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的鑒別診斷主要有以下的幾種情況: 1.病理性骨折 上臂部X線正側位片可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注意有無骨質破壞,鑒別是否為轉移癌、骨囊腫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2.上臂軟組織損傷 有牽拉痛,壓痛局限于損傷部位,但無縱向叩擊痛及異常活動。X線片可以除外骨折。 3.橈神經損傷 若出現橈神經損傷,要鑒別清楚是術前損傷還是術中損傷,通過詢問病史、發病時間和發病經過、臨床表現則不難診斷。如果術前無橈神經損傷表現而術后立即出現者考慮為牽拉傷和粗暴操作所致,如果術后漸進性出現橈神經損傷表現應考慮為骨痂或瘢痕粘連所致。......閱讀全文
肱骨干骨折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的鑒別診斷主要有以下的幾種情況: 1.病理性骨折 上臂部X線正側位片可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注意有無骨質破壞,鑒別是否為轉移癌、骨囊腫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2.上臂軟組織損傷 有牽拉痛,壓痛局限于損傷部位,但無縱向叩擊痛及異常活動。X線片可以除外骨折。 3.橈神經損傷
關于股骨干骨折的鑒別診斷介紹
股骨干骨折需要同股骨周圍肌肉軟組織損傷相鑒別,股骨干上段骨折應同股骨粗隆間骨折相鑒別。 1.骨干周圍肌肉軟組織損傷 主要表現為肌肉牽拉傷,扭傷,撕裂傷等,損傷肌肉局部腫脹壓痛,抗阻力試驗陽性,下肢活動稍受限,無縱軸叩擊痛,無骨擦音或大腿部的異常活動。 2.骨粗隆間骨折 本型骨折部位位于股
尺橈骨干骨折的鑒別診斷
本病是由于外傷性因素引起的損傷此處的骨折損傷,常常可以合并其它關節的骨骼的損傷,因此需對可能存在的骨折損傷進行鑒別: 1橈骨遠端骨折; 2橈骨骨折; 3腕舟骨骨折; 一般使用X線檢查可做出鑒別診斷。
關于肱骨干骨折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在檢查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查體可發現異常活動,骨摩擦感。 2.X線攝片可確定骨折的類型、移位方向。 3.對懷疑有神經損傷的患者,注意神經探查。 二、診斷 外傷史,局部腫脹,疼痛及傳導叩痛,異常活動及成角、短縮畸形。正側位X線能確診骨折部位及移位情況。
如何診斷股骨干骨折?
外傷史,大腿局部腫脹變形均嚴重,下肢短縮,搬動時有明顯異常活動和骨擦音。應常規測定血壓、脈搏和呼吸,確定有無休克或其他全身并發癥及重要臟器復合傷;同時要仔細檢查足趾的顏色、溫度和伸屈活動,以判定是否有主要血管和(或)神經損傷。少數病人可合并股骨頸骨折或髖關節脫位,在體檢時不要遺漏。攝X線正側位片
如何診斷橈骨干骨折?
一般均無困難,但應注意判定上、下尺橈關節有無同時受累,包括脫位等,其與診斷及治療方法的選擇有密切關系。 1.外傷史 均較明確。 2.臨床表現 主要依據前臂橈側疼痛、壓痛、叩痛及旋轉功能受限等。 3.影像學檢查 主要表現為X線平片,一般均可確診,但應注意是否合并下尺橈關節損傷。
尺橈骨干骨折的診斷
前臂外傷后疼痛活動障礙,X線片可明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照片應包括肘腕關節,以了解有無旋轉移位及上下尺橈關節脫位。 外傷后局部疼痛、腫脹、肢體畸形,旋轉功能受限。完全骨折有骨擦音。
關于股骨干骨折檢查診斷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 對于嚴重的病例,X線檢查早期可發現骨折的損傷情況;而輕度的骨折,或特殊類型的骨折(如應力型骨折),X線檢查可有以下表現: 早期X線無異常征象,在2~4周之后可見骨膜反應和/或骨痂生成,呈平行狀或丘狀,增生骨膜和/或骨痂與骨皮質間可見平行狀的低密度間隙,少數
治療脛腓骨骨干骨折的介紹
1.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法 穩定性骨折(橫斷骨折):手法整復、夾板外固定、練功。 2.跟骨牽引復位外固定法 不穩定性骨折(短斜面、粉碎、一骨多折)用上述的方法,加跟骨牽引。 開放性骨折:傷口污染較輕,經徹底清創、縫合變為閉合性骨折,按不穩定性骨折處理,但夾板要緩上。傷口污染較嚴重或已經感
治療股骨干骨折的相關介紹
1.持續牽引 根據不同年齡可采用垂直懸吊皮牽引、平衡持續牽引和固定持續牽引。 (1)垂直懸吊皮牽引 適用于3歲以下的兒童股骨干骨折。這種方法簡易有效,3~4周后骨折愈合。 (2)平衡持續牽引 可用皮牽引或骨牽引,以便病人的身體及各關節在床上進行功能活動。皮牽引適于12歲以下小兒。12歲以上
治療尺骨干骨折的方法介紹
1.對于尺骨的橫形短斜形及某些蝶形骨折 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可以閉合復位,并用小夾板或石膏托固定(中立位),定期復查骨折位置,及時矯正固定,約需8周的時間。X線片證實已有愈合后,應去除外固定物進行功能康復。 2.尺骨下1/4移位骨折 因旋前方肌的牽拉可造成遠骨折段的旋后畸形,整復時將前臂置于
橈骨干骨折的病因分析介紹
橈骨干骨折僅占前臂骨折總數的12%,以青壯年人居多。本病患者傷后前臂出現腫脹、疼痛,可無顯著畸形。損傷處有明顯壓痛,前臂活動明顯受限。 直接暴力、間接暴力均可造成橈骨干骨折。 臨床表現 本病患者傷后前臂出現腫脹、疼痛,可無顯著畸形。損傷處有明顯壓痛,前臂活動明顯受限。對移位骨折而言,可感知
治療橈骨干骨折的方法介紹
1.無移位者 多為青少年人,可視骨折部位不同而將前臂置于旋后屈肘位(中上1/3段骨折)或中間位(中下1/3段骨折),用上肢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并注意按前臂肢體的外形進行塑形。 2.有移位者 先施以手法復位,并按骨折近端的移位方向,遠端對近端將其復位。閉合復位失敗或復位后難以維持固定的成年
橈骨遠端骨折的鑒別診斷介紹
1.橈骨頸骨折 并不多見,常與橈骨頭骨折伴發,亦可單發。 2.橈骨頭骨折 是常見的肘部損傷,占全身骨折的0.8%,約有l/3患者合并關節其他部位損傷。橈骨小頭骨折是關節內骨折,如果有移位,應切開復位內固定,恢復解剖位置,早期活動,以恢復肘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功能。 3.橈骨干骨折 單獨橈
股骨干骨折的基本信息介紹
股骨是人體中最長的管狀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骨干。股骨干為三組肌肉所包圍。由于大腿的肌肉發達,骨折后多有錯位及重疊。骨折遠端常有向內收移位的傾向,已對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凸傾向,這種移位和成角傾向,在骨折治療中應注意糾正和防止。股骨下1/3骨折時,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
股骨干骨折的臨床表現介紹
股骨干骨折多因暴力所致,因此應注意全身情況及相鄰部位的損傷。 1.全身表現 股骨干骨折多由于嚴重的外傷引起,出血量可達1000~1500毫升。如系開放性或粉碎性骨折,出血量可能更大,患者可伴有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現;如合并其他部位臟器的損傷,休克的表現可能更明顯。因此,對于此類
非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介紹
肱骨干有較多肌肉包繞,骨折輕度的成角或短縮畸形不影響外觀及功能者,可采取非手術治療。 (1)上臂懸垂石膏 依靠石膏的重量牽引達到骨折復位并維持對位。 采用懸垂石膏,應每周攝X線片,以便及時矯正骨折端分離或成角畸形。2~3周后應改用其他外固定治療。 (2)U型接骨夾板 適用于橫斷形骨折及無明
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相關介紹
(1)開放骨折 應早期行軟組織及骨的清創及骨折內固定。 (2)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骨折 應用骨折內固定及神經血管的修復。 (3)漂浮肘 肱骨干中下1/3骨折伴有肘關節內骨折時,手法復位及維持復位均比較困難,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4)雙側肱骨干骨折 非手術治療可造成病人生活上不便及護理上的
關于脛腓骨骨干骨折的檢查介紹
影像學檢查:目前臨床對脛腓骨骨折的檢查仍然以物理檢查和普通X線攝片,如發現在脛骨下1/3有長斜型或螺旋型骨折或脛腓骨折有明顯移位時一定要注意腓骨上端有無骨折,為此一定要加拍全長的脛腓骨X線片,否則容易漏診。 疑及血管損傷時,可作下肢血管造影以明確診斷。有條件的醫院可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或超聲血管
股骨干骨折臨床路徑
? 一、股骨干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 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 行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9.35)???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醫療護理常規外科診療常規》(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 病史
肱骨干骨折臨床路徑
? 一、肱骨干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閉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8.52/79.11/79.31)。??? (二)診斷依據。??? 根據《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臨床醫學專用
怎樣預防肱骨干骨折?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傷性因素引起,故平時要注意安全。而本病預防的重點是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易合并橈神經損傷,術前需詳細檢查,術中應避免損傷。不同平面骨折,移位方向不同,須根據X線片進行復位固定。骨折端過度分離者易發生骨不連接形成假關節。骨折固定后早期進行上臂肌肉主動舒縮活動,并在傷后
顱骨骨折的鑒別診斷
1.頭皮血腫 皮下血腫一般體積小,有時因血腫周圍組織腫脹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誤認為凹陷性顱骨骨折,需用顱骨x線攝片作鑒別。 2.眼眶損傷 眼眶損傷可以引起眶周瘀斑,也可表現為“熊貓眼”,應注意與顱骨骨折相鑒別。有眼部外傷史,眶內、結膜下出血及眼球內陷或眼球運動障礙等均提示眶周,如上頜骨、
尺橈骨干骨折的概述
橈尺骨雙骨折甚常見,多發生青少年。尺橈骨雙骨折可發生重迭、成角,旋轉及側方移位四種畸形:橈骨干單骨折較少見,因有尺骨支持,骨折端重迭,移位較少,主要發生旋轉移位。尺骨干單骨折極少見,因有橈骨支持移位不明顯,除非合并下尺橈關節脫位。
脛腓骨骨干骨折的臨床表現介紹
1.癥狀 傷肢疼痛并出現腫脹、畸形等。 脛骨的位置表淺,局部癥狀明顯,在重視骨折本身癥狀的同時,還要重視軟組織的損傷程度。脛腓骨骨折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并發癥較多,所產生的后果也往往比骨折本身更嚴重。要注意有無重要血管神經的損傷,當脛骨上端骨折時,尤其要注意有無脛前動脈脛后動脈以及腓總神經的損傷
關于肱骨髁上骨折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介紹
一、診斷 主要依據以下內容: 1.外傷史 以生活及運動意外為多發,且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2.臨床表現 以肘部腫脹(多較明顯)、劇痛及活動受限為主,并應特別注意有無血管損傷。 3.影像學檢查 常規正、側位X線片即可確診及分型。 二、鑒別診斷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需與肘關節脫位鑒別。
尺橈骨干骨折臨床路徑
? 一、尺橈骨干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閉合性尺橈骨干骨折(ICD-10:S52.401)??? 行尺橈骨干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8.53/79.12/79.32)。??? (二)診斷依據。??? 根據《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臨床醫
脛腓骨干骨折臨床路徑
? 一、脛腓骨干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閉合性脛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 行脛腓骨干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8.57/79.16/79.36)。??? (二)診斷依據。??? 根據《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臨床
股骨干骨折病例分析總結
【一般資料】患者女性,6歲【主訴】右下肢外傷致疼痛、活動受限1小時【現病史】患者自訴緣于入院前4小時不慎發生車禍致右下肢外傷,當時即感疼痛,伴活動受限,被動活動后疼痛加劇,急去當地醫院就診,查x線片示:右側股骨干骨折。為進一步治療,而來我院,門診以“右側股骨干骨折”收住院治療患者自外傷來神清,精神可
尺橈骨干骨折的檢查化驗
本病根據其外傷病史及臨床表現可以初步確診,但還應使用一些輔助檢查的方法幫助進一步診斷,X線片可明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照片應包括肘、腕關節,以了解有無旋轉移位及上、下尺橈關節脫位。