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地面空間站”主體建設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56.shtm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打造的“地面空間站”——“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裝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進入聯合調試試運行階段。據了解,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可以綜合模擬真空、低溫、粉塵、電磁輻射、電子/質子輻射、弱磁等九大類空間環境因素,在地面構建了國際上首個綜合環境因素最多,具有原位/半原位動態測量分析能力,可實現材料、器件、系統及生命科學領域多尺度、跨尺度環境效應研究的綜合性研究裝置。 (原題:《哈工大“地面空間站”主體建設完成 進入聯合調試試運行階段》)......閱讀全文
哈工大“地面空間站”主體建設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56.shtm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打造的“地面空間站”——“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裝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進入聯合調試試運行階段。據了解,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可以綜合模擬真空、低溫、粉塵、電
探訪模擬太空的“地面空間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27.shtm 造型新奇的設備、炫酷的“刷眼”識別……近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在約50個足球場大小的園區內,外表看似普通的實驗樓,卻十分
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地面空間站”試運行
“目前,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正在開展聯合調試試運行工作。部分裝置已經在為用戶提供科研服務。預計今年底整體工程完成驗收。”4月1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常務副總指揮、常務副總師、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李立毅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最新進展。這標志著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
“哈工大造”助力問天實驗艙
中新網哈爾濱7月25日電 (劉培香 記者 史軼夫)24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這是中國兩個20噸級航天器首次在軌實現交會對接,也是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在此次任務中,哈爾濱
超硬核!大國重器又上新了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建造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傳來好消息!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也被稱為“地面空間站”。4月1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常務副總指揮、常務副總師、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李立毅介紹,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正在開展聯合調
哈工大通知11家單位停止使用“哈工大”等字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57.shtm ? ??? 6月3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于官網發布《關于相關單位停止使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名的公告》,通知哈工大機器人義烏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1家單位停止
李立毅:扎根科研一線 志在科技報國
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李立毅是我國特種電機及特種電磁裝置領域專家,參加工作30多年來,他圍繞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哈工大人竭誠打造國之重器、用科技力量許黨報國的鮮明底色。“國家需要,就是我的科研方向” 1969年,李立毅出生于“煤
哈工大劉挺:哈工大 SCIR 實驗室的 NLP 研究 | CCF-GAIR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近期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將于 6 月底在深圳舉辦,其中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挺教授將擔任自然語言處理專場主席。雷鋒網了解到,劉挺教授作為國內 NLP 方向的領軍人物,其 Google Sc
地面不可承受之“痛”
與地震、海嘯、滑坡等劇烈的地質災害相比,地面沉降要“溫和”的多,它的刻度往往以毫米、厘米表示,在“水滴石穿”的累積中,帶來地面開裂、高樓倒塌、海水倒灌等不可逆的危害。恰恰因為它的緩慢,不常引起人們的關注。 近日,一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面沉降工作組組織的研究警告說,到2040年,地面沉降將威脅全
哈工大這項研究,“瞄準”腫瘤細胞!
近日,哈工大生命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內質網鈣穩態調控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內容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論文題目為《iASPP通過抑制Gp78介導的TMCO1降解維持Ca2+穩態促進腫瘤生長和耐藥》(iASPPsuppressesGp78-media
哈工大這項研究,“瞄準”腫瘤細胞!
近日,我校生命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內質網鈣穩態調控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內容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論文題目為《iASPP通過抑制Gp78介導的TMCO1降解維持Ca2+穩態促進腫瘤生長和耐藥》(iASPP suppresses Gp78-medi
地面水污染的定義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地表以下地層復雜,地下水流動極其緩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過程緩慢、不易發現和難以治理的特點。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徹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
我國濕地面臨多種威脅
近日,中美綠色伙伴合作計劃(濕地研究)第五次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中美專家就開展濕地研究合作進行了研討。 據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保護處處長王隆富介紹,我國濕地面積約為3848萬公頃(包括稻田和人工濕地),占國土面積的3.77%,遠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更嚴峻的是,目前我國濕地正面臨
地面邊界層的定義
中文名稱地面邊界層英文名稱surface boundary layer定 義臨近地球表面的空氣薄層。其厚度變化在10~100m。應用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大氣物理學(二級學科)
哈工大啟動“首席國際學術顧問計劃”
9月13日和10月21日,耶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主任勞拉?尼克拉森教授、莫斯科國立大學力學數學系教授、俄羅斯科學院斯特克洛夫數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米申科先后受聘哈爾濱工業大學首席國際學術顧問,哈工大“首席國際學術顧問計劃”正式開始啟動。 為重點支持人才培養體系設計、課程建設、關鍵管理
空間站系統總指揮:數字技術推動空間站高效發展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的“T”字構型組合體,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這樣一個近百噸的龐然大物,在設計、制造、測試過程中,完全是數字化制造和驗證。數字技術如何推動中國航天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我們一起跟隨他去看看↓ 空間站投入運營以后,每年還要發
20年濕地面積減11.46%
20年濕地面積減11.46% "搖錢樹"還是"調節器"? 從今年10月底開始,大批天鵝等候鳥陸續來到江西九江東湖棲息越冬。水生植物豐富和居民環保意識提高,給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生存環境。 近十多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不斷增多。東西南北中,旱澇災害不
墻面地面水分儀操作步驟
1、手持儀表,探頭勿與被測物接觸,將電源開關ON/OFF按下,液晶屏上數字顯示為00.0±0.5以內。如不在此范圍內,應緩慢調節調零旋鈕(ZERO),使數字顯示在00.0±0.5以內即可。當某些新型物料水分值小于2%時,可以使用按鍵S/D切換為雙精度測量。2、將探頭輕輕壓在被測物表面,使被測物與探針
航空地面靜變電源概述
航空地面靜變電源是將50Hz市電變換成所需的頻率、電壓,用于飛機和機載設備的啟動、通電檢查而設計的,是機場必需的地勤保障設備。臺灣洛儀航空地面靜變電源系列具有高品質、高穩定性和高可靠性、低失真正弦輸出、低畸變性能、動態響應快、輸出帶有隔離變壓器、截流功能,可適應電機和整流型等沖擊型負載、三防處理,適
地面激光雷達模擬及應用
森林冠層總面積指數(Plant Area Index,PAI)可廣泛應用于林業、遙感、農學等領域,但目前采用傳統光學方法精確測量森林冠層總面積指數仍十分困難。與傳統方法相比,激光雷達方法具有非接觸式、高精度、受天氣及環境干擾小、可穿透植被冠層等優點,因此將激光雷達方法引入森林冠層總面積指數測量具有重
墻面地面水分儀操作步驟
1、手持儀表,探頭勿與被測物接觸,將電源開關ON/OFF按下,液晶屏上數字顯示為00.0±0.5以內。如不在此范圍內,應緩慢調節調零旋鈕(ZERO),使數字顯示在00.0±0.5以內即可。當某些新型物料水分值小于2%時,可以使用按鍵S/D切換為雙精度測量。2、將探頭輕輕壓在被測物表面,使被測物與探針
實驗室地面裝修推薦材料
實驗室裝修和我們家庭裝修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家庭裝修更看重的是采光、格局等,而實驗室更看重的是功能分區和使用時是不是符合工作需求達到更安全便捷,那關于地面又有哪些要求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實驗室地面常用裝修材料: 1、實驗室地面材料使用標準:要滿足B1級防火要求; 2、實驗室地面裝修推薦材料:
土地面積測量方法
農田土地面積的準確測量能夠保證準確的控制農藥以及種子的使用量,不同區域對于農田的面積測量方法存在差異性。時下對于土地面積的測量主要是采用計畝器進行快速準確的測定分析。通過對各地的測量方法進行總結,具體的有如下幾種測定方法:首要的方法是采用皮尺進行測定分析。即先將側得土地的寬、長公尺數各乘以3,變為市
“太空天路”全程為神舟十四號出艙航天員保駕護航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成功出艙。此次出艙是神舟十四號乘組的首次出艙活動,他們將對問天實驗艙的艙外設備進行調整測試。 據悉,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繼終端為此
哈工大研制首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6日發布消息,當日10時24分30秒,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微厘空間”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S3/S4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S4試驗衛星是哈工大研制的首顆導航衛星,標志該校小衛星研究跨入導航衛
哈工大研發人工皮膚傳感器
皮膚是人類最為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研發接近于人類皮膚的傳感器,以使機器人可以像人類那樣感知世界。近日,哈工大教授研發的一種基于人類真實皮膚結構的“汗毛-皮膚”傳感器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協會《應用材料與界面雜志》(影響因子7.145)上,這一傳感器可感知0.15毫牛(1毫牛=
海洋光學―哈工大聯合實驗室成立
海洋光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暨光譜新技術應用研討會順利舉行 2011年09月18日,海洋光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光譜實驗室舉行了“海洋光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光譜實驗室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同時舉辦了“光譜新技術應用研討會”。在本次研討會上,邀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工大在納米醫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系統與微結構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紹琴教授課題組和生命學院發育生物實驗室吳瓊教授課題組合作設計合成了一種新型納米膠束。與傳統抗腫瘤藥物順鉑相比,該納米膠束具有更好的抑瘤率,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極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需幾步?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于4月16日上午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平安返回。至此,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完成,即將轉入在軌組裝建造階段。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為中國空間站研制的中繼終端、天線網絡和儀表控制器
國際空間站宇航員開始太空種蔬菜實驗
國際空間站已經在軌運行了近14年,進行了大量的科學實驗 據國外媒體報道,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飲食問題目前已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仍然需要地面發射飛船進行補給,俄羅斯的貨運飛船定期給空間站輸送補給品,如果貨運飛船沒能進入軌道,那么宇航員的餐飲就要拮據了。現在,宇航員嘗試自己在空間站上種植蔬菜,甚至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