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黃沖劑的鑒別
(1)取本品4g,加水20ml,置水浴上加熱數分鐘,濾過,濾液分置兩支試 管中,各3ml,一管中加5%氫氧化鈉溶液2ml,一管中加5%鹽酸溶液2ml,密塞振搖1分鐘, 二管中泡沫應相等,放置片刻酸管泡沫應明顯減少。 (2)取本品2g,加水10ml使溶解,取溶液1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4滴,于沸水浴 中加熱3分鐘,溶液應顯紅色。另取濾液2滴,加水至2ml,搖勻,加5%二氯化氧鋯溶液 1~2滴,溶液應顯黃色,再加入鹽酸1~2滴,黃色不退。 (3)取本品1g,置10ml量瓶中,加水10ml使溶解,加50%乙醇至刻度,搖勻,作為供 試品溶液。另取黃芩甙對照品,加50%乙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 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層析薄膜上,以 醋酸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 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閱讀全文
柴黃沖劑的鑒別
(1)取本品4g,加水20ml,置水浴上加熱數分鐘,濾過,濾液分置兩支試 管中,各3ml,一管中加5%氫氧化鈉溶液2ml,一管中加5%鹽酸溶液2ml,密塞振搖1分鐘, 二管中泡沫應相等,放置片刻酸管泡沫應明顯減少。 (2)取本品2g,加水10ml使溶解,取溶液1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4
柴黃沖劑的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 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發高燒體溫超過 38.5℃的患者,請上醫院就診。 5.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
柴黃清熱顆粒的概述
柴黃清熱顆粒是一種中藥顆粒,主要成份為石膏、柴胡、知母、黃芩、大青葉、薄荷、連翹、牛黃、板藍根、水牛角濃縮粉、蘆根。柴黃清熱顆粒具有疏風透表、清熱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熱或時疫瘟邪引起的惡寒高熱、頭痛眩暈、肢體酸痛、咽喉腫痛、煩躁口渴、口苦喜嘔等病癥。
柴黃清熱顆粒的簡介
柴黃清熱顆粒是一種中藥顆粒,主要成份為石膏、柴胡、知母、黃芩、大青葉、薄荷、連翹、牛黃、板藍根、水牛角濃縮粉、蘆根。柴黃清熱顆粒具有疏風透表、清熱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熱或時疫瘟邪引起的惡寒高熱、頭痛眩暈、肢體酸痛、咽喉腫痛、煩躁口渴、口苦喜嘔等病癥。
柴黃膠囊的功能主治
清熱解表。用于感冒引起的發熱,周身不適,頭痛目眩,咽喉腫痛。
柴黃膠囊的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 7.服藥
柴黃清熱顆粒的功能主治
疏風透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或時疫瘟邪引起的惡寒高熱,頭痛眩暈,肢體酸痛,咽喉腫痛,煩躁口渴,口苦喜嘔。
柴黃膠囊的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柴黃膠囊的規格及用法用量
規格 每粒裝 0.42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粒,一日2次。
柴黃膠囊的功能主治及規格
功能主治 清熱解表。用于感冒引起的發熱,周身不適,頭痛目眩,咽喉腫痛。 規格 每粒裝 0.42克
柴黃膠囊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粒,一日2次。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柴黃膠囊的注意事項及藥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
小青龍沖劑小青龍沖劑的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內熱咳喘及虛喘者不適用。 4.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 5.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兒童、孕婦、哺乳期
銀黃沖劑的鑒別
(1)取本品1g,研細,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 1ml,加亞硝酸鈉(1→20)0.3ml,加硝酸鋁溶液(1→10)0.3ml及氫氧化鈉溶液(1→20) 使呈堿性,即顯紅色。 (2)取鑒別(1)項下濾液 1ml,加三氯化鐵試液,即顯綠色。 (3)取本品1g研細,加60%乙醇10ml,
柴續斷的形態介紹
植株 多年生草本。 莖葉 莖多分枝,四棱形,具深槽及細條紋,密被污黃色星狀短柔毛。 上部莖生葉卵形,長6.5-11厘米,寬3-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截狀闊楔形,邊緣為鋸齒狀,上面橄欖綠色,脈上密被星狀短柔毛,余部被極疏的中枝較長的星狀糙伏毛,下面較淡,密被星狀疏柔毛,葉柄長2-5厘米,腹
柴酮片的鑒別
取本品10片,研細,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20分鐘,趁熱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1)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2滴,顯櫻紅色。 (2)取濾液1ml,加氫氧化鈉試液2滴,生成黃色沉淀。
復方垂盆草沖劑的鑒別
取本品5g,置錐形瓶中,加甲醇10ml,置水浴熱,振搖,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ml,照下述方法試驗: (1)取濃縮液1ml,加3%三氯化鋁溶液2滴,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色熒光。 ( 2)取濃縮液1ml,加亞硝酸鈉少量及硫酸1ml,溫熱,放置后,溶液顯紅色。
炎寧沖劑的鑒別
(1) 取本品 10g,加乙醇20ml浸漬數分鐘后,濾過,取濾液 2ml,加三 氯化鐵試液 1~2 滴,即顯墨綠色。 (2) 取鑒別(1) 項下剩余的濾液 5ml,蒸干,加氯仿 5ml使溶解,取氯仿液,加硫 酸 2滴,放置后顯微黃色,置水浴中加熱變為粉紅色。
感冒清熱沖劑的簡介
感冒清熱沖劑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藥物,是由中藥荊芥穗、桔梗、柴胡、苦杏仁等藥物共同配伍加工提煉而成的中成藥,方劑中的荊芥是治療感冒的良藥,具有散風、解表、透疹等多種功能。 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感冒發熱、咳嗽頭痛、咽喉腫痛及麻疹初起等癥。荊芥全草都可以藥用,但荊芥穗的效果更佳,特別是在清理頭風治療感
感冒靈沖劑的鑒別
(1)取本品 10g,研細,加乙醇15ml,研磨,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 干,殘渣加乙醇數滴使溶解,點于紙上,噴以 2%三氯化鋁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 燈(365nm) 下觀察,應顯黃色熒光。 (2)取本品 10g,研細,加稀硫酸15ml,振搖10分鐘使溶解,用乙醚提取 2次, 每次1
眩暈寧沖劑的鑒定
(1)取本品8g,加乙醇40ml,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置水浴 上蒸干,殘渣加水15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乙醚提取3次(15、10、10ml),合并乙醚提 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陳皮對照藥材1g, 加乙醇1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小兒肝炎沖劑的鑒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淡黃色,棱形,壁厚,孔溝細。果 皮含晶石細胞,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17~31μm,壁厚,胸腔內含草酸鈣方晶。纖維束 鮮黃色,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 (2) 取本品1g,加乙醇5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
小兒疳積沖劑的性狀
本品為黃棕色的顆粒或塊狀沖劑;氣香,味甜。
辛芩沖劑的鑒別
取本品5g,加乙醇20ml,水浴中加熱3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蒸干, 殘渣加甲醇 2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甙對照品,加甲醇制成 每 1ml含 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 種溶液各 5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感冒舒沖劑的鑒別
取本品15g,加無水乙醇4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 加乙醇2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連翹對照藥材2g,加水4ml,置水 浴中浸漬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 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感冒解毒沖劑的鑒別
(1)取本品5g,加水30ml,水浴加熱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置具塞 試管中,用力振搖1分鐘,產生大量蜂窩狀泡沫,放置10分鐘,泡沫沒有顯著消失。 (2)取本品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蒸干,加入 硼酸的飽和丙酮溶液和10%枸椽酸丙酮溶液各1m
感冒清熱沖劑的介紹
感冒清熱沖劑是一種常用藥物,由中藥荊芥穗、桔梗、柴胡、苦杏仁等藥物配制加工提煉而成,方劑中的荊芥是治療感冒的良藥,具有散風、解表、透疹等多種功能。主要用于感冒發熱、咳嗽頭痛、咽喉腫痛等癥狀。服用三天后,癥狀無緩解,發熱、咳嗽加重,并出現其他嚴重癥狀時,應停藥。在服用期間應多飲開水、避風寒和忌食生
柴春雷訪問寧波材料所
參觀寧波材料所 11月6日,浙江大學現代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柴春雷一行到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考察交流。寧波材料所副所長王蔚國熱情接待了客人,所長助理李潤偉主持了座談交流會。 李潤偉首先對柴春雷一行表示歡迎,同時表達了對潘云鶴院士促成此次交流的感謝。科技發展部主任
柴銀感冒顆粒的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至黑褐色的顆粒或棕褐色的顆粒(無蔗糖);味微苦。
柴銀感冒顆粒的成分
柴胡、金銀花、拳參、射干、僵蠶、大青葉、板藍根、陳皮、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