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背后也有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剛剛,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以表彰他們在“糾纏光子實驗、驗證貝爾不等式違背和開創量子信息科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得知諾獎再次授予量子科技領域的研究者,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感到非常振奮。他說:“一方面,量子科技領域得到了肯定;另一方面,頒獎委員會在介紹獲獎者的工作時,提到了很多中國科學家所做的工作。我們覺得,為了這個領域的發展,中國科學家也作出了杰出貢獻。”他們是第二次量子信息革命的領路人對普通人來說,關于量子的學說都顯得高深莫測。事實上,20世紀初建立的量子力學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革命之一。量子科技可以在保障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技術的瓶頸,成為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的源泉,為保障國家安全和支撐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戰略力量。剛剛獲獎的......閱讀全文
諾獎委員會錯了?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描述有誤
在一篇不同尋常的論文中,一位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表示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的介紹是錯誤的。意大利里雅斯特市國際理論物理研究中心的Alexei Smirnov說,當時,兩位獲獎者因領銜中微子的龐大實驗而獲得該獎項。但諾貝爾委員會用簡潔有力的文字描述了其中一個實驗的研究結果,但這個只有12個單詞的描述是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Takaaki Kajita Arthur B.Mcdonald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學家Arthur B. McDonald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中微子振蕩,表明中微子具有質量。” T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Isamu Akasaki Hiroshi Amano Shuji Nakamura?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及美國三位科學家Isamu Akasaki、Hiroshi Amano、Shuji Nakamura獲獎。獲獎理由是“發明
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法德兩國科學家因發現巨磁電阻現象分享該獎?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物理學家Albert Fert和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Peter Grünberg因發現巨磁電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現象而獲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10月5日,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結果于北京時間17時45分宣布。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來自美國的Syukuro Manabe、來自德國的Klaus Hasselmann和來自意大利的Giorgio Parisi,以表彰他們“對我們理解復雜系統的開創性貢獻”。 Sy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2位科學家因在石墨烯方面的開創性實驗獲獎 安德烈·蓋姆 康斯坦丁·諾沃肖羅夫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45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2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羅夫(Konstantin Novoselo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華人科學家高錕和2美科學家因光傳輸研究和CCD傳感器獲獎 高錕 Willard S. Boyle George E. Smith ???????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5點45分,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英三科學家獲獎。三位科學家為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Ch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Saul Perlmutter Brian P. Schmidt Adam G. Riess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澳大利亞三位科學家Saul Perlmutter、Brian P. Schmidt和Adam G. Riess獲獎
剛剛,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點45分許,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科學家杰弗里·辛頓(Geoffrey E. Hinton)獲獎,以表彰他們“基于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他們用物理學訓練
剛剛,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4日下午5點50分許,2022年物理學獎揭曉。Alain Aspect,John Clauser及Anton Zeilinger獲獎,以表彰他們在“用糾纏光子進行實驗,建立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開創了量子信息科學的先機”的貢獻。 2022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
直播預告|2024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133.shtm ? 直播時間:2024年10月8日(周二) 17:00 ? 直播平臺: ?
解讀20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去年7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試驗宣布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到頒發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僅僅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而從1964年比利時科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等多名科學家提出該粒子的相關機制和理論至今,已過去近50年的時光。
近十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回顧
諾貝爾物理學獎(英語:Nobel prize in Physics;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里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由瑞典皇家
AI時代的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
人工智能正迅速走向超人智力階段。嘗試過 OpenAI-o1 的就知道它確實達到了博士水平 ?---用復雜的物理數學問題檢測發現,它不僅是掌握了相關知識,還能夠探索式思考。復雜的數學計算對AI來說,毫無畏懼,再加上超強的物理思維能力,AI 讓人一次次震驚---而這僅僅是開始。這樣下去,不久的將來人
為啥今年這么多人猜中諾貝爾物理學獎?
“眾望所歸,他們終于獲得了諾貝爾獎!”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Alain Aspect、美國科學家John F.Clauser和奧地利科學家Anton Zeilinger ,以表彰他們“用糾纏光子進行的實驗,確定了貝爾不等式的不成立,并開創了量子信
諾貝爾物理學獎臨近:誰將“續寫”物理教科書?
在諾貝爾寫于1895年、要求設立五大領域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他最先提到的領域。諾貝爾要求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諾獎的官方網站稱,在19世紀末,許多人認為物理學是最重要的科學,諾貝爾本人可能也抱有這樣的看法。盡管一般被稱作化學家,但諾貝爾自己的研究也與物理學
日本加拿大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中微子振蕩方面所作的貢獻。兩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 “隱身人”也有質量 據該獎評審委員會介紹,梶田隆章在15年前介紹了某種中微子從宇
日美科學家共享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0月7日,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諾爾馬克(左二)宣布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報道,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10月7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和天野浩以及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新
法美科學家分享2012諾貝爾物理學獎
據外電報道,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9日宣布,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測量和操控個量子體系成為可能。” 新聞背景:最近5年來諾
2010諾貝爾物理學獎演講引用我國學者論文
石墨烯是當今物理、化學、材料、電子、生物等各領域的研究熱點,迄今ISI檢索的論文超過9000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Andre Geim教授和Konstantin Novoselov博士,由于他們自2004年開始的一系列石墨烯的開創性研究工作,共同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揭曉
兩名科學家分享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斯德哥爾摩10月4日電,瑞典卡羅琳醫學院4日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戴維·朱利葉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兩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與觸碰“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評獎委員會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指出,人類感知熱、冷和碰觸
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揭曉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3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博伊特勒(前譯巴特勒)、生于盧森堡的法國籍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以表彰他們在免疫學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10月4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來自美國和澳大利
歷史上的10月5號-諾沃肖洛夫和海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0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海姆和諾沃肖洛夫于2004年制成石墨烯材料。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僅有一個原子厚。自那時起,石墨烯迅速成為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熱門話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修訂公文應對質疑
據《自然》網站消息,針對前段時間有關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官方公文引起爭議()一事,諾貝爾獎評委會于12月7日公布了一份該公文的修訂版本。 在這份新公文中,評委會對石墨烯研究的背景資料進行了幾處修訂。例如,原公文稱兩位獲獎者2004年的
諾貝爾物理學獎背后也有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剛剛,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以表彰他們在“糾纏光子實驗、驗證貝爾不等式違背和開創量子信息科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得知諾獎再次授予量子科技領域的研究者,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
探索物質世界存在之謎-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成果解讀
現代物理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時應產生同等數量的粒子與反粒子,二者相遇會湮滅,同時釋放能量。如果真是如此,整個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包括人類自身都將不會存在。 物質為何會多出反物質?對稱性破缺是背后的關鍵原因。據測算,宇宙中物質粒子的數量只要比反物質粒子多出百億分之一,就足以形成我們今天的物
為啥今年這么多人都猜中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韓揚眉 張雙虎 倪思潔“眾望所歸,他們終于獲得了諾貝爾獎!”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Alain Aspect、美國科學家John F.Clauser和奧地利科學家Anton Zeilinger ,以表彰他們“用糾纏光子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55年來首位女性獲獎
昨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阿瑟·阿什金阿瑟·阿什金熱拉爾·穆魯熱拉爾·穆魯唐娜·斯特里克蘭唐娜·斯特里克蘭 系歷史上第三位女性獲獎者;美法加3位科學家因激光物理學領域突破性貢獻獲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當地時間10月2日中午,瑞典皇家科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據外媒報道,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將于北京時間17時45分揭曉。以下為有關諾貝爾物理獎的一些趣味數字: 1.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從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1次。 2.其中,僅1位得主獲獎有47次;2位得主共享有32次;3位得主共享有32次。 3.此前歷屆得主,僅有2位
糾纏,是一種強大的工具——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今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科學家——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他們通過開創性的實驗展示了處于糾纏狀態的粒子的潛力,這三位獲獎者對實驗工具的開發,也為量子技術的新時代奠定了基礎。你明白“糾纏”嗎在所謂的“糾纏對”中,一個粒子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