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維生素c族缺乏的臨床表現
多見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母孕期攝入足量維生素C,則生后2-3個月嬰兒體內儲存的維生素C可供生理需要,若孕母患本病,則新生兒出生后即出現癥狀。 (一)一般癥狀:維生素C缺乏約需3~4個月方出現癥狀。早期表現易激惹、厭食、體重不增、面色蒼白、倦怠無力,可伴低熱、嘔吐、腹瀉等,易感染或傷口不易愈合。 (二)出血癥狀:常見長骨骨膜下、皮膚及粘膜出血,齒齦腫脹、出血,繼發感染局部可壞死。亦可有鼻衄、眼眶骨膜下出血可引起眼球突出。偶見消化道出血、血尿、關節腔內出血、甚至顱內出血。 (三)骨骼癥狀:長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脫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尤其當抱起患兒或換尿布時大聲哭叫。因肢痛可致假性癱瘓,患肢呈固定位置,呈“蛙腿”狀。患肢沿長骨干腫脹、壓痛明顯,微熱而不發紅,也絕不延及關節。肋骨、軟骨交界處,因骨干骺半脫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稱壞血病串珠,可出現尖銳突起,內側可捫及凹陷,因而與佝僂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鈍圓形,內側無凹陷。......閱讀全文
簡述維生素c族缺乏的臨床表現
多見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母孕期攝入足量維生素C,則生后2-3個月嬰兒體內儲存的維生素C可供生理需要,若孕母患本病,則新生兒出生后即出現癥狀。 (一)一般癥狀:維生素C缺乏約需3~4個月方出現癥狀。早期表現易激惹、厭食、體重不增、面色蒼白、倦怠無力,可伴低熱、嘔吐、腹瀉等,易感染或傷口不易愈
簡述維生素c族缺乏的治療措施
輕癥口服維生素C,每次100~150mg,每日3次。重癥靜脈注射每日一次500mg,待癥狀減輕后改為口服,一般需持續用藥2~3周,其后應保證每日飲食需要量。同時應供給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或蔬菜,如桔汁、西紅柿汁等。有骨骼病變者應固定患肢。本病維生素C療效顯著,治療后24~48小時,癥狀改善,一周
簡述維生素B族缺乏的臨床表現
第一,鹽酸硫胺(維生素B1)缺乏時,病人可發生不可修復的神經癥狀。患者消瘦、厭食,全身無力、視力減退或喪失,有時步態不穩,顫抖,隨后輕癱、抽搐。 第二,核黃素(維生素B2)缺乏時,患犬出現痙攣、貧血、心搏徐緩和虛脫以及干性落屬性皮炎、肥厚脂肪性皮炎等。 第三,煙酰胺與煙酸(維生素PP)缺乏時
關于維生素c族缺乏的病因病理介紹
維生素C缺乏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膳食中長期缺乏水果、新鮮蔬菜所致。人體缺乏維生素C后結締組織形成不良,使毛細血管壁不健全,易出血,增加脆性,形成維生素C缺乏病也就是壞血病。發病的特征是從飲食中缺乏維生素C至發展成壞血病約需4-7個月。開始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如消化不良、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生長
維生素C缺乏的臨床表現
無過度勞累、環境急劇改變或其他器質性疾病等客觀原因,但卻常感疲勞,常易感冒、咳嗽,抵抗力下降,牙齦經常出血,傷口難愈,舌頭有深痕等。應多進食柑、橙、柚子、紅棗、酸棗等。
簡述維生素C缺乏癥的治療方法
輕癥口服維生素C,每次10mg~150mg,每日3次。重癥靜脈注射每日一次500mg,待癥狀減輕后改為口服。同時應供給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或蔬菜,如桔汁、西紅柿汁等。有骨骼病變者應固定患肢,本病維生素C療效明顯,治療后24~48小時,癥狀會有所改善,一周后癥狀消失,一年后骨結構恢復正常,治愈后一
簡述蛋白C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純合子與雜合子臨床表現截然不同。蛋白C活性為正常值50%的雜合子多在20歲以后發病,其中50%的患者在30~40歲以前發病。血栓形成的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高的趨勢,余者可一直無癥狀;表現為無明顯誘因反復出現血栓形成,約有半數40歲以前有過深部靜脈形成和(或)肺栓塞。血栓性靜脈炎、肋靜脈、或皮膚微血管
簡述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并發癥
1.并發佝僂病、營養不良 本病可與佝僂病、營養不良同時存在。并發佝僂病時,在X線片上就會出現這兩種病的不同表現,以致混淆不清。 2.顱內出血 可發生顱內出血。 3.并發感染 患兒抵抗力降低,常易并發感染如中耳炎、癤病、肺炎等。 4.骨折 由于基質缺乏,骨樣組織的形成與軟骨內骨化
簡述維生素K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除原發病的癥狀、體征外,本病的主要表現為出血。 1.皮膚、黏膜出血如皮膚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 2.內臟出血如嘔血、黑糞、血尿及月經過多等,嚴重者可致顱內出血。 3.外傷或手術后傷口出血。 4.新生兒出血癥多見于出生后2~3天,常表現為臍帶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本病出血一般較輕,
簡述維生素B2缺乏病臨床表現
維生素B2在體內耗竭的時間為60~80天,膳食中供應不足2~3個月后即可發病。早期癥狀包括:虛弱、疲倦、口痛和觸痛、眼部發燒、眼癢,可能還有性格方面的變化。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唇炎、口角炎、舌炎、鼻及瞼部的脂溢性皮炎,男性有陰囊炎,女偶見陰唇炎,故有口腔生殖綜合癥(Orogenital Syndro
簡述維生素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目前已知人體必需的維生素有十幾種,分為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兩大類。維生素缺乏在體內往往是一個漸進過程,起初是機體儲備量下降,繼而可能出現與其代謝相關的生化異常,生理功能的改變,然后才是組織病理變化,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因此,維生素缺乏癥較輕時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嚴重缺乏時才出現所缺乏的維生
簡述維生素B2缺乏病的臨床表現
1.口角炎 又稱口角瘡。初起時口角部濕潤、發白、糜爛,漸發生裂縫。裂縫由口角外向側延伸可達1cm,見于一側,或二側均有,但以一側較重。裂隙表皮剝脫,形成潰瘍,常有黃色或黃黑色結痂,張口時易出血。年長兒的口角瘡易變慢性,與皮膚連接處常見深棕色色素沉著。 2.唇炎 上下唇緣的全部黏膜可呈鮮艷的
維生素A缺乏的臨床表現
皮膚粗糙、瘙癢,指甲出現深刻的白線,頭發干枯,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及失眠,眼球結膜干燥,泌尿道結石。應多吃牛肝、雞蛋、紅黃色蔬菜、水果和魚肝油。
維生素C缺乏和過量的表現
維生素C缺乏 膠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維生素C參加,如果維生素C缺乏,膠原蛋白就不能正常合成,導致細胞連接障礙,易引發壞血病。體內維生素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將會流到鄰近組織,這種情況在皮膚表面發生,則產生淤血、紫癍;在體內發生則引起疼痛和關節脹痛。嚴重時在胃、腸道、鼻、腎臟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
簡述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臨床表現
(一)典型癥狀 1.驚厥 一般為無熱驚厥,突然發作,表現為肢體抽動,雙眼上翻,面肌痙攣,意識暫時喪失,大小便失禁等。發作停止后多入睡,醒后活潑如常。每日發作次數不定,每次持續數秒至數分或更長。輕者僅有驚跳或短暫的眼球上竄,而意識清楚。多見于嬰兒期。新生兒可只有屏氣,面肌抽動或雙眼凝視等。
簡述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表現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臨床主要為骨骼的改變、肌肉松弛、以及非特異性的精神神經癥狀。重癥佝僂病患者可影響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免疫系統,同時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影響。在臨床上分為初期、激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初期、激期和恢復期,統稱為活動期。 1.初期 多數從3個月左右開始發病,此期以精
簡述維生素B12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1.皮膚表現 患者可有廣泛性對稱性色素沉著,尤其是身體彎曲部位、手掌、足底、指甲及口腔等處。毛發變為灰白,指/趾甲可有色素沉著。惡性貧血引起的維生素B12缺乏可出現白斑和斑禿。 2.其他系統表現 (1)血液系統:患者在血液系統可有貧血表現,如貧血面容、乏力、肝脾腫大,重癥患者可有皮膚瘀點、
關于維生素C缺乏癥的簡介
維生素C缺乏癥也稱為壞血病,所以維生素C稱為抗壞血酸,在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較多,但是經過儲存、加熱后很容易被破壞。上一個世紀以前,維生素C未被人們認識,所以在航海人員中經常發生維生素C缺乏癥,主要原因就是食物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這種病多見于嬰幼兒,也可見于年長兒或成人。 [1]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預后介紹
按以上療法處理,輕癥一般在1~2天內局部疼痛和觸痛減輕,食欲好轉,約4~5天后下肢即可活動,7~10天癥狀消失,體重漸增,約3周內局部壓痛全消。同時毛細血管脆性也恢復正常。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經維生素C及葉酸等治療后網織紅細胞增多。 骨骼病變及骨膜下出血所致血腫的恢復需時較長,重者需經數月消失。即
維生素A缺乏病的臨床表現
1.眼部表現 眼部的癥狀和體征是維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現。夜盲或暗光中視物不清最早出現,但往往不被重視,嬰幼兒也常常不會敘述。上述暗適應力減退的現象持續數周后開始出現干眼癥的變化,眼結膜和角膜干燥,失去光澤,自覺癢感,淚減少,眼部檢查可見結膜近角膜邊緣處干燥起皺褶,角化上皮堆積行程泡沫狀白斑,
關于維生素C缺乏癥的癥狀介紹
多見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母孕期攝入足量維生素C,則生后2~3個月寶寶體內儲存的維生素C可供生理需要,若孕婦患本病,則新生兒出生后即出現癥狀。 1、一般癥狀 維生素c缺乏需3~4個月方出現癥狀。早期表現易激惹、厭食、體重不增、面色蒼白、倦怠無力,可伴低熱、嘔吐、腹瀉等,易感染或傷口不易愈合
概述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癥狀體征
任何年齡皆可發病,多見于6~24個月小兒。 1.全身癥狀 起病緩慢,自飲食缺乏維生素C至發展成維生素C缺乏病歷時約4~7個月。常先有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如:倦怠、軟弱、激動、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及面色蒼白等,也可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紊亂癥狀,常未引起父母注意。此階段可稱為隱性病例。 一般都有低熱,
概述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發病機制
維生素C對人體形成正常膠原組織(collagen)是必需的,人腎上腺及眼晶體中含維生素C量特別高。維生素C有很強的還原性,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功能,可還原超氧化物及其他活性氧化物,保護DNA、蛋白質及膜結構,并可參與清除自由基。 1.維生素C缺乏癥的發病機制 (1)維生素C可激活羥化酶:維生素C
維生素A缺乏病的臨床表現介紹
1.眼部表現 眼部的癥狀和體征是維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現。夜盲或暗光中視物不清最早出現,但往往不被重視,嬰幼兒也常常不會敘述。上述暗適應力減退的現象持續數周后開始出現干眼癥的變化,眼結膜和角膜干燥,失去光澤,自覺癢感,淚減少,眼部檢查可見結膜近角膜邊緣處干燥起皺褶,角化上皮堆積行程泡沫狀白斑,
關于維生素A缺乏的臨床表現介紹
主要癥狀為夜盲、角膜變厚和混濁的干眼病,皮膚干燥,被毛蓬亂,共濟失調,運動機能障礙。還可出現貧血,體力衰竭。眼部癥狀首先表現為暗適應障礙,出現夜盲癥。其次是結膜干燥,眼淚不能濕潤結膜,患兒常眨眼、畏光,甚則結膜增厚、起皺及色素沉著,有時可在結膜顳側角膜處見到角化形成的三角形灰白色泡沫樣斑塊,稱為
維生素A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1.眼部表現 眼部的癥狀和體征是維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現。夜盲或暗光中視物不清最早出現,但往往不被重視,嬰幼兒也常常不會敘述。上述暗適應力減退的現象持續數周后開始出現干眼癥的變化,眼結膜和角膜干燥,失去光澤,自覺癢感,淚減少,眼部檢查可見結膜近角膜邊緣處干燥起皺褶,角化上皮堆積行程泡沫狀白斑,
簡述維生素缺乏的病理概述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著以下共同點: 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
簡述蛋白C缺乏癥的治療措施
對無癥狀的雜合子患者不須作預防性拍療,但應避免由于外傷、手術及口服避孕藥誘發的血栓形成。有急性血栓形成者,可采用肝素治療。采用口服抗凝劑可能引起繼發性高凝及血栓形成危險,華法林治療中應防止發生出血性皮膚壞死。因此,無論是純合了型或雜合子型蛋白C缺陷者中,在抗凝治療前2d,應輸注蛋白C濃縮劑、新鮮
簡述維生素A缺乏癥所致的角膜潰瘍病的臨床表現
雙眼發病,初起癥軒。多見夜盲(又稱雀目),眼珠干澀羞明,頻頻眨目。繼而白睛萎黃,眼珠轉動時,白睛表層于環繞黑睛處呈暈狀皺起,黑睛失澤,知覺減退。隨病情發展,白睛正對瞼裂兩側出現略帶銀灰色之三角形干燥班,基底向著黑睛邊緣,不為淚液所濕潤;黑睛表面枯晦。甚至混濁如毛玻璃狀。嚴重時,羞明顯著,白睛粗厚
分析維生素C缺乏癥的發病原因
1、乳母膳食長期缺乏維生素C,以牛乳或單純谷類食物長期人工喂養,而未添加富含維生素C,輔食的寶寶,則易患本病。 2、吸收障礙。慢性消化功能紊亂,長期腹瀉等可致吸收減少。 3、需要量增加。早產兒生長發育快,需要量增多;患感染性疾病,嚴重創傷等消耗增多,需要量亦增加,若不及時補充,易引起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