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母乳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喂養與護理 當明確為母乳性黃疸后,現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養,按順時針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腸蠕動,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多曬太陽以改變間接膽紅素的結構,形成光異構體利于從尿中排出。只有當膽紅素水平超過15mg/dl時可暫停母乳喂養觀察,如明顯下降,確定為母乳性黃疸,仍可母乳喂養。 2.光療 當膽紅素達到20mg/dl,可予光療,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漿治療。 3.支持療法 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等疾病的發生,以免加重黃疸。 4.酶誘導劑 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閱讀全文
治療母乳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喂養與護理 當明確為母乳性黃疸后,現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養,按順時針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腸蠕動,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多曬太陽以改變間接膽紅素的結構,形成光異構體利于從尿中排出。只有當膽紅素水平超過15mg/dl時可暫停母乳喂養觀察,如明顯下降,確定為母乳性黃疸,仍可母乳喂
關于母乳性黃疸的診斷標準介紹
1.病史 根據黃疸出現時間,單純母乳喂養史,生長發育良好,無其他任何異常臨床表現。 2.檢查 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其他檢查均正常。 3.診斷性停母乳喂養 由于新生兒黃疸原因十分復雜,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難,對一般情況良好,高度懷疑為母乳性黃疸的患兒,臨床上常予停止哺
怎樣預防母乳性黃疸?
母親妊娠期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嬰兒出生后,母親也需繼續注意飲食健康,密切觀察嬰兒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
治療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感染所致淤積性黃疸 抗感染治療,去除病菌,清除內毒素血癥是最重要的措施,也可考慮在抗感染的基礎上慎用糖類皮質激素。另外,熊去氧膽酸、S-腺苷甲硫氨酸亦可使用。 2.藥物所致淤積性黃疸 首先是立即停藥,黃疸一般在停藥后數周內清退,但有少數慢性病例需數月或一年以上黃疸才能消退,無需特殊治療
關于母乳性黃疸的基本信息介紹
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
關于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母乳性黃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現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早發性和晚發性兩類。前者發生時間與生理性黃疸相近,認為主要與母乳喂養不當,攝入不足有關;晚發性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常發生于生后1~2周,可持續至8~12周。一般認為,新生兒小腸內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經過檢測確認),
簡述母乳性黃疸的臨床表現
1、臨床表現 生后母乳喂養無其他原因而出現高膽紅素血癥者,膽紅素常可達256.5~342μmol/L(15~20mg/dl),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吃奶佳、生長發育正常。黃疸可持續3周~3個月。 2、檢查 血生化檢查:血清膽紅素大多數<257μmol/L(15mg/dl
肝細胞性黃疸的檢查相關介紹
1、皮膚和粘膜呈金黃色,有時有瘙癢; 2、血中非結合與結合膽紅素均增高,一分鐘膽紅素(即結合膽紅素)占膽紅素總量的35%以上; 3、尿中膽紅素陽性,尿膽原的含量視肝細胞損害和(或)肝內膽汁淤積的程度而定,肝細胞損害較重時,自腸腔重吸收的尿膽原在肝細胞內不能氧化成膽紅素,故尿中尿膽原增加,但在
治療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病因治療 治療原發病針對造成膽汁淤積的病因進行治療。感染所致膽汁淤積,需要針對不同病原進行治療。如對CMV感染患兒可選用更昔洛韋治療。若病原為細菌則可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對于PNAC患兒應盡早給予胃腸內營養,必要時可給予鼻胃管和鼻空腸管喂養,逐步減少胃腸外營養量,直至
肝細胞性黃疸的治療原則介紹
肝細胞性黃疸的治療可分為一般治療和針對原發肝病的病因治療兩部分。 在肝病代償期和病情不活動的情況下,患者可少量活動,但有肝功能損害或肝病失代償期和并發感染等情況時,患者需臥床休息以確保肝臟血流量充足。肝細胞性黃疸患者的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糖、低脂肪低膽固醇和維生素豐富易消化的食物為宜,肝
肝細胞性黃疸嚴重性的相關介紹
乙肝患者出現肝細胞性黃疸有多嚴重?肝細胞性黃疸在臨床上經常出現,多發生于各種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其他原因如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等,很多患者對肝細胞性黃疸不了解不知道肝細胞性黃疸的嚴重性。肝細胞性黃疸是一種常見的黃疸,這種黃疸的形成主要是肝細胞受損引起的。而肝臟對維持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關于梗阻性黃疸的診斷治療介紹
一、診斷 梗阻性黃疸是一種由梗阻引起的病理狀態,明確病因才能解除梗阻,減輕黃疸。肝功能檢查有助于鑒別肝細胞性黃疸和梗阻性黃疸,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明確梗阻原因和定位診斷。 二、治療 一旦診斷明確,應及早引流膽道,緩解膽道內壓,解除黃疸,如情況許可,尚應去除病因,行根治性治療,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
治療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光照療法 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未結合膽紅素經光照后可產生構形異構體、結構異構體和光氧化作用的產物,其中以結構異構體的形成最為重要,它能快速從膽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過肝臟代謝,是光療降低血清總膽紅素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最常用的是藍光照射。將新生兒臥于光療箱中,雙眼
治療嬰幼兒黃疸的相關概述
除少數先天性膽管閉鎖病例需要外科手術之外,絕大多數可用內科治療。 1.中藥 中醫稱新生兒黃疸為"胎黃",治療以茵陳為主,常用茵陳三黃湯(茵陳9g、黃芩4.5g、黃柏4.5g、黃連1.5g、大黃1.5g、山梔3g)濃煎口服,每日一劑,少量多次喂服或用茵梔黃注射液加10%葡萄糖液稀釋一倍后靜脈滴注
黃疸肝炎的飲食治療介紹
(1)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較適宜。過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熱量療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高熱量雖能改善臨床癥狀,但最終可致脂肪肝,反而會使病情惡化,故弊大于利。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總熱能的60~70%。過去采用的高糖飲食也要糾正,因為高
肝細胞性黃疸的介紹
肝細胞性黃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是由于肝細胞病變導致膽紅素的攝取、轉化和排泄能力降低所致的,為臨床最常見的黃疸類型。黃疸為各種疾病引起的膽紅素濃度升高,為一種臨床癥狀。而凡是能夠造成肝細胞功能障礙,影響膽紅素攝取、結合和排泄的疾病均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疸。本癥狀常見于各
關于核黃疸的疾病治療介紹
一、治療原則 1.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 2.熱量及液體供給。 3.避免使用與膽紅素競爭葡萄糖醛山轉移梅或白蛋白結合位點的藥物。 4.光療。 5.換血療法。 6.加強護理,預防并發癥。 二、用藥原則 1.核黃疸早期以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為主,可靜脈補液供給熱量,另靜滴白蛋白或血漿
黃疸肝炎的傳染性介紹
從患者開始有癥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癥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
膽汁淤積性黃疸的基本介紹
膽汁淤積性黃疸是指因膽汁淤積而使血中膽汁酸和膽紅素均高于正常值。所謂膽汁淤積系由于各種有害因素致使肝細胞排泄膽汁功能障礙、膽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內、外膽道梗阻導致膽汁流的減慢或停滯。膽汁淤積性黃疸以結合型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 最常見的病因是腫瘤、結石、炎癥,其次為良性狹窄或梗阻和寄生蟲等。 根據
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介紹
1.休息 適當休息,癥狀較重有黃疸癥狀的患者,應選擇臥床休息。 2.飲食 給予清淡、富含營養易消化吸收的飲食,注意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因惡心嘔吐而導致影響進食、熱量不足者應每日輸液補充營養。 3.干預措施 針對不同的病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停止損肝因素的持續傷害,如停止服用引起藥物性
關于重癥黃疸肝炎的治療方法介紹
1、常言道:三分治七分養,因此,黃疸型肝炎在患病期間要注意休息。在黃疸型肝炎患者身體出現的黃疸癥狀正處于轉氨酶猛升階段,此時正是大量肝細胞腫脹壞死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最需要黃疸型肝炎患者臥床休息,平臥靜養等于自我輸血,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肝臟負擔,而且保證肝細胞再生修復。黃疸型肝炎患者休息得越好,病
治療黏液性水腫的相關介紹
本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甲減,皮膚黏液性水腫一般無需特殊治療,當病情發展較快和病變較廣泛者應積極治療。 1.在治療上,用甲狀腺素片或左旋甲狀腺素(L-T4或L-T3)均有明顯療效,但上述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所要求的控制劑量。 2.可在病變部位涂以糖類腎上腺皮質類固醇霜,口服環磷酰胺或糖
治療叢集性頭痛的相關介紹
1.與偏頭痛治療基本相同。發作時可口服麥角胺,或者在每天發作前服。預防發作或減輕發作時的癥狀,連服10-14天。舒馬普坦(舒馬坦))是5-HT受體激動藥,與5-HT受體結合,從而抑制5-HT的擴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縮達到治療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靜脈注射,用藥后如出現胸悶、胸部發緊應立即停用
治療狼瘡性腎病的相關介紹
在這個病的治療過程中,不論您使用西醫西藥進行治療,還是使用中醫中藥來實施治療,都應經過以下幾個途徑來獲得治療效果: 1、擴血管:擴血管的目的就是為了設法改善腎臟血液循環各系統的血液狀態,緩解腎臟各固有細胞的缺血缺氧狀態,為下一步上皮細胞和系膜細胞修復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2、抗炎:目的是要減
治療囊性腎病的相關介紹
1.單純性腎囊腫 一般囊腫體積不大,無癥狀,腎功能正常,且自然變化緩慢,常不需治療,但應每半年至1年復查B超。直徑>4cm者可考慮穿刺抽液,囊腔內注入硬化劑防止囊液再生。直徑>8cm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2.多囊腎 (1)注意避免劇烈體育活動和腹部創傷 腎臟腫大明顯應避免腰帶過緊防止囊腔破
治療真菌性腸炎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消化道隔離。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限制進食牛奶以防腹脹。避免刺激性、多渣食物。可用物理降溫。停用原有抗生素。忌用止瀉藥。可應用微生態制劑。 2.液體療法 靜脈補液:應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熱量,及時糾正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紊亂。原則上損失多少補多少,
治療阿米巴性痢疾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急性期必須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輸液。根據病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慢性患者應加強營養,以增強體質。 2.病原治療 (1)甲硝咪唑(滅滴靈) 對阿米巴滋養體有較強的殺滅作用且較安全,適用于腸內腸外各型的阿米巴病,為目前抗阿米巴病的首選藥物。 (2)甲硝磺酰咪唑 是硝基咪唑類化
治療紫癜性腎炎的相關介紹
1.部分病例尤其是輕癥常自行緩解,無須治療。 2.注意出皮疹前是否有可疑食物、異物接觸導致過敏,避免再次接觸。 3. 紫癜性腎炎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臨床表現和腎損害程度不同選擇治療方案。 4.對臨床癥狀較重或病理呈彌漫性病變、有新月體形成者,應采用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盡快控制病情的發展。
治療膜性腎病的相關介紹
1、非免疫治療 針對尿蛋白定量8g/天,血漿自蛋白3.5g/天伴腎功能減退,或蛋白尿>8g/天的高危患者應予以免疫治療。 膜性腎病免疫治療方案及其療效評價,也存在很大的爭議,總體認為單獨應用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無效,激素+環磷酰胺(CTX)或環孢素A(CsA)治療,能使部分患者達到臨床
體質性黃疸
臨床根據血清膽紅素增高的性質,可分為兩大類,即以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UCHB)和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高結合膽紅素血癥CHB)。 體質性黃疸由于長期存在持續性或波動性黃疸,常誤診為慢性肝炎或慢性膽道疾病,甚至有誤行不必要的手術。臨床上與其他類型黃疸的鑒別甚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