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臨床表現
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多發于20~40歲,男性多見。通常是累及皮膚和腸道,而皮膚往往在先,約1/3病例只有皮膚損害。約20%病例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少見的尚可累及眼、心、腎和膀胱等。皮膚損害主要分布于軀干和四肢,特別是在背部和肢體近端,而面和手足較少。 原發損害直徑2~15mm的半球狀水腫性紅色丘疹。病程中部分損害持續存在或吸收消失,遺留小的白色皮膚萎縮,而大多數中央迅速壞死,發生潰瘍。遺留瓷白的皮膚萎縮斑上附有灰白色鱗屑,有狹窄的高起邊緣,其上或有擴張的毛細血管。損害成批出現,少則幾個,多則百余個,散在分布,較少相互融合。一般無自覺癥狀。可持續數個月或數年。 在皮膚損害出現后3周至10年間發生腸損害,多數是小腸、大腸、腸系膜,而胃亦有累及。呈隱襲發病,早期可僅為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進而發生腹絞痛和便血,最后因發展為多發性腸穿孔和腹膜炎,故預后不良。眼部損害在眼瞼、球結膜,可有白色無血管斑,脈絡膜和視網膜缺血變性、復視、......閱讀全文
概述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臨床表現
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多發于20~40歲,男性多見。通常是累及皮膚和腸道,而皮膚往往在先,約1/3病例只有皮膚損害。約20%病例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少見的尚可累及眼、心、腎和膀胱等。皮膚損害主要分布于軀干和四肢,特別是在背部和肢體近端,而面和手足較少。 原發損害直徑2~15mm的半球狀水腫性紅色丘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表現皮膚針尖至粟粒大小紅色或暗紅色淤斑、紅色結節、紅斑后壞死性萎縮性皮疹,患者還可有眼、肺、腎、腸等器官受累,有尿血、便血、腹痛等多種全身癥狀。[1] 以青壯年男性發病率最高,通常是累及皮膚和腸道,而皮膚往往在先,約1/3病例只有皮膚損害。約20%病例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少見的尚可累及眼心
概述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臨床表現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青壯年男性發病率最高,通常累及皮膚和腸,多為皮膚先發病,約1/3病例只有皮膚損害。約20%病例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少見的尚可累及眼、心、腎和膀胱等。 皮膚損害主要分布于軀干和四肢,特別是在背部和肢體近端,而面和手足較少。原發損害為直徑2~15mm的半球狀水腫性紅色丘疹。病程中部分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介紹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又稱Dego病、Kohlmeier-Degos綜合征,致死性皮膚和胃腸道細動脈血栓形成(lethal cutaneous and gastrointestinal arteriolar thrombosis)。本病是皮膚-腸道或其他器官的細小動脈內膜炎而后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因還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診斷
(一)好發于20~40歲,男性多見。 (二)皮膚損害:淡紅色的圓形水腫性丘疹,好發生在軀干后背部等處,皮損逐漸形成中央臍凹、萎縮,外觀瓷白色,周圍血管擴張。皮損成批發生,逐漸增多。皮疹無明顯不適。 (三)腸道壞死:由于小腸發生缺血性壞死,引起患者腹痛、嘔吐、腹瀉,由于多發性腸穿孔引起腹膜炎。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臨床表現 臨床上表現皮膚針尖至粟粒大小紅色或暗紅色淤斑、紅色結節、紅斑后壞死性萎縮性皮疹,患者還可有眼、肺、腎、腸等器官受累,有尿血、便血、腹痛等多種全身癥狀。[1] 以青壯年男性發病率最高,通常是累及皮膚和腸道,而皮膚往往在先,約1/3病例只有皮膚損害。約20%病例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少見的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60 歲。軀干及四肢散在紅斑、丘疹 4 月余。患者4 月余前無明顯誘因小腿出現少許米粒 大小紅斑,無自覺癥狀,未予重視,后向上蔓延至大 腿,軀干及前臂依次出現多發紅斑、丘疹,皮疹中央 凹陷,隨后上覆有白色鱗屑,不易脫落,無瘙癢感。 患者發病以來無惡寒發熱,無腹痛腹瀉,無惡心嘔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臨床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60 歲。軀干及四肢散在紅斑、丘疹 4 月余。患者4 月余前無明顯誘因小腿出現少許米粒 大小紅斑,無自覺癥狀,未予重視,后向上蔓延至大 腿,軀干及前臂依次出現多發紅斑、丘疹,皮疹中央 凹陷,隨后上覆有白色鱗屑,不易脫落,無瘙癢感。 患者發病以來無惡寒發熱,無腹痛腹瀉,無惡心嘔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學者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身免疫異常和纖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關。 組織病理:主要病變為真皮下部和皮下脂肪組織內的細小動脈內膜炎。內皮細胞腫脹和增生,由于PAS陽性物質沉積而管壁增厚,血栓形成,以致產生缺血性梗死,發生楔形潰瘍。中膜和外膜一般不受累,內彈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學者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身免疫異常和纖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關。 組織病理:主要病變為真皮下部和皮下脂肪組織內的細小動脈內膜炎。內皮細胞腫脹和增生,由于PAS陽性物質沉積而管壁增厚,血栓形成,以致產生缺血性梗死,發生楔形潰瘍。中膜和外膜一般不受累,內彈力膜正常。缺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鑒別診斷
與腸道梗死性疾病鑒別:本病具有淡玫瑰色圓形水腫性丘疹的皮損,組織病理示微動脈和小動脈閉塞性壞死。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有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身免疫異常和纖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關。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并發癥
腸損害后可發生腹絞痛和便血,最后因發展為多發性腸穿孔和腹膜炎。眼部損害球結膜可有白色無血管斑,脈絡膜和視網膜缺血變性、復視、視盤水腫和視神經萎縮等。
關于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基本介紹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又稱德戈(Dego)病、克耳米埃爾綜合征,本病是皮膚-腸道或其他器官的細小動脈內膜炎而后血栓形成的疾病。 本病病因不明,有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身免疫異常和纖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關。
關于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檢查介紹
1.體征 (1)皮膚損害 淡紅色的圓形水腫性丘疹,好發生在軀干后背部等處,皮損逐漸形成中央臍凹、萎縮,外觀特征性的瓷白色,周圍血管擴張。皮損成批發生,逐漸增多。皮疹無明顯不適。 (2)腸道壞死 由于小腸發生缺血性壞死,引起患者劇烈腹痛、嘔吐、腹瀉,多發性腸穿孔引起彌漫性腹膜炎。 (3)黏膜
多次誤診的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56 歲,2 年前無明顯誘因于大腿出現對 稱分布的丘疹,表面泛白,無膿點、破潰、糜爛,于當 地醫院就診,行皮損病理檢查考慮苔蘚樣皮炎,不排 除硬化性扁平苔蘚可能。診斷: 扁平苔蘚。予以相 關治療( 具體不詳) ,皮損無明顯消退,逐漸累及軀 干、雙上肢、顏面部,皮損為粟
關于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治療和預防介紹
1、治療 主要是對癥治療。一般可用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與雙嘧達莫。雖可用皮質激素,但在晚期應注意發生腸穿孔的可能。亦可試用肝素治療。 2、預防 加強護理和營養,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為防止感染應注意隔離,盡量減少與病原體的接觸。避免近親結婚,進行婚前檢查,生育咨詢。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有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身免疫異常和纖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關。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學者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身免疫異常和纖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關。 組織病理:主要病變為真皮下部和皮下脂肪組織內的細小動脈內膜炎。內皮細胞腫脹和增生,由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鑒別診斷及并發癥
鑒別診斷 與腸道梗死性疾病鑒別:本病具有淡玫瑰色圓形水腫性丘疹的皮損,組織病理示微動脈和小動脈閉塞性壞死。 并發癥 腸損害后可發生腹絞痛和便血,最后因發展為多發性腸穿孔和腹膜炎。眼部損害球結膜可有白色無血管斑,脈絡膜和視網膜缺血變性、復視、視盤水腫和視神經萎縮等。
簡述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治療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無特效治療方法,皮質類固醇激素一般無效,主要是對癥處理,可試用下列治療:乙酰水楊酸0.5g/次,2次/d。潘生丁50mg/次,3次/d。雷公藤多甙10~20mg/次,2~3次/d。有報道用上述藥物聯合應用治療1例惡性萎縮性丘疹癥,效果良好。消炎痛、保泰松可緩解腹部癥狀。肝素等抗凝
關于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簡介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又稱Dego病、Kohlmeier-Degos綜合征,致死性皮膚和胃腸道細動脈血栓形成(lethal cutaneous and gastrointestinal arteriolar thrombosis)。本病是皮膚-腸道或其他器官的細小動脈內膜炎而后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因還不
簡述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組織病理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主要病變為真皮下部和皮下脂肪組織內的細小動脈內膜炎。內皮細胞腫脹和增生,由于PAS陽性物質沉積而管壁增厚,血栓形成,以致產生缺血性梗死,發生楔形潰瘍。中膜和外膜一般不受累,內彈力膜正常。缺血區內膠原纖維腫脹、變性或漸進性壞死,最后完全纖維化而萎縮。早期病灶內可有黏蛋白沉積,至晚
關于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免疫球蛋白尤以IgA顯著升高,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和血小板凝集試驗為陽性。此外,一般無陽性發現。 2、輔助檢查 組織活檢,主要病變為真皮下部和皮下脂肪組織內的細小動脈內膜炎。 3、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征性即可診斷。 4、鑒別診斷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有
關于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概念介紹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又稱Dego病、Kohlmeier-Degos綜合征,致死性皮膚和胃腸道細動脈血栓形成(lethal cutaneous and gastrointestinal arteriolar thrombosis)。本病是皮膚-腸道或其他器官的細小動脈內膜炎而后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因還不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并腸穿孔、腹膜炎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男, 54 歲, 3 年前雙下肢出現數個紅色丘 疹,無瘙癢、疼痛,后蔓延至全身,以軀干和四肢為 主,未給予治療。5 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脹、腹 痛。曾于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腹膜炎”,給予對 癥治療,后腹痛減輕出院。3 個月前患者再次出現 腹脹、腹痛,入本院胃腸外科治療,診斷為: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流行病學和發病機制
1、流行病學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由Degos等于1942年首先報道,青壯年男性發病率最高,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2、病因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病因不明,有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身免疫異常和纖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關。 3、發病機制 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學者認為與常染
關于惡性萎縮性丘疹癥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1、預后 在皮膚損害出現后3周~10余年間發生腸損害,多數是小腸、大腸、腸系膜,而胃亦有累及。呈隱襲發病,早期可僅為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進而發生腹絞痛和便血,最后因發展為多發性腸穿孔和腹膜炎,故預后不良。 2、預防 加強護理和營養,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預防感染 應注意隔離,盡量
概述丘疹狀蕁麻疹的臨床表現
丘疹性蕁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節發病,主要發生于1歲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尤以學齡期前更為多見。本病往往好發在軀干、四肢伸側,但頭面部較少被波及。皮損表現為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典型損害,其風團狀似紡錘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皰。還可以在四肢遠側端和掌跖部位出現張力性水皰。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對
概述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
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因其所在的器官、部位以及發展程度不同而不同,但惡性腫瘤腫瘤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即便有癥狀也常無特異性,等患者出現特異性癥狀時,腫瘤常已經屬于晚期。一般將癌癥的臨床表現分為局部表現和全身性癥狀兩個方面。 1.癌癥的局部表現 (1)腫塊 癌細胞惡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體表或深部
陰部鮑恩樣丘疹病的臨床表現
陰部鮑恩樣丘疹病多見于女性外陰及陰唇,男性龜頭及陰莖,病灶為多發性微突出于皮膚的小丘疹,呈棕紅色到紫色,有少許鱗屑,嚴重者融合成斑片狀,皮損表面似天鵝絨狀或疣狀,無潰爛。女性外陰及肛周有粉紅色或棕紅色小丘疹如疣狀,直徑0.2~1.0厘米。常與尖銳濕疣共存,病變范圍小,無潰瘍、結痂,不浸潤皮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