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縱隔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X線、CT等影像學檢查有助診斷。 惡性畸胎瘤可出現甲胎蛋白(AFP)、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升高;甲狀旁腺腫瘤患者可以出現血鈣升高;部分胸骨后甲狀腺患者可以伴有甲狀腺激素水平改變;某些類癌可以伴有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異常;成神經細胞瘤或者成神經節細胞瘤需要進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測定。 X線透視能夠提供腫瘤大小、部位、密度、成分等信息。CT可以區別脂肪、血管、囊腫及軟組織腫塊、明確腫瘤與周圍結構間的關系。增強CT能夠發現心臟大血管的受累情況,已經成為縱隔腫瘤診斷中的常規檢查。CT檢查并不能區分縱隔腫瘤的良惡性,但它有時候能提示腫瘤侵犯鄰近結構或有無胸內臟器的轉移。 CT三維重建技術使得MRI的應用有所減少。但對造影劑過敏的患者更適合MRI檢查。MRI能夠評價軟組織腫瘤的組成,評價神經源性腫瘤對椎間孔和椎管內的影響程度,評價縱隔腫瘤與血管、支氣管的關系。 B超檢查能夠鑒別縱隔內腫瘤系囊性、實質性或混合性,......閱讀全文
關于縱隔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X線、CT等影像學檢查有助診斷。 惡性畸胎瘤可出現甲胎蛋白(AFP)、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升高;甲狀旁腺腫瘤患者可以出現血鈣升高;部分胸骨后甲狀腺患者可以伴有甲狀腺激素水平改變;某些類癌可以伴有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異常;成神經細胞瘤或者成神經節細胞瘤需要進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
關于小兒縱隔囊腫及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X線各種檢查有助于診斷與了解病變范圍,為治療提供幫助。 1.X線透視及胸正側位片 為縱隔腫瘤主要診斷手段。透視可隨意轉動體位從多方面觀察包塊陰影的形態,大小及包塊與周圍關系,觀察腫物有無搏動是否隨吞咽上下移位,能否隨體位和深呼吸運動而改變形態。缺點:透視無法保存記錄,清晰度、對比度不如胸片清
關于縱隔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周圍血象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2.其他檢查 X線示兩側縱隔陰影增寬,上縱隔明顯,因炎癥累及周圍胸膜,致使兩側輪廓較模糊。側位胸片示胸骨后密度增加,氣管、主動脈弓的輪廓模糊。形成膿腫時,可于縱隔的一側或雙側見突出的膿腫陰影,氣管、食管受壓移位。也可出現縱隔氣腫、膿腫、
關于縱隔腫瘤的縱隔解剖介紹
縱隔的兩側為胸膜,前方為胸骨,后方為脊柱和后肋,上界為胸廓入口,下界為膈。通常根據解剖標志將縱隔進行分區。分區的方法有常見的四分法和三分法。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下緣的連線為界,分為上下縱隔。下縱隔以心包為界,分為前、中、后三區。三分法即將前自胸骨后至心包、大血管所形成的假想界面之間的區域稱之
關于縱隔腫瘤及囊腫的診斷檢查介紹
1、病史 詢問有無胸痛、胸悶、咳嗽、咳出毛發、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和全身無力等癥狀。 2、體檢 注意有無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頸部包塊、頸靜脈怒張、霍納征、胸廓畸形、呼吸音異常、血管雜音、高血壓和下肢麻木或截癱等。 3、胸部X線檢查,注意縱隔內異常陰影的部位、外形、密度,有無鈣化
關于縱隔腫瘤的基本介紹
縱隔腫瘤是臨床胸部常見疾病,包括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原發性縱隔腫瘤包括位于縱隔內各種組織結構所產生的腫瘤和囊腫,但不包括從食管、氣管、支氣管和心臟所產生的良、惡性腫瘤。轉移性腫瘤較常見,多數為淋巴結的轉移,縱隔淋巴結轉移病變多見于原發性肺部惡性腫瘤,如支氣管癌。肺部以外者則原發于食管、乳房和
關于縱隔間葉源性腫瘤及其他腫瘤的檢查介紹
X線胸片診斷價值有限,但可以提供病變在縱隔內的位置、大小、解剖結構有無移位和改變、腫塊的相對密度是囊性還是實體、有無鈣化,是診斷的基礎檢查方法;CT的診斷價值較高,增強掃描可分辨出腫塊與血管之間的關系;MRI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和對比分辨率,對血管畸形或與血管相關疾病有優勢;穿刺活檢也可獲得術前
關于直腸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剪切波彈性成像(SWE): 一種基于生物組織都具有彈性或硬度這一基本屬性的新技術,具有無須施壓、實時成像、定量測量、測量結果不受操作者影響、極佳的可重復性等優點。彈性成像可改善腺瘤和早期直腸癌的分期,能顯著提高超聲對直腸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能力。 (二)MRI影像檢查: T1~T2期
關于膀胱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尿常規檢查 尿濃縮找病理細胞應作為首選檢查方法。患者易接受。特別是對于接觸致癌物質的人群,可在膀胱鏡檢查發現腫瘤前數月,通過尿液細胞檢查可發現可疑細胞。此法明顯優于排尿檢查。 2.B型超聲波檢查 經腹部B型超聲波檢查對診斷膀胱腫瘤的準確性,與腫瘤的大小成正比,還與檢查者的經驗和判斷能力
關于食管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鋇劑X線檢查 可以在做胃鏡前進行,它顯示腫瘤部位情況,以減少內鏡插入不慎而引起穿孔或損傷的危險。鋇劑X線檢查還可以顯示腫瘤的阻塞程度,了解咳嗽和吸入困難是否是由阻塞或致食物和唾液反流入氣管或氣管食管瘺所引起。 2、內鏡檢查 可進行診斷性活檢和細胞刷檢查,并可測定腫瘤大小和確定腫瘤部位(
關于肺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胸部X線檢查:本項檢查是發現肺癌的最重要的一種方法。 二、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 CT的優點在于能發現普通X線檢查不能顯示的解剖結構CT對轉移癌的發現率比普通斷層高。 三、磁共振(MRI):MRI在肺癌的診斷價值基本與CT相似。 四、痰脫落細胞檢查。 五、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簡稱
關于睪丸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在病變晚期,可出現貧血,血沉增快,肝功能異常,黃疸指數增高,腎功能損害等。睪丸腫瘤標記:采用放射免疫新技術檢測血液中微量激素在化驗診斷腫瘤方面是一個突破。對睪丸腫瘤的診斷靈敏度高和較有特異性的有甲胎蛋白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90%患者有一種或兩種標記增高。 2.CT及MRI檢查
關于縱隔神經鞘源性腫瘤的檢查化驗介紹
1.胸部X線:所見神經源性腫瘤表現基本相似,良性和惡性表現往往無明顯差異。正位X線片示胸腔內圓形或橢圓形密度均勻的陰影,偶爾可見三角形或分葉狀,內緣常位于縱隔影內。側位片示:腫瘤位于脊柱旁溝區,界限清晰。相鄰的骨骼也可能發生變化。 2.CT掃描顯示:腫瘤位于后縱隔,多靠近椎旁,腫瘤邊界清楚。呈
關于顱底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顱底腫瘤傳統的CT、MRI、MRA及MRV等影像,是顱底外科術前常規的檢查項目。CT有利于顯示顱底骨質結構;MRI平掃可顯示腦組織,腦室等結構,強化后可清楚顯示腫瘤及部分神經血管;MRA顯示動脈血管,MRV顯示靜脈血管。各種方式的成像技術均有其特性、優勢和適用范圍。運用多影像融合技術綜合這些影像
關于心臟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心音圖 部分患者其雜音強度可隨不同體位而改變。 2.心電圖 無特征性表現,可為正常心電圖或出現左房右室肥大和心肌損害的表現,心房顫動少見。 3.心臟X線表現 酷似二尖瓣病變的表現,兩肺野淤血,心界呈輕度到中度增大,主要表現為左心房和右心室擴大,食管鋇餐檢查可見到食管輕度到中度的壓跡
關于滋養細胞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胞腫瘤理想的腫瘤標志物。對該類腫瘤的診斷和治療都具有特殊意義。由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放射免疫測定,放射受體測定、單克隆抗體制備、激素免疫熒光測定以及電子顯微鏡技術等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對HCG的分泌部位、分子結構、氨基酸排列和生物學及免疫學功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此測定HCG含量有助于正常和異常
縱隔囊腫及腫瘤的檢查
縱隔腫瘤化驗檢查多幫助不大,一些較特殊病例則有參考意義,診斷主要依賴輔助檢查。 1.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和一小部分神經源性腫瘤中的兒茶酚胺,高香草酸,香草扁桃酸測定有所升高。 2.畸胎類癌瘤:可有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血清含量可高。 3.生殖細胞癌:一些生殖細胞癌中有些絨
關于小兒縱隔囊腫及腫瘤的介紹
縱隔也是小兒胸內腫瘤最常見的部位。縱隔上至第一肋骨下達橫膈,前有胸骨后有椎體,而周圍有縱隔胸膜環繞。其內容可有二大組: ①即心大血管食管、氣管及其主支; ②以胸腺及縱隔淋巴組織為主。 臨床上根據縱隔內器官及組織的投影,簡單地把縱隔分為前、中、后三部分。胸骨之后、心臟、升主動脈和氣管之前,狹
關于縱隔副神經節起源的腫瘤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測量尿中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產物高香草酸(HVA)和香草扁桃酸(VMA)的升高程度,常可使診斷成立。 二、其他輔助檢查: 1.胸部X線片表現 與其他神經源性腫瘤相似的X線征象,后縱隔椎旁溝有大小不等的腫塊陰影。亦有顯示腫物在升主動脈后上方,與脊柱重疊,密度均勻,邊界清晰。當腫
關于惡性腫瘤的腫瘤標記物檢查方式介紹
雖然腫瘤標記物缺乏特異性,但在輔助診斷和判斷預后等方面仍有一定價值。主要包括酶學檢查,如堿性磷酸酶,在肝癌和骨肉瘤患者可明顯升高;糖蛋白,如肺癌血清ɑ酸性糖蛋白可有升高,消化系統腫瘤CA19-9等增高;腫瘤相關抗原,如癌胚抗原(CEA)在胃腸道腫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現增高,甲胎蛋白(AFP)在
關于原發性縱隔感染的診斷方式介紹
原發性縱隔感染早期診斷較困難,有胸前疼痛、低熱、全身無力、體重下降、咳嗽,呈慢性病癥狀,甚至出現惡病質。化驗可發現有血紅蛋白降低,白細胞計數持續升高,X線攝片早期不能發現異常。當出現局限的肉芽腫型縱隔感染,X線片上產生局部縱隔影增寬。最常見的X線表現為右氣管旁腫塊突出,并有胸骨后間隙密度增高。隆
關于脾良性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脾良性腫瘤的腹部X線檢查: 可發現脾影增大及局部壓迫征象,但不具特異性,胃底及大彎部于鋇餐后見有壓跡,橫結腸脾曲于鋇灌腸后可見被推向右方左側,腎臟在靜脈造影下可見被推向下方,B超檢查可作為脾臟腫瘤的首選,能顯示脾臟大小、區分腫瘤的囊實性、了解腫瘤的包膜情況,對脾臟腫瘤的診斷有很高價值。彩色
關于第四腦室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呈普遍性異常,雙側大腦半球出現陣發性同步性慢波,彌漫性δ、θ波并以枕部為著。統計顯示顱內壓增高伴有視乳頭水腫者,28%的患者有腦電圖異常。 2.腦血管造影 由于腦脊液循環受阻而產生腦積水,腦室呈一致性擴大。頸動脈造影時呈腦積水征象,顯示大腦前動脈上移,側裂動脈向外移位
關于膽囊良性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超聲檢查 B超為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的首選方法,超聲檢查的誤診率或漏診率受膽囊內結石的影響,往往是發現了結石,遺漏了病變。也有因病變太小而未被發現者。 2.X線膽囊造影 包括口服膽囊造影,靜脈膽道造影,及內鏡逆行性膽道造影等,是一項有用的診斷方法。影像特點主要為大小不等充盈缺損。但是大多
關于乳腺惡性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常用方法是鉬靶X線攝影檢查及干板照相。對40歲以上婦女,可每年進行一次照片;對于40以下的婦女,有高危因素及有可疑病灶者可選擇照片。 2.超聲檢查 B超屬無創傷性檢查,可反復使用,因其較易區分囊性或實性腫塊,對于青春期或致密性的腺體為首選檢查。采用高頻探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關于乳房良性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乳房的X線照片:即鉬靶,乳房良性疾病X線直接征象,乳腺變區域的輪廓光滑,呈圓形、類圓形或分葉、均質,低密度或透光;間接征象有透光的脂肪乳暈、乳房結構的移位等。 2、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可直接明確腫塊的病理性質。 3、乳頭溢液的細胞學檢查:乳頭溢液多數是良性疾病,診斷價值主要是乳腺導管乳頭
關于第三腦室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顱骨X線平片 第三腦室腫瘤顱骨平片只顯示顱內壓增高的征象,目前臨床不再常用。 2.腰椎穿刺及腦脊液檢查 患者顱內壓力增高,腦脊液的蛋白含量及鈉含量增高。 3.腦電圖檢查 一般腦電圖檢查無特殊異常變化,只顯示顱壓增高之表現,中線結構的受損有時可出現陣發性5~7次/秒高幅慢波。 4.
關于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了解骨組織腫瘤及侵襲范圍。 如:牙源性囊腫、頜骨良惡性腫瘤等,常采用X線曲面平展片,上頜瓦氏位、下頜骨正側位、上頜咬合片等等。對惡性腫瘤常規作胸片檢查。通過腮腺造影可了解腮腺腫瘤的性質。 2.CT檢查 3.MRI檢查 適應于頸動脈體瘤、舌根腫瘤、涎腺腫瘤、淋巴結轉移的診斷
關于眼眶轉移性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眼眶轉移性腫瘤的實驗室檢查 如一些與腫瘤相關的癌胚抗原(CEA)、前列腺PSA抗原等放射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的技術也十分常用。 2.眼眶轉移性腫瘤的病理學檢查 及時活檢是必要的。淺層病變可捫及,從皮膚切口取得標本,眶深部病變在影像引導下穿刺。光鏡檢查多可獲得可靠診斷,必要時應用電鏡檢查,以
關于頸部轉移性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影像學檢查 對1cm以下淋巴結,所有影像學檢查手段均難以確定其性質。 2.穿刺或組織病理學活檢 細針穿刺診斷技術已廣泛用于臨床,其診斷準確率在80%以上。盡可能不要做頸部活檢,以免影響后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