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片的用法用量及藥理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4次。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閱讀全文
蒲公英茶和蒲公英片區別?
制作方法:蒲公英茶通常是將新鮮的蒲公英葉或根煮沸,然后過濾掉固體部分,只留下液體。而蒲公英片則是將干燥的蒲公英葉或根粉碎成片狀。 用途:蒲公英茶通常用于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而蒲公英片則通常用于治療消化不良、便秘、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口感:蒲公英茶口感清爽,有一種淡淡的
蒲公英片的注意事項
1.忌煙酒、辛辣、魚腥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 3.孕婦慎用。糖尿病患者、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脾虛大便溏者慎用。 5.屬風寒感冒咽痛者,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6.扁桃體有化膿及全身高熱,瘡癤較重或局部變軟化膿或已破潰者均應到醫院就診。 7.服藥3天
蒲公英片是否適合孕婦使用?
蒲公英片是一種中藥材,主要用于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然而,對于孕婦來說,是否可以使用蒲公英片需要謹慎考慮。 首先,孕婦在使用任何藥物或保健品之前,都應該咨詢醫生的意見。因為孕婦的身體狀況與普通人不同,有些藥物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其次,蒲公英片雖然是一種天然的中藥材,但并不意味著它
蒲公英片的注意事項
1.忌煙酒、辛辣、魚腥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 3.孕婦慎用。糖尿病患者、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脾虛大便溏者慎用。 5.屬風寒感冒咽痛者,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6.扁桃體有化膿及全身高熱,瘡癤較重或局部變軟化膿或已破潰者均應到醫院就診。 7.服藥3天
蒲公英片的規格及用法用量
規格 每片含干浸膏0.3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4次。
蒲公英片有哪些適應癥?
蒲公英片屬于中成藥。在外觀上,本品為黃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味微咸、苦澀。 主要成分:蒲公英。輔料為淀粉、糊精、滑石粉、蔗糖、檸檬黃。 主要用途: 清熱解毒。適用于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炎),瘡癤。
蒲公英片的功能主治及規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于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炎),瘡癤。 規格 每片含干浸膏0.3克
蒲公英片的功能主治及規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于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炎),瘡癤。 規格 每片含干浸膏0.3克
蒲公英片的副作用是什么?
過敏反應:部分人對蒲公英片可能產生過敏反應,表現為皮疹、瘙癢、呼吸困難等。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尋求醫生的幫助。 胃腸道反應:蒲公英片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嘔吐、腹瀉等。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可以考慮減少劑量或停止使用。 肝腎功能損害:長期大量使用蒲公英片可能會對肝腎
如何正確使用蒲公英片以避免副作用?
用量:一般來說,蒲公英片的每日推薦劑量為3-9克。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因此,應嚴格按照醫生或藥師的建議來使用。 用藥時間:蒲公英片最好在飯后使用,以減少對胃部的刺激。 特殊人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以及有嚴重肝腎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蒲公英片前應先咨詢醫生。 藥物相
蒲公英片的用法用量及藥理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4次。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蒲公英片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4次。 注意事項 1.忌煙酒、辛辣、魚腥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 3.孕婦慎用。糖尿病患者、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脾虛大便溏者慎用。 5.屬風寒感冒咽痛者,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6.扁桃體有化膿及全身高熱,瘡癤
蒲公英片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4次。 注意事項 1.忌煙酒、辛辣、魚腥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 3.孕婦慎用。糖尿病患者、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脾虛大便溏者慎用。 5.屬風寒感冒咽痛者,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6.扁桃體有化膿及全身高熱,瘡癤
蒲公英片的注意事項及相互作用
注意事項 1.忌煙酒、辛辣、魚腥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 3.孕婦慎用。糖尿病患者、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脾虛大便溏者慎用。 5.屬風寒感冒咽痛者,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6.扁桃體有化膿及全身高熱,瘡癤較重或局部變軟化膿或已破潰者均應到醫院就診。
蒲公英茶和蒲公英片在口感上有何不同?
蒲公英茶:蒲公英茶通常是將新鮮的蒲公英葉或干燥的蒲公英根煮沸后制成的。新鮮的蒲公英葉在煮沸過程中會釋放出一種清新的苦味,而干燥的蒲公英根則會產生一種更濃郁的苦味。此外,蒲公英茶的顏色通常為淡黃色或綠色,口感清淡,有一定的苦澀味。 蒲公英片:蒲公英片是將干燥的蒲公英根或葉磨成粉末后制成的。由于蒲
蒲公英的介紹
公英(拉丁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蒙古蒲公英、燈籠草、姑姑英、地丁,屬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 蒲公英根圓柱狀,黑褐色,粗壯。葉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具齒,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
蒲公英的概述
公英(拉丁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蒙古蒲公英、燈籠草、姑姑英、地丁,屬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 蒲公英根圓柱狀,黑褐色,粗壯。葉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具齒,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
蒲公英的簡介
公英(拉丁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蒙古蒲公英、燈籠草、姑姑英、地丁,屬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 蒲公英根圓柱狀,黑褐色,粗壯。葉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具齒,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
白花蒲公英的簡介
多年生矮小草本。根頸部被大量黑褐色殘存葉基葉線狀披針形,近全緣至具淺裂,少有為半裂,具很小的小齒,長(2一)3—5(一8)厘米,寬2—5毫米,兩面無毛。花葶1至數個,長2—6厘米,無毛或在頂端疏被蛛絲狀柔毛;頭狀花序直徑25—30毫米;總苞長9—13毫米,總苞片干后變淡墨綠色或墨綠色,先端具小角
蒲公英的分布范圍
中國江蘇、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浙江、福建北部、臺灣、湖南、廣東北部、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區。朝鮮、蒙古、俄羅斯也有分布
蒲公英的生理特性
1蒲公英,多年生草本,高10~625px。全株含白色乳汁,被白色疏軟毛。根深長,單一分枝,直徑通常3~5mm,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列成蓮座狀;具葉柄,柄基部兩側擴大呈鞘狀;葉片線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375px,寬2~87.5px,先端尖或鈍,基部狹窄,下延,邊緣淺裂或作不規則羽狀
蒲公英的臨床應用
⑴單味新鮮者,搗碎,取汁直接敷于痛處,治肺癌引起的疼痛。 ⑵單味新鮮者,搗碎,加雞蛋清(少加白糖)調糊,外敷,治流行性腮腺炎。 ⑶單味搗爛取汁,高溫消毒后點眼,治砂眼癢痛。
蒲公英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 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端裂片較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全緣或具齒,每側裂
多裂蒲公英的介紹
多裂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dissectum(Ledeb.) Ledeb.),菊科蒲公英屬植物。其生長于海拔約3600米的高山濕草甸,分布在中國新疆天山、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區。 其葉線形,稀少披針形;長2~5厘米,寬3~10毫米;羽狀全裂,頂端裂片長三角狀戟形,全緣,先端
多裂蒲公英的簡介
多裂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dissectum(Ledeb.) Ledeb.),菊科蒲公英屬植物。其生長于海拔約3600米的高山濕草甸,分布在中國新疆天山、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區。 其葉線形,稀少披針形;長2~5厘米,寬3~10毫米;羽狀全裂,頂端裂片長三角狀戟形,全緣,先端
斑葉蒲公英的簡介
斑葉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variegatumKitag.)是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壯,深褐色,葉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近全緣,生長于山地草甸或路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及河北等地。
斑葉蒲公英的概述
斑葉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variegatumKitag.)是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壯,深褐色,葉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近全緣,生長于山地草甸或路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及河北等地。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
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具體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
揚州中醫研究“蒲公英抗癌”
80歲的陳淑英奶奶,隨兒女在大都市定居,因身患胃癌、高血壓等疾病,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回揚調理身體,目前病情穩定。為她調理身體的是市中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戴小軍,他這幾年一直致力于用蒲公英治療胃病乃至胃癌的研究,目前已初見成效。戴小軍說,蒲公英屬于一種草本植物,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藥,味甘、苦、寒,清
揚州中醫研究“蒲公英抗癌”
80歲的陳淑英奶奶,隨兒女在大都市定居,因身患胃癌、高血壓等疾病,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回揚調理身體,目前病情穩定。為她調理身體的是市中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戴小軍,他這幾年一直致力于用蒲公英治療胃病乃至胃癌的研究,目前已初見成效。戴小軍說,蒲公英屬于一種草本植物,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藥,味甘、苦、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