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的簡介
對青春期前患者,雖腫瘤體積較大,但腫瘤尚活動,與鄰近器官無粘連者經術前測定患者為46,XX核型,及術中冷凍切片證實腫瘤不含其他惡性生殖細胞成分,仔細檢查腹腔及對側卵巢楔形活檢,確定正常者可行患側腫瘤摘除術或患側附件切除術。反之,則根據患者的年齡、合并其他惡性生殖細胞成分進行治療。施行全子宮和雙附件切除術,并酌情施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及盆腔淋巴清掃術,術后輔助化療和(或)放療。......閱讀全文
治療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的簡介
對青春期前患者,雖腫瘤體積較大,但腫瘤尚活動,與鄰近器官無粘連者經術前測定患者為46,XX核型,及術中冷凍切片證實腫瘤不含其他惡性生殖細胞成分,仔細檢查腹腔及對側卵巢楔形活檢,確定正常者可行患側腫瘤摘除術或患側附件切除術。反之,則根據患者的年齡、合并其他惡性生殖細胞成分進行治療。施行全子宮和雙附
關于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的簡介
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是一種非常少見的、與一般通常的性腺母細胞瘤不同的良性腫瘤,由原始的生殖細胞和類似于未成熟的支持及顆粒細胞組成。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首次由Masson(1921)描述,認為是卵黃管來源的良性腫瘤。1942年Telerman首次使用該命名并沿用。由于原來命
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的鑒別診斷
1.性腺母細胞瘤 雖然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與性腺母細胞瘤均由相同的兩種成分組成,但不同點在于其排列方式不同于性腺母細胞瘤,缺乏同心圓樣排列的鈣化球及瘤巢基底膜處嗜酸性纖維素沉著。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比性腺母細胞瘤大,臨床上無性腺發育不良,生殖器官發育也正常,染色質呈陽性
關于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的檢查介紹
1.內分泌檢查 出現假性女性青春期性早熟癥狀者,可檢測到尿雌激素升高、陰道細胞涂片有雌激素影響,腫瘤切除后尿中雌激素可轉為正常。 2.遺傳學檢查 多數患者均作染色體核型測定,其社會性別均為女性,性染色體組型分析呈46,XX核型。 3.電鏡檢查 在電鏡下觀察本瘤有兩種細胞: (1)主要
關于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的病因分析
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認為是卵黃管來源的良性腫瘤。有學者提出: 1.發生于原始生殖細胞與腔體上皮細胞 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由生殖細胞及性索間質細胞組成,從卵黃囊衍化而來。原始生殖細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向胚體內分化則形成畸胎瘤成分,向胚體外分化則形成內胚竇瘤及絨癌成分。
關于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的臨床表現介紹
1.腹塊 逐漸增大的包塊。 2.腹痛 腫瘤發生瘤蒂扭轉而引起腹痛,并有急腹癥的癥狀。 3.內分泌紊亂 出現假性女性青春期性早熟表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乳腺發育、多毛、陰毛生長。
關于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簡介
又稱性腺間質腫瘤,包括由性腺間質來源的顆粒細胞瘤、泡膜細胞瘤、成纖維細胞瘤和支持細胞或間質細胞發生的腫瘤。這些腫瘤可由上述細胞單獨形成或由不同細胞以不同組合形成。多為良性腫瘤,以顆粒細胞瘤最為常見,好發于育齡期婦女以及絕經后女性。
概述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治療原則
(一)卵巢顆粒細胞瘤: 1、 初次治療: (1)手術治療: 分期手術是決定預后及指導術后治療的重要因素。對于已完成生育的女性,推薦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盆腔腹膜后淋巴結切除。大多數顆粒細胞瘤局限于一側卵巢,年輕的患者可以選擇保留子宮和對側卵巢的分期手術。 (2)術后輔助治療: 1、A期卵
關于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檢查介紹
(一)病理組織學檢查: 卵巢性索間質瘤患者中常用的診斷方法,雖然能幫助患者早期確診,但是診斷所需時間相對較長,且診斷具有創傷性,難以重復診斷,導致患者診斷依從性較差。 (二)MRI檢查: 將MRI用于卵巢性索間質瘤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實現疾病的診斷與鑒別,且該方法具有無創性、可重復性,能為臨
關于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卵巢性索間質腫瘤是一組具有性激素分泌功能的腫瘤,因此患者常表現為與性激素功能失調有關的癥狀,因此患者常以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紊亂等就診,檢查時可觸及下腹部包塊,部分患者可伴下腹脹痛,且本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病變。
關于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卵巢性索間質腫瘤是一組具有性激素分泌功能的腫瘤,因此患者常表現為與性激素功能失調有關的癥狀,因此患者常以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紊亂等就診,檢查時可觸及下腹部包塊,部分患者可伴下腹脹痛,且本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病變。
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病因及常見疾病
1、機體因素: 卵巢瘤在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未產的婦女發病率高,而分娩次數多,哺乳和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發病危險減少。這種“不斷排卵”致癌學說,認為排卵造成卵巢上皮細胞的損傷,反復損傷和修復過程促發癌變。 2、遺傳因素: 是近年來研究的較多的病因之一,多數病例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所致。
治療卵巢漿液性腫瘤的簡介
1.漿液性良性囊腺瘤 切除患側卵巢。 2.交界性漿液性腫瘤 根據臨床分期及患者年齡決定手術范圍,應切除一切肉眼所見的腫瘤。 3.漿液性癌 根據患者腫瘤病理明確臨床分期,考慮年齡和對生育的要求決定手術方式。除ⅠaG1可行保守性手術外,其余則應按卵巢癌手術輔以化療。
一例病理特點似性腺母細胞瘤的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
一例病理特點似性腺母細胞瘤的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病例分析患兒8歲,因異常陰道流血7個月、發現附件包塊9d于 2016年8月7日入院。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體質 量32kg,身高140cm,乳房發育良好。婦科檢查:外陰幼女 型,見血性分泌物。B超檢查:子宮大小為5.3cm×5.4cm×
卵巢癌的組織學分類介紹
卵巢由于組織學的特點,其癌的組織學類型之多居全身各器官首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國際統一分類法,卵巢腫瘤主要的組織學類型如下: 上皮來源的腫瘤 來源于卵巢的生發上皮,具體類型包括漿液性瘤、粘液性瘤、子宮內膜樣瘤、透明細胞瘤、 纖維上皮瘤(又稱勃勒納瘤)、混合型上皮瘤等。這些腫瘤既
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間質腫瘤合并子宮內膜非典型增...
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間質腫瘤合并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病例分析1 病例報告 ?患者,68 歲,因宮 腔 鏡 術 后 4 個 月,陰 道 流 血 1 個 月 于 2018 年 9 月 16 日入我院。4 年前于外院行經陰道超聲檢查提 示: 子宮內膜增厚。服用孕酮 21 天停藥后,出現陰道流血 6 天,自行
雌激素檢查的相關疾病和癥狀介紹
1、相關疾病 卵泡囊腫,卵巢兩性母細胞瘤,絕經期關節炎,尿道肉阜,乳溢,男子乳房發育癥,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過期妊娠,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過多 2、相關癥狀 產后乳房萎縮,盲袋陰道,毛發增生,乳腺組織肥厚,毛發增多
兒童鞍區惡性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病例報告2
2.討論?原發性ICGCTs是一種少見的顱內腫瘤,美國的發病率為0.1/10萬,僅占兒童顱內腫瘤的3%~5%。地域及人種差異較大,東亞地區ICGCTs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歐美地區。有報道顯示在中國,ICGCTs約占兒童顱內腫瘤的9%;而日本和韓國則更高,南亞地區如印度、泰國等發病率則接近歐美。ICGCT
兒童鞍區惡性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病例報告1
顱內生殖細胞腫瘤(intracranial?germ?cell?tumors,ICGCTs)發病率低,僅占顱內腫瘤的3%,好發于青少年兒童。因其發病率低,且影像學和臨床癥狀沒有區別于其他顱內占位病變的特殊表現,故誤診率較高。對于ICGCTs的治療,放療的效果受到公認,但單純放療的復發率也較高;對于其
關于卵巢漿液性腫瘤的簡介
卵巢漿液性腫瘤是介于良性腺瘤與癌之間的具有惡性潛能的卵巢上皮性腫瘤。其特點可見囊性腫物,直徑由1~20cm;單房性多見也可多房。囊液多清晰草黃色、漿液性,偶可混濁,甚至帶有血性。生長方式和形態變化較多,特別是乳頭狀生長較多且方式多樣化雙側性較其他類型上皮性腫瘤多見,組織類型在良性及交界性腫瘤中可
特異性性索間質細胞腫瘤的基本介紹
約占卵巢腫瘤的5%~10%。此類腫瘤能分泌激素并出現相應癥狀,又稱功能性卵巢腫瘤。其中顆粒和卵泡膜細胞瘤因能分泌雌激素,在女孩可引起性早熟,生育年齡可出現月經紊亂,老年婦女可發生絕經后出血。約15%伴發子宮內膜癌。而睪丸母細胞瘤多能分泌雄激素,病人出現男性化表現。 顆粒細胞瘤:是功能性卵巢腫瘤
放射治療卵巢惡性腫瘤的簡介
卵巢惡性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別很大,卵巢內胚竇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中度敏感,無性細胞瘤最敏感。但由于化療效果好,腹、盆腔放療的副作用較大,放療已很少用于卵巢惡性腫瘤的初始治療。
小兒生殖細胞瘤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 生殖細胞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一個原始生殖腺正常或異位移行的部位。正常原始生殖腺的移行常沿著軀體中軸進行,因此除原發于卵巢和睪丸外,生殖細胞瘤多數發生于中線部位。[1] 發病機制: 1.生殖細胞性腫瘤的組織起源 胚胎發育第4周在卵黃囊區可見未分化的、無性別差異的胚胎性生殖腺,此后原始的
類似于卵巢性索腫瘤的子宮頸腫瘤病例分析
類似于卵巢性索腫瘤的子宮腫瘤(UTROSCT) 是一種罕見的子宮疾病,其具有低度惡性潛能。 文獻報道該腫瘤多發生于子宮體,本文報道1例發 生于子宮頸的UTROSCT,以期提高臨床及病理醫 生對該病的認識。1 病歷摘要患者43歲,因“月經淋漓不盡,發現宮頸腫物 13d”于2018-05-02收入暨南大
非腫瘤性卵巢囊腫的簡介
卵巢囊腫是指卵巢內有囊性的腫物形成,可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類。通常人們說的卵巢囊腫是指非腫瘤性的那一類。 又稱非贅生性卵巢囊腫,大多是卵巢的功能性囊腫,包括卵泡囊腫、黃體囊腫、黃素囊腫、炎癥性卵巢囊腫、多囊卵巢以及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即卵巢巧克力囊腫)。卵巢囊腫大多屬于非腫瘤性囊腫,直徑也很少超
化學治療卵巢惡性腫瘤的簡介
1、鼓勵卵巢癌、輸卵管癌或腹膜癌患者在診斷和治療中參與臨床試驗。 2、在任何初始治療前,有生育要求,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有必要咨詢生殖專家。 3、開始化療前,確保患者的一般狀態和器官功能可耐受化療。 4、應密切觀察和隨訪化療患者,及時處理化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化療期間監測患者的血常規及
小兒生殖細胞瘤的發病機制
1.生殖細胞性腫瘤的組織起源 胚胎發育第4周在卵黃囊區可見未分化的、無性別差異的胚胎性生殖腺,此后原始的生殖腺從卵黃囊移行至后腹膜的生殖脊,受性染色體信息指令調控發育成熟為卵巢或睪丸并漸分別下降至盆腔、陰囊健康搜索。原始生殖腺可發生異位移行如移行至松果體、縱隔、后腹膜骶尾部等。因此生殖細胞性腫瘤
治療兒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簡介
1.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和加強營養,有雷諾現象時注意保暖。關節炎時加強按摩及配合理療。 2.藥物治療 MCTD僅有關節炎時可用非甾體類激素如布洛芬、萘普生或阿司匹林或小劑量激素(參考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皮膚損害可用抗瘧藥如氯喹,也可用潑尼松。如出現重要臟器受累,明顯的漿膜炎、肌炎及進行性
卵巢兩性母細胞瘤伴繼發性閉經病例分析
患者 女,23歲,1年前出現月經不調,閉經6個月,無妊娠反應,發現盆腔包塊10月,體毛增多,體質量增加。婦科檢查:盆腔右側捫及包塊似雞蛋大,無壓痛,活動欠佳、質韌。影像及實驗室:超聲示右側卵巢腫瘤。CT示盆腔右側附件區46mm×32mm×28mm大小囊實性腫塊,增強呈明顯不均勻強化(圖1~3);診斷
關于盆腔囊腫的基本介紹
常見的盆腔囊腫多見于卵巢腫瘤,在各種年齡均可發病,但腫瘤的組織學類型會有所不同。卵巢上皮性腫瘤好發于50~60歲的婦女,而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多見于30歲以下的年輕婦女。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變不易發現,一旦出現癥狀多屬晚期,應高度警惕。可分為上皮性腫瘤、生殖細胞腫瘤、性索間質腫瘤及轉移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