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四期中繼星運抵海南文昌
2024年2月2日,探月工程四期中繼星(鵲橋二號衛星)空運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后通過公路運輸方式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后續按計劃進行發射前各項測試準備工作。中繼星將建立對地中繼通信鏈路,實現月面探測器和地面站之間的通信,為嫦娥四號、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等四次任務提供中繼支持。目前,發射場設施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有序推進,鵲橋二號衛星計劃于今年上半年實施發射。 ......閱讀全文
“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使命軌道運行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后續將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為年底擇機發射
“鵲橋”中繼星靠什么幫“嫦娥”赴廣寒?
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里于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隨后“鵲橋”開始積極“備戰”,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一條連接
“鵲橋”中繼星靠什么幫“嫦娥”赴廣寒?
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里于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隨后“鵲橋”開始積極“備戰”,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一條連
“中繼衛星天團”陣容再升級-架天地測控通信“星橋”
北京時間12月14日零時9分,天鏈二號02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天鏈二號02星有效載荷研制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全部有效載荷的研制任務。 天鏈二號02星是中國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首顆裝備星,與天鏈二號01星的太空集結將極大增強中國數據中繼
中國將于2024年初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52.shtm
中國將于2024年初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
2023年“中國航天日”第一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開幕式25日在安徽合肥舉行。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在會上表示,中國將于2024年初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并于后續任務中分三步建設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系統。 吳艷華在《中國的深空探測》主旨報告中,全面梳理了世界和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主
我國計劃2024年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據探月工程總體安排,2024年我國將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后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提供中繼通訊服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備份,計劃在2024到2025年執行月球背面的月球樣品采集任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王瓊
我國計劃2024年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據探月工程總體安排,2024年我國將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后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提供中繼通訊服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備份,計劃在2024到2025年執行月球背面的月球樣品采集任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王瓊
新一代中繼衛星天鏈二號01星成功發射
3月31日23時51分,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的首發星,其成功發射后將使我國數據中繼衛星系統能力大幅提升。 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制,采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公用平臺,主要用于為飛船、空間技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顆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3星”
7月25日夜間,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天鏈一號03星”順利發射升空,并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北京時間7月25日23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天鏈一號03星”順利發射升空,并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天鏈一號03星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在軌運行滿3年-將超期服役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2021年5月21日,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已在軌穩定運行3周年,為著陸器和巡視器提供了穩定可靠的中繼通信支持,確保了嫦娥四號任務的圓滿完成,已達到考核壽命要求,目前工作正常。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是實現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關鍵,
什么是中繼器?
在一網路中,每一區段(Segment)傳輸媒介均有其最大傳輸距離(如RG-58同軸電纜為185m),超過該長度訊號就會衰減,這時只要加裝一個’’中繼器’’就能將訊號增強并將訊號正常傳遞下去。即中繼器能延伸網路距離。 中繼器(repeater)是歸屬于實體層設備,因為它們只在位元層次上運作,而不
天鏈二號01星成功發射-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首次亮相
2019年3月31日23點51分,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的首發星,其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數據中繼衛星系統能力再次大幅提升。 該衛星由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制,采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公用平臺,主要用于飛船、空間技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提
多模式量子中繼被首次實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量子存儲和量子中繼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利用固態量子存儲器和外置糾纏光源,首次實現兩個吸收型量子存儲器之間的可預報量子糾纏,演示了多模式量子中繼。6月2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由于單光子在光纖傳輸中的指數級損
丘腦是穩定記憶的中繼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554.shtm
有瑕人造鉆石可作量子中繼器
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官網近日消息,該校研究人員與合作伙伴攜手,構建出化學屬性可精確控制的人造鉆石,鉆石中的瑕疵——中性硅空位在采用光子傳輸和電子存儲量子信息方面表現優異,因此,對打造新型超安全量子通信網絡至關重要。 量子通信網絡安全性高,同時也能讓多臺量子計算機一起工作,解決現有技術無法應
中國科大構建新型的量子中繼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設計了一種新型的量子中繼方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何力新研究組基于量子點雙激發的級聯過程,提出實現可擴展的量子點糾纏光源方案,可構建新型的量子中繼器。該成果發表在8月7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該實驗室的博士生王建平。 量子糾纏光源在量子通訊、量子計
我國首顆中繼衛星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測控覆蓋率將達60% 新華網西昌4月26日電 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25日23時35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器有了天上數據“中轉站”。?25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準確進入預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4月25日23時35分,我國首顆數據中繼
天鏈二號01星發射入軌
近日,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標志著中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的首顆星正式開啟征程。它將為飛船、空間技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和測繪、氣象衛星等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架設星地“信息橋” 2008年-20
“天鏈”新星“入列”-天地“鏈曲”譜新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98.shtm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馬帥莎 張銀)7月13日,天鏈二號03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定點后,該星將與之前發射的天鏈二號01、02星三星組網,
我國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正式建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84.shtm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馬帥莎)北京時間7月13日0時3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3星。至此,中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系統
我國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3星”
25日23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3星”,衛星順利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次發射成功后,“天鏈一號”衛星將實現全球組網運行,標志著我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正式建成。 “天鏈一號03星”是我國發射的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
星地之間架起“信息橋”
3月31日23時51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天鏈二號01星送入太空,衛星準確進入3.6萬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 此次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首發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天鏈”中繼衛星系統更新換代拉開序幕。 “天鏈二號01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穩定運行,是
我國太空數據“中轉站”正式建成
阿瑟·克拉克(1917—2008年) 7月25日23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3星”,衛星順利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次發射成功后,“天鏈一號”衛星將實現全球組網運行,標志著我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正式建成。 對于關注我國空間載人任務的人們
首個電信網絡遠程量子中繼器節點構建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量子物理學研究團隊已成功構建了一個用于電信網絡標準波長的量子中繼器節點,并將量子信息傳輸數十公里。這個功能齊全的網絡節點是量子中繼器的核心部分,由兩個單一物質系統組成,能夠以標準的光子產生糾纏電信網絡的頻率和糾纏交換操作。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網絡將量子處理
電力運行中繼電保護裝置常見故障解析
繼電器觸點故障 繼電保護系統裝置中核心裝置就是繼電器,其對于電力系統的故障檢測與排除都是通過繼電器實現的,也就是說如果繼電器發生了故障,繼電保護系統則停止工作,而繼電器裝置中薄弱的部位則是繼電器觸點,繼電器觸點的安全性受很多方面的影響,如觸點裝置的材料、所承受的電流與電壓值以及所符合的電力
《自然》雜志:量子中繼與網絡技術實現新突破
中國研究團隊近日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介紹,他們成功在兩個由50公里長光纖連接的量子存儲器間實現量子糾纏,為構建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開展。團隊表示,學術界廣泛采用的量子通信網絡發展路線是通過基
中繼衛星“鵲橋”將飛架在地月L2點
? 衛星矢量圖 嫦娥四號通過中繼衛星“鵲橋”的通信支持,在月球背面進行科考(假想圖) ? ? 地月系統拉格朗日點示意圖。其中,中心處圓為“地球”所在位置,右側較小
中歐火星探測器成功開展在軌中繼通信試驗
來自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2021年11月,我國“天問一號”與歐空局“火星快車”任務團隊合作,開展了“祝融號”火星車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在軌中繼通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試驗前,雙方向各自探測器上行指令做好試驗準備。在約定時刻,由“祝融號”向“火星快車”發送測試數據,通信距離約40
中歐火星探測器成功開展在軌中繼通信試驗
來自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2021年11月,我國“天問一號”與歐空局“火星快車”任務團隊合作,開展了“祝融號”火星車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在軌中繼通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前,雙方向各自探測器上行指令做好試驗準備。在約定時刻,由“祝融號”向“火星快車”發送測試數據,通信距離約4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