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三腦室腫瘤的基本介紹
第三腦室腫瘤(tumor of third ventricle) 由于腫瘤的阻塞,腦脊液循環發生障礙,產生顱內壓增高,常見突發頭痛、嗜睡、嘔吐、意識障礙,且緩解迅速,反復發作。體位改變可致癥狀惡化,以前俯位時最明顯。患者常不能俯身系鞋帶,不能從事園藝活動。頭痛部位不定,或在前額,或枕額均痛,或一側性頭痛,或兩側性頭痛,這種頭痛又可采取一定體位而終止。頭痛持續時間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小時,劇烈發作一次后常經數月或數年不發。嘔吐出現常在頭痛高潮時,或在頭痛即將緩解時發生,嘔吐出現常預示頭痛即將結束。嗜睡常表現為熟睡數日,強烈刺激可以喚醒。......閱讀全文
關于第三腦室腫瘤的基本介紹
第三腦室腫瘤(tumor of third ventricle) 由于腫瘤的阻塞,腦脊液循環發生障礙,產生顱內壓增高,常見突發頭痛、嗜睡、嘔吐、意識障礙,且緩解迅速,反復發作。體位改變可致癥狀惡化,以前俯位時最明顯。患者常不能俯身系鞋帶,不能從事園藝活動。頭痛部位不定,或在前額,或枕額均痛,或一
關于第三腦室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顱骨X線平片 第三腦室腫瘤顱骨平片只顯示顱內壓增高的征象,目前臨床不再常用。 2.腰椎穿刺及腦脊液檢查 患者顱內壓力增高,腦脊液的蛋白含量及鈉含量增高。 3.腦電圖檢查 一般腦電圖檢查無特殊異常變化,只顯示顱壓增高之表現,中線結構的受損有時可出現陣發性5~7次/秒高幅慢波。 4.
關于第三腦室腫瘤的簡介
第三腦室腫瘤指原發于第三腦室內或由第三腦室外突入第三腦室內生長的腫瘤兩部分。原發于第三腦室內的腫瘤有膠質瘤、生殖細胞腫瘤、膽脂瘤和膠樣囊腫等,其發病率占顱內腫瘤的0.5%~3%,可見于各年齡組,但多見于成年人。無性別差異。第三腦室腫瘤位于腦深部,周圍有許多重要結構,腫瘤切除困難,術后易出現合并癥
關于第三腦室腫瘤的病因分析
由于第三腦室腔隙狹小,早期腫瘤易于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產生顱內壓增高并逐漸加重。如腫瘤較小尚未產生阻塞情況,患者可無任何明顯癥狀。當腫瘤侵犯第三腦室周圍組織時則產生局灶癥狀。腫瘤較易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因此常導致顱內壓增高,這也是患者就診的原因。
治療第三腦室腫瘤的相關介紹
由于此處的腫瘤多較易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因此常導致顱內壓增高,故應以手術治療。采用手術治療之前,可以先行側腦室外引流術。第三腦室的腫瘤手術根據腫瘤位置,可以選擇經縱裂胼胝體入路、枕下經小腦幕入路、幕下小腦上入路,采用顯微直視手術或采取顯微直視手術加神經內鏡輔助手術,可以取得較好療效。顯微手術為首
關于側腦室腫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側腦室腫瘤(lateral ventricular tumors)是指位于側腦室內的腫瘤,占顱內腫瘤的0.75%~2.8%,占腦室系統腫瘤的44.7%。側腦室腫瘤可起源于側腦室壁、脈絡膜叢以及異位組織,其具體發生的部位、病理性質和臨床表現等各不相同。 側腦室分為5個部分,前角、顳角(下角)、枕
關于第三腦室室管膜瘤的基本介紹
第三腦室室管膜瘤極為少見,腫瘤多位于第三腦室后部。由于第三腦室腔隙狹小,極易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造成梗阻性腦積水,早期出現顱內壓增高并呈進行性加重。有時由于腫瘤的活瓣狀阻塞室間孔及導水管上口,出現發作性頭疼及嘔吐等癥狀,并可伴有低熱。位于第三腦室前部者可出現視神經壓迫癥狀及垂體、下丘腦癥狀。位于第
關于側腦室腫瘤的檢查介紹
1.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壓力升高、蛋白含量增高(腦室穿刺獲得者更高)、細胞數稍增高,有時可查到瘤細胞。 2.頭顱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頭顱MRI(磁共振成像) 是主要的診斷方法,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形狀及位置,有時并可作出定性診斷。 3.顱骨X線平片 (1)顱內壓增高征象表現為顱骨內
關于側腦室腫瘤的預后介紹
側腦室腫瘤是指位于側腦室內的各種腫瘤的總稱。各種側腦室腫瘤分布各有其特點,CT和MRI對診斷及手術入路選擇有重要價值。手術入路有多種,每種入路有其的適用范圍,也可產生一定的并發癥。在設計手術方案時,必須認真考慮腫瘤的部位、性質、大小、血供等,明確與三腦室的關系;以及已存在的神經功能缺失和手術入路
概述第三腦室腫瘤的臨床表現
1.顱內壓增高 由于腫瘤的阻塞使腦脊液循環發生障礙產生腦室擴大和顱內壓增高,在臨床上患者表現為發作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其頭痛往往因頭位和體位的變動而得以暫時緩解,這可能是由于呈活瓣狀之腫瘤在腦室內第三腦室黏液性囊腫發生移動使阻塞暫時緩解,腦脊液循環通路得到通暢從而使頭痛減輕或停止。再次阻塞,復
關于腦室內血腫的基本介紹
腦室內血腫(intraventricular hematome) 多發于老年人,有顱腦外傷史,外傷后病人出現急劇的顱內壓增高,呈深昏迷狀態,很快出現雙側錐體束征,雙側瞳孔散大或縮小,呼吸不規則,膜腦刺激征明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頭痛常見,往往比腦腫瘤更為劇烈。
關于第四腦室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呈普遍性異常,雙側大腦半球出現陣發性同步性慢波,彌漫性δ、θ波并以枕部為著。統計顯示顱內壓增高伴有視乳頭水腫者,28%的患者有腦電圖異常。 2.腦血管造影 由于腦脊液循環受阻而產生腦積水,腦室呈一致性擴大。頸動脈造影時呈腦積水征象,顯示大腦前動脈上移,側裂動脈向外移位
關于腦室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腦室炎(ventriculitis)又稱腦室管膜炎,是發生在腦室系統及其周圍的炎癥。一般為顱腦外傷或手術(特別是長期腦室外引流)后細菌入侵腦室引起,以腦室內腦脊液化膿性改變為主要特征,患者的臨床癥狀多較為嚴重。腦室炎是神經外科的致命性顱內感染,患者死亡率很高,其中尤以腦室內積膿的死亡率高。
關于腦室擴張的基本信息介紹
腦室擴張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腦室中血管破裂出血或腦室間隙阻塞,腦室內容物增多而出現的臨床表現。 頭痛,嘔吐,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如昏迷、腦膜刺激征、針尖樣瞳孔、眼球分離斜視或浮動、四肢弛緩性癱瘓及去腦強直發作、高熱、呼吸不規則、脈搏和血壓不穩定。
關于側腦室腫瘤切除術的準備介紹
1、術前準備 除按常規做術前準備外,在做手術預案時,重點應根據檢查資料綜合分析,確定腫瘤位置、大小,確定手術入路和皮質切口,以免術中損傷皮質功能區。 2、麻醉和體位 以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為主要麻醉方法,結合病人實際情況選擇最有利的麻醉。一般以病變側在上,健側在下的臥位為主。前角腫瘤可采用病
關于側腦室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介紹
側腦室腫瘤根據其特殊的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所獲得的結果不難診斷,鑒別診斷主要是對腫瘤的病理特征進行鑒別: 1.室管膜瘤 主要發生在小兒和年輕人,在側腦室的額角及體部為多見。腫瘤生長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腫瘤生長較大時,尤其當累及丘腦、內囊與基底節時,可表現對側肢體輕偏癱、偏側感覺障礙和中樞性面
關于側腦室腫瘤切除術的手術介紹
在側腦室前部和體部者,多為室管膜瘤,在三角部、顳角和枕角區者,多為乳頭狀瘤或腦膜瘤。側腦室周圍、丘腦和腦室室管膜下生長的膠質瘤,也可長入腦室內。其他如上皮樣囊腫或皮樣囊腫等也偶可見到。側腦室內腦膜瘤約占顱內腦膜瘤的2.5%~6.3%,以女性較多,年齡多在30歲左右,且好發于左側側腦室。室管膜瘤則
第三腦室癥狀群的相關介紹
位于腦中心兩丘腦之間、側腦室體部之下的一個狹窄的、隧道樣的、中線結構的體腔。從門絡氏孔到中腦導水管的開口,下丘腦溝把三腦室側壁分成兩部分,上部是丘腦,下部是下丘腦。三腦室的前壁從上門絡氏孔伸廷到下方視交叉,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終板,向前與大腦縱裂相連,向后在三腦室的前壁和頂之間是前連合。三腦室的底
關于第三腦室癥狀群的病因分析
第三腦室位于間腦中央,為兩側丘腦和下丘腦之間的矢狀窄隙,它的前方借室間孔與側腦室相通,后方與第四腦室相通。第三腦室癥狀群常為腫瘤所致,多表現為鄰近結構壓迫癥狀。
關于側腦室腫瘤切除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1.手術入路和皮質切口 前角腫瘤以病側前額皮骨瓣入路開顱術為宜。硬腦膜瓣基底翻向矢狀竇側。在運動區前額上、中回之間切開腦皮質和白質進入側腦室。 三角部和顳角腫瘤以高位和低位頂顳皮骨瓣開顱為宜。骨膜切口與皮膚切口相一致,骨瓣連同皮瓣部翻向下方。硬腦膜瓣狀切開,翻向上方。顳角腫瘤皮質切口,可在顳
第四腦室腫瘤的相關介紹
第四腦室接受由第三腦室通過中腦導水管流來的腦脊液,并通過中孔或側孔流向蛛網膜下腔,再通過蛛網膜顆粒進入靜脈系統。第四腦室底呈菱形,橋腦與延髓的神經核團多與此相毗鄰,如延髓的舌下神經核、迷走神經背核、耳蝸和前庭神經核;橋腦的面神經核、三叉神經運動核和三叉神經感覺核等。因此當第四腦室發生腫瘤時,首先
治療第四腦室腫瘤的介紹
1.降低顱內壓 采用以下方法降低顱內壓:①脫水治療。②腦脊液體外引流。③綜合預防措施。 2.手術治療 通常采用以下手術:①腫瘤切除術。②內減壓手術。③外減壓手術。④腦脊液分流術。 3.放射治療 全身情況不允許手術切除及對放射治療較敏感的顱內腫瘤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療以推遲腫瘤復發或抑制腫
治療側腦室腫瘤的相關介紹
側腦室腫瘤一經診斷,如無特殊禁忌證,均應力爭手術切除。 1.基本手術原則 根據臨床和影像學資料判斷腫瘤的部位、性質、大小、血供等,決定手術入路和皮質切口,避免損傷皮質功能區和重要的血管和神經。選擇理想的手術入路使腫瘤充分暴露,盡早處理腫瘤的供血動脈,讓腦組織充分松弛,是側腦室腫瘤切除中的基本
關于側腦室室管膜瘤的基本介紹
側腦室室管膜瘤起自側腦室壁,以側腦室額角及體部為多見,腫瘤生長緩慢,可以長得很大而充滿全部側腦室,少數瘤體可經過室間孔鉆入第三腦室內,側腦室腫瘤的癥狀如下: ①顱內壓增高癥狀:因為腫瘤生長緩慢,在造成腦脊液循環障礙之前癥狀多不明顯。由于腫瘤在腦室內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隨著體位的改變產生發作性頭疼
關于側腦室腫瘤切除術的并發癥介紹
一、術后處理 1.術后行腦室持續引流3~5天。 2.經半球皮質入路,術后服預防性抗癲癇藥物3~6個月。 二、并發癥 1.腦室炎 術后感染或腫瘤囊液刺激所引起,除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多次腰椎穿刺可以了解病情和減輕癥狀。 2.神經功能障礙 損傷重要功能區或其傳導束可產生偏癱、失語和同向偏
關于側腦室腫瘤切除術的簡介
側腦室腫瘤切除術是一種神經外科顱內腫瘤手術。 1、適應癥 一經確診為側腦室腫瘤,原則上應盡早手術治療。 2、禁忌癥 手術后復發的惡性星形細胞瘤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病人已呈惡液質,再次手術亦難延長生命者。
關于第四腦室癥狀群的基本信息介紹
第四腦室位于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形似底為菱形的四棱錐體,下續脊髓中央管,上連中腦水管,內容腦脊液。第四腦室癥狀群常為腫瘤壓迫所致。 第四腦室底及出自第四腦室脈絡叢和小腦蚓部的腫瘤侵入第四腦室時,均可影響前庭核與植物神經結構,并于早期出現高顱壓等第四腦室癥狀。
關于睪丸腫瘤的基本介紹
睪丸腫瘤是在青年男性中最常見惡性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絕大多數為原發性,分為生殖細胞腫瘤和非生殖細胞腫瘤兩大類。生殖細胞腫瘤發生于曲細精管的生殖上皮,其中精原細胞瘤最為常見,生長速度較緩慢,預后一般較好;非精原細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絨毛膜上皮癌等,比較少見,但惡性程度高,較早出現淋巴和
關于縱隔腫瘤的基本介紹
縱隔腫瘤是臨床胸部常見疾病,包括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原發性縱隔腫瘤包括位于縱隔內各種組織結構所產生的腫瘤和囊腫,但不包括從食管、氣管、支氣管和心臟所產生的良、惡性腫瘤。轉移性腫瘤較常見,多數為淋巴結的轉移,縱隔淋巴結轉移病變多見于原發性肺部惡性腫瘤,如支氣管癌。肺部以外者則原發于食管、乳房和
關于膽道腫瘤的基本介紹
膽道腫瘤主要是指原發于膽道系統的腫瘤,包括膽囊腫瘤和膽管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膽道惡性腫瘤在中國消化道腫瘤中位居第5位,最常見的是膽囊癌,約占膽道腫瘤的1/3,膽囊癌多見于50~70歲的老年女性。病因尚不完全明確,考慮與結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