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輻射光譜
太陽光是一種波長很寬的電磁波,由0.1 nm~10 m以上。輻射強度主要集中在0.3~4μm波長范圍(圖2.4.1)占太陽光輻射的99%,0.2~0.38 μm是紫外光區,占日光能量的3%;0.38~0.78 μm是可見光區,占44%;0.78~4 μm是紅外光區,占53%,所以太陽輻射不僅給地球送來光明,而且是地球的能源。太陽輻射光譜是連續譜,在大氣之外的輻射光滑與6000 K溫度下絕對星體的輻射光譜非常相似,如圖2.4.1所示(圖中鋸齒狀曲線)。這是在海平面上空清潔空氣下測得的。圖中特定波長的特征吸收是清潔空氣中正常成分的分子吸收,散射、反射造成的。余下是到達地球表面的光譜強度的分布。其中以白色可見光為主,而且光譜均勻。所以我們在陽光下對一切色彩看得真切,能真實反應物質的顏色。可見光、紅外光都是遙感探測的光源。太陽向地球的輻射約有30%經過散射和漫射返回宇宙,稱之為星際反射;20%被大氣和云直接吸收;50%到達地面。......閱讀全文
太陽輻射光譜
太陽光是一種波長很寬的電磁波,由0.1 nm~10 m以上。輻射強度主要集中在0.3~4μm波長范圍(圖2.4.1)占太陽光輻射的99%,0.2~0.38 μm是紫外光區,占日光能量的3%;0.38~0.78 μm是可見光區,占44%;0.78~4 μm是紅外光區,占53%,所以太陽輻射不僅給地球送
太陽輻射測量儀簡介
測量太陽總輻射和分光輻射的儀器。它的基本原理是將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以最小的損失轉變成其他形式能量,如熱能、電能,以便進行測量。 用于總輻射強度測量的有太陽熱量計和日射強度計兩類。太陽熱量計測量垂直入射的太陽輻射能。使用最廣泛的是埃斯特羅姆電補償熱量計。
太陽輻射測量儀的使用特點
可同時測試室外各種太陽輻射參數 主多通道同時采集和自動顯示和記錄 專業設計的防水結構 可拆卸便攜支桿解決了現場傳感器布置的麻煩 存儲周期任意設置 可長時間運行
關于手持太陽輻射儀的原理介紹
手持太陽輻射儀用來測量光譜范圍為0.3-3μm的太陽總輻射,也可用來測量入射到斜面上的太陽輻射,如感應面向下可測量反射輻射,如加遮光環可測量散射輻射。 因此,它可廣泛應用于太陽能利用、氣象、農業、建筑材料老化及大氣污染等部門做太陽輻射能量的測量。 工作原理 該表為熱
太陽輻射監測器的測量原理介紹
太陽輻射監測器主要是由雙層石英玻璃罩、感應元件、遮光板、表體、干燥劑等部分組成,其測量的主要原理是熱電效應原理,總輻射表感應元件是該表的核心部分,感應元件采用繞線電鍍式多接點熱電堆,其表面涂有高吸收率的黑色涂層。熱接點在感應面上,而冷結點則位于機體內,冷熱接點產生溫差電勢。在線性范圍內,輸出信號與太
太陽輻射測量儀的主要參數
1、主機:多通道獨立采集,標準插口.白亮屏漢字LCD 顯示,薄膜按鍵,存儲指示功能,專業防水結構設計,長時間在室外使用。 2、傳感器: TBQ-2C 總輻射表:該表用來測量光譜范圍為0.3-3μm 的太陽總輻射。該表為熱電效應原理,感應元件采用繞線電鍍式多接點熱電堆,其表面涂有高吸收率的黑色
太陽輻射哪幾種光及波長范圍
太陽平日所放出來的光譜主要來自太陽表面絕對溫度約六千度的黑體輻射(Black Body Radiation)光譜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770~390納米之間,看不見的波段從770~11590納米。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770~622nm,感覺為紅色;622~597nm,橙色;597~
輻射記錄儀對青海太陽輻射的觀測
青海省有格爾木、西寧、玉樹、果洛、剛察5個氣象輻射觀測站,分別位于青海的西 部、東部、南部和西北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太陽輻射能量97%集中在0.29~3.0Lm光譜范圍,稱為短波輻射,目前臺站主要觀測這部分太陽輻射。日出后到日落前進行短波輻射觀測,全天24h進行長波輻射觀測。輻射記錄儀是對太陽輻射
微小太陽輻射變化促地球進入冰河期
大西洋徑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是南北半球物質與能量的主要傳送帶,但南半球的過程如何影響AMOC冰期間冰期的形態變化尚不明確。1月14日,英國卡迪夫大學、蘭州大學等有關這一問題的新發現以《南極冰山重構大洋環流》為題
太陽輻射量影響地球長期氣候變化
在探索百萬年級別的長期氣候變化時,人們常常忽略地球入射太陽輻射量的變化,為驗證太陽輻射量與長期氣候變化的潛在關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員課題組聯合國內多個專家,聚焦第四紀的長期降溫趨勢,從能量守恒的角度入手,結合古海學記錄和模式模擬開展研究。研究驗證了太陽輻射的持續微小變化可能通過海洋
太陽輻射測量儀的基本原理簡介
它用兩塊吸收率98%的錳銅窄片作接收器。一片被太陽曝曬,另一片屏蔽,并通電加熱。每片上都安置熱電偶,當二者溫差為零時,屏蔽片加熱電流的功率便是單位時間接收的太陽輻射量。 日射強度計測量半個天球內,包括直射和散射的太陽輻射能。它的接收器大多是水平放置的黑白相間或黑色圓盤形的熱電堆,并用半球形玻璃
科學家發布地表太陽輻射近實時遙感監測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斯勒圖和石崇團隊,發布地表太陽輻射近實時遙感監測系統及高時空分辨率產品(CARE)。這是目前我國構建的國際最高精度地表太陽輻射監測系統,對監測和預估太陽能發電量、輻射能量平衡、農業估產、人體健康、植被光合作用及固碳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
各種窗玻璃構件對太陽輻射熱的遮蔽系數
儀器介紹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是包括紫外-可見-近紅外波段連續掃描的雙光束分光光度計,可適用的領域有:建筑玻璃節能檢測、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汽車玻璃檢測、材料科學研究、高等院校科研等。可檢測的樣品有:普通平板玻璃、電浮法玻璃、夾層玻璃、離子鍍膜玻璃、濺射鍍膜玻璃、LOW-E玻璃、汽車安全膜等。儀器特點采
科學家提出探索太陽輻射“變暗”原因的新視角
作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初級能量來源,太陽輻射深刻地影響著大氣、水循環及生態系統。在青藏高原上更是如此,更稀薄、潔凈的空氣以及更低的水汽含量使得其接收到了更多的太陽輻射,成為地表能量預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深刻地影響著冰凍圈。 有研究表明,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太陽輻射出現了下降趨勢
我國全球高分辨率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全球高分辨率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相關高分辨率(10公里、3小時)數據。 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制。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副研究員唐文君說,長時間序列、高
大氣所發現CMIP5模式中的入射太陽輻射偏差
大氣頂入射太陽輻射是地球氣候系統最重要的能量來源。由于太陽常數觀測的不確定性,氣候模式所使用的太陽常數略有區別,但是所有模式都使用了常規的算法來計算太陽高度角[Green,1985]。太陽常數和太陽高度角決定了大氣頂入射太陽輻射的空間和時間分布。理論上,如果忽略一天之內太陽赤緯的微小改變,日平均
科學家構建近全球地表太陽輻射高精度監測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胡斯勒圖和石崇等,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日本東海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千葉大學、法國里爾大學、英國氣象局等科研人員,構建了基于國際上最新一代地球靜止衛星的多星組網地表太陽輻射觀測(GSNO)系統,建立了多
全球高分辨率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發布
2020年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制的全球高分辨率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分辨率(10公里,3小時)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該數據集可為冰川、水文、生態和農
我國牽頭成功構建近全球地表太陽輻射高精度監測系統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遙感與數字地球全國重點實驗室胡斯勒圖研究員和石崇研究員等,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日本東海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千葉大學、法國里爾大學、英國氣象局等中外機構科學家,率先構建了基于國際上最新一代地
科學家構建近全球地表太陽輻射高精度監測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胡斯勒圖和石崇等,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日本東海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千葉大學、法國里爾大學、英國氣象局等科研人員,構建了基于國際上最新一代地球靜止衛星的多星組網地表太陽輻射觀測(GSNO)系統,建立
風向風速自記儀證明了地表風速可降低太陽輻射
??? 從古至今,有很多描寫有關風的詩句,如“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這句詩描寫了風速很大,那些草都被刮折斷了,是很經典的句子。而在21世紀,也有很多研究者通過風向風速自記儀研究了風速與太陽輻射之間的關系。??? 有研究發現,全球多數地區的地表太陽輻射在上世紀90年 代之前呈現持續減弱趨勢
地環所發現中全新世氣候轉型或與太陽輻射變率有關
變化曲線表明中全新世氣候轉型或與太陽輻射變率有關 青藏高原東部全新世泥炭沉積記錄的冬夏季風變化表現為不同步特征,早全新世冬夏季風變化表現為此消彼長,但到中晚全新世兩種季風變化又呈同時消長,兩種季風組合模式在中全新世出現轉型,然而對這一現象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釋。 最近,中國科
科學家構建“陽光掃描儀”-精確監測地表太陽輻射變化
記者3月31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我國科研團隊日前牽頭構建了多星組網地表太陽輻射觀測系統。此系統如同“陽光掃描儀”,可精確監測地表太陽輻射變化,將為清潔能源利用、農業估產、氣候變化應對、生命健康等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此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胡斯勒圖研究員、石崇研究
河北高溫、強太陽輻射天氣增多-臭氧成大氣首要污染物
7月3日,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區陽光明媚,天空湛藍。但記者登錄河北省空氣質量自動發布系統看到,當日包括省會石家莊在內有好幾個城市空氣質量并沒有保持"良好"狀態。 "造成空氣質量變差的首要污染物是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河北省環保廳有關專家解釋說。 據監測,1~5月,河北省各地大氣首要污染物
中國科學院空天院發布地表太陽輻射遙感監測系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51.shtm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斯勒圖和石崇團隊對外發布地表太陽輻射近實時遙感監測系統及高時空分辨率產品(CARE)。這是我國構建的國
倒數第三次冰期和太陽輻射影響中國東部水文氣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82.shtm 軌道尺度東亞季風降水特征及其動力學機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成為古氣候研究的熱點。為探討這一問題,南京師范大學汪永進教授團隊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23年1期發表了題為“倒數
太陽輻射、冰量和二氧化碳影響東亞第四紀氣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826.shtm 東亞及周邊海域典型黃土、湖泊、石筍、海洋沉積記錄分布圖。 夏季溫度(a)、降水(b)及年均溫(c)和年降水(d)對地球軌道參數、CO2和冰量變化的響應。
地球環境所在累積太陽輻射對早更新世長期變冷的潛在貢獻研究方面獲進展
太陽輻射是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熱量來源,深刻影響地球氣候。然而,在探索百萬年級別的長期氣候變化時,人們常常忽略外強迫即地球入射太陽輻射量的變化。這主要是由于地球軌道參數即偏心率、斜率和歲差及其約束的地球入射太陽輻射量在第四紀以及更長時間尺度的地質歷史似乎并無顯著的長期變化趨勢。然而,若從能量守恒的基本
全國太陽標準輻射儀器周期比對活動舉行
近日,第十六次全國太陽標準輻射儀器周期比對活動在遼寧省喀左縣完成。 此次比對活動是執行“太陽總輻射量值比對”和“太陽直接輻射表計量比對”兩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計量比對工作的重要科學試驗活動,來自全國9家建有太陽輻射計量標準儀器的省級氣象局、2家省計量院和6家太陽輻射儀器生產企業的40多名
農業資源中心在空氣污染對全球變暗的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太陽輻射作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初級能量來源,深刻影響著大氣、水循環以及生態系統。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大部分地區太陽輻射出現下降趨勢,即全球研究熱點之一的“全球變暗”(Global dimming) 現象。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減少會削減蒸發所需的潛熱通量,減緩地表水循環過程。這一效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