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機體對熒光素鈉的反應是否單純為過敏反應,尚無定論,且事實上稀釋推注試驗陽性反應者很少,因此有人認為做過過敏試驗并不能預知注射后有無過敏反應。我們仍然認為做皮膚過敏試驗是必要的。
為保持血中熒光素鈉的高濃度,須在4 s~5 s 內由肘靜脈注入。在注射熒光素鈉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注射部位情況及病人局部有無疼痛,發現熒光素鈉滲漏立即停止注射,局部加壓5min~10 min,而且要觀察病人數小時甚至數天直至水腫、疼痛、充血等消退。發生一過性惡心,囑病人張口吸氣后慢慢呼出,并且安慰病人惡心很快會消失,以消除緊張情緒,一般可以避免嘔吐的發生;出現皮膚瘙癢、蕁麻疹者應用抗組胺藥。
盡管FFA致死者甚少,據國外報道,FFA的致死率為1∶2. 22 ×105,但在造影現場應備各種搶救藥品,包括供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靜脈用氨茶堿,氧氣袋等。
術畢告訴病人6 h~12 h 內皮膚、球結膜發黃,24 h~36 h內尿液呈橘黃色,對此不必驚慌,對身體無影響。盡管FFA 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不大,但除非必需,否則盡量避免對孕婦作此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