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找答案我國減阻研究取得突破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51.shtm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空天微納系統創新團隊在飛行器減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團隊通過模仿我國庫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狀分形沙壟結構,設計出仿沙壟舌形多層分形減阻微納結構。該結構減阻率較之前國際報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減阻風向攝動角度從35°增加到了60°,減阻性能已突破半個世紀以來小肋氣動減阻技術性能極限。 為何選擇沙漠作為仿生對象? 研究團隊何洋教授介紹,沙粒在風的搬運堆積下自然形成沙壟,并在沙壟表面形成了具有一定起伏規律的地貌結構。而自然界遵循最小阻力原則,即所有的物質都會沿著最小阻力路徑運動。這說明風在通過這些地貌結構形成的路徑中時能量損失最小,也就意味著這種沙壟結構表面對風的阻力最小。5年來,團隊多次前往新疆、甘肅、內蒙古的沙漠地形開展實地考察,分析沙丘形態、沙壟結構、沙粒特征等,......閱讀全文
沙漠中找答案-我國減阻研究取得突破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51.shtm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空天微納系統創新團隊在飛行器減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團隊通過模仿我國庫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狀分形沙壟結構,設計出仿沙壟舌形多層分形減阻微納結構。該結構減阻率較之
西工大飛行器減阻突破半世紀極限-答案竟來自沙漠!
日前,西北工業大學空天微納系統創新團隊在飛行器減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團隊通過模仿我國庫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狀分形沙壟結構,設計出仿沙壟舌形多層分形減阻微納結構。該結構減阻率較之前國際報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減阻風向攝動角度從35°增加到了60°,減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紀以來小肋氣動減阻技術性能
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歸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事件歸因為何?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該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學領域Top期刊《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據介紹,?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歸因旨在量化人類活動與自然強迫對特定事件發生頻率或強度等特征的相對貢獻,是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前沿和
西北工業大學主校區在哪里
院校專業:西安工業大學創建于 1955 年,是國家“一五”計劃 156 個重點建設項目的軍工配套項目,具有鮮明的軍工特色,是兵器行業部署在西北地區唯一的本科院校。 65 年來,學校踐行“敦德勵學,知行相長”的校訓,弘揚“忠誠進取,精工博藝”的校風,注重學生軍工品格的錘煉,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區
“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變化過程”項目進展順利
7月3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變化過程、機理及可預測性”在青島召開中期總結會議。項目責任專家、專家組成員、國內和海外同行專家以及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 專家組聽取了項目4個課題前兩年任務完成情況、取得的突出進展及后三年研究計劃的工作匯報,并對課
西北工業大學李炫華教授訪問合肥研究院
9月5日,受楊良保研究員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昔日畢業生、西北工業大學李炫華教授回所訪問,并做了題為“金屬等離子體增強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學術報告。 李炫華從金屬等離子體和基于雙等離子體效應制備的太陽能電池兩個方面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基于雙等離子體效應制備的太陽能電池
我國將投4.8億阻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連接
總投資4.8億元的大型人工阻沙生態屏障工程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正式啟動實施,它將以上百萬畝林帶遏制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的“握手”之勢。這也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向沙漠進軍”的一個大動作。 橫貫內蒙古西端阿拉善盟的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22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我國第
西北研究院等在西北干旱區極端降水成因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山大學、瑞典哥德堡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依托祁連山站高山區綜合觀測體系,將降水穩定同位素比率示蹤和大氣模式模擬相結合,發現并確證西風帶控制的玉門關,事件尺度季風入侵可誘發極端降水的事實。 受全球變暖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頻
研究顯示西北太平洋部落間關系錯綜復雜
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美洲原住民經常宣稱在這一地區根基深厚。現在,一位古老水手可能支持了這個觀點。科學家測序了一個具有10300年歷史的古人類遺骸的DNA,該遺骸發現自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膝蓋洞穴”,與發現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3個古老骨架有密切聯系,而后者依次與欽西安人、特林吉特人、尼斯加人,以及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發表Science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研究院(IBME)黃維院士團隊王振華副教授和四川大學夏和生教授合作對壓電促進力化學有機合成發表評述,相關論文以“Piezoelectricity drives organic synthesis”為題于12月20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換帥
日前,中央批準:宋保維同志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4月1日,西北工業大學召開教師干部視頻會議。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托,中央組織部有關干部局負責同志到會宣布中央決定并講話,工信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江平同志,陜西省委常委、秘書長王琳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李言榮同志主持
西北工業大學吳宏景/張利民AFM
隨著5G技術的發展,依靠電磁波作為信息載體的電子設備被廣泛應用于民用及軍事領域。然而,電磁波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輻射污染。電磁波吸收材料(簡稱吸波材料)可以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電磁波能量,并通過材料的耗散機制轉換為熱能等其他形式,從而達到有效吸收和衰減電磁波的目的。例如,軍
疏水性表面流動減阻特性
摘要:利用飛秒激光在Si表面刻蝕具有不同寬度和深度的微槽形貌,經過硅烷化處理后,通過測量接觸角和流變特性試驗研究其疏水性與流動減阻特性關系。試驗結果表明:接觸角越大即疏水性愈強,減阻效果愈顯著。因此,利用激光刻蝕表面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控固體表面的疏水性進而控制減阻特性。關鍵詞:激光刻蝕 流變特性
慢阻肺的現代臨床研究進展
據監測,僅2000年,中國因慢阻肺導致死亡的人數就高達128萬。2005年全球超過300萬患者死于慢阻肺,預計到2030年慢阻肺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死因,第五大致殘原因,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抑郁,交通事故和腦血管疾病。號召人們提高對慢阻肺疾病的正確認識和評估,確保慢阻肺患者得到及早的診斷,接受長期規
西北研究院在土壤微塑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30_4783000.shtml 微塑料(小于5 mm的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已成為全球性挑戰,可能對生物群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陸地是塑料生產的源頭,也是重要的匯集區。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然而,
生態中心梯田減水減沙效應評價研究獲進展
梯田的出現與地理環境、社會經濟和農業技術密切相關。在農業技術相對落后的古代,梯田對山地丘陵地區農作物種植增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今,梯田則在蓄水保土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梯田對山地丘陵地區農作物種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日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利頂研究組對
西北工業大學獲智能科技領域多個獎項
?許斌教授團隊合影(圖片由西北工業大學提供)近日,被譽為我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的“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66個項目及個人受到表彰獎勵。西北工業大學獲得3項獎勵,其中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優秀青年獎1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
重磅!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設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70.shtm
研究揭示西北太平洋反氣旋年代際變化及其形成機制
西北太平洋異常反氣旋(WNPAC)是連接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厄爾尼諾現象)和東亞氣候的重要橋梁,研究WNPAC的消生演變對東亞季風、中國降水和氣候預測具有意義。對WNPAC的已有研究集中在年際的時間尺度上。在年代際的時間尺度上,西北太平洋是否存在異常反氣旋及相應發展機制等問題目前仍不清楚。
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脊地幔演化研究迎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林間團隊聯合國際多位科學家,對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中脊區域下方的地幔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加拉帕戈斯洋脊位于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三
西北研究院寒區綿羊冷適應機制解析研究獲進展
北方高寒牧區是中國生態草牧業和高寒草地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地區,也是綿羊的主要產區。這些區域冷季漫長嚴寒,降雪時間長且降雪量大。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常導致綿羊掉膘嚴重、大量凍亡,給牧區經濟造成損失。目前,針對綿羊響應冷應激的分子機制尚不明晰,發掘綿羊耐寒性狀形成的遺傳機制,提升綿羊耐寒性,是中國生態草牧
中國西北干旱區荒漠植物葉片熱值研究取得進展
熱值是衡量物質能量水平的度量指標。作為第一性生產者,植物熱值是研究生態系統能量過程的重要參數。葉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活動中心,相比于其他植物器官,葉片熱值能夠更好地反映植物對光能的轉化能力以及環境因子對植物的影響,是評價植物資源利用特征的綜合性指標。長期以來,有關植物葉片熱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態系
西北牡丹色斑形成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82.shtm
“海龍Ⅲ”在西北太平洋試驗應用成功
當地時間8月20日~26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龍Ⅲ”無人纜控潛水器(ROV)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區成功實施5次深海下潛,完成了典型海山的環境調查任務,最大潛深4200米,共完成22次座底,36次懸停觀測,近底觀測作業16個小時,并成功采集到結殼和結核樣品,以及海綿、海百合、紅珊瑚等6類生物樣品。中
西北工業大學:堅決反對以任何形式實施網絡攻擊
公開聲明 2022年4月12日,我校就郵件系統遭受釣魚郵件攻擊的情況向公安機關報案。近期,公安機關向我校通報了案件偵辦的相關情況。在此,我校公開聲明:我們堅決反對以任何形式實施網絡攻擊。學校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工作,為師生營造安全的網絡環境。學校號召廣大師生進一步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共同維護學校網絡安全
“優秀組織單位”!西北工業大學連續三年入選
近日,中國科協對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優秀組織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全國共12家高校科協入選。這是西工大科協連續第三年獲得“‘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優秀組織單位”榮譽稱號。 在今年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期間,西工大科協積極響應中國科協、省科協號召,以“走進科技 你我同行 創新爭先 自立
李言榮院士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31.shtm
李言榮同志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30.shtm 據西北工業大學微信公號消息,日前,中央批準:李言榮同志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同志不再擔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職務;汪勁松同志不再擔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另有任
西北工業大學舉辦“愛生杯”智能無人系統應用賽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詹浩致辭比賽現場?比賽現場(圖片均由西北工業大學提供)為加快推進智能無人系統高端前沿技術創新,推動無人系統行業應用及產業發展,促進無人系統領域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8月15-17日,“愛生杯”無人系統應用挑戰賽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舉行。本次大賽由中國工程院、
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15.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凡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大氣所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氣候雜志》上。? 觀測集合平均在19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