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CT血管造影的簡介
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是將CT增強技術與薄層、大范圍、快速掃描技術相結合,通過合理的后處理,清晰顯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細節。具有無創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對于血管變異、血管疾病以及顯示病變和血管關系有重要價值。......閱讀全文
超聲造影及增強CT診斷肝臟血管周上皮樣腫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49歲,漢族,已婚,農民。以3d前右下肢出現大片狀紅斑到我院皮膚科就診收住入院。體格檢查:無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腫瘤標記物CA72413.6U/ml,其余陰性。超聲檢查:肝左葉見大小約61mm×56mm實性略高回聲占位,邊界清晰,內部回聲不均勻,CDFI:腫塊周邊及內部見較豐富血流信號。
脊髓血管造影的造影攝片的介紹
(1)椎動脈和鎖骨下動脈:以10~15ml/s的流率,3~4kg/cm2的壓力,注入50%~60%泛影葡胺或非離子型水溶性造影劑25~30ml,以2張/s×3s,1張/s×6s的程序攝片。 (2)肋間動脈和腰動脈:以1~3ml/s的流率,手推非離子型水溶性造影劑或60泛影葡胺4~8ml,以2張
CT造影掃描的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CT適合于全身各部位新生物即腫瘤的檢出,小部分腫瘤的定位診斷,腫瘤分布范圍,浸潤和轉移以及CT引導下的活檢;適合于全身多數部位炎癥檢出及其范圍大小的確定,如腦、眶、鼻竇、縱隔、肝(細菌或原蟲等炎癥或膿腫)胰以及骨骼等部位的炎癥;適用于全身各部大血管病變(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閉塞以出血)等的
ct造影掃描的臨床意義
CT適合于全身各部位新生物即腫瘤的檢出,小部分腫瘤的定位診斷,腫瘤分布范圍,浸潤和轉移以及CT引導下的活檢;適合于全身多數部位炎癥檢出及其范圍大小的確定,如腦、眶、鼻竇、縱隔、肝(細菌或原蟲等炎癥或膿腫)胰以及骨骼等部位的炎癥;適用于全身各部大血管病變(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閉塞以出血)等的檢出
ct造影掃描的注意事項
檢查前:腹部、盆腔和增強掃描檢查,掃描前6小時禁食,檢查當日晨禁食。去除被檢部位的金屬物品。如發夾、鑰匙、錢幣和含有金屬物質的鈕扣等,以防止偽劣影的產生。對于不影響合作的患者,如嬰幼兒昏迷的患者,須事先給予鎮靜劑。 檢查后:CT檢查中使用的碘造影劑劑量大,注射速度快,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特別是
ct造影掃描的檢查過程
(1) 做好病人的準備工作:按不同部位檢查的要求,做好病人的準備。對需要做增強的病人必須做好碘過敏試驗。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恐懼心理,使病人配合檢查。 (2) 掃描條件的選擇:包括體位、層厚和層距、掃描參數及掃描方式的選擇。
簡述CT造影掃描的相關癥狀
腦灰質異常,橋腦梗塞,腦干梗塞,鼻咽癌的遠處轉移,丘腦出血,橋腦出血,腦干出血,小腦畸形,心腦血管意外,丘腦下部損害,干性坐骨神經痛,橋腦梗塞,肺部腫塊。
ct造影掃描的正常值
為了定量衡量組織對于X光的吸收率, Hounsfield定義了一個新的標度“CT值”。 不同組織的CT值各異,各自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骨骼的CT值最高,為1000HU,軟組織的CT值為20-70HU,水的CT值為0(±10)HU,脂肪的CT值為-50--100以下,空氣的CT值為-1000HU。
腹部計算機體層掃描血管造影的簡介
腹部計算機體層掃描血管造影是指經外周靜脈快速團注造影劑,在腹部靶血管內造影劑充盈的高峰期對其進行CT連續多層面掃描,圖像經處理后可顯示血管立體影像的方法。CT血管造影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廣泛應用于臨床,對于血管變異、血管疾病及顯示病變與血管的關系有重要價值。
腦血管造影的概述
腦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一種嶄新的X線檢查新技術,它是先選一入路動脈,一般選用右股動脈,通過右股動脈放置一動脈鞘,通過該動脈鞘管選用不同導管,在導絲引導下,選進所要顯示動脈,注入含碘造影劑。造影劑所經過的血管軌跡連續攝片,通過電子計算機輔助成像為腦血管數字減影造影(DSA)。
腎血管造影的概述
腎血管造影有腎動脈造影和腎靜脈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種介入檢測方法,顯影劑被注入血管里,因為X光穿不透顯影劑,血管造影正是利用這一特性,通過顯影劑在X光下的所顯示影像來診斷血管病變的。
CT造影掃描正常值
正常值為了定量衡量組織對于X光的吸收率, Hounsfield定義了一個新的標度“CT值”。 不同組織的CT值各異,各自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骨骼的CT值最高,為1000HU,軟組織的CT值為20-70HU,水的CT值為0(?10)HU,脂肪的CT值為-50--100以下,空氣的CT值為-100
CT造影掃描注意事項
檢查前:腹部、盆腔和增強掃描檢查,掃描前6小時禁食,檢查當日晨禁食。去除被檢部位的金屬物品。如發夾、鑰匙、錢幣和含有金屬物質的鈕扣等,以防止偽劣影的產生。對于不影響合作的患者,如嬰幼兒昏迷的患者,須事先給予鎮靜劑。檢查后:CT檢查中使用的碘造影劑劑量大,注射速度快,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特別是特異性過
關于靜脈腎盂造影檢查的簡介
通過X線檢查對腎盂進行靜脈造影檢查。靜脈腎盂造影是靜脈注射造影劑后,下腹部加壓,10-20min后攝片檢查。 適應: (1) 腎臟、輸尿管及膀胱結核、腫瘤等。 (2) 原因不明的血尿。 (3) 泌尿系結石,確定結石的部位,了解有無陰性結石。
關于腹膜后充氣造影的簡介
腹膜后充氣造影是消化系統X射線檢查的一種,將氣體引入后腹膜腔隙,以顯示后腹膜器官的大小和形態的檢查方法。 正常值:人體內密度高的部位吸收X射線多,在膠片上乳劑感光少,沖洗后呈白色。反之,密度低部位呈灰或黑色,從而形成人體影像。氣體引入后腹膜腔隙,可以顯示后腹膜器官的大小和形態。
關于口服法膽道造影的簡介
X線檢查雖然是膽道疾病診斷的常用方法,但有些病患在普通X線片上不能明確顯示,這就需要使用醫學造影劑經一定方法和渠道使之進入膽道,使膽道造影部位的輪廓及病變圖像能在X線片上清楚顯示出來,這種方法就是膽道造影。 正常值:正常膽道在X線片看起來邊緣光滑整齊,可以看到左右肝管和一些小分支,膽總管的直徑
關于逆行胰膽管造影的簡介
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是將內鏡插至十二指腸降段,找到十二指腸乳頭以后,由內鏡活檢孔插入造影管至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作膽胰管X線造影、膽汁細菌學和細胞學、膽道壓力及乳頭括約肌功能測定等檢查。 對膽管疾患的診斷,可用無創性手段檢查,可使病人免去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同時也能提高早期診斷率。
關于CT血管成像的注意事項介紹
1、不合宜人群: (1) 對對比劑過敏的患者。 (2) 顱內椎管內腫瘤,動脈瘤,血管畸形及感染者。 (3) 有癲癇病史者。 (4) 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 (5) 惡性腫瘤所致餓消耗狀態,低蛋白血癥,水電解質失衡者。 (6) 嬰幼兒及60歲以上老年患者。 (7) 糖尿病、甲亢、
關于CT血管成像的檢查過程介紹
1、檢查過程: 從被檢者的靜脈中快速注入一種對比劑,通過人體血液循環,在血管(動脈及靜脈)中對比劑濃度達到最高峰值的時間內進行掃描,經工作站的后處理重建出血管的三維立體影像。 2、相關疾病: 毛細血管瘤,小腸血管瘤,特發性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腘動脈瘤,血管損傷,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第
關于CT血管成像的基本信息介紹
CT血管成像是指從被檢者的靜脈中快速注入一種對比劑,通過人體血液循環,在血管(動脈及靜脈)中對比劑濃度達到最高峰值的時間內進行掃描,經工作站的后處理重建出血管的三維立體影像。CT血管成像可以同時顯示血管腔內、腔外和血管管壁病變,既可實現大范圍血管成像又可實現小血管小分支的精細顯像,甚至實現了運動
關于眼底血管造影術的操作步驟介紹
1.詳詢病史,包括有無過敏史,詳細檢查全身及眼部情況,嚴重的心、肝、腎疾病及眼部屈光間質混濁者不宜造影。 2.詢問有無青光眼病史,必要時應進行檢查。由于青光眼不能散瞳,因此造影也就無從談起。 3.提前30至60分鐘開始散瞳,被檢眼要充分散瞳,使瞳孔直徑能達8mm為宜。至少要達到7毫米以上。
關于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應介紹
盡管機體對熒光素鈉的反應是否單純為過敏反應,尚無定論,且事實上稀釋推注試驗陽性反應者很少,因此有人認為做過過敏試驗并不能預知注射后有無過敏反應。我們仍然認為做皮膚過敏試驗是必要的。 為保持血中熒光素鈉的高濃度,須在4 s~5 s 內由肘靜脈注入。在注射熒光素鈉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注射部位情況及病
關于腦血管造影檢查的注意事項介紹
禁忌證: (1) 老年性動脈硬化者需慎重。 (2) 有嚴重心、腎、肝功能不全者。 (3) 碘對比劑過敏者。 (4) 有嚴重出血傾向者。 造影前:應禁食,禁水,避免術中惡心嘔吐。 造影時:保持安靜,不要隨意轉動頭部,造影結束后需平臥,并保持穿刺下肢制動不少于8小時,多喝水以利對比劑排出
胃腸道造影檢查—-血管造影的相關介紹
血管造影: 動脈造影主要用于鋇劑檢查無所發現的胃腸道出血和和腫。在急性大出血和腹部外傷出血可立即確定出血部位,以便迅速行血管栓塞治療或手術治療。 造影方法是以經股動脈穿剌,在透視監視下,將特殊曲度的導管插入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或腸系膜下動脈,注入造影劑,快速連續攝影,可顯示血管發育異常和腫
ct造影掃描的相關疾病有哪些
腦膠質瘤,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下丘腦錯構瘤,小兒腦膜瘤,大腦大靜脈瘤,小腦幕腦膜瘤,小腦腦橋角腦膜瘤,顱中窩腦膜瘤,嗅溝腦膜瘤,鞍結節腦膜瘤急性上頜竇炎,閉合性脊髓損傷,腹壁壞死性筋膜炎,迪格奧爾格綜合征,下丘腦綜合征,胸椎間盤突出癥,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先天性肺囊腫,急性頜下腺炎,膈疝
冠狀動脈CT造影的基本介紹
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是指通過靜脈注射適當造影劑后,利用多排螺旋CT對冠狀動脈進行掃描,從而了解冠狀動脈病變的情況。這是一種簡單有效而無創的冠狀動脈早期疾病診斷和預測的方法之一,對于測量冠脈鈣化斑塊負荷、了解冠脈管壁及冠脈外情況、檢查先天性冠脈發育異常、冠心病支架置入術后和冠脈旁路移植術
簡述CT造影掃描的臨床意義
CT適合于全身各部位新生物即腫瘤的檢出,小部分腫瘤的定位診斷,腫瘤分布范圍,浸潤和轉移以及CT引導下的活檢;適合于全身多數部位炎癥檢出及其范圍大小的確定,如腦、眶、鼻竇、縱隔、肝(細菌或原蟲等炎癥或膿腫)胰以及骨骼等部位的炎癥;適用于全身各部大血管病變(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閉塞以出血)等的檢出
關于血管痙攣的簡介
頸內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和出現血流渦流。當渦流加速時,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痙攣而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旋渦減速時癥狀消失。但一些學者認為由于腦血管結構的特殊性,不易發生痙攣。不過多數學者認為血管痙攣無疑可以發生于頸內動脈與腦底動脈環,腦血管造影可見大動脈痙攣;蛛網膜下腔出
腦血管造影的相關介紹
腦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一種嶄新的X線檢查新技術,是應用含碘造影劑注入頸總動脈、頸內外動脈、椎動脈,經連續DSA造影在不同時期顯示腦內動脈、回流靜脈和靜脈竇的形態、部位、分布和行徑的一種顯影技術。腦血管造影分為常規腦血管造影和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具有簡
腎血管造影的相關疾病
腎移植,腎血管畸形與壓迫,腎靜脈血栓,腎淀粉樣變性,腎髓質壞死,特發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感染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產后泌尿道感染,腎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