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顆衛星在軌道上發生解體危及其它航天器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消息,當地時間9月10日,俄羅斯科學家警告說,美國一顆衛星在軌道上發生部分解體,危及其它航天器。 俄羅斯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發生部分解體的是國際通信衛星組織(Intelsat)運營的美國Galaxy 11地球同步通信衛星,該衛星于1999年發射。......閱讀全文
美國一顆衛星在軌道上發生解體-危及其它航天器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消息,當地時間9月10日,俄羅斯科學家警告說,美國一顆衛星在軌道上發生部分解體,危及其它航天器。 俄羅斯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發生部分解體的是國際通信衛星組織(Intelsat)運營的美國Galaxy 11地球同步通信衛星,該衛星于1999年發射。
俄羅斯衛星解體砸中GPS和“星鏈”衛星?
速覽-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衛星解體系人為蓄意所致,初步分析認為“資源號-P1”解體源于一次“低強度爆炸”,該爆炸可能是由外部刺激引發或內部結構故障導致的推進系統失靈。-沒有證據顯示美國GPS衛星及星鏈衛星在6月26日至27日間曾遭遇攻擊或出現大范圍異常。事件背景6月27日,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消息稱,
SpaceX衛星拼車發車,105個航天器上天
美國東部時間1月13日10時25分,獵鷹9號火箭搭載105個商業和政府航天器,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執行SpaceX第三次專屬拼單發射任務“運輸者3號”(Transporter-3)。 去年1月,SpaceX首次拼車專列“運輸者1號”(Transporter-1)任務一箭143星,創
中國2011年將發射20多顆航天器和衛星
備受矚目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于近期發射。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目前“海洋二號”衛星有望于8月中下旬發射,而“資源三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2C星”等多顆衛星也將在年內升空,預計今年全年發射的航天器和衛星總數將達到20多顆,可謂航天發射“高產”年。 僅今年7月,我國就實
世界最大的垃圾場-就在我們頭頂
空間碎片是人類航天活動的產物。空間碎片的定義非常嚴格,是指地球軌道上或再入大氣層的一切已失效人造物體,包括其碎塊或部件,俗稱“太空垃圾”。空間碎片的構成主要包括:失效航天器、火箭殘骸、操作性碎片、解體碎片(指由前三類物體在軌運行過程中爆炸或碰撞產生的碎片)。 越是衛星密集的軌道,空間碎片數量越
世界最大的垃圾場-就在我們頭頂
空間碎片是人類航天活動的產物。空間碎片的定義非常嚴格,是指地球軌道上或再入大氣層的一切已失效人造物體,包括其碎塊或部件,俗稱“太空垃圾”。空間碎片的構成主要包括:失效航天器、火箭殘骸、操作性碎片、解體碎片(指由前三類物體在軌運行過程中爆炸或碰撞產生的碎片)。 越是衛星密集的軌道,空間碎片數量越
防撞擊航天器-美將發射納米衛星監控太空垃圾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美國勞倫斯利物莫國家實驗室(LLNL)預計在今年發射2顆額外的“探險者”納米衛星,目標是開發一個低成本的衛星星座以避免空間碰撞。 成千上萬的空間垃圾碎片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給載人航天器和衛星帶來了危害。垃圾包括閑置衛星、助推火箭部件和航天員丟失的工具,以及其它類型的
國際空間站躲垃圾急變軌-太空怎么搞衛生?
國際空間站躲垃圾急變軌 太空怎么搞衛生? 太空垃圾 是指在宇宙空間中的各種人造廢棄物體及其衍生物,包括失效航天器、火箭殘骸、操作性碎片、解體碎片等。它們的運行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有撞擊其他航天器的風險,某些太空垃圾在返回大氣層時也會對地面安全造成威脅。 碰撞預警 ■發
躲垃圾國際空間站急變軌-太空怎么搞衛生?
據俄羅斯航天局當地時間12月3日消息,國際空間站(ISS)當天早些時候進行了一次變軌,以避免與美國1994年發射的火箭的一塊碎片發生碰撞。 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是利用“進步MS-19”號貨船的推進器調整的,該貨船與軌道上的實驗室對接。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在160.9秒內下降了約310米,以提供足夠的空
衛星不能隨便“飛”?“交通規則”該如何建立?
曾經,太空碎片碰撞還是科幻電影中的橋段。現在,這種危險真實存在了——2021年7月和10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先后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導致中國空間站采取緊急避碰措施。而這,并不是個案。太空如此廣袤,為何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衛星不能隨便“飛”嗎?太空“交通規則”該如何建立?
衛星不能隨便“飛”?“交通規則”該如何建立?
曾經,太空碎片碰撞還是科幻電影中的橋段。現在,這種危險真實存在了——2021年7月和10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先后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導致中國空間站采取緊急避碰措施。而這,并不是個案。太空如此廣袤,為何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衛星不能隨便“飛”嗎?太空“交通規則”該如何建立?碰撞的根源太空
NASA朱諾號航天器傳回木星衛星木衛一的全新圖像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航天器再次經過我們太陽系的氣態巨行星,為充滿了火山的木衛一(Io)拍攝了更多標志性的、令人驚嘆的照片。美國宇航局在Twitter上分享了這些新圖片,展示了美麗的半影中的火山月。這并不是朱諾號第一次仔細觀察木星周圍的衛星。2022年,朱諾號完成了對木衛一的首次飛越,捕捉到了新的圖像,
美國地球觀測衛星順利入軌
NPP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間基地發射升空。 這次終于成功了。 隨著10月28日上午負責向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數據的一顆美國宇航局(NASA)的人造衛星發射升空,氣候和天氣研究人員終于能夠松一口氣了。這顆名為“國家極地軌道運行環境衛星系統籌備項目”(NPP)的
MOOG伺服閥維修解體清洗
MOOG伺服閥維修解體清洗 上海紐頓液壓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ATOS比例閥維修,REXROTH比例閥維修,MOOG伺服閥維修,PARKER柱塞泵維修,ATOS放大器維修,比例伺服閥維修,ATOS伺服閥維修,力士樂比例閥維修,維修比例閥 MOOG伺服閥是MOOG公司研發的電液伺
了解體視顯微鏡
顯微鏡的種類繁多,其中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兩大類,它們的原理各不相同,光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成像原理,而電子顯微鏡采用的是電子流作為光源,它們有著笨重的區別。這里講的體視顯微鏡屬于光學顯微鏡范疇。然而從用途上區分又可以把顯微鏡分為數碼顯微鏡、視頻顯微鏡、USB顯微鏡和體視顯微鏡,下面主要介紹一下體
Nature細說凋亡細胞的解體
在凋亡過程中,細胞會發生解體形成細胞膜包裹的凋亡小體。現在科學家們發現,這一過程受到一種通道蛋白的控制,而抗生素能夠解除這種控制。這項突破性研究于三月十九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 細胞凋亡是一個重要的正常生命過程。人們已經廣泛研究了觸發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但還不了解細胞解體的調控過程。
美國航天器探測到迄今火星遭遇的最強隕石撞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24.shtm 美國兩架航天器捕捉到有記錄以來火星遭到的最強隕石撞擊。這次撞擊在火星留下直徑近150米的隕石坑,暴露出火星地表以下大塊水冰。 據美聯社報道,撞擊發生在去年12月24日,在火
美國衛星“失而復得”,與地面恢復聯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6日說,在脫離地球軌道向月球軌道前進過程中失聯的美國Capstone立方體衛星已恢復與地面通信。 當地時間5日,NASA在其官網宣布了Capstone立方體衛星失聯的消息。6日,NASA更新消息稱,由Advanced Space公司領導的工作團隊最初于美國東
國際觀察:美國“彈打衛星”用意幾何
美國東部時間2月20日22時26分(北京時間21日11時26分),美軍在太平洋海域發射導彈,擊中一顆失控的間諜衛星,使其崩為碎片。一切似乎都按美國政府的計劃上演了,美方高調公布了相關的各項信息:目標、時間、地點、彈型……盡管如此,美方“彈打衛星”仍招致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 美發射導彈擊中失控衛星
美國衛星拍攝日本震后海嘯災害情景
這張圖像是由美國宇航局“海洋”衛星拍攝的。圖像中可見3月11日日本強震之后仙臺附近地區冒出的滾滾濃煙。圖像拍攝于3月12日,使用MODIS設備獲取。這張圖像由“大地”衛星拍攝,顯示日本東北部地區沿海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圖像同樣拍攝于3月12日,使用MODIS設備獲取。這張圖像顯示日本仙
航天器雷達簡介
航天器雷達 (spacecraft radar) 裝載在航天器上的雷達,常用于跟蹤、控制、引導和探測等目的,由機載雷達發展而來。航天器常載有多種雷達,按應用功能區分有:空間交會雷達、著陸雷達(包括登月雷達)、探測雷達和射頻敏感器等。射頻敏感器用于航天器姿態控制(見航天器姿態敏感器)。用以對地球、
我國驗證大型航天器回收技術-與美國新一代飛船相當
在我國以往的載人航天活動中,回收的神舟飛船載人艙重量約為3.5噸。記者22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了解到,該所研制的大型群傘系統和大載重著陸緩沖系統結合,可將回收重量增加到7噸以上,與美國新一代獵戶座飛船達到同一水平。 近日,該所采用直升機外掛投放7噸級模型的方式,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大型
“奧德修斯”著陸,時隔50多年美國航天器首次登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844.shtm中新網2月23日電 綜合美媒報道,當地時間22日,美國“直覺機器”公司研發的月球著陸器“奧德修斯”在月球著陸。 圖片來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截圖 美國全
美國太陽探測器Parker-Solar-Probe成為最接近太陽的航天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自2018年發射以來已經完成了24個計劃中的3個,成為有史以來首個進入太陽大氣層部分日冕的航天器。 2019年12月4日,《自然》雜志發表了4篇論文描述了科學家對太陽的空前探索以及期待下一步的內容。這些發現揭示了有關物質能
科普:人類能防止小行星撞地球嗎?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 有小行星要撞向地球?這樣的消息一旦出現,多多少少總會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略感恐慌。事實上,雖然每年有大量小行星撞向地球,但絕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氣層中分解。不過,小行星撞地球的風險理論上確實存在。據美國行星學會介紹,目前關于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技術存在多種思路,極端方式是核爆
發射在即,“赫拉”將揭秘被撞擊小行星發生了什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109.shtm歐洲航天局(ESA)即將啟動一項任務,以評估人類在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方面的有效性。這項名為“赫拉”的任務將訪問一顆在2022年被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航天器撞擊的小行星,以分
地球已被太空垃圾包裹,漫天垃圾還需分類處理
雖然人類已經可以對部分太空垃圾進行有效的編目管理,但對于如何批量處理太空垃圾,目前仍然缺乏直接高效的辦法。專家認為,要區分太空垃圾所處的軌道高低和體積大小,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手段進行處理。 實習記者 都芃 不久前,一大塊俄羅斯太空垃圾靠近國際空間站,導致國際空間站不得不進行機動規避,這也導致
衛星圖像顯示美國原油泄漏范圍迅速擴大
4月30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海岸,一只巡邏艇在海岸邊巡邏,觀察原油可能擴散的區域 歐洲航天局5月3日公布的一幅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美國鉆井平臺泄漏的大量原油不僅正在迅速擴散,而且擴散方向隨風勢發生了改變。 歐航局公布的圖像由“ENVISAT”環境觀測衛星運用高級合成孔徑雷達拍
美國衛星發現:巨大冰山崩解,改變南極版圖
追蹤南極半島拉森C冰架上一條冰裂縫長達十幾年的科學家,終于借助經過該冰架上空的兩顆美國衛星,發現一座巨大冰山與該冰架脫離。 7月12日,英國斯旺森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研究人員宣布,該冰山于7月10日至12日之間從拉森C冰架斷裂。 這座可能被命名為A68的冰山之所以令人矚目,不僅因為它的面積
美國Capstone立方體衛星恢復與地面通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6日說,在脫離地球軌道向月球軌道前進過程中失聯的美國Capstone立方體衛星已恢復與地面通信。 當地時間5日,NASA在其官網宣布了Capstone立方體衛星失聯的消息。6日,NASA更新消息稱,由Advanced Space公司領導的工作團隊最初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