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周志華:支持機器學習基礎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53.shtm ? 周志華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機器學習基礎研究相對門檻高,研究成果不僅在短期內難以體現效益,且在以高質量論文數、引用數等為指標的評價體系中也不占優勢,這導致青年人才趨向應用研究。 我建議,完善評審機制,強化“量身定制”的分類評價,通過區分申請代碼、優化分包機制等手段,盡量避免機器學習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兩類項目和人員被分在一起、統一評價的情況。強化評審專家與項目的匹配度,提升“小同行”比例,引導專家從研究工作的技術內涵評價其質量水平。 同時,優化考核方式,重點考核基礎研究原創價值和學術貢獻。 我建議在科研項目指南中預設一定比例的基礎類指南,在評審環節適當調高對機器學習基礎研究的支持比例。 ......閱讀全文
全國政協委員周志華:支持機器學習基礎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53.shtm ??? 周志華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機器學習基礎研究相對門檻高,研究成果不僅在短期內難以體現效益,且在以高質量論文數、引用數等為指標的評價體系中
中心實驗室黨支部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按照“兩學一做”學習內容,2018年4月19日,市疾控中心中心實驗室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集體學習了4月學習計劃表的規定內容。會前,4月9日,支部書記劉麗萍同志提前在微信群中分享了學習內容全文,包括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市委書記蔡奇同志在全市領導干部會議上關于學習貫徹
機器學習也許能“算命”
12月19日,《自然-計算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描述了一種機器學習方法,能夠從不同方面準確預測人類生活,包括早死可能性和個性的細微差異。該模型或許能提供對人類行為的量化認知。 社會科學家對人類生活是否能被預測的問題看法不一。雖然我們對在人類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社會人口學因素已有充分了解,但一直無
機器學習模型預測中風?
中風的診斷可能很棘手,因為患者并不總是表現出典型的癥狀,而且其他疾病也可能模仿它。研究人員利用現有數據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可以準確預測中風,并可能使診斷變得更容易。診斷錯誤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造成了可預防的病人傷害和衛生超支。由于診斷錯誤而導致的可預防的中風死亡比誤診的心臟病發作要常見30
湖南省科技廳組織召開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會議
3月15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廳組織召開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會議。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志堅主持會議并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以及湖南省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會議部署要求,全體在家廳領導出席。 李志堅指出,這次全國兩會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再次充分彰顯了中
機器學習能夠有效篩選“苦味”
苦味往往在食物味道中并不受歡迎,而引起這種苦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種生物分子—苦味肽。苦味肽是能夠與細胞膜上的苦味受體結合進而引發苦味感知的一類小分子肽,通常在食品加工、儲存或消化過程中生成。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靳艷團隊與大連工業大學、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發展了一種
兩會|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高校學科建設
全國“兩會”在即,2月25日,“2023長江教育論壇”舉辦,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與教育部有關領導、教育界、科技界等知名專家學者就當前教育現實問題建言發聲。記者注意到,多位代表、委員關注高校學科建設及科技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
機器學習助力外骨骼性能提升
美國科學家報道了一種能加速外骨骼控制系統開發的模擬框架,這種外骨骼能輔助現實世界場景中的運動。研究顯示,這個框架或有助于推動外骨骼和義肢等裝置的廣泛應用。相關研究6月12日發表于《自然》。外骨骼能顯著提升人類運動,恢復殘疾人士的運動能力。不過,當前的控制器在匹配不同個體需求和任務涉及的復雜人體運動時
機器學習加速探索材料的開發
設計空間幾何增長是材料設計中的一大挑戰。機器學習(ML)加速探索材料設計已經開始在的這一挑戰中發揮作用,并顯著提高了發現材料的效率。然而,這個流程暗含了密度泛函理論(DFT)產生的訓練集的統計上的偏見。并且,在使用高通量計算產生訓練集的時候,大量的計算會失敗。這種情況對于一些有趣的,例如含有自由
南大教授寫熱點科普:人工智能你理解的對嗎
說起人工智能,不少人眼前都會立即浮現出科幻大片中的機器人形象。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在開始影響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時,也在逐步刷新著人們對這個概念的認知。 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周志華教授,在20多年從事人工智能科研的道路上,不僅成長為國際學術舞臺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也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科
開宗立院,能補上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嗎
再次躋身兩會熱詞的人工智能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熱潮。近日有消息稱,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學院之后,南京大學也宣布開設人工智能學院。高校爭相涌入人工智能領域究竟是一味跟風還是有先見之明?“人工智能真正需要的人才絕不是買點設備、下載開源代碼、上幾天培訓班就行的。人工智能的發展
林建華:北大部分科研力量將移至懷柔
昨天下午,北京大學舉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 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座談會。北大參加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結合兩會議題,圍繞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高北大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等出謀劃策。 北大黨委副書記敖英芳介紹,在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上,北大共有37位人大代表、政協委
比傳統機器學習算法快1000倍——聯想學習法
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研究人員聯合埃克塞特大學和明斯特大學的同事開發了一種片上光學處理器,能檢測數據集中的相似性,速度比在電子處理器上運行的傳統機器學習算法快1000倍。發表在《光學》雜志上的這項新研究的靈感來自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萬·巴甫洛夫對經典條件反射的發現。巴甫洛夫在實驗中發現,如果在喂食過程中提供
科技部認真學習2018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 3月20日下午,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同志主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深化科技部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科技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科技部紀檢組組長王賓宜傳達了中紀
機器學習模型可識別乳房病變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放射學》雜志線上版發表文章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工具,可以確定哪些高危乳房病變可能會變成癌癥,從而幫助醫生作出正確的治療決策,減少不必要的手術。 乳房病變是一種女性常見疾病,而高危乳房病變有很大幾率轉變成癌癥。正是由于這種風險,手術切除病變組織通常被認為是首選治療方案。
Google如何用機器學習幫助藥物研發?
從在搜索中回答與健康相關的問題,到給開發者提供健身數據平臺,Google在我們的日常健康中越來越重要。但其實互聯網巨頭們也在努力加快研發治愈人類頑疾的關鍵藥物。 同斯坦福大學的Pande Lab合作,Google Research發表了一篇題為“針對藥物研發的大規模多任務網絡”的文章。該文章描
“量子比特+機器學習”可精準測磁場
?? 北京7月8日電,據芬蘭阿爾托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科研人員主導的國際團隊提出了一種采用量子系統測量磁場的方法,新系統的精確度超過了標準量子極限。他們表示,從量子狀態中快速提取信息,對于未來的量子處理器和現有超靈敏探測器來說都必不可少。此項研究向利用量子增強方法進行傳感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在
用機器學習洞察春節幸福感
剛剛過去的虎年春節,你幸福嗎? 為了深入理解新冠疫情和防疫政策對民眾幸福感和生活的影響,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賈建民、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薛瀾和博士生袁韻、香港大學副教授賈軾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采用機器學習與回歸分析相互結合的方法,
武漢大學量子機器學習研究獲進展
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在量子人工智能理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糾纏數據在量子機器學習中的相變行為》。這是武漢大學量子機器學習方向研究成果首次刊登在《自然·通訊》上。論文截圖。據悉,量子糾纏是實現量子計算優勢的關鍵資源。目前,科學家廣泛關注如何將量子糾纏整合到量子機器
機器學習助力更好理解水的行為
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刊發論文稱,他們借助機器學習技術來理解水在零下100℃的行為。最新研究不僅能讓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水,也為更好地從理論上理解各種物質開辟了更多途徑。 水是人們最熟悉、接觸最頻繁的物質之一,但實際上它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在過去30年里,科學家們從理論上認為,當
機器學習鑒別出八種戒煙藥物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方法,可通過計算機程序分析數據集的模式和趨勢來識別藥物,他們借此鑒定出了8種有助戒煙的藥物,包括用于治療感冒咳嗽的右美沙芬等。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 吸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癥和呼吸系統疾病的危險因素。雖然吸煙行為是后天學習的,但此前的一項
機器學習模型創建定制氣味和香水
目前,人們僅根據氣味劑的物理化學特征來預測嗅覺印象。但是,該方法無法預測傳感數據,而傳感數據對于產生氣味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研究人員采用了逆向思維的創新策略,不是根據分子數據預測氣味,而是根據氣味印象預測分子特征。這是使用標準質譜數據和機器學習模型實現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
機器學習技術加速植物精準設計育種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育種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未來植物育種的新范式是基因組學、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生物技術(BT)與數據科學、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IT)的多元化融合。農業農村部“十四五”規劃將“智慧種業”列在“智慧農業”領域七大攻關任務之首。任務中明確提出:構建數字化育
全國政協委員丁列明:激發企業在醫藥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兩會聲音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國際金融報》記者從貝達藥業方面獲悉,全國政協委員、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今年提交了三份提案,分別關于激發企業在醫藥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聚焦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以及提升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 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建設 今年是丁列明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
機器學習分析出語言多樣性成因
人類至少有7000多種不同的語言,這種多樣性強加了社會界限,對我們的認知和經濟生活、思考方式以及人們之間的互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瑞士蘇黎世大學(UZH)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在大型數據集上運用機器學習技術證明,當前的語言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過去10000年過
常見機器學習算法優缺點比較(二)
常見算法優缺點 1.樸素貝葉斯 樸素貝葉斯屬于生成式模型(關于生成模型和判別式模型,主要還是在于是否是要求聯合分布),非常簡單,你只是做了一堆計數。如果注有條件獨立性假設(一個比較嚴格的條件),樸素貝葉斯分類器的收斂速度將快于判別模型,如邏輯回歸,所以你只需要較少的訓練數據即可。即使
量子物理與機器學習結合研究取得進展
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是機器學習領域的重要課題和研究前沿,也被認為是通往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歷史上,物理學為生成型學習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比如,著名的玻爾茲曼機(Boltzmann Machine)就來自于統計物理中的伊辛模型及相關的反伊辛問題。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
機器學習模型首次在太空檢測云層變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829.shtm
機器學習+化學直覺讓藥物發現更有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79.shtm
機器學習可用更少血液更早篩查癌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63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