發光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為諸多新興
自組裝軟光子螺旋實現可編程雙色圓偏振發光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51.shtm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鄭致剛課題組在自組裝軟光子螺旋實現可編程雙色圓偏振發光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激光與光子學評論》。圓偏振發光(CPL)顏色的控制在光學應用中一直備受期待
清華大學主辦國際期刊《Polyoxometalates》2022年第二期發布
Polyoxometalates(《多金屬氧簇(英文)》,ISSN 2957-9821)是清華大學主辦的國際首個多金屬氧簇領域跨學科學術期刊,旨在傳播多金屬氧簇領域前沿基礎研究和創新性應用研究最新進展,致力于為國內外多金屬氧簇領域的學者搭建一流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多金屬氧簇領域學術交流和發展
研究實現手性光學不對稱因子和發光效率同時增強
圓偏振發光(CPL)材料在3D顯示、光學存儲、信息加密等領域頗具應用潛力。目前,發展具有高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的材料是其實際應用的關鍵。既往研究發現,通過三重態-三重態湮滅(TTA)實現的上轉換圓偏振發光比直接激發手性分子的圓偏振發光具有更高的不對稱因子。然而,該體系的glum依然有提升的
圓二色及圓偏振熒光光譜儀概述
圓二色及圓偏振熒光光譜儀是一種用于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4年7月13日啟用。 技術指標 ① 光 源: 150W氙燈;300W氙燈 ② 激發單色器: 1200 l/mm, 350nm雙凹面光柵; ③ 發射單色器: 1200 l/mm, 450nm雙凹面光柵; ④ 波長范圍: 185-11
科學家為設計手性發光材料提供途徑
近日,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段鵬飛團隊和劉鳴華團隊合作,在同一個體系中實現了手性和激發態能量轉移調控的雙重圓偏振發光。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具有圓偏振發光(CPL)特性的材料在顯示、信息加密、存儲、光電器件以及不對稱光催化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研
物理所金屬納米線集成納米光學芯片的原理研究獲新進展
金屬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具有許多奇特的光學性質,如光場局域效應、透射增強、共振頻率對周圍環境敏感等,因而被廣泛應用于納米集成光學器件、癌癥熱療、光學傳感、增強光催化、太陽能電池以及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等。其中,利用表面等離激元設計與制作亞波長光學器件是一個嶄新而迅速發展的研究方向
光重構非均勻螺距軟物質超結構研究獲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朱為宏和物理學院教授鄭致剛在光可重構的非均勻螺距軟物質超結構研究中取得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抗疲勞、光可逆、可重構的非均勻螺距軟物質》為題,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 利用光實現液晶軟物質超結構的多自由度動態操控在信息光子學、分子工程與軟凝聚態物理領域
中國學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納米管片段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平武教授課題組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納米管片段,并對其強圓偏振發光性質進行了深入研究,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由于其突出的機械、電學以及光學性質, 碳納米管材料在納米科技和電子學領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傳統的制備方法難以
化學所超分子手性組裝研究獲進展
作為三維物體的基本屬性之一,手性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到宇宙中的銀河系、小到微觀的分子、粒子體系。對于手性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地球生命甚至是宇宙起源的認識,而且在生命科學、制藥以及材料科學等領域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在手性研究中,除了分子層次的手性以外,分子以上層次尤其是納米尺度上的手
聚集可調雙發射手性碳納米環研發成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平武教授課題組與楊上峰教授課題組合作,合成了首個具有聚集可調雙發射性質的手性雙環分子。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這種新型手性分子在聚集態和溶液態可以發射不同波長的熒光,通過控制聚集程度,調節兩個發射峰的比例,獲得多種顏色的熒光發射。”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
我學者引入位阻基團調控金金相互作用-解決相分離難題
動態刺激響應型材料在智能材料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激發波長依賴的智能發光材料具有操作簡便、非浸入式的特點,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近日,理化所光化學轉換與合成研究中心陳勇研究員團隊及其合作者報道了一類具有激發波長依賴的圓偏振發光的金(I)卡賓雙鹽化合物。金(I)卡賓雙鹽的結構(左)和不同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