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首次到達人腦
治療致命性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最有效的化療藥物也無法滲透血腦屏障抵達腦腫瘤。但現在,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團隊報告了一項Ⅰ期人體臨床試驗的結果,他們使用一種新型的顱骨植入式超聲設備,打開血腦屏障,并反復將化療藥物滲透到人腦的大片關鍵區域以增強治療效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柳葉刀·腫瘤學》上。......閱讀全文
肝臟原發神經內分泌癌腦轉移的聯合放、化療病例分析
患者,男,57歲,因“頭暈頭痛伴左側肢體乏力4天”入院。查體:肝臟肋緣下5?cm,質韌,無壓痛。左側上下肢肌力3級,肌張力正常,病理反射陰性。實驗室檢驗:HBSAg、AFP、CEA均陰性,CA19942U/ml(正常值20%)。診斷:肝臟原發神經內分泌癌腦轉移。于2011年3月10日起,應用SGS-
髓母細胞瘤的化療治療方法介紹
髓母細胞瘤術后單純化療未見明確療效,即使在手術、放療后應用化療其結果亦有爭議。Mazza統計47例病人的5年存活率,手術+放療+化療組達60%,明顯高于未行化療組(37%)。Thomas對8例復發病人用BCNU和地塞米松及鞘內用氨甲蝶呤(methotrexate)聯合化療,其中5例同時瘤灶局部加
聲光療法可防止“化療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927.shtm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表明,一種涉及聲音和閃光的阿爾茨海默病實驗療法可能有助于預防癌癥治療后的認知問題,后者有時也被稱為化療腦。3月6日,相關論文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 ???
關于食道癌化療期間禁忌介紹
很多食道癌或是其它腫瘤患者,對維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深信不疑,常自行服用維生素C藥物;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很少有證據支持維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相反,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出現頭暈、乏力、腰痛、頭痛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化療期間,如果大量補充維生素C會酸化尿液,不利于尿酸結晶溶解排出,易形成結
膠質母細胞瘤有新突破,有助研發下一代腦癌療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323.shtm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和最具侵襲性的腦癌。現在,一個以前未知的分子靶點的發現,啟發了這種腦癌療法的突破性發現。11日發表在《自然·癌癥》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加拿大病童醫院研究小組展示了一
阻礙膠質母細胞瘤化療反應的新障礙被發現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原發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CNS)腫瘤中最具侵襲性和致命性的一種。手術切除腫瘤后,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通常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藥物替莫唑胺 (TMZ) 治療。盡管患者最初對該藥物反應良好,但癌細胞很快就會對這種治療產生耐藥性。GBM 對烷化化療(如 TMZ)耐藥的主要機制圍繞 DNA
Nature:膀胱癌耐化療的分子機理
近日,科學家發現一種類似于正常組織干細胞響應傷口的新機制,新機制或許可以解釋在化療藥物治療的多個周期后,為什么膀胱癌干細胞出現化療耐藥性。針對這個類似“傷口響應”的機制,有可能提供一種新的方法來治療癌癥。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雜志上。治療晚期膀胱癌僅限于手術和化療,目前還沒有可用的有針對性的
智能納米藥物助力膀胱癌灌注化療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膀胱癌的發病率呈持續快速增長趨勢。在新發膀胱癌中約75%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ransuret
中國首個肝細胞癌經動脈化療栓塞
當日,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介入醫學專家共同見證了TACE治療臨床實踐指南的發布儀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家平教授還詳細解讀了該指南并深入探討了肝癌介入治療的未來趨勢。“介入醫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本次TACE術式指南的發布對于介入在一些腫瘤領
膠質母細胞瘤有了突破發現,有助研發下一代腦癌療法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和最具侵襲性的腦癌。現在,一個以前未知的分子靶點的發現,啟發了這種腦癌療法的突破性發現。11日發表在《自然·癌癥》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加拿大病童醫院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新的潛在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方法,稱為設計肽,這種方法針對的是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中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或成為
Nature子刊:阻斷致命性腦癌的道路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種最常見的、致命性、原發性惡性腦癌,大約占所有腦腫瘤的15%,好發于年齡在45-70歲的成人。當前聯合手術、化療和放療也只能短暫地控制這種癌癥的侵襲性復發特性。膠質母細胞瘤復發通常是致命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不到2年。 現在來自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和醫院的
化療藥物使用后的Wernicke腦病病例分析
73歲女性,既往慢性腎病、營養不良、上頜骨軟骨肉瘤,使用異環磷酰胺和依托泊苷進行治療后1周,出現了共濟失調、肌陣攣和意識混亂。3天后,患者出現反應遲鈍。患者的腦部MRI顯示雙側丘腦(圖1)和乳頭體(圖2)異常信號,提示硫胺素缺乏導致的Wernicke腦病。給予患者治療劑量的靜脈內硫胺素,患者的神經系
人體“隱形手術刀”或能切除腦癌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抗CTLA-4免疫療法可顯著提高患有膠質母細胞瘤的小鼠的存活率。這種療法依賴于稱為CD4+T細胞的免疫細胞浸潤大腦,能觸發永久駐留在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對腫瘤的破壞活動,堪稱人體“手術刀”。該研究結果11日發表在《免疫學》雜志上,顯示了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細胞更有效對抗
致病病毒也可治病,寨卡病毒能殺死腦癌干細胞
會對胎兒大腦造成嚴重傷害的寨卡病毒,有一天可能成為治療致命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的一種有效手段。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稱,寨卡病毒能夠針對性地殺死膠質母細胞瘤中的干細胞,其與常規治療手段結合,或可提高此類癌癥患者的生存幾率。 研究人員5日在《實驗醫學雜志》上
關于胰頭癌的化療和放療治療
1.化療和放療 (1)化療原則全身化療用于輔助性治療和局部晚期無法切除以及有遠處轉移的胰腺癌病人。 (2)化療的途徑推薦采用靜脈全身化療和動脈灌注化療。 2.其他輔助治療 包括射頻組織滅活、冷凍、高能聚焦超聲、γ刀及生物治療等。目前尚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其能夠延長生存期。
-英國組建腦癌研究合作中心
最近英國的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普茨茅斯大學和浦利茅斯大學組建了一個腦癌研究中心,這個中心旨在聯合三所學校的資源加速英國對腦部癌癥的研究。一位發言人表示,目前腦癌是造成英國40歲以下成年人死亡最主要的癌癥種類之一。這三所大學是經過the charity Brain Tumour Resear
意大利科學家腦癌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導讀: 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哥倫比亞大學意籍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癌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了導致最具侵襲性的腦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驅動基因,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哥倫比亞大學意籍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癌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
寨卡病毒能殺死腦癌干細胞
會對胎兒大腦造成嚴重傷害的寨卡病毒,有一天可能成為治療致命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的一種有效手段。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稱,寨卡病毒能夠針對性地殺死膠質母細胞瘤中的干細胞,其與常規治療手段結合,或可提高此類癌癥患者的生存幾率。 研究人員5日在《實驗醫學雜志》上發表
化療藥物封入微小膠囊可提高治癌療效
腫瘤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螺旋形血管,其血管壁很薄且有極小的孔,與正常血管不同。利用這一特點,日本研究人員將化療藥物封閉入微小膠囊,膠囊只能從腫瘤血管壁的小孔滲出,從而高效殺滅癌細胞。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片岡一則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通過改變基因,培育出患胰腺
“圍癌打援”,放化療耐藥性難題“有解了”
放化療是癌癥治療的重要手段,但隨著治療的進行,腫瘤細胞會逐漸產生耐藥性,給治療帶來巨大挑戰。北京時間7月4日凌晨,《自然》在線發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何裕隆教授、張常華教授團隊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英國癌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聯合團隊首次確認一種DNA修復蛋白(NBS1)乳酸化修飾在腫瘤化
單抗治癌也弱爆:沒有痛苦的癌癥化療?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研究人員昨日在Elsevier在線雜志EBioMedicine發表一篇重磅級文章,科學家稱已經找到一類天然的靶向抗癌化合物。該類分子類似于順鉑,是一種非基于鉑的鹵化物(non-platinum-based halogenated molecule),因通過飛秒醫學(Femtome
鼻咽癌放療和化療的優缺點是什么?
放療和化療都是鼻咽癌治療中常用的方法,它們各有優缺點。 放療是鼻咽癌治療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它通過高能量的輻射來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優點包括: 局部控制效果好:放療可以直接作用于腫瘤部位,對局部控制癌癥有較好的效果。 無需手術:對于一些患者來說,放療避免了手術帶來的風險和恢復期。 治療
鼻咽癌放療和化療的區別是什么?
放療和化療是鼻咽癌治療中常用的兩種方法,它們的作用機制和治療方式不同。 放療,即放射治療,主要是利用高能射線直接殺死或損傷癌細胞,阻止其生長和分裂。這種治療方法通常是局部的,即只針對腫瘤所在的區域進行治療。 而化療,則通過使用藥物來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它們的生長和分裂。這些藥物可以通過口服、肌肉
化療藥物首次到達人腦
治療致命性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最有效的化療藥物也無法滲透血腦屏障抵達腦腫瘤。但現在,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團隊報告了一項Ⅰ期人體臨床試驗的結果,他們使用一種新型的顱骨植入式超聲設備,打開血腦屏障,并反復將化療藥物滲透到人腦的大片關鍵區域以增強治療效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柳葉刀·腫瘤學
Nature子刊揭示腦癌驅動基因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Herbert Irving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人員小組,確定了18個驅動最常見、最具侵襲性的成人腦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形成的新基因。這一研究發布在8月5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論文的主要作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
石墨烯將能被用來檢測腦癌
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形成的蜂窩狀平面薄膜。此前研究人員曾發現石墨烯能快速將海水淡化為飲用水,“氮摻雜石墨烯量子點”也可將二氧化碳轉成液態燃料。而現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的研究人員發現,癌癥檢測能被添加到石
細胞療法治腦癌成效顯著
因效果顯著被用于治療白血病等血癌患者的CAR-T細胞療法,在腦癌患者中再次表現出顯著療效。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8日報道,在美國希望之城醫院開展的小規模臨床試驗中,一名被宣布只能再活幾個星期的晚期腦癌患者,經治療后其腦內及擴散到脊柱的癌細胞縮小后完全消失。本周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這一重要
血液檢測有助于預測腦癌
2019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以幫助加速腦癌診斷的血液測試方法。?這項技術使用紅外光營造血液樣本的“生物特征”,并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檢查癌癥的發生。該研究成果現已發表在《Nature Communic
抗腦癌的首個“量子療法”找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24.shtm
PNAS:治療兒童腦癌的新希望
彌漫性內腦橋腦膠質瘤(DIPG)是一種幼兒群體常見的破壞性腦癌,目前無法治愈。然而,最近一項動物實驗已經鑒定出有效破壞DIPG腫瘤細胞的實驗藥物。 根據最近發表在《PNAS》雜志上的研究,該藥物可作用于細胞膽固醇途徑,并表明這些途徑可能是治療各種腦癌的富有成效的靶點。 DIPG腫瘤位于腦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