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氧核糖核酸的物理性質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綠染成綠色。DNA對紫外線(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對DNA進行含量測定。當核酸變性時,吸光度升高,稱為增色效應;當變性核酸重新復性時,吸光度又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較高溫度、有機溶劑、酸堿試劑、尿素、酰胺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變性,即DNA雙鏈堿基間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也稱為DNA的解螺旋。 分子結構 DNA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按一定堿基順序彼此用3’,5’-磷酸二酯鍵相連構成的長鏈。大多數DNA含有兩條這樣的長鏈,也有的DNA為單鏈,如大腸桿菌噬菌體φX174、G4、M13等。DNA有環形DNA和鏈狀DNA之分。在某些類型的DNA中,5-甲基胞嘧啶可在一定限度內取代胞嘧啶,其中小麥胚DNA的5-甲基胞嘧啶特別豐富。在某些噬菌體中,5-羥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40年代后期,查加夫(E.Chargaff)發現不同物種DNA的堿基......閱讀全文
脫氧核糖核酸的物理性質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綠染成綠色。DNA對紫外線(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對DNA進行含量測定。當核酸變性時,吸光度升高,稱為增色效應;當變性核酸重新復性時,吸光度又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較高溫度、有機溶劑、酸堿試劑、尿素、酰胺等都
脫氧核糖核酸的物理性質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綠染成綠色。DNA對紫外線(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對DNA進行含量測定。當核酸變性時,吸光度升高,稱為增色效應;當變性核酸重新復性時,吸光度又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較高溫度、有機溶劑、酸堿試劑、尿素、酰胺等都
鈉的物理性質
鈉為銀白色立方體結構金屬,質軟而輕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為0.97g/cm3,熔點97.81℃,沸點882.9℃。新切面有銀白色光澤,在空氣中氧化轉變為暗灰色,具有抗腐蝕性。鈉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具有較好的導磁性,鉀鈉合金(液態)是核反應堆導熱劑。鈉單質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夠溶于汞
固綠的物理性質
深綠色粉末或帶金屬光澤的顆粒,Em(622nm,50%甲醇):>125000,溶于水、醇,顯綠色,室溫儲存。
乙炔的物理性質
純乙炔為無色無味的易燃氣體。?[2]??而電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氫H2S、磷化氫PH3、砷化氫而有毒,并且帶有特殊的臭味。熔點-88°C,沸點-28°C,相對密度0.6208(-82/4℃),折射率1.00051,折光率1.0005(0℃),閃點(開杯)-17.78℃,自燃點305℃。在空氣中爆炸極
苯的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苯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其密度小于水,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苯比水密度低,密度為0.88g/cm3,但其分子量比水重。苯難溶于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但苯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分子和一些非極性的無機分子的能力很強,除甘油,乙
氯的物理性質
氯氣為黃綠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3.214g/L),熔點?101.0℃,沸點?34.4℃,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氯氣分子由兩個氯原子組成,微溶于水,易溶于堿液,易溶于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 氯有26種同位素,其中只有[1] 原子半徑:100 pm 核外電子排布: [Ne]3s23
核酸的物理性質
黏性:DNA的高軸比等性質使得其水溶液具有高黏性,很長的DNA分子又易于被機械力或超聲波損傷,同時黏度下降。浮力密度:可根據DNA的密度對其進行純化和分析。在高濃度分子質量的鹽溶液(CsCl)中,DNA具有與溶液大致相同的密度,將溶液高速離心,則CsCl趨于沉降于底部,從而建立密度梯度,而DNA最終
蔗糖的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蔗糖極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溶于水后不導電。蔗糖還易溶于苯胺、氮苯、乙酸乙酯、乙酸戊酯、熔化的酚、液態氨、酒精與水的混合物及丙酮與水的混合物,但不能溶于汽油、石油、無水酒精、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松節油等有機溶劑。蔗糖屬結晶性物質。純蔗糖晶體的比重為1.5879,蔗糖
核酸的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黏性:DNA的高軸比等性質使得其水溶液具有高黏性,很長的DNA分子又易于被機械力或超聲波損傷,同時黏度下降。浮力密度:可根據DNA的密度對其進行純化和分析。在高濃度分子質量的鹽溶液(CsCl)中,DNA具有與溶液大致相同的密度,將溶液高速離心,則CsCl趨于沉降于底部,從而建立密度梯度,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