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惡性淋巴瘤是具有相當異質性的一大類腫瘤,雖然好發于淋巴結,但是由于淋巴系統的分布特點,使得淋巴瘤屬于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組織和器官。因此,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點,同時按照不同的病理類型、受侵部位和范圍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局部表現 包括淺表及深部淋巴結腫大,多為無痛性、表面光滑、活動,捫之質韌、飽滿、均勻,早期活動,孤立或散在于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晚期則互相融合,與皮膚粘連,不活動,或形成潰瘍;咽淋巴環病變口咽、舌根、扁桃體和鼻咽部的黏膜和黏膜下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組成咽淋巴環,又稱韋氏環,是惡性淋巴瘤的好發部位;鼻腔病變原發鼻腔的淋巴瘤絕大多數為NHL,主要的病理類型包括鼻腔NK/T細胞淋巴瘤和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胸部病變縱隔淋巴結是惡性淋巴瘤的好發部位,多見于HL和NHL中的原發縱隔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和前體T細胞型淋巴瘤。胸部X線片上有圓形或類圓形或分葉狀陰影,病變進展可壓迫支氣......閱讀全文
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
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惡性淋巴瘤是具有相當異質性的一大類腫瘤,雖然好發于淋巴結,但是由于淋巴系統的分布特點,使得淋巴瘤屬于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組織和器官。因此,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點,同時按照不同的病理類型、受侵部位和范圍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局部表現?包括淺表及深部淋巴結腫大,多為無痛性、
腺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腺淋巴瘤絕大多數發生在腮腺,這是腺淋巴瘤所特有的。也有報告發生在頜下腺者,但這種情況有人認為仍發生在腮腺緊靠頜下腺的部分。可能與其組織來源有關。發生在腮腺內的,常見部位是腮腺的后份表面及其下極。腺淋巴瘤的發生率占涎腺腫瘤的6%,為大涎腺腫瘤的8.4%~20.7%,占腮腺良性腫瘤的17%~33%。
MALT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淋巴瘤的發病部位不一,臨床表現多樣,與其他腫瘤相比,診斷更為困難。最常需要鑒別的是良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結增生、腫大,此外,還需要與淋巴結轉移癌相鑒別。此時的主要依據是病理診斷,也就是在顯微鏡下尋找惡性細胞。醫生豐富的從醫經驗、高水平的望聞問切、視觸扣聽、精細的檢查和化驗,有助于提出正確的診斷方向、
腺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腺淋巴瘤絕大多數發生在腮腺,這是腺淋巴瘤所特有的。也有報告發生在頜下腺者,但這種情況有人認為仍發生在腮腺緊靠頜下腺的部分。可能與其組織來源有關。發生在腮腺內的,常見部位是腮腺的后份表面及其下極。腺淋巴瘤的發生率占涎腺腫瘤的6%,為大涎腺腫瘤的8.4%~20.7%,占腮腺良性腫瘤的17%~33%。
鼻腔鼻竇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Stewart將鼻腔鼻竇淋巴瘤臨床表現分為3期: 前驅期 為一般傷風或鼻竇炎表現,間歇性鼻阻塞,伴水樣或血性分泌物。鼻中隔可出現肉芽腫性潰瘍,亦可有鼻內干燥結痂。此期可持續4~6周。 活動期 鼻塞加重,有膿涕,常有臭味。全身狀況尚可,但食欲缺乏,常有低熱。鼻黏膜腫脹、糜爛、潰瘍,呈肉芽狀
妊娠合并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淋巴瘤早期可無明顯全身癥狀僅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多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質硬粘連融合一起,尤其是以表淺的頸部腋下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最為常見。疾病進展可出現畏寒、發熱、夜間盜汗、消瘦、乏力、厭食瘙癢等癥狀。妊娠時由于腹部增大,正確觀察腹部情況困難從而影響了對病情及分期的估計 ML的臨床分
簡述MALT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MALT淋巴瘤可以發生于胃部,眼眶,腸道,肺,甲狀腺,腮腺,皮膚,軟組織,膀胱,腎和中樞神經系統。它有時以新生的腫塊為表現,在常規影像學檢查中被發現,或表現為一些局部癥狀諸如胃部淋巴瘤的上腹部不適。這些淋巴瘤約40%局限于受累的器官,而30%病人侵犯器官和鄰近區域淋巴結。然而遠處轉移亦可以發生,
簡述睪丸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睪丸無痛性腫大、下墜,下墜持續幾周至幾個月,偶見持續幾年者,少數患者有疼痛。睪丸質地堅硬,表面光滑或有結節,晚期可伴有全身癥狀,如:貧血、消瘦、厭食、發熱、皮膚、韋氏環及周圍組織受損。 除上述部位外,疾病的終末期,常發生多器官播散,包括淋巴結、骨髓、脾臟、皮膚、中樞神經系統及
淋巴瘤有哪些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發病年齡高峰在31~40歲,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比為5:2—3:1。1.淋巴結和淋巴組織起病淺表淋巴結起病占多數,而HD又多于NHL。受累淋巴結以頸部為多,其次是腋下、腹股溝。一般為無痛性,進行性腫大,中等硬度。早期可活動,晚期多發生粘連及多個腫大淋巴結融合
淋巴瘤樣丘疹病的臨床表現
常見于20~40歲的成年人。原發皮損為紅色丘疹,直徑可達約1cm,可進展為丘疹水皰性、丘疹膿皰性或出血性,數日數周后,表面壞死。典型損害可在8周內自愈。大多數慢性經過,不經治療,新的損害不斷出現,因而不同時期的皮損可同時存在。損害治愈后遺留痘瘡樣、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性瘢痕。自覺癥狀輕微,病程3個
關于淋巴瘤的局部臨床表現介紹
惡性淋巴瘤是具有相當異質性的一大類腫瘤,雖然好發于淋巴結,但是由于淋巴系統的分布特點,使得淋巴瘤屬于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組織和器官。因此,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點,同時按照不同的病理類型、受侵部位和范圍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局部表現 包括淺表及深部淋巴結腫大,多為
簡述淋巴瘤的全身臨床表現
1、全身癥狀 惡性淋巴瘤在發現淋巴結腫大前或同時可出現發熱、瘙癢、盜汗及消瘦等全身癥狀。 2、免疫、血液系統表現 惡性淋巴瘤診斷時10%~20%可有貧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細胞計數、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個別患者可有類白血病反應,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乳酸脫氫酶的升高與腫瘤負荷有關。部分患者,尤
簡述濾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濾泡性淋巴瘤最常見的表現是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典型表現為多部位淋巴組織侵犯,有時可觸及滑車上淋巴結腫大。然而,任何器官均可涉及,可以發生結外表現。大多數病人沒有發熱、盜汗、或體重減輕,約50%的病人IPI積分0~1分。少于10%的病人有高的IPI積分(4~5)。
關于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可見于任何年齡組,其淋巴結腫大常為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可從黃豆大到棗大,中等硬度。一般與皮膚無粘連,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動。到了后期淋巴結可長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塊,直徑達20cm以上,侵犯皮膚,破潰后經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縱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膚、乳腺、神經系統
概述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ML是具有相當異質性的一大類腫瘤,雖然好發于淋巴結,但是由于淋巴系統的分布特點,使得淋巴瘤基本上屬于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組織和器官。因此,ML的臨床表現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點,同時按照不同的病理類型、受侵部位和范圍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1.局部表現 (1)淋巴結腫大 是淋巴瘤最常
胃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1.癥狀 原發性胃淋巴瘤的癥狀極似胃癌。 (1)腹痛:胃惡性淋巴瘤最常見的癥狀是腹痛。腹痛發生率在90%以上。疼痛性質不定,自輕度不適到劇烈腹痛不等,甚而有因急腹癥就診者。最多的是隱痛和脹痛進食可加重最初的印象一般是潰瘍病但制酸劑常不能緩解腹痛可能是惡性淋巴瘤原發性損傷周圍神經或腫大淋巴結壓迫
概述皮膚假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皮膚假性淋巴瘤好發于面部(70%)、胸部(36%)、上肢(25%),腰部以下少見。18歲以下發 病者占8%。在臨床上本病有幾種亞型,主要為皮膚B細胞假性淋巴瘤和皮膚T細胞假性淋巴瘤兩種類型。 1.皮膚B細胞假性淋巴瘤 又稱為結節型,是一種特發性B細胞淋巴樣增生。多發生于40歲以下女性。損害
淋巴瘤樣丘疹病的臨床表現
常見于20~40歲的成年人。原發皮損為紅色丘疹,直徑可達約1cm,可進展為丘疹水皰性、丘疹膿皰性或出血性,數日數周后,表面壞死。典型損害可在8周內自愈。大多數慢性經過,不經治療,新的損害不斷出現,因而不同時期的皮損可同時存在。損害治愈后遺留痘瘡樣、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性瘢痕。自覺癥狀輕微,病程3個
MALT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臨床表現 MALT淋巴瘤可以發生于胃部,眼眶,腸道,肺,甲狀腺,腮腺,皮膚,軟組織,膀胱,腎和中樞神經系統。它有時以新生的腫塊為表現,在常規影像學檢查中被發現,或表現為一些局部癥狀諸如胃部淋巴瘤的上腹部不適。這些淋巴瘤約40%局限于受累的器官,而30%病人侵犯器官和鄰近區域淋巴結。然而遠處轉移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淺表淋巴結腫大,以頸部多見,其次為腋窩、腹股溝、滑車上等。 部分患者表現為深部淋巴結腫大,以縱膈淋巴結侵犯較常見,初期多無明顯癥狀,僅在影像學上有所表現,病變進展后壓迫上腔靜脈,可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上部和雙
腺淋巴瘤的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病理改變 1.大本形態 腺淋巴瘤體積一般不大,直徑一般在3~4cm。腫瘤表面光滑,常呈輕度分葉,有完整纖薄的包膜,呈圓形或卵圓形,較軟,可壓扁,有時呈囊性感。切面大部分呈實性,可見似干酪樣,灰白色,質地均勻。部分呈囊性,常見棕色較清的粘液樣、膠東樣或乳汁樣物質由囊內流出。 2.鏡檢 腫瘤由上
簡述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1.淋巴結腫大 90%患者以淋巴結腫大就診,大多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和縱隔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常呈無痛性、進行性腫大。飲酒后出現疼痛是淋巴瘤診斷相對特異的表現。 2.結外病變 晚期累及淋巴結外器官,可造成相應器官的解剖和功能障礙,引起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 3.全身癥狀 20%~30%
簡述NK/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與其他類型的淋巴瘤類似,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鼻腔是NK/T細胞淋巴結最常見的結外原發部位,可表現為鼻塞、鼻出血、面部腫脹等,同時伴有惡臭和面中線部結構的壞死性改變。其次是皮膚,主要表現為分布于軀干或四肢的多發性斑塊或腫塊,可伴有潰瘍形成。部分患者還可伴有發熱、盜汗、體重下降等
腺淋巴瘤的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病理改變 1.大本形態 腺淋巴瘤體積一般不大,直徑一般在3~4cm。腫瘤表面光滑,常呈輕度分葉,有完整纖薄的包膜,呈圓形或卵圓形,較軟,可壓扁,有時呈囊性感。切面大部分呈實性,可見似干酪樣,灰白色,質地均勻。部分呈囊性,常見棕色較清的粘液樣、膠東樣或乳汁樣物質由囊內流出。 2.鏡檢 腫瘤由上
簡述原發性脾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PSL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非特異性,左上腹部疼痛及包塊是最常見的癥狀。部分病人伴有低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貧血、體重減輕或乏力,少數患者可表現為胸腔積液、呼吸困難、急腹癥等。體格檢查可見脾臟明顯增大,而淺表淋巴結多無異常。腫大的脾臟多失去原來形狀,常呈不規則形,邊緣鈍,脾切跡多摸不清。有時脾表面
簡述淋巴瘤樣丘疹病的臨床表現
常見于20~40歲的成年人。原發皮損為紅色丘疹,直徑可達約1cm,可進展為丘疹水皰性、丘疹膿皰性或出血性,數日數周后,表面壞死。典型損害可在8周內自愈。大多數慢性經過,不經治療,新的損害不斷出現,因而不同時期的皮損可同時存在。損害治愈后遺留痘瘡樣、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性瘢痕。自覺癥狀輕微,病程3個
概述縱隔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最早的表現多是淺表淋巴結呈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常缺乏全身癥狀,進展較慢。約有60%原發于頸淋巴結,原發于鎖骨上、腑下及腹股溝淋巴結的較少見。初起時,淋巴結柔軟,彼此不粘連,無觸痛。后期增大迅速,可粘連成一巨大腫塊。其特點為臨近組織無炎癥,不能用以解釋淋巴結腫大的原因。腫大的淋巴結可以引起局部壓迫癥
鼻腔鼻竇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病變多起于鼻部,亦有首發于腭部、咽部,然后累及鼻部。病變主要位于面中線部位及上呼吸道,以進行性肉芽型潰瘍壞死為主。破壞性甚為廣泛,可侵及骨和軟骨,以致毀容。病理組織行Giemsa染色時,有嗜天青顆粒。鏡下細胞形態多樣,各種非典型性細胞混合存在。這些細胞以血管為中心、圍繞血管而浸潤或造
簡述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病人多為年青人(中位年齡33歲)和男性(占70%)。50%的病人表現為Ⅰ/Ⅱ期,其余的病人有更廣泛的病變。全身癥狀和LDH水平升高約見于一半病人。骨髓和胃腸道很少侵犯,但皮膚侵犯較常見。局限于皮膚的某些病人是一種不同的和更惰性的疾病,被稱為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