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檢查結果為陰性。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FCM法檢測,熒光顯示陽性,表明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急性型臨床出血重及血液病......閱讀全文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檢查結果為陰性。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FCM法檢測,熒光顯示陽性,表明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急性型臨床出血重及血液病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FCM法檢測,熒光顯示陽性,表明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急性型臨床出血重及血液病史的人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FCM法檢測,熒光顯示陽性,表明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急性型臨床出血重及血液病史的人群。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的檢查過程
采用靜脈采血進行檢測。靜脈采血前要仔細檢查針頭是否安裝牢固,針筒內是否有空氣和水分。所用針頭應銳利、光滑、通氣,針筒不漏氣。先用30g/L碘酊棉簽自所選靜脈穿刺處從內向外、順時針方向消毒皮膚,待碘酊揮發后,再用75%乙醇棉簽以同樣方法拭去碘跡。以左手拇指固定靜脈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介紹: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是應用流式細胞術(FCM)測定血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研究其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診斷的意義。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一種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產生抗血小板自身抗體與血小板抗原結合,導致血小板迅速從循環中清除。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介紹: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是應用流式細胞術(FCM)測定血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研究其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診斷的意義。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一種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產生抗血小板自身抗體與血小板抗原結合,導致血小板迅速從循環中清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有哪些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體檢前一天 的晚八時以后,應禁食。 檢查時要求:要求采用靜脈血,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體檢前一天 的晚八時以后,應禁食。 檢查時要求:要求采用靜脈血,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檢查過程 采用靜脈采血進行檢測。靜
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檢測
【參考范圍】1.血小板表面陰性(抗原抗體復合物法)。 2.血清陰性(抗原抗體復合物法)。 【影響因素】1.選擇的正常對照血小板必須是“O”型血的供者,以免過多的干擾。 2.“O”型血混合血小板的準備要十分重視。需20人以上的供者,不然將無可比性。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介紹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介紹: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是對血液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體進行檢測,有助于為后期血液檢測提供判斷依據。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正常值: 檢查結果為陰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陽性,PMGAA有多種,如GMPⅡb、GMPⅢ1a,GMP1b等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檢查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介紹: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是對血液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體進行檢測,有助于為后期血液檢測提供判斷依據。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正常值: 檢查結果為陰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陽性,PMGAA有多種,如GMPⅡb、GMPⅢ1a,GMP1b等
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檢測臨床意義是什么
1.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某些類型的輸血后紫癜及新生兒紫癜有關。 2.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Ⅲa和(或)GPIb-Ⅸ陽性主要用于診斷ITP,并可作為ITP療效和預后的評價指標,且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高于血小板相關抗體測定。
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檢測影響因素
1.選擇的正常對照血小板必須是“O”型血的供者,以免過多的干擾。 2.“O”型血混合血小板的準備要十分重視。需20人以上的供者,不然將無可比性。
抗橋粒自身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IIF法(間接免疫熒光法):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天皰瘡。 注意:PV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直接抗表皮細胞間隙的自身抗體。在活體皮損表皮處可檢測這些自身抗體,利用間接免疫熒光技術(IIF)可證實PV患者血清中也存在循環自身抗體。PV自身抗體的IIF染色模式與PF患者的一致,均為特
血小板膜糖蛋白(GP)測定的原理及臨床意義
血小板膜糖蛋(GP)白測定 (1)原理:血小板膜糖蛋白分為質膜糖蛋白和顆粒膜糖蛋白,前者包括GPⅠb-Ⅸ-Ⅴ、GPⅡb-Ⅲa、GPⅠa-Ⅱa等,后者包括CD62P和CD63。CD62P又稱P-選擇素、GMPl40,在未活化的血小板上,CD62P分子僅表達于顆粒膜上。活化后,CD62P分子在質膜
血小板膜糖蛋白(GP)測定的臨床意義
1)血小板功能缺陷:GPⅠb缺乏,見于巨大血小板綜合征;GPⅡb/Ⅲa缺乏,見于血小板無力癥;活化后CD62P表達減低或缺乏,見于血小板貯存池缺陷病。 2)血栓前或血栓性疾病:CD62P、CD63表達增加是血小板活化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性腦梗死、DM、高血壓、外周動脈血
血小板膜糖蛋白測定的原理
血小板膜糖蛋白分為質膜糖蛋白和顆粒膜糖蛋白,前者包括GPⅠb-Ⅸ-Ⅴ、GPⅡb-Ⅲa、GPⅠa-Ⅱa等,后者包括CD62P和CD63.CD62P又稱P-選擇素、GMPl40,在未活化的血小板上,CD62P分子僅表達于顆粒膜上。活化后,CD62P分子在質膜呈高表達。CD63在靜止血小板僅分布于溶酶
血小板自身抗體的臨床意義
1.血小板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診斷與治療有重要意義。抗糖蛋白自身抗體陽性,對診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較高的特異性。 2.明確血小板自身抗體的存在,可協助指導臨床治療。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治療過程中,還可以對血小板自身抗體水平進行監測,了解療效以
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測定(agbm)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間接免疫熒光、間接血凝法陰性(或血清滴度
血小板膜糖蛋白(GP)測定的原理
血小板膜糖蛋白分為質膜糖蛋白和顆粒膜糖蛋白,前者包括GPⅠb-Ⅸ-Ⅴ、GPⅡb-Ⅲa、GPⅠa-Ⅱa等,后者包括CD62P和CD63。CD62P又稱P-選擇素、GMPl40,在未活化的血小板上,CD62P分子僅表達于顆粒膜上。活化后,CD62P分子在質膜呈高表達。CD63在靜止血小板僅分布于溶酶
抗血小板抗體(APA)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是什么
正常值 (1)ABC-ELISA法1.9~5.5ng/106·血小板。 (2)雙抗體夾心ELISA法PAIgG0.0~78.8ng/107·血小板。 PAIgM0.0~7.0ng/107·血小板。 PAIgA0.0~2.0ng/107·血小板。 (3)酶聯免疫吸附競爭法0.0~3.0f
抗表皮基底膜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IIF法(間接免疫熒光法):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 大皰性類天皰瘡(陽性率70%),妊娠皰瘡(陽性率20-25%,使用補體固定的間接免疫熒光技術,陽性率可提高到90%),瘢痕性 類天皰瘡(陽性率10-30%,多為低滴度)。 注意:抗體滴度與疾病的活動性不相關。獲得性大皰性表皮
血小板膜糖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與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1)血小板功能缺陷:GPⅠb缺乏,見于巨大血小板綜合征;GPⅡb/Ⅲa缺乏,見于血小板無力癥;活化后CD62P表達減低或缺乏,見于血小板貯存池缺陷病。 2)血栓前或血栓性疾病:CD62P、CD63表達增加是血小板活化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性腦梗死、DM、高血
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正常人為陰性。(血清抗體滴度
抗滋養膜抗體(ATAb)測定的臨床意義
ATA的檢測可作為反復流產患者的免疫因素輔助診斷指標。正常孕婦血清中也可檢測到ATA,但含量很低。當ATA增加,抗TLX抗體不足以保護胎盤,使母體對胎盤或胎兒的免疫排斥反應增強,則可能導致流產,其機制也可能與封閉抗體的減少有關。另外,TA可能先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繼而激活母血淋巴細胞使其產生某種
抗血小板抗體(APA)的正常值
(1)ABC-ELISA法1.9~5.5ng/106·血小板。 (2)雙抗體夾心ELISA法PAIgG0.0~78.8ng/107·血小板。 PAIgM0.0~7.0ng/107·血小板。 PAIgA0.0~2.0ng/107·血小板。 (3)酶聯免疫吸附競爭法0.0~3.0fg/血小板
抗表皮基底膜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是什么
正常值 IIF法(間接免疫熒光法):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 大皰性類天皰瘡(陽性率70%),妊娠皰瘡(陽性率20-25%,使用補體固定的間接免疫熒光技術,陽性率可提高到90%),瘢痕性 類天皰瘡(陽性率10-30%,多為低滴度)。 注意:抗體滴度與疾病的活動性不相關。獲得性大皰性表皮
抗rnp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陰性。 臨床意義 抗核RNP抗體見于近32%的SLE患者,這一自身抗體幾乎見于所有MCTD患者。在SLE中,抗核RNP自身抗體僅是很大的抗原和抗體譜中的一個抗體,而在MCTD中則以核RNP(U1RNP)抗原抗體系統為主。
抗ENA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抗ENA抗體均為陰性。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抗Sm抗體和抗dsDNA一樣,對SLE有高度特異性,且不論是否活動期,抗Sm均可陽性,可作為SLE的標志性抗體。但SLE患者中抗Sm陽性者僅占30%左右(20%-40%),故抗Sm陰性時不能排除SLE診斷,抗Sm抗體與臨
抗sm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正常人抗Sm抗體均為陰性。 臨床意義 目前認為,抗Sm抗體和抗dsDNA一樣,對SLE有高度特異性,且不論是否活動期,抗Sm均可陽性,故可作為SLE的標志性抗體。但SLE患者中抗Sm陽性者僅占30%左右(20%~30%),故抗Sm陰性時不能排除SLE診斷。抗Sm抗體與臨床癥狀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